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向明中学是沪上百年名校,上海市重点中学,首批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地处上海市商业经济文化中心黄浦区,与淮海路毗邻,享有得天独厚的经济、人文资源环境。
历史沿革
震旦大学附属中学
鸦片战争后,
上海被迫向西方列强打开大门,
教会学校成为新式教育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作为向明中学的源头,震旦学院(大学)之历史,也是上海乃至中国教会学校历史的一个缩影。
1900年,马相伯将祖传的3000亩良田悉数捐给天主教
耶稣会用于办学,史称“毁家兴学”。不料教会收到巨额捐献后,对办学却不甚积极。
1902年11月,
南洋公学爆发“
墨水瓶事件”。
蔡元培介绍部分退学者至当时居于
徐家汇土山湾的马相伯处求学,并请他创办学校。马相伯欣然应允,并为新学校取名“
震旦”,谓中华曙光,蕴日出东方、前途无量之意。
上海市向明中学校长芮仁杰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由于学校的雏形基本形成,因此1902年也被认定为震旦学院创办的年份。
震旦女子文理学院附属中学
1937年,
圣心会在沪创办震旦女子文理学院,这是天主教在华创办的第一所女子大学。该校虽与震旦大学合组一个董事会、合聘一位校长,但在行政和财政上均独立自主,用震旦之名实为方便向政府立案之举。1938年,学院附设女生中学部。
1939年,学院和附中合用的新楼落成。起初,
邬达克想建一座哥特式建筑,但他后来调整方案,将其设计成了一座纯粹
现代风格的教学楼。大面积通透的玻璃窗和许多弧形转角,让这座功能实用的大楼看上去十分优雅,仍为向明中学的标志性建筑。
向明中学
新中国成立后,收回
教育主权、接管教会学校排上议事日程。1952年9月25日,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开学典礼在南京西路上的大光明电影院召开。会上宣布,震旦大学附属中学与震旦女子文理学院附属中学合并,改为公立的上海市向明中学,迁入长乐路原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校址办学。1952届女附中校友、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曾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李宝芳描绘了当天的情景:全校同学从淮海路排队步行到大光明,边走边唱“震旦人向太阳向自由,向着那光明的路……”。
1958年,根据上海市教育局指示,位于学校南侧的私立晓光中学并入向明中学。一年后,向明中学成为
上海市重点中学之一。
改革开放后,向明人在向平校长的领导下迅速恢复教学秩序,一心一意办好学校——1978年重新确定市重点中学名单,向明中学再次入选;1980年,
上海交通大学宣布与全市16所重点中学建立挂钩联系,向明中学又为其中之一。
1993年秋季开始,向明中学又每年在初、高中分别招生“初中英才教育实验班”和“高中
创造教育理科班”。高中理科班的建制一直持续。
1995年,原
卢湾区提出以“就近入学、资源共享、示范辐射、整体优化”为原则建设四个教育小区。区政府投入资金,改造向明中学综合楼和操场、增设专用教室。1996年向明中学初高中脱钩,初步构成了“向明教育小区”。
1999年至2004年,依托时任校长许建苗主持的市级课题“高中创造教育课程框架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学校架构了由基础性必修课程、拓展性提高课程、自创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四大板块构成的创造教育课程框架。
2004年,永明中学(原向明中学初中部)更名为
向明初级中学,以此为契机,向明中学提出初高中“四个一体化”的具体举措,“向明教育联合体”初具雏形。
2005年,学校被首批命名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同年经批准,向明中学成立国际部,让境外学生共沐创造教育阳光。
2007年后,瑞金一路100号原东风学校校舍被划拨为向明中学教学区,师生以“西部”称之。西部改建完毕后,“东部”即
瑞金一路151号校舍开始全面改造,并专门建造了一条连接东、西两部的地下走廊和一座设施完善的地下体育场馆。前后历时十余年的工程,使卢湾校区办学空间大大扩展、面貌焕然一新。
2009年,向明中学在
闵行区浦江镇设立
向明中学浦江校区。学校采用“一校两部、互补联动”的管理模式,面向全市招收
寄宿制学生。作为向明中学的又一校区,浦江践行向明创造教育办学特色,助推闵行教育再发展。至此,横跨
黄浦江的“一校两区”办学格局自然形成。
学校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
创造教育”的理念。在“坚持全面发展,发挥个性特长,培养创造才能,造就四有人才”思想指导下,提出“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让每个学生在创造实践中成长,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和国际化素养的创造性人才”为办学理念。已形成“明理向上”的校风;“勤思创造”的学风;“崇实求新”的教风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风,形成“和谐+特色→创造”的办学特色。
学校注重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培养出一大批尖子学生。培养出两位同学分获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银奖和铜奖;一位同学获国际奥林匹克信息学竞赛银奖;女篮多次获全国冠、亚军,2001年代表中国参加
世界中学生篮球锦标赛。另外,该校在法国驻沪领事支持下,开设了
第二外语——法语。
2012年10月6日,学校迎来110周年庆典。全国政协副主席
厉无畏、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曹建明、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
韩正、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
殷一璀等领导同志发来贺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龚学平、上海市副市长
沈晓明、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李琪、中共黄浦区区委书记
徐逸波、黄浦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施兴忠、黄浦区区长周琦、黄浦区政协主席张华等市区领导出席庆祝典礼。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之子
梅葆玖先生、著名游泳教练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叶瑾女士、香港著名实业家
龚如心家属等知名校友参加庆祝典礼。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知名主持人、向明中学90届校友
林海主持典礼。
2023年11月22日,时任上海市委副书记
吴清来到上海市向明中学参加团支部专题学习,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部署要求,强化理论武装,加强政治引领,引导团员和青年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推动面向广大团员和青年的主题教育不断走深走实。
2024年12月26日,上海市向明中学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教育合作办公室合作共建“振义班”,探索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实践路径。这也是黄浦区布局高中大学衔接培养项目、加速构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联动培育体系的又一重要举措。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据2024年12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在职教师中有正高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50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占比42%,博士、硕士学历占比38%。入选上海市“双名工程”攻关计划名师后备人选3人,“种子计划”主持人1人。入选黄浦区教育系统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学科带头人5人,骨干教师5人。
数学特级教师
王大任,不仅授课风趣幽默,在尖子生培养上很有一套,上世纪80年代,他指导的向明学子吴思皓获得国际奥林匹克数学比赛铜牌,一举打破中国在国际上零的纪录;政治特级教师浦以安(党的十三大代表)指导了上海第一个中学生哲学兴趣小组,探索开放型、指导型、双向探讨式的政治课教学改革,还尝试以“作品”替代纸笔考试,使思政课堂充满活力;科技教师
黄曾新几十年来指导学生获专利和国内外发明金奖各有500多项,被誉为创造发明的“神奇教练”;上海市劳动模范、十佳“最美班主任”丁凛,在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上有独到做法,是学校中青年教师的优秀代表;此外,黄志安(无人机)、沈骞(VEX机器人)、史忠晴(原创音乐)、周剑霜(微电影)和语文教研组(阅读课程)等,也在创造教育特色课程群的建设上卓有成效。
(参考资料:)
课程设置
同济大学于2011年底开始探索实施“
苗圃计划”,向明中学于2012年首批加入该计划,成为“同济大学苗圃计划基地”,与
同济大学共同携手开展高中-高校育人实践,推进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有机衔接。
上海市向明中学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教育合作办公室合作共建“振义班”,探索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实践路径。“振义班”以该校校友、“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王振义院士的名字命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教办将予以向明中学课程建设、导师专家、课题研究、科研资源、社团共建等方面的支持。交医“懿嘉”成长导师团专家和其他骨干教师将为向明学子带来生命健康、科技创新等特色课程,健康大思政、科学(医学)前沿、生涯规划等专题讲座和周末成长营,并指导“振义班”及其他优秀学生开展科创
课题研究。交医可开放的教育教学资源也将为向明学子开放,让更多学生有机会“走进大学”,参加高校夏令营。同时,交医学生骨干也将支持向明医学、生命科学类学生社团建设。
硬件设施
学校创建一批现代化特色创新实验楼、建造
篮球馆、
网球场、
游泳馆、
保龄球馆、
台球馆等高标准办学设施齐全。
2012年起,学校先后建设了震旦书院、创意实践体验馆和原创音乐、机器人等30多个特色创新实验室。
向明校园里的震旦书院(创建于2012年)实现
图书馆成功转型,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总督学
柳斌为书院题匾。“震旦书院”配置了十余个特色实验室和10个专题阅览室和研究室,并设有演讲厅和学生书吧等,将自修、上课、讲学、教研、辩论融为一体,是学生自主学习与导师专题辅导相结合的个性化学习场所,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利用率。
2016年,卢湾校区地下运动场馆建成投入使用,连通瑞金一路两校区的地下通道也贯通使用,拓宽了学生的活动和运动空间。
所获荣誉
学校荣誉
十多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
■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学校(2007.6)
■全国德育先进学校
■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
■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学校
■全国活跃的中学生活先进集体
■全国中小学教学改革金钥匙奖
■全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集体
■全国青少年读书活动先进集体
■全国创造成就奖
■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学校获得上海市级荣誉:
■2007年度中央电视台迎奥运“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上海赛区选拔赛 最佳组织奖(2007.5)
■2007年度上海市中学生迎世博英语大奖赛杰出贡献奖(2007.5)
■上海市文明单位
■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上海市中小学生心理辅导协会实验校
■上海市社区教育先进集体
■上海市爱心助老特色集体
■上海市普教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上海市国防教育先进单位
■上海市科技特色学校
■上海市头脑奥林匹克活动特色学校
■上海市TI数理教学技术实验学校
■上海市二线高水平运动队(篮球)试点学校
■上海市绿色学校
■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2011年12月,获得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20年11月20日,入选“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名单。
2021年11月23日,被教育部办公厅认定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个人荣誉
吴思皓 第26届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铜牌获得者
潘子刚 第28届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银牌获得者
冯 炯 第34届国际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获得者
徐 宙 第10届国际中学生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银奖获得者
张 琳 全国宋庆龄基金获得者全国生物竞赛一等奖获得者
黄文华 首次发现“中华螽斯”昆虫的“小小生物学家”
朱灵敏 第一位获国家创造发明专制的学生“小小创造发明家”
郑道林 长江小小科学家
张逸群 上海市十佳优秀志愿者 小小社会活动家
傅正佳 亚太地区智能机器人一等奖获得者
文化传统
明理向上
勤思创造
崇实求新
现任领导
向明中学党总支书记:陈屹
校长:胡宏
副校长:蒋蓉、成瑾、朱晔婷、冯强
知名校友
梅葆玖: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先生之子,
梅派京剧传人
章含之:著名外交家、翻译家,民国著名学者
章士钊先生养女,原外交部部长
乔冠华夫人
王振义:著名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获得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
瑞金医院 童志鹏:我国军事电子高新技术开拓者、奠基者与带头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祖煜:著名水利水电、土木工程专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赛娟:著名
细胞遗传学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
陆佑中:著名气象学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胡斐佩:
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原副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李淑铮: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
屠培林:著名记者,原新华社常驻联合国高级记者
吴复民:著名记者,上海第一位女高级记者,新华社首届十佳记者
陈建:著名外交官,联合国前副秘书长、中国联合国协会主席、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复旦大学联合国与
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
伍贻康:著名欧洲问题专家,中国欧盟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教授
唐龙彬:著名外交官,原外交部部长助理,亲身参与
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访华
袁士槟:著名外交官、英语教育家,《跟我学》英语节目主讲人
李宝芳:著名地质学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王安忆:著名作家,全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作协主席、复旦大学教授,代表作《
长恨歌》
叶瑾:著名游泳教练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国家游泳高级教练
庄泳:著名游泳运动员,
巴塞罗那奥运会金牌获得者,中国第一位游泳奥运冠军
刘炜:著名篮球运动员,
中国男子篮球队队长、上海玛吉斯男子篮球队队长
郑惠强: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中央常委、民盟上海市委主委、
同济大学副校长
周玮: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园芬兰馆传媒部高级经理
林海: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2012年3月23日参加向明中学110年校庆第一活动)
柳成荫:著名教育改革研究者,上海市最年轻的团代会代表,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
王士琛:欧盟伊拉斯谟亚洲杰出本科生,复旦大学模拟联合国协会主席
吕超(1994届):打造了《亮剑》《心术》《安家》等多部爆款影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