高百岁(1902年~1969年),字幼斋,号智云,又名伯绥。出生于北京。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著名的京剧老生演员。代表剧目有《打严嵩》。
艺术经历
幼年经常随父入票房听戏,学会许多唱段,深得名票
吕正一喜爱,收为入室弟子,亲授《锁五龙》《
探阴山》等剧。8岁从李正义学戏,10岁带艺搭班进入“
富连成”,初学
净角,后改
老生,以演刘派(刘鸿声)戏初露头角。坐科两年,为京剧挑梁
老生。12岁应上海丹桂第一舞台之聘,以童伶挂头牌
老生,主演《
打严嵩》《铡美案》等剧,兼演老生和花脸戏,轰动上海滩。旋即挑班演出,辗转于天津、沈阳、
哈尔滨、海参崴、安东、长春、吉林、营口、烟台、大连等地。15岁拜
周信芳为师,专心钻研“
麒派”艺术,兼演
高派、
汪派戏,偶尔还演
净角戏。1927年参加由
田汉组织的南国社,和田汉、
欧阳予倩、
洪深等人发起戏剧改革运动。曾与
周信芳合演过
话剧《
雷雨》,曾与
欧阳予倩、周信芳等合作排演了由欧阳予倩编导的《
武松与潘金莲》。1947年与
田汉、
梅兰芳、
欧阳予倩、
周信芳等发起组织京剧改革促进会。1948年应汉口新市场(今民众乐园)大舞台之聘,来汉演出,后去长沙。
1949年9月,由
武汉市文化局派人去长沙接回武汉,参加筹备中南京剧工作团。该团于1950年6月成立,高任副总团长兼第一团团长;1952年改为武汉京剧团,高任团长。与
高盛麟、郭玉昆、
关正明、
陈鹤峰等长期同台合作,巡回演出于全国各地,均获好评。晚年致力于演出现代戏和新编剧目。
代表剧目
高文武兼长,戏路宽广,极富创新精神。擅演剧目有《追韩信》《徐策跑城》《四进士》《清风亭》《临江驿》《
哭祖庙》《逍遥津》《古城会》《华容道》《
骂阎罗》及新编现代戏《柯山红日》等。
任职情况
曾任
武汉市京剧团团长,第五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南戏曲学校校长、武汉市艺术学校第一副校长、中国
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武汉分会副主席等职。
艺术特色
在唱腔艺术方面,他以“
麒派”为基础,吸收其他流派之精华,创造出别具一格的“
高派”唱腔艺术。其特点为朴质苍劲,深沉浑厚,平中见奇,寓巧于拙。在演唱中,严谨规矩,平稳酣畅,韵味醇厚,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尤以演老头儿戏著称,如《赵五娘》中的张广才、《
三打祝家庄》中的钟离志、《豹子湾战斗》中的朱爷爷等,表演恰到好处,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获奖情况
曾荣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会演、中南地区戏曲会演、湖北戏曲会演、武汉戏曲会演奖状。他参加排演的
新编历史剧《三打祝家庄》,曾获华东地区春节戏曲竞赛一等奖及荣誉奖。
活动年表
10年代-20年代
1923年2月,农历癸亥年:
周信芳脱离丹桂第一台,北上演出。
周信芳脱离丹桂第一台,北上演出。在海轮上改写《临江驿》剧本,在烟台与高百岁师徒两处演出,声势极盛。再次加工《追韩信》,并参加义务戏演出,从此自饰萧何。并去天津、大连等地演出。
1927年5月8日,农历丁卯年四月初八日:
周信芳首演头、二本《龙凤帕》。
上海天蟾舞台老板顾竹轩特地请扬州评话名家王少堂到沪为
周信芳讲演《龙凤帕》故事,周据以改编的头本二本《龙凤帕》在天蟾舞台首演。
《龙凤帕》写的是宋神宗时朝廷内忠奸斗争的故事。太师陆元忠之女及奸臣庞文仲之女均为皇妃。神宗宠信庞文仲,陆元忠,陆妃以及包拯之孙包贵(开封府尹)都受到迫害。陆妃被打入冷宫。因身怀六甲,神宗有旨,如生下太子,可免其罪。庞文仲又派张奎去冷宫谋害,陆妃尽诉前冤,张为之感动,愿舍命救护太子。陆妃用龙凤帕将初生太子——慈云太子包裹,托付张奎带出宫门。由此开始了一系列曲折惊险的故事。剧情极其紧张,唱做也很注重。
周信芳饰演慈云太子,合演者有
琴雪芳、
刘汉臣、
王芸芳、高百岁、白牡丹、彭春珊等。
30年代-40年代
1937年12月31日,农历丁丑年十一月廿九日: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成立。
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参加的剧种包括
话剧、京剧、楚剧、汉剧、川剧、陕西梆子、山西梆子、
河南梆子、滇剧、桂剧、粤剧、评剧以及杂艺(杂技曲艺等)。协会理事当中,京剧界有
梅兰芳、程砚秋、
周信芳、高百岁、王泊生、赵小楼六人。前四人当时不在武汉。王泊生、赵小楼还被推选为常务理事,赵小楼兼平剧组长,
马彦祥被推选为常务理事。
1940年1月23日,农历己卯年十二月十五日:上海进步人士为救济难民联合举办慈善义演
话剧《
雷雨》。
上海进步人士为救济难民,联合举办慈善义演。在卡尔登戏院演出
话剧《
雷雨》,
周信芳客串,扮演主角周朴园。同台演员有
金素雯、桑弧、胡梯维、高百岁、马蕙兰等。由
朱端钧导演。
1947年,农历丁亥年:
周信芳与高百岁被淞沪警备司令部传讯
周信芳与高百岁被淞沪警备司令部传讯。不久,艺友联谊会被迫解散。
1948年8月,农历戊子年:高百岁1948年赴武汉演出。
汉口民众乐园大舞台本月聘来高百岁,伴随而来的有旦角刘淑华、姜云霞、花脸张宏奎、
老生于宗昆等。
1949年9月,农历己丑年:高百岁、
陈鹤峰加入民族歌剧院。
民众乐园管理处从长沙接回高百岁,
陈鹤峰从长沙回上海路过武汉,也被挽留下来,两人都加入了民族歌剧院。
50年代-60年代
1950年1月18日,农历己丑年十二月初一日:中南京剧工作团成立
民族歌剧院、民众乐园京剧场和人民剧院的二百七十多京剧艺人联合组成“中南京剧工作团”。总团长为正在民族歌剧院演出的
周信芳。下设两个分团,分别由高百岁和
陈鹤峰担任。《中南京剧工作团章程》载明:“本团受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文艺处直接领导”、“本团经济自给自足,若有不足呈请上级补助之”。成立大会上,总团长和分团长被授予中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的任命状,全团演职员工从此成为国家艺术工作人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曾经在根据地政权和人民军队内成立过戏曲团、队,而中南京剧工作团则是建国后最早建立的国营戏曲剧团。
1950年2月17日,农历庚寅年正月初一日,晚:中南京剧工作团1950年赴上海演出。
中南京剧工作团赴上海演出,演于中国大戏院上演。晚场推出《三打祝家庄》。这出戏是根据延安平剧院剧本整理排练,高百岁前钟离老人后
孙立,郭玉昆饰
石秀,
陈鹤峰饰
乐和,杨菊萍饰
顾大嫂,其余名演员
贺玉钦、张宏奎、董少英、杨玉华等都在剧中饰演角色。当时上海市举办春节戏曲竞赛,共有荣誉奖和优胜奖两类奖项,《三打祝家庄》获京剧荣誉奖。文艺评论界在肯定这出戏演出水平的同时,更对众多名演员投入一出戏,团结合作,严肃认真的新型舞台作风,感到难能可贵。上海的京剧同行到后台来看望老朋友,发现这里名演员和一般演员一齐住在后台,吃公家伙食,遵守集体作息制度,亲切和睦的相处,一派积极向上的气氛,都称赞不已。
周信芳未参加这次演出并被留在上海参加华东戏曲改革工作。
正是这次上海之行,剧团及贺玉钦邀请了
高盛麟赴武汉参加演出,成就了
高盛麟的后半生艺术发展生涯。
1952年,农历壬辰年:武汉市京剧团成立。
中南军政委员会撤销,中南京剧工作团归属武汉市文化局领导,改名武汉市京剧团。中南京剧院同时改名武汉京剧院,从民众乐园划出来,专供武汉市京剧团演出和排练。
武汉市京剧团首任团长高百岁,副团长为
陈鹤峰、
高盛麟、郭玉昆、于宗昆、李福德(专职干部)。当时名家云集:
老生有:高百岁、
陈鹤峰、董少英、
关正明;武生有:
高盛麟、郭玉昆、贺玉钦、
倪海天;小生有:
高维廉、杨玉华;旦角有:杨菊萍、
李蔷华、
陈瑶华、
王婉华;
净角有:叶盛茂、张宏奎、
董俊峰;丑角有:高世泰、李正福、张啸庄.此外还有不少二路
硬里子演员,完全可用“行当齐全、文武兼备、名家云集、流派纷呈”来形容,堪称国内的一流剧团。
梅兰芳曾不无赞叹的说:武汉和北京上海是京剧的三大码头。
1955年7月,农历乙未年:武汉市京剧团1955年赴华北演出。
武汉市京剧团高百岁、郭玉昆、杨菊萍、
陈瑶华、高维廉一行对北方10个市作了7个多月的旅途公演。
1958年3月,农历戊戌年:武汉市京剧团1958年赴华东演出。
武汉市京剧团高百岁、
高盛麟率团赴芜湖、南京、上海、南昌演出3个多月。
1961年10月,农历辛丑年:武汉市京剧团参加第十届广交会。
应广州秋季交易会邀请,高百岁、
高盛麟率武汉市京剧团赴广州演出。
1962年3月,农历壬寅年:
张君秋、
高盛麟“走马换将”。
由中央文化部主持,以武汉
高盛麟和北京张君秋两人为主,各带一个演出小组进行了一次难得的交流演出,当时《人民日报》在报道中将这种演出形式称之为“走马换将”。张君秋为北京京剧团头牌旦角演员,
高盛麟则为武汉京剧团武生台柱,论名气,二人在全国京剧舞台皆享有盛誉,可相伯仲和媲美。
其时,张君秋正值盛年,些番南下交流,仅有
陈少霖、刘雪涛、
李四广、
钮荣亮等几人随同,演出班底则为武汉京剧团。他来汉为武汉京剧团作助演,武汉文艺界齐到车站欢迎,演出中一票难求,场场演出爆满,掌声经久不衰。武汉京剧名家高百岁、
关正明、王婉华等均配合演出,亦轰动三镇。除了拿手戏《望江亭》《状元媒》《诗文会》等代表作外,还演出了《玉堂春》《凤还巢》《秦香莲》等剧目。其中与武汉市京剧团联合合演《四郎探母》,
关正明、高百岁分饰前后杨四郎,杨菊萍饰萧太后,高维廉饰杨宗保,董少英饰佘太君。联合演出《红鬃烈马》,张君秋与
李蔷华、
陈瑶华分饰王宝钏,高百岁、郭玉昆、
关正明分饰薛平贵,王婉华饰代战公主。此二场戏连团体票也不出售,个人限购2张,最高票价为1元8角。
武汉
高盛麟北上赴京演出,仅带
倪海天、朱宝康、陈鸿钧、杨正义等人,其余由北京京剧团配演,其中有
裘盛戎、
谭元寿、
马长礼、张洪祥、
李世济、
李毓芳等配合演出。演出一月余,四月中圆满返汉。其间场场暴满,轰动京师,那些挑剔得有些“排外”的北京戏迷也不得不佩服
高盛麟的功夫。特别是形成了街谈巷议杨派武生艺术氛围,北京艺术界的名家和理论家还召开了研讨会,对高的武生艺术进行了艺术分析和充分肯定。宗师萧长华老先生亲自为高先生配戏演出赞高的《挑滑车》,称其扑、跌、腾、翻,整场步伐一步不乱。在北京先后演出了《挑华车》《英雄义》《铁笼山》《洗浮山》《走麦城》《连环套》《长坂坡》等戏,颇受好评,特别是《铁笼山》一剧,被杨派专家
朱家溍列为榜首。期间周总理、李先念、彭真等都多次观看演出并与高亲切会见,而以萧长华以及
侯喜瑞为首的
富连成科班在京之喜、连、富、盛、世、元、韵,各科师兄弟场场不拉,京剧武生名家孙毓堃、
李少春、
张云溪、
厉慧良、
王金璐等先后或多次到场,台上观摩,台下切磋,交流气氛极为热烈,在京掀起了热议杨派武生艺术的热朝。
高盛麟与北京京剧团联合演出《连环套》,
高盛麟饰黄天霸,
裘盛戎饰窦尔墩,
谷春章饰朱光组(原定其师
叶盛章),
马长礼饰施公,
高宝贤饰彭朋,张洪祥饰梁九公。演于北京展览馆剧场,两天演出的6000多张戏票,两小时一抢而空。演出中,高、裘二人各展所长,工力悉敌,台下观众应接不暇兴奋不已。演出后,观众在场外将他们重重包围,高呼二人之名。氛围热到极至。
高盛麟与北京京剧团联合演出《长坂坡》,
高盛麟饰前赵云后关羽,
裘盛戎饰曹操,
马长礼饰刘备,
李毓芳饰糜夫人。
高盛麟与北京京剧团联合演出《走麦城》,马盛龙、刘盛通、高宝贤均参加合作饰廖化等,
谭元寿则饰高之马童。高的关羽形象,被专家和观众称为有天上关帝威严,有人间英雄气概,各场演出后,总是在暴风雨般掌声中多次谢幕。
高在京期间,又由北京文化局在广和剧场组织两次艺术报告会,由高先生作武生艺术的报告,受到文艺界听众和北京各剧团武生演员们、戏校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这次走马换将,文化部还下达二人各自收徒任务。因此,张君秋在武汉收了
陈瑶华、王婉华为徒,
高盛麟在北京收了杨少春、李可后,
茹富兰坚持要高收其子
茹元俊为徒,并要茹元俊正式磕头拜师收为高先生的入室弟子,后四团又推荐
俞大陆拜高为师。经高推荐,
裘盛戎也收陈鸿均为徒。此次张、高二人走马换将时间一个多月,掀起了京剧在京汉两地的高朝,一直在
梨园传为佳话。
1962年6月22日,农历壬寅年五月廿一日:武汉市京剧团1962年赴沪演出
武汉市京剧团在人民大舞台公演。主要演员有
高盛麟、高百岁、郭玉昆、
关正明、杨菊萍、
李蔷华、高维廉、张宏奎、董少英、高世泰等。
梨园轶事
1928年,高百岁参加了
田汉创建的南国社,与
周信芳、
欧阳予倩等人合作进行戏曲改良活动。其间,与进步人士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还参加了
田汉、
夏衍组织的抗日救亡协会,积极开展为抗日将士义演和募捐活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
田汉回到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为了安全起见,曾向高百岁提出住在他家的要求,高百岁一口答应了,让田汉住在他家楼上一间小房里面,还嘱咐自己的夫人刘剑影每天去田汉房间打扫卫生,并在田汉枕头下面放些零花钱。
田汉每日早出晚归,从不与高百岁打照面。三个月过去了,一天,高夫人有位女友张某,她的男友在上海伪警备司令部当司机,得知伪警司在近期内要去高百岁家中抓捕
田汉的消息。这个消息马上传到高百岁耳朵里。就在那天晚上,高百岁演出完毕后回家,没有按时就寝,而在房里看书,等待
田汉归来。到了深夜两点多钟,听见楼上小房内有点响动,便急遽上楼敲开
田汉的房门,并将获得的消息如实相告。
田汉听了以后,略加思索后收拾了一下自己的东西,对高百岁说:“我现在就离开这里。如果有人问起我的去向,你就说不知道!”高百岁连连点头称是,并说:“您也要多加小心。”于是,两人匆匆作别。
事隔两天之后,上海伪警司果然派来二十多个宪兵于深夜来到高家,将其住处反复搜了个遍,结果,一无所获,悻悻离去。第二天上午,伪警司传讯了高百岁,问:“你家里住着谁?”高百岁回答:“是一位姓田的先生。”“他住在你家干什么?”“为我改剧本。”他到什么地方去了?”“不知道。”结果他们再次一无所获,最后只好不了了之。
就在这年秋天,高百岁正在演出,分别了半年之久的
田汉突然出现在他面前,田汉贴近高百岁的耳朵悄声说“有两个特务盯住了我,甩了半天没甩掉,你快给我想想办法避避。”高百岁听后,
急中生智将自己的跟包外号号小九子的叫到跟前来说:“你快去拿件胖袄、水衣和彩裤来给这位先生穿上。”小九子立即照办,等
田汉穿好水衣胖袄和彩裤之后,高百岁将田汉拉到画脸匣旁,操起勾脸笔,迅速给田汉勾了一个大花脸,并叫田汉坐在一个衣箱上,叮嘱他不要吱声。当
田汉的化妆刚刚完成不久,那两个特务就闯进后台,在那里走来走去,东瞧西瞧,仔细搜寻每个角落。他们还从坐在衣箱上的“大花脸”面前来回走过好几趟,可就是没有认出
田汉来,最后,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后台。等这两个特务走后,戏也演完了,高百岁先给自己卸了妆,然后再帮
田汉擦去脸上的油粉,并叫田汉不要穿原来的西装,顺手将他的青长衫给田汉穿上,还给他带上了一副墨镜。这样,高百岁给
田汉再一次化了妆。于是,
田汉大大方方地随着大伙一道离开剧院。出门时,看见那两个特务还站在附近“守侯”着他哩。可是,当
田汉田汉又一次安然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