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市

江西省辖地级市

上饶市,古称信州、广信,江西省辖地级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邻浙江省,南邻福建省、江西省鹰潭市,西邻抚州市南昌市九江市,北与景德镇市安徽省黄山市相依,是江西省区域中心城市Ⅱ型大城市三线城市,总占地面积22737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上饶市常住人口6395947人,城镇化率57.06%;辖3个区、8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信州区。

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代早期,今上饶市万年县仙人洞就有人类的生产活动;今余干县华林岗小石山的洞窟里,曾刻有尧舜时期记录治水的古篆文。
今上饶市辖境古属扬州,最早为周之番邑,属楚东境。周敬王十六年(前504年),吴伐楚取番,属吴。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灭吴,属越。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楚灭越,复属楚。
秦代(前221年—前207年),秦统一六国,设三十六郡,今上饶市辖境主要属九江郡(今玉山县、铅山县部分属会稽郡,婺源县属鄣郡);在今上饶市辖境内设番县馀汗县,是为建立县级行政建制之始。
西汉年间(前202年—8年),今上饶市境主要属豫章郡(今玉山县、铅山县归属同秦,今婺源县属丹阳郡)。东汉建安十五年(210年),析豫章郡,设鄱阳郡,始创境内郡级行政建制。
三国时期(220年—280年),鄱阳郡属吴。
南朝梁承圣二年(553年),改鄱阳郡为吴州,时市境主要属吴州,次属金华郡新安郡建安郡南朝陈光大二年(568年),复吴州为鄱阳郡。
开皇九年(589年),改鄱阳郡为饶州,改新安郡为歙州。隋大业三年(607年),复饶州为鄱阳郡,复婺州为金华郡,复歙州为新安郡。
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十道,今上饶市境属江南道。唐乾元元年(758年),始设信州,其时市境主属饶州、信州,其次分属歙州、抚州,均属江南西道
五代十国时期(907年—979年),今上饶市境仍分属饶州、信州、歙州、抚州;整体初属杨吴,后属南唐。南唐升元元年(937年),改饶州为永平军
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复永平军为饶州;今上饶市境分属饶州、信州、歙州,均隶江南东路。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
元代(1271年—1368年),今上饶市境分属信州路饶州路徽州路、铅山州,均隶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改信州路为广信府。元至元二十一年(1361年),改饶州路为鄱阳府
洪武二年(1369年),复鄱阳府为饶州府。明洪武四年(1371年),广信府属江西行省。明洪武九年(1376年),广信府、饶州府属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明代(1368年—1644年),今上饶市境大部属江西布政使司广信府、饶州府;婺源县属南直隶徽州府
清代(1644年—1911年),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今上饶市大部属江西省广信府、饶州府。清康熙六年(1667年),析江南省,设安徽省,婺源县属安徽省徽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废广信府、饶州府,原辖各县直属江西省。民国三年(1914年),今上饶市境主要属江西省豫章道浔阳道,婺源县属安徽省芜湖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方志敏、黄道、邵式平建立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赣东北苏维埃政权,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团,进行了土地革命和经济建设。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市境分属江西省第四、六行政区;婺源县属安徽省第十行政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婺源县划入江西省第五行政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今上饶市境分属江西省第五、六行政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婺源县划入安徽省第七行政区。
1949年4月到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解放今上饶市各县。1949年6月,置赣东北行政区,驻地上饶县广平镇,辖上饶专区、贵溪专区、鄱阳专区、乐平专区,今上饶市境分属此4个专区,婺源县从安徽省划入。1949年9月,赣东北行政区撤销,所属各专区划归江西省辖;同时,合并贵溪专区和上饶专区,成立新的上饶专区;合并鄱阳专区和乐平专区,成立浮梁专区。1952年9月,浮梁专区并入上饶专区,专区行政公署驻上饶市。1953年6月,景德镇市从上饶专区划出,升格为江西省辖市。1971年4月23日,改上饶专区为上饶地区。1983年7月,鹰潭镇从上饶地区划出,由县级镇升格为江西省辖地级市,并将贵溪县、余江县划归鹰潭市管辖;同时,将乐平县及鄱阳县部分地区划归景德镇市管辖。2000年10月,改上饶地区为上饶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江西省第四行政区辖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德兴县、浮梁县、乐平县6县,治鄱阳县,为原饶州府治地;江西省第六行政区辖上饶县、玉山县、广丰县、横峰县、铅山县、弋阳县6县,治上饶县,为原广信府治地。
民国二十五年(1935年),江西省第五行政区辖浮梁县、婺源县、德兴县、乐平县、鄱阳县、都昌县、彭泽县、湖口县、九江县、星子县、德安县、瑞昌县12县,治浮梁县;第六行政区辖上饶县、玉山县、广丰县、横峰县、铅山县、弋阳县、贵溪县、余江县、万年县、余干县10县,治上饶县。
1949年9月,上饶专区辖上饶县、弋阳县、横峰县、铅山县、余江县、广丰县、玉山县、东乡县、贵溪县9县,治上饶县(今信州区);浮梁专区辖景德镇市、德兴县、婺源县、乐平县、浮梁县、鄱阳县、万年县、余干县1市7县。
1950年,析上饶县设上饶市;上饶专区辖上饶市、上饶县、弋阳县、横峰县、铅山县、余江县、广丰县、玉山县、东乡县、贵溪县1市9县。
1952年,浮梁专区并入上饶专区;上饶专区辖上饶市、景德镇市、上饶县、弋阳县、横峰县、铅山县、余江县、广丰县、玉山县、东乡县、贵溪县、德兴县、婺源县、乐平县、浮梁县、鄱阳县、万年县、余干县2市16县。
1953年,景德镇市升格为地级市;上饶专区辖1市16县。
1957年,鄱阳县更名波阳县。
1958年,浮梁县划归景德镇市;上饶专区辖上饶市、上饶县、弋阳县、横峰县、铅山县、余江县、广丰县、玉山县、东乡县、贵溪县、德兴县、婺源县、乐平县、鄱阳县、万年县、余干县1市15县。
1960年7月,鹰潭镇从贵溪县划出,升格为上饶专区辖县级镇;上饶专区辖1市15县1镇。
1968年,东乡县划归抚州专区。上饶专区辖1市14县1镇。
1983年7月,鹰潭镇从上饶地区划出,由县级镇升格为江西省辖地级市,并将贵溪县、余江县划归鹰潭市管辖;同时,将乐平县及鄱阳县部分地区划归景德镇市管辖;上饶地区辖上饶市、上饶县、弋阳县、横峰县、铅山县、广丰县、玉山县、德兴县、婺源县、鄱阳县、万年县、余干县1市11县。
1990年,改德兴县为德兴市;上饶地区辖2市10县。
2000年10月,改上饶地区为上饶市,原上饶市改称信州区。上饶市辖信州区、上饶县、弋阳县、横峰县、铅山县、广丰县、玉山县、婺源县、鄱阳县、万年县、余干县1区10县,代管德兴市1个县级市。
2015年2月16日,改广丰县为广丰区。上饶市辖2区9县,代管1个县级市。
2019年7月29日,改上饶县为广信区。上饶市辖3区8县,代管1个县级市。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10月,上饶市辖3个区、8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信州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介于北纬27°48′~29°42′,东经116°13′~118°29′之间。东西宽210千米,南北长194千米。东邻浙江省衢州市,北毗安徽省池州市黄山市,南隔武夷山脉与福建省南平市接壤。江西省内与景德镇市、九江市、南昌市、鹰潭市、抚州市5市接壤;全市土地总面积22737平方千米。
地势地貌
上饶市地貌以丘陵为主,北东南三面环山,西面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主要河流自东向西流入鄱阳湖。地形为南东高、北西低,山地集中分布在东北部和东南部,且多呈东北—西南走向。山脉呈不同高度之带状分布于信江两侧,自北而南依次为鄣公山、怀玉山和武夷山,呈倒山字形排列。中部怀玉山脉呈北东东向蜿蜒于横峰—上饶一线,主峰灵山高达1496米,南北两侧广布丘陵,南侧信江流域为狭长的丘陵盆地,西部为广袤的鄱阳湖平原。中部为信江盆地,多为低山丘陵,相对高度一般在200米左右。上饶市山地面积2342平方千米,丘陵区面积14436平方千米,平原区面积6013平方千米,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10.27%、63.34%和26.39%。
上饶市的山地集中分布在东北部和东南部,且多呈东北—西南走向。自北而南有鄣公山(西北有黄山余脉)、怀玉山武夷山脉,构成倒山字地形地貌框架。
气候
上饶市气候温湿,属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16.7℃至18.3℃之间,年均日照时数1781小时至2098小时,年均无霜期251至274天。由于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农作物生长较为繁茂。主要灾害天气有冬季冰雪、干旱、雷电、暴雨等。
2022年,上饶市全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860.6毫米,较常年减少34.6毫米。平均气温19.1℃,较常年偏高0.7℃。日照时数1757.9小时,较常年偏多76.3小时。
水文
上饶市境内水系发达,河流众多,大部分属鄱阳湖水系。信江、饶河是上饶市的主要河流,纵贯全市,汇入鄱阳湖后经九江湖口注入长江。信江流域面积16890平方千米,上饶市境内流域面积12221.3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72%,占鄱阳湖水系集水面积的7.44%;饶河主要由乐安河与昌江组成,流域总面积15428平方千米,占鄱阳湖水系集水面积的9.5%,饶河主流乐安河流域面积8989平方千米,昌江流域面积6222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上饶市市内矿产资源丰富,市境位于皖浙赣闽相邻区多金属成矿区,成矿地质条件较为优越。已发现、银、铜、铅、锌、等各类矿产79种,查明资源储量48种。其中探明储量占省总储量50%以上的矿种有铜、、金、银、镍、铌、铬、萤石等20余种。各类矿床或矿点1000余处,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成型矿产地有382处,大型矿床43处,中型矿床64处,小型矿床285处,矿种包括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放射性矿产、燃料矿产、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建筑材料等非金属矿产。已回收利用的有铜矿中的金、银、硫和铅锌矿中的银等。具有区位优势的矿产主要有水泥用灰岩、煤、铅、锌、萤石、伴生硫、磷、蛇纹岩、膨润土等。具有潜在经济优势的矿产有钽、铌、冶金用白云岩、饰面用花岗岩、大理岩等矿产。
土地资源
上饶市境内土壤资源较为丰富,类型多样,分异规律明显。不仅有地带性土壤,也有非地带性的隐域土壤,还有人工水成土壤。经第二次土壤普查,上饶市土壤类型主要有山地草甸土、黄棕壤、山地黄壤、山地黄红壤、红壤、紫色土、石灰土、炭质土、潮土、水稻土、草甸土(新积土)等11种。
生物资源
截至2022年10月,上饶市植物种类共计293科1127属2830种。其中,蕨类植物41科93属248种;苔藓植物68种157属276种;裸子植物7种20属28种;被子植物177种857属2278种(其中有列为国家一类保护的银杏、南方红豆杉、水松等树种和列为国家二类保护的华东黄杉、南方铁杉、白豆杉、连香树、花榈木、鹅掌楸、香果树等树种)。以怀玉山、武夷山为代表的林区所发现的木本植物有120科、272属、629种、33个变种。野生动物有云豹、野猪、鬣羚、刺猬、穿山甲、猕猴、尖吻蝮、眼镜蛇、熊、棘胸蛙等等。境内有鸟类260多种,两栖爬行类近30种,哺乳类近80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60余种,包括蓝冠噪鹛、中华秋沙鸭、黄腹角雉等世界和中国特有物种。
人口
截至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39.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65.0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7.06%,比上年末提高1.1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3.9万人,出生率6.05‰,比上年下降0.73个千分点;死亡人口4.8万人,死亡率7.44‰,比上年上升0.29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1.38‰,下降1.01个千分点。
截至2022年末,上饶市全市常住人口643.5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0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60.0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5.94%,比上年末提高0.63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4.37万人,出生率6.78‰,比上年下降1.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4.6万人,死亡率7.15‰,比上年上涨0.17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0.37‰,下降1.37个千分点。
截至2023年末,上饶市常住人口6395947人,城镇化率57.06%。
参考资料来源
经济
综述
2024年,上饶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20.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3.1亿元,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1442.9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1924.9亿元,增长4.6%。
2024年,上饶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0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087元,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11元,增长6.8%。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比从上年的2.33下降到2.28。
2024年,上饶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2.0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地方税收收入189.0亿元,增长3.0%。在主体税种中,增值税95.2亿元,增长11.1%;城市维护建设税16.2亿元,增长6.0%;企业所得税13.6亿元,下降0.6%。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34.5亿元,增长2.4%。其中,交通运输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农林水支出分别增长27.3%、14.1%、10.5%。
2024年,上饶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3%,比前三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15.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3%,民间投资增长5.8%,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1.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4.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5.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6%。全市亿元以上施工项目962个,完成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8.7%。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89.6万平方米,下降17.5%,降幅比前三季度收窄13.8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下降22.1%。
第一产业
上饶市内农业生产由来已久,在秦汉时就有“鱼米之乡”的称号,是商品粮、棉、油、鱼、猪基地。2019年,上饶市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十大工程”,“东(柚)西(蟹)南(红)北(绿)中(菜)”等特色产业新增种养面积26.4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52.4万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棉花、茶叶、油料(油菜、芝麻、花生)、蔬菜、瓜果为大宗。
2024年,上饶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74.7亿元,同比增长3.0%。粮食播种面积871.7万亩,产量329.1万吨,下降0.5%。蔬菜种植面积120.4万亩,增长0.9%;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05.8万吨,增长2.2%。猪牛羊禽肉产量29.9万吨,下降0.4%;其中,猪肉产量23.8万吨,下降0.8%;禽肉产量4.8万吨,增长1.7%。禽蛋产量5.3万吨,增长14.1%。年末生猪存栏156.0万头,增长0.7%;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4.3万头,增长1.2%。全年生猪出栏286.2万头,下降2.7%。
第二产业
上饶市工业发展实现了从弱到强、从贫弱单薄到集群发展的进步。自1992年德兴市设立大茅山经济开发区后,上饶市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1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2个省级开发区的“1+12”态势。制造业占比稳步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制造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占比从2007年的83.01%提高到2018年的87.46%。同时,主导产业成为全市工业主引擎。2010年,上饶市基本形成“有色金属、新能源、机电光学、新型建材”四大主导产业,到2019年四大主导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70.9%。2016年,上饶市确立了以“光伏、光学、汽车(两光一车)”为主的工业发展方向。2019年,晶科高自动化光伏组件、智慧物联网产业园、汽车综合试验场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世界光伏城”“中国光学城”“江西汽车城”初具规模。信江产业新城总体规划编制完成。赣浙边际合作(衢饶)示范区玉山片区正式开工。新引进“5020”项目17个,完成省级以上开发区全覆盖。
2024年,上饶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0%。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4.4%,制造业增长12.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6.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24.6%;股份制企业增长13.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4.8%;私营企业增长9.0%。分行业看,36个大类行业中有15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实现增长,增长面为41.7%。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62.3%、32.9%、26.6%、23.1%。分产业看,锂电产业、汽车产业、有色金属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34.0%、33.5%、19.5%、14.8%。分产品看,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17.1%、56.8%。新兴动能不断积蓄,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7.3%。
2024年1-11月,上饶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538.0亿元,同比增长8.7%;实现利润总额232.6亿元,同比增长12.3%。
第三产业
上饶市在历史上商业就曾占有一席之地。西周时(前1046—前771年),洛阳至广州的通京大道途经上饶,是历代通往海外的官商大道。秦代(前221年—前207年),境内番阳(今鄱阳)县治“帆樯四达,商贾辐辏”,称为“吴楚间一大都会”。唐、宋以来,随着采铜、炼铅、制陶、造船、纺织、造纸、铸钱以及粮、油、茶、渔等生产的发展,今上饶市境内许多集镇成为周围各省区物资的集散地。清代(1644年—1911年),以鄱阳镇及河口镇两大集散市场为中心,沿饶河、信江两大流域,形成物资交流网。自20世纪30年代起,公路、铁路修成,陆运不断发展,集散中心逐渐转向上饶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加强了上饶专(地)区驻地上饶市(今信州区)中心市场的地位,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1949年,上饶专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082万元,1952年为8601万元,1957年为13442万元,1962年为18772万元,1965年为25534万元,1975年为42612万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积极发展集体商业个体商业、集市贸易市场,成立贸易中心,强化内联外引。加之地处周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有利条件,1985年商品零售点达27984个,社会商品零售额约为11亿元。1990年上升到20亿元,其中集市贸易成交额接近6亿元。全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53—1990年平均每年增长8.7%,1986—1990年平均每年增长13.3%。
2024年,上饶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1.7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505.7亿元,增长8.1%。基本生活类商品支撑稳固,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5.2%、10.7%。新能源汽车保持较快增长,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增长57.0%。餐饮消费增势较好,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49.2亿元,增长33.6%。全市限额以上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达46.1亿元,增长27.1%。
2024年,上饶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448.8亿元,同比下降19.0%。其中,出口额368.6亿元,下降27.7%;进口额80.1亿元,增长80.5%。全年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1家,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154万美元,下降78.3%。
2024年12月末,上饶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481.8亿元,同比增长9.9%,比年初增加582.5亿元。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109.0亿元,增长11.8%,比年初增加645.3亿元。
2024年,上饶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5%。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同比“六升二降”,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2%,衣着价格上涨2.1%,居住价格上涨0.5%,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4%,交通通信价格下降1.6%,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1%,医疗保健价格下降0.7%,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4.4%。
交通运输
综述
截至2022年末,上饶市国省干线公路通车里程2711.21千米,较上年增加24.48千米。铁路营运里程652.09千米。
截至2022年末,上饶市全市汽车保有量84.98万辆,比上年增长5.19%。小型、微型载客汽车保有量74.2万辆,增长5.75%,其中私人小型、微型载客汽车保有量73.55万辆,增长5.86%。
2022年,上饶市全市货物运输量19769.8万吨,旅客运输量2868.7万人。全年全市公路、水运货物运输周转量442.0亿吨千米,增长3.2%;旅客运输周转量71769万人千米,下降37.3%。
公路
上饶市构建了“三纵三横”的国道路网和“十纵、三横、十六联”的省道路网,建设了一批城区绕城通道、景区旅游通道、两城快速通道,形成了以上饶市为中心,覆盖县域、辐射城乡、连通闽浙皖的普通国省道路网体系,实现了县县通国道,重要乡镇、旅游景点、重要经济节点通干线公路,打造了以上饶市区为中心的“2小时行政圈、1小时经济圈半小时生活圈”。
上饶市是德州—上饶高速公路(G0321)、宁德—上饶高速公路(G1514)、上饶—万年高速公路(江西S33)的终点,有杭州—瑞丽高速公路(G56)、上海—昆明高速公路(G60)、杭州—长沙高速公路(G6021)等穿境而过。
铁路
上饶境内主要有浙赣铁路皖赣铁路衢九铁路乐德铁路峰福铁路等普速铁路穿过。另外,还有合福高速铁路(2015年6月28日通车)、沪昆高速铁路(2014年12月10日通车)、杭昌高速铁路三条高铁线路过境。
航运
上饶市境内有鄱阳港、余干港、万年港、弋阳港、铅山港、上饶港、信州港、玉山港、横峰港等港口,并拟在福建宁德开建自营港口。
航空
上饶市建有上饶三清山机场,位于信州市区正南面,茅家岭街道、广信区尊桥乡和皂头镇的后门堂境内,距市中心直线距离8千米,为4C级民用支线机场,定位为旅游服务机场,于2017年5月28日通航。2023年夏秋航季,上饶三清山机场开通有往返北京大兴、北京首都、昆明、哈尔滨、济南、三亚、深圳、青岛、广州、重庆、厦门等地的航班。
公共交通
上饶公交由上饶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于1975年成立。截至2020年末,上饶公交共有营运车辆698辆,公交站点1157个,常规线路83条,单向里程1331.49千米,公交场站5个,面积8.84万平方米,枢纽及首末站用地10宗,总面积23.99万平方米,加气站2座、充电枪242支(总容量达9894千瓦)。2020年营运里程达1960.49万千米。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今上饶市自秦代起就建有学校。唐贞观四年(630年),各州县普遍设孔庙,庙内设学宫,为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有学舍,因庙为学。唐宋元明清各代,今上饶市均设有州、府、县学。宋代县学生员得考选升入州学,宋、明、清各代,州、府、县学则不相属。主要的学校有饶州府学、广信府学。各县(州)学创建年代先后不一。
上饶市书院的设置始于唐代。宋、元、明、清各代,州、府、县都建有书院。由宋至清,历代共建有书院161所。南宋时期,上饶铅山县境内的鹅湖书院儒家学者风行讲学,书院发达。宋淳熙二年(1175)朱熹、吕祖谦、陆九龄、陆九渊等会讲鹅湖寺,各持己见,“相与讲其所闻之学”,这就是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清末,废科举,兴学堂。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诏令“将各省、府、厅、州、县现有之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之高等、中等与小学堂”。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信江书院改办为信江中学堂,芝阳书院改为饶州中学堂,各县较大的书院,亦先改为小学堂,于是,书院乃废。今上饶市辖区内各县设立的社学明代计有210所。辖区内唐代即有私塾创办,迨至宋、元、明、清各代,都办有私塾,清代私塾尤为发达,成为一般士子读书受教的主要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辖区内私塾仍占一定比重。从1952年起,私塾先后停办,部分改办为小学。
上饶市辖区内的近现代教育基本开始于清朝末民国初。其中学前教育始于民国十一年(1922年)。辖区内小学教育始于清末。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灵山书院、叠山书院、澹湖书院改办为高等小学堂,铅山县也创办一所官立小学堂,这是今上饶市辖区内创办最早的几所小学堂,广信府和饶州府分别将信江书院和芝阳书院改办为信江中学堂和饶州中学堂,这是上饶中学教育的开端。普通高等教育始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筹办私立信江农业专科学校。1958年,在“大跃进”的形势下,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当年创办工、农、医、师四所专科学校。
2022年,上饶市全年全市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81万人,在校生5.45万人,毕业生1.57万人。普通高中招生6.96万人,在校生20.08万人,毕业生6.2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99万人,在校生5.93万人,毕业生1.64万人。初中学校招生10.15万人,在校生31.49万人,毕业生12.21万人。普通小学招生7.95万人,在校生54.75万人,毕业生10.39万人。特殊教育在校生0.62万人。幼儿园2686所,在园幼儿20.42万人。各类民办学校1491所;各类民办学校在校学生25.83万人。小学净入学率101.5%,初中毛入学率10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3.25%,普通高考录取率86.42%。
科学技术
截至2022年末,上饶市全市共有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全年全市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03项,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3项,其中科技进步奖3项。全年授权专利5998件。
截至2022年末,上饶市全市共有检验检测机构116个,其中产品质量检测机构2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0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7.2万台(件)。全年获得CCC认证证书的企业82家,获得CCC认证证书418张,发放自愿性产品认证证书1191张,发放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6张。测绘部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各种基本比例尺地形图34幅,测绘基准成果27点,遥感影像成果2.28万平方千米。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上饶市全市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13个,公共图书馆13个,博物馆24个。广播电视台12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271695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262995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全年出版各类报纸0.21亿份。
医疗卫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上饶专区仅有西医200余人,中医850余人,医疗设施非常简陋,当时规模最大的省立上饶医院,也仅有病床30张,县立卫生院病床充其量也才3-5张。建国后,上饶地区大力增设卫生医疗机构,积极培养卫生医务人员,逐年扩充医疗设施,不断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条件。进入21世纪,上饶市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市人民医院创“三甲”医院获得成功,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
截至2022年末,上饶市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168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40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2个。卫生技术人员4003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4131人,注册护士18397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38941张。其中,乡镇卫生院床位数8311张。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上饶市全市共有全民健身中心10个,青少年俱乐部9个,城市社区多功能运动场39个,青少年户外活动营地0个;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8所,省级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5个。全年新建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2个。在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比赛中共获得2枚金牌。
环境保护
2022年,上饶市全年全市河流共监测44个断面,达标率为100%。环境空气质量方面,全年全市PM2.5浓度均值为25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4.0%。
2022年,上饶市全年全市完成植树造林44.55万亩,森林抚育23.25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林12.33万亩,森林蓄积量达到770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1.16%以上。已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5处;国家级森林公园9处,省级森林公园19处;国家级湿地公园5处,省级湿地公园7处,湿地保有量22.4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9.8%。
城乡建设
2022年,上饶市全年全市施工项目2438个,比上年增加4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939个,减少361个,完成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24.2%。施工项目中,亿元以上施工项目1076个,完成投资增长13.4%。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70个,完成投资下降18.8%。教育投资下降7.5%;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8.3%;文化、体育娱乐业投资增长11.1%。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上饶市地名名称来历有两说:一说因傍上饶江(今信江)而得名;另一说因“山郁珍奇”“上乘富饶”而得名。今基本沿用后一说。
文物
截至2023年6月,上饶市共有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1处,为武夷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其中古文化遗址5处,古建筑13处,古窟寺及石刻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处。截至2022年10月,上饶市有不可移动文物3663处;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9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9处,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68处。
截至2022年10月,上饶市有可移动馆藏文物25411件/套,其中珍贵文物2102件/套,普通文物23309件/套。根据2015年上饶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显示,上饶市有可移动文物12000余件。
民俗活动
赛龙舟作为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之一,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梓埠镇是赣东北地区有名的龙舟制作乡镇,不仅赛龙舟的历史悠久,古老的龙舟制作技艺也在这里传承了数百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方言
上饶市流行多种方言,包括吴语、赣语、徽语。上饶市区方言又称上饶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上丽片。上饶市吴语区主要包含广信区、信州区、广丰区、玉山县。赣语区主要包含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弋阳县、横峰县、铅山县,徽语区主要包含德兴市、婺源县。
风景名胜
上饶市旅游资源丰富。据2022年10月上饶市政府官网显示,上饶市共有世界遗产3个、AAAAA级旅游景区4个、AAAA级旅游景区32个,是江西省世界遗产、5A级景区、4A级景区、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数量最多的设区市。主要包括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国家公园、中国丹霞;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武夷山;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婺源江湾景区、三清山旅游景区、龟峰景区、篁岭景区。
上饶市西部有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截至2019年11月,上饶市拥有国家湿地公园5个、江西省级湿地公园7个;有国家森林公园9个,江西省级森林公园19个。另外,上饶市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2014年12月数据)。市中心城区建有各类公园、小游园30多个(2015年12月数据)。上饶市获评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婺源县水墨上河旅游景区、三清山神仙谷旅游景区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提升规划和景观评审先后获评通过。三清山金沙旅游度假区被评为江西省旅游度假区。广丰区铜钹山、德兴市大茅山被评为江西省生态旅游示范区。婺源县江湾镇栗木坑村、赋春镇源头村被评为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玉山县仙岩镇官溪社区、横峰县葛源镇枫林村、铅山县陈坊乡陈坊村等44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经验交流现场会在婺源召开。
1.三清山风景名胜区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上饶市玉山县,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峻拔,如道教三清列坐其巅”故名。其中主峰玉京峰海拔1819.9米,为最高峰,也是信江的源头。
三清山不同成因的花岗岩微地貌密集分布,展示了世界上已知花岗岩地貌中分布最密集、形态最多样的峰林;2373种高等植物、1728种野生动物,构成了东亚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环境;1600余年的道教历史孕育了丰厚的道教文化内涵,按八卦布局的三清宫古建筑群,被国务院文物考证专家组评价为“中国古代道教建筑的露天博物馆”。
2.龟峰风景名胜区
龟峰风景名胜区,位于上饶市弋阳县,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也是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的一部分。
龟峰发育于距今1.35亿年的白垩纪晚期,属典型的丹霞地貌。经过地壳运动,峰奇石巧、象形独秀,群峰错落、壁立万壑,奇峦如画、钟灵毓秀。集自然、人文,聚山之幽、奇、险、秀为一体;融五千年历史、宗教、民俗、养生文化于一炉。
南岩景区的南岩寺,始建于晋代,随岩而立,不瓦而栋,不檐而藩,寺内现存石龛40余座,被誉为“中华第一佛洞”和“南方敦煌”;龟峰卧佛全长416米,肩高68米。因此,龟峰以其“峦嶂之奇、景观之绝、佛窟之雄、人杰之魂”而享誉海内外。
3.江湾景区
江湾景区,位于上饶市婺源县东北部,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是一座具有丰厚的徽州文化底蕴的古村落,村中保存着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滕家老屋等一大批徽派古建筑和萧江宗祠、江永纪念馆、南关亭、北斗七星井等景点。
4.上饶集中营旧址
上饶集中营旧址,位于上饶市信州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指国民党军统特务组织在江西上饶设立的法西斯集中营,集中营由七峰岩、周田村、茅家岭、李村等处集中营组成,因都在上饶附近,故统称为“上饶集中营”。上饶集中营旧址由中心景区、周田监狱旧址区、李村监狱旧址区、七峰岩监狱旧址区四大参观游览区组成。1955年建立了革命烈士陵园,陆续修建了革命烈士公墓、纪念碑、纪念馆、纪念亭等多项纪念建筑物。上饶集中营是革命先辈与敌人斗争的历史教材,也是先烈留给后人的一笔革命遗产和精神财富。集中营的七峰岩古禅寺、葛仙庙、诸葛宗祠、四中队旧址,都是清末至民国初年的建筑,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
特产美食
上饶市特色小吃有:龟峰扣肉万年贡米饭麸果葛源豆腐、铅山灯盏果、弋阳大米粿、肉馅烧饼油条包麻糍果、清明果糯米子糕、烫米粉、猪肝粉、大排粉、羊肉粉肥肠粉酱香鹅、清蒸荷包红鲤鱼粉蒸肉糊豆腐全鱼宴藜蒿炒腊肉清炒白玉豆、弋阳龟峰国道鱼等。
著名人物
上饶市境内仅历代宰相就有23人,进士2097人(含武进士56人),其中有名可查的1515人(内含武进士35人),状元13人(含武状元3人),榜眼6人,探花5人,传胪2人,文武举人2710人。铅山县有“隔河二宰相,百里三状元,一门九进士”之说。婺源县有“兄弟三进士”“三代四进士”“一门十一进士”“六部四尚书”之传。仅婺源1县,收入《辞海》的7人,载于《中国名人大词典》的150人,登在《中国文学大辞典》的20人收入《中国国画大辞典》的17人,编入《中国医籍》的医家86人,选进《清代名墨谈丛》的墨家38人。
上饶籍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的有动物学家陈桢,著名医学家黄家驷,昆虫学家杨惟义,气体动力学家俞鸿儒,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欧阳自远等10余人。区境曾使唐代写出世界第一部《茶经》、人称茶圣的陆羽驻足多年;是南宋爱国将领、大词人辛弃疾长眠的地方;是主持修建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工程师、获周恩来称为“中国人的光荣”詹天佑的祖籍;也是中国武侠小说四大宗师、“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金庸的祖籍地。
汉有吴王夫差七世孙,人尊“番君”,先为衡山王,后为长沙王吴芮
晋有“机神明鉴似魏武,忠顺勤劳似孔明”的政治家、军事家陶侃;其母湛氏,是中国古代三大贤母之一。
隋有农民起义领袖,后称元兴王的操师乞及拥众10余万称帝而国号楚的林士弘。唐有“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吉中孚,有与罗隐方干贯休等唱和,“一寸光阴一寸金”始出其诗的王贞白
北宋有“佞人初若可悦,而其患在后;忠言初若可恶,而其利甚溥”,历任兵、刑、礼、吏四部侍郎的彭汝砺;有精于胆水炼铜技术,著有《浸铜要略》一书的张潜;有铲除宿弊,裁减浮费,为朝廷增23万缗,毫无所私,生8子,“一门九进士”出自其家的赵士礽南宋有世称“江右二宝,胡伸汪藻”、著有《浮溪集》60卷的汪藻;有假礼部尚书、充大金通问使、羁金14年,在名利面前多次拒降,所生三子世称“鄱阳三洪”的洪皓;有官至龙图阁学士,为官清廉、不畏权势、通《易》精天文的周执羔;有为民请命、重视人才、著作甚丰的施师点;有官至宰相,能直言,敢任事,兼文武,著作丰的赵汝愚;南宋著名理学家柴中行;有集理学之大成的哲学家、教育家的朱熹;有著有称为“南宋第一书”——《救荒活命书》的董煟;有工诗善词尤精音乐,一生贫困,布衣终身的姜夔;有散家财募兵抗敌,倾家产助友拒降,以绝食而亡的谢枋得
明有杀富济贫、除暴安民、聚义抗租、举旗起义的农民起义领袖王浩八;有继承袓志,不惜巨资,倾注心血,整修名胜三清山的王祜;有不为流俗转移、不为富贵贫贱动心的理学家胡居仁;有致力修复都江堰、深受群众称颂的四川副使吕翀;有以双筷代笔,山水人物点染入神,时称“绝技”的汪都
清有过目成诵,所著《古韵标准》,对中国古韵有重要创见,著作甚丰,仅收入《四库全书》的著作就有27部的江永;有“中国词曲最豪者”,诗与袁枚赵翼并称“江右三大家”之一的蒋士铨;有制成提水抗旱的“龙骨车”和了解星象运行的“中星仪”,当知县人称“齐青天”的齐彦槐
上饶著名企业名人有用友软件创始人、董事长王文京;江西博能集团董事长温显来;江西新金叶集团董事长叶礼平;上海观山月集团童国雄中智互通投资控股集团陈新上饶曙光医院院长,全国知名不孕不育专家邱永生中国网库集团王海波
2002年,上饶评出十大历史文化名人:吴芮张潜洪迈朱熹辛弃疾姜夔江永蒋仕铨詹天佑方志敏
荣誉称号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