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先秦史学会1982年5月在成都成立,该学会在先文化研究上做出了很多研究,而立之年的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从不足百人发展到千余人;召开全国性学术研讨会百余次,出版论集文50余册、2000多万字。出版了60期的《中国先秦史研究动态》成为海内外学者的宝贵藏品。
学术活动
1982年5月下旬,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年会在成都召开,大会由
四川大学历史系、四川省社科院历史所、民族所、文管会等单位联合筹办,并取得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支持和协助。来自全国各地一百多位史学工作者参加了大会。
1982年5月24日-29日,在四川成都召开“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年会”;6月,编辑出版学会第一部论文集,已编辑出版50余部;次年9月,创办学会内刊《先秦史研究动态》,已出版发行51期。
1983年10月,在陕西
宝鸡和河南
洛阳召开“第一届西周史学术讨论会”。
1984年9月,在河南
开封召开“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二届年会”。
1985年7月,在安徽
屯溪召开“春秋战国史学术讨论会”。
1986年9月,在河北
北戴河召开“中国奴隶制问题学术讨论会”。
1986年9月,在吉林长春召开“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三届年会”。
1987年9月,在河北
邯郸召开“赵文化学术讨论会”。
1987年10月,在浙江新昌召开“长江下游古文化研讨会”。
1988年7月,在黑龙江
哈尔滨召开东北地区“春秋战国文化学术讨论会”。
1988年10月,在陕西
西安召开“中国先秦军事史首届学术讨论会”。
1989年11月,在河南淮阳召开“中国先秦史学会第四届年会”。
1991年11月,在
上海和江苏
无锡召开“吴文化讨论会暨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五届年会”。
1992年10月,在陕西西安召开“第二届西周史学术讨论会暨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十周年大会”。
1993年10月,在四川
重庆召开“首届全国巴渝文化学术讨论会暨重庆巴文化研究会成立大会”。
1994年8月,在四川
德阳召开“中国先秦史及巴蜀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先秦史学会第六届年会”。
1994年10月,在河南洛阳召开“全国夏文化学术研讨会”。
1995年9月,在河北
涿鹿召开“全国首届涿鹿黄帝、炎帝、蚩尤三祖文化学术研讨会”。
1996年10月,在河南洛阳召开“第三届西周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
1997年5月,在安徽
六安召开“全国皋陶文化研讨会”。
1999年10月,在山东
新泰召开“全国首届杞文化学术研讨会”。
2000年10月,在浙江缙云召开“中国首届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
2000年10月,在山东
莒县召开“中国先秦史学会莒文化专题研讨会”。
2001年7月,在安徽
蚌埠召开“涂山·淮河流域历史文明研讨会暨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七届年会”。
2002年4月,在山东
禹城召开“全国首届禹城大禹文化学术研讨会”。
2002年10月,在浙江
龙游召开“全国首届姑蔑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
2002年10月,在
南开大学召开“庆祝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王玉哲教授九十华诞学术研讨会”。
2002年12月,在
陕西师范大学召开“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暨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
2003年8月,在陕西
石泉召开“全国首届石泉鬼谷子文化学术研讨会”。
2004年6月,在
大连大学召开“全国首届东周文明学术研讨会”。
2004年7月,在山西
高平召开“高平炎帝文化全国学术研讨会”。
2004年10月,在
烟台大学召开“考古发现与中国古代文明学术研讨会”。
2004年11月,在
西南师范大学召开“巴蜀文化暨三峡考古学术研讨会”。
2005年4月,在河北邯郸召开“全国第二届赵文化学术研讨会”。
2005年9月,在山西
运城召开“全国虞舜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先秦史学会第八届年会”。
2005年11月,在安徽蚌埠召开“蚌埠双墩遗址暨双墩文化学术研讨会”。
2006年5月,在山西平陆召开“全国首届傅圣文化学术研讨会”。
2006年5月,在
四川师范大学召开“巴蜀文化与中国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
2006年9月,在陕西宝鸡召开“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7年5月,在江苏
苏州召开“先秦区域文化学术研讨会”。
2007年7月,在
宝鸡文理学院召开“首届周秦伦理文化与现代道德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7年7月,在四川
北川召开“全国大禹文化学术研讨会”。
2007年8月,在山西
陵川召开“陵川棋子山与围棋起源地学术论证会”。
2007年9月, 在山东禹城召开“全国第二届禹城大禹文化学术研讨会”。
2007年12月,在山西
临汾召开“首届中国·临汾尧文化高层论坛”。
2008年4月,在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召开“2008《春秋》、《左传》学术研讨会”。
2008年9月,在山西平陆召开“全国第二届傅圣文化学术研讨会”。
2009年4月,在四川成都召开“纪念徐中舒先生诞辰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9年4月,在河北
易县召开“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起源学术研讨会”。
2009年8月,在河南
鹤壁市召开“中国先秦史学会鬼谷子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全国第三届鬼谷子文化学术研讨会”。
2009年9月,在山东莒县召开“中国莒文化高层论坛暨纪念陵阳河遗址考古发掘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
2009年11月,在山东枣庄召开“第二届中国奚仲文化学术研讨会”。
2010年2月,在河南
浚县召开“全国首届子贡文化高峰论坛”。
2010年5月,在河北
临漳召开“中国鬼谷子文化高峰论坛”。
2010年6月,在重庆召开“长江·三峡古文化学术研究会暨中国先秦史学会第九届年会”。
2010年9月,在山东枣庄召开“第三届中国奚仲文化学术研讨会” 。
2010年10月,在浙江缙云召开“中国第三届黄帝文化学术研讨会”。
2010年11月,在武汉
湖北经济学院召开“文献纪录片《国宝石鼓文》出版暨首届中国石鼓文化学术研讨会”。
2010年12月,在上海召开“傅悦文化学术研讨会”。
2011年5月,在安徽
亳州召开“中国亳州老庄与老庄思想文化研讨会”。
2011年7月,在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召开“三星堆与南方丝绸之路:中国西南与欧亚古代文明学术研讨会”。
2011年8月,在河南
获嘉召开“中国·获嘉首届周武王与牧野之战学术研讨会”。
2011年9月,在山东莱芜召开“中国莱芜赢秦文化学术研讨会”。
2011年10月,在
武汉大学召开“楚简·楚文化与先秦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1年12月,在浙江
德清召开“中国·德清第三届防风文化学术研讨会”。
2012年4月,在河南鲁山召开“第四届全国墨子文化学术研讨会”。
2012年5月,在
北京召开“中国·运城德孝实践论坛暨第三届德孝文化节启动仪式”。
2012年8月, 在山西
盂县召开“全国首届仇犹古国暨三晋文化学术研讨会”。
2012年8月,在山西
阳城召开“全国首届阳城商汤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座谈会”。
2012年11月3日,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在
石泉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回顾了30年来中国先秦史学会的发展历程。
理事成员
中国先秦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
学术顾问:
斯维至、赵俪生、吴荣曾、张玉良、孟世凯(组长)、张广志、詹子庆、刘宝才、丁季华
理事会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
巴新生(福建师大)
王 晖(陕西师大)
王震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仝晰刚(山东师大)
田广林(辽宁师大)
田旭东(西北大学)
白国红(河北师大)
刘 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刘云涛(山东莒县博物馆)
刘顺超(河北邢台文管处)
刘豫川(三峡博物馆)
吕文郁(吉林大学)
孙 华(北京大学)
许兆昌(吉林大学)
何 崝(四川大学)
何炳武(陕西省社科院)
宋会群(广东韶关大学)
宋镇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张之恒(南京大学)
张彦修(广东湛江师院)
张荣明(南开大学)
张淑一(广州华南师大)
张新斌(河南社科院)
张懋镕(西北大学)
李世平(西南大学)
李佩今(陕西石泉)
李学功(浙江湖州学院)
李学勤(清华大学)
李明杰(山东新泰)
李朝远(上海博物馆)
李瑞兰(天津师大)
杜勇(天津师大)
杨铭(西南民大)
杨晓国(山西社科院)
杨朝明(曲阜师大)
沈长云(河北师大)
陈恩林(吉林大学)
罗运环(武汉大学)
宫长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查昌国(安庆师院)
赵世超(陕西师大)
赵玉宝(东北师大)
赵伯雄(南开大学)
赵瑞民(山西大学)
徐 勇(天津市地方志办)
徐杰令(黑龙江大学)
袁林(陕西师大)
钱宗范(广西师大)
黄怀信(曲阜师大)
龚若栋(华东师大)
彭邦本(四川大学)
彭裕商(四川大学)
葛志毅(大连大学)
谢宝耿(上海市社科联)
谢维扬(上海大学)
裘士京(安徽师大)
蔡运章(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
黎小龙(西南大学)
常务理事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
吕文郁、朱凤瀚、宋会群、宋镇豪、李学勤、李修松、李朝远、杜 勇、沈长云、陈恩林、罗运环、宫长为、段 渝、赵世超、袁 林、龚若栋、彭邦本、葛志毅、谢维扬、蔡运章、黎小龙
理事长:
李学勤
副理事长:
宋镇豪、赵世超、朱凤瀚、沈长云、陈恩林、李朝远、李修松、蔡运章、彭邦本、黎小龙
秘书长:
宫长为
副秘书长:
杜勇(华北)、吕文郁(东北)、龚若栋(华东)、罗运环(中南)、宋会群(华南)、袁林(西北)、段渝(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