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为中央金融企业,成立于1996年,总部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10号,是财政部唯一授权主持建立、运营全国国债托管系统的机构,是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登记、托管、结算机构和商业银行柜台记账式国债交易一级托管人。
成立背景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债券市场以
国债市场为先导进入了早期
发展阶段。但由于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债券集中托管和统一结算机制,出现了
国家信用被冒用、投资者
合法权益得不到
有效保护、
市场运行成本居高不下、金融风险加大等问题,阻碍了国债市场的健康发展。
为整顿国债
市场秩序,保证市场安全、高效、低成本运行,促进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共同议定并报经国务院同意后,在原中国证券
交易系统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改组设立了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结算公司),承担国债和国内其他债券的统一登记、托管和结算职能。
中央结算公司属国家重要
金融基础设施,1996年12月在国家工商管理局登记注册,
注册资本50亿元
人民币。
目标
继续推进发行、登记、托管、清算、结算、兑付服务的一体化,提升公司的
核心能力;
逐步实现
国际结算标准的要求,并按这一要求完善自身的业务功能;
有效利用和开发信息资源,为投资人提供适用的
信息产品,促进市场透明度的提高;
构建市场统一互联的桥梁,促进中国
债券市场全面发展。
公司愿景
加快推进公司“两个转型”,切实践行“多元化、集团 化、国际化”的发展路径。
管理团队
唐 彬: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史文平: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宗 军: 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张莉英: 公司总监
周 燕: 公司总监
郑英立:公司总监
业务范围
(一)国债、
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和其它
固定收益证券的登记、托管、结算、代理还本付息。
(二)为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系统和债券发行系统提供技术支持。
(三)担任
债券基金与
货币市场基金资产的托管人并办理
基金单位的登记、托管、结算。
(四)债券市场与货币
市场中介服务与
信息服务;因特网信息服务。
(五)债券市场及
货币市场的研究、咨询、培训与宣传。
(六)办理外币固定收益证券的托管、
跨境结算并组织办理相关的资金结算和国际业务。
(七)根据管理部门授权对债券次级托管进行监督。
(八)经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批准的其它业务。
发行服务
公司通过债券发行系统,以远程计算机联网为平台,为各类债券发行提供无场化
招标发行服务。该系统可以满足大规模、高效率、多样化的债券发行需求,为债券无纸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债券发行系统可以支持同一场次多只券种的招标发行,并且具有当期追加发行、续发行等多项功能;系统可以实现数量、价格、利率和
利差等多种招标方式;支持单一价位、多重价位及混合价位三种中标方式。发行系统还可以根据发行人要求,对价位点、投标量及投标
连续性等多种招标控制要素进行灵活组合设置,满足债券发行的多样化需求。除招标发行外,公司还为
簿记建档发行、协议发行提供相关服务。
公司的发行、登记、托管实现了紧密衔接,其一体化的运作方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交易结算
公司的债券结算业务正不断向
国际结算标准看齐,与国际先进水平趋近,已实现:
培 训
公司根据托管
结算业务的要求和市场成员的需求进行相应的债券
业务培训,编写培训教材,举办债券业务培训考试;受主管部门委托举办有关债券业务培训班;顺应
债券市场创新发展的要求,与国际著名金融机构、
行业协会及高校合作开展境内外培训。公司
积极探索、开发多种形式、各种层次及不同类型的培训产品,不断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
信息服务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
中国债券信息网已逐步成为中国债券市场的专业化信息集散平台。该网站是发行人发布和披露相关信息的指定渠道以及
市场参与者及时获取业务信息的重要途径。同时,公司还努力整合
数据资源,使之转化为投资人所需的专业化投资分析产品,一个能够满足各类使用者需求的信息系统正在形成。
部门职能
办公室(党委办公室): 办公管理;宣传;外事;行政后勤;
安全保卫。
研发部: 发展战略研究;新业务、新产品研发与规则设计;《债券市场研究》杂志及债券研究会日常工作。
客户服务部:客户服务;结算
业务监控及结算指令
应急处理;债券柜台业务
资金结算部:办理资金
结算业务,负责与资金结算有关的账号、资金、账务、制度、账务资料及相关系统的管理工作。
债券信息部:中债
数据统计、中债收益率曲线和估值及中债指数的编制分析与中债信息网的编辑。
系统部:
系统集成、建设和运行支持;网络通讯系统建设管理;
信息技术管理;
CA证书管理。
软件部:应用软件设计、开发和维护。
财务会计部:境内外债券业务的
资金清算划拨;代理债券;本息兑付;公司财务会计。
培训部:市场成员境内外培训项目的设计、开发、组织以及培训教材的编写。
后勤管理部:负责公司后勤管理、安全保卫、
固定资产购置、管理及维修等工作。
大事记
1996年:公司在原中国证券
交易系统有限公司的基础上改组设立,
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及九家金融机构为出资人;公司
独立开发出中央债券簿记系统,实现了
债券登记托管和交易结算的电子化;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开发出
债券发行系统和公开市场操作系统,为人民银行
公开市场业务搭建了技术平台,并首次采用远程数量
招标方式支持中国人民银行发行
中央银行融资券;参与并完成
世界银行“中国
国债托管清算结算系统与
场外市场”、“中国政府债券簿记
系统设计”和“中国债券市场
风险控制机制与信息系统建设”技援项目,为公司业务的开展和市场架构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1997年:中央债券综合
业务系统作为“国家重点
科技攻关项目”在中国人民银行立项;《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债托管管理暂行办法》颁布,依据该办法,财政部授权公司主持建立和运营全国国债托管系统;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各商业银行停止在证券交易所证券回购及现券交易的通知》发布。全国
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始建立,公司被中国人民银行指定为市场的
债券托管与结算机构,承担银行间债券市场统一托管结算职能;依据中国人民银行《
公开市场业务暨一级交易商管理暂行规定》,公司开始承办公开市场业务的债券登记、托管和结算业务,为
公开市场业务提供相应的技术平台和
业务支持;中国人民银行《
特种金融债券托管回购办法》颁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授权,公司承担特种
金融债的托管、信息播报、统一结算及代理抵(质)押权人职能。
1998年:债券发行系统启用,当年支持
国家开发银行以招标方式
发行金融债券410亿元,
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由此实现了从派购发行向市场化发行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债券信息网建成和启用,成为主管部门指定的市场
信息披露平台,促进了市场透明度的提高;全面完成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
深圳证券交易所实物国债保管库的移交接收工作,实现了实物国债保管库的
统一管理;
企业债开始实行记账式发行,经中国人民银行同意,公司行使企业债总托管人职能,开始提供
中央企业债及其他一些企业债的托管服务。
1999年: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建成并
投入运行,改善了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基础设施;公司制定了《银行间债券交易结算规则(试行)》和《银行间债券交易结算应急规则》;财政部通过债券发行系统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
记账式国债,由此开始了以远程招标方式进行的国债无场化发行。
2000年:公司改制为
国有独资金融机构,公司主要负责人由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管理,业务上接受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的管理,财务上接受财政部的监管;中国人民银行《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颁布,公司被指定为市场的债券登记、托管与结算机构。根据该办法,公司会同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组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签署《债券回购主协议》,市场的规范化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开办债券结算
代理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公司围绕结算代理业务进行了大量的
业务技术准备,从而为农信社等小金融机构和
非金融机构法人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提供了便利的渠道。
2001年:公司党委成立,受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直接领导;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统一采用债券收益率计算方法有关事项的通知》和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证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落实债券净价交易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要求,完成对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相关的技术改造;制定《债券拍卖操作规程(试行)》;结束实物国债库房管理业务,圆满地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批实物国债的保管任务。
2002年:金融机构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资格由
审批制改为备案制,机构投资人在公司开户数量有较快增长,公司加大了培训和服务的力度;商业银行国债柜台交易中心
业务处理系统投入运行,具有中国特色的两级托管体制初步形成,公司作为一级托管人发挥了重要的服务与监督功能;客户账务
语音查询复核系统建成使用,为投资人提供了自我保护的渠道;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二期)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鉴定,获得“银行科技发展一等奖”。
2003年:配合国家开发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
美元债券;完善债券发行系统,支持财政部实现跨银行间债券市场和
交易所国债市场的
国债发行,促进了国债
一级市场的统一;取消
企业债券托管凭证,实现企业债券托管电子化,与八家企业债券
承销商的柜台交易系统联网;成功进行异地
灾备中心的切换演练,验证了异地灾备系统的业务支持能力和公司的
系统安全保障水平;适应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需要,编制了
中国债券指数和
中国债券收益率曲线;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公司领导班子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管理。
2004年:成功进行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第三期的升级改造,并顺利上线运行,公司的业务
系统功能和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与人民银行
大额支付系统联网运行,实现商业银行
债券交易的“券款对付”结算。这是中国
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公司结算业务向
国际标准又迈进了一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买断式回购业务管理规定》,推出
债券买断式回购业务结算及
保证金、保证券
管理服务;协助
中国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国内第一只
商业银行次级债,商业银行充实
附属资本有了新的途径;通过商业银行国债柜台业务系统,配合财政部成功发行国内第一只
电子记账凭证式国债,为中国今后采用电子记账方式向个人发行
不可流通国债进行了有益尝试;配合财政部进行了
国库现金管理方式的创新探索,提前赎回了部分
存续期内的国债;与香港金管局签署债券结算业务合作协议,实现了公司的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与香港金管局的
中央结算系统单向联通,为有外汇
经营权的内地金融机构参与港币债券
市场投资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安全和低成本的结算渠道。
2005年:中央债券综合系统与全国
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的债券交易
报价系统连接运行,初步实现了债券交易、结算的直通式处理(
STP);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三期)通过了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鉴定;经过一系列业务和技术准备,成功地配合市场推出了
债券远期交易、
短期融资券、
资产支持债券以及
熊猫债券等新品种;公司与联网客户签署《客户服务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增强了托管结算服务的规范性;与明讯银行签署了合作
谅解备忘录,在培训、研发、跨境结算业务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2006年: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公司成立10周年
庆典活动,
银监会、人民银行、证监会、
保监会、财政部的领导及国内外相关金融机构人士到会祝贺。开展
小额支付系统质押额度管理业务和大额支付系统自动质押融资业务,配合制定相关业务的
管理办法和规则规程。根据财政部和人民银行的规定,先后设计开发并上线运行“商业银行
定期存款”和“国债买回”业务系统,大力支持
国库现金管理市场化运作。推出债券双边借贷业务。
储蓄国债(电子式)柜台业务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进一步扩大了
个人投资者的债券
投资渠道。中债收益率曲线与估值完成升级,开始进入商用领域。建设完成客户电话服务平台,建立了
客户信息和
知识库的共享及
客户需求的快速
反馈机制。推出
债券估值服务和数据下载通道服务,进一步方便客户业务操作。智能统计系统上线,及时、准确地为主管部门和市场成员提供各类债券
统计分析数据。组织签订《丙类结算成员客户服务协议》和《债券发行、登记及代理兑付服务协议》。成功组织债券综合业务系统异地灾备系统的切换运行,提高系统的
安全等级和应对灾难等
突发事件的
危机处置能力。与全美
证券托管公司、美国
证券业和
金融市场协会、
亚洲证券业和金融市场协会、加拿大证券学院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
2007年:公司通过发行系统及
公开市场交易系统等业务平台支持1.55万亿
特别国债的发行,有效配合
国家财政政策和
货币政策的协调实施。“2007年
中国铁路建设债券”通过债券发行系统成功发行,成为首只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采用招标方式发行的企业债券。中债收益率曲线被中国银监会指定为各商业银行债券类资产
估值定价和
风险管理的基准,被中国证监会指定为所有证券基金持有的银行间债券估值定价标准,被
中国保监会指定为保险公司进行动态
偿付能力压力测试的基准。推出
担保品逐日盯市服务。推出持仓指数和定制指数。开通中国债券信息网网站英文版,网站
点击率在国内同类网站中居领先水平。研究制定《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提高突发事件的先期处置能力和
应急反应效率。进一步完善灾备系统,成功进行柜台业务系统异地灾备切换运行。
信息产品质量检测和分析系统上线,每年向市场发布《中债
价格指标产品质量检验报告》,进一步完善了中债价格指标产品体系。中央国债
数据字典和ISIN资料
管理系统成功上线运行。
推出以全债市场为样本的
中债综合指数。与明讯银行就跨境结算业务签署了合作协议,为国内有资质的金融机构参与
国际债券市场投资提供一条可供选择的便利途径。与欧清银行签定《合作谅解备忘录》。
2008年:推出
非银行金融机构DVP结算业务。中债电子密押系统上线运行,完善了密押管理方式。
资金账户管理系统上线运行,为与债券相关的
资金清算与结算尤其是DVP结算业务提供了力的业务与
技术支持。全年办理债券交易结算突破百万亿元。经国家公安部
安全测评中心评估,公司的中央债券簿记系统、债券发行系统、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
支持系统、
自动质押融资系统为第三级,小额质押额度管理系统、债券柜台业务中心系统为第二级,并在公安部予以系统安全
等级保护备案。发行系统首次支持短期融资券和
中期票据成功
招标发行,成为广泛涵盖
银行间市场各债券品种的发行业务平台。中国债券信息网全面改造上线运行。与
人民日报新闻信息中心合作,公开出版《中国债券》月刊。“中债价格指标产品”被
中国证券业协会列为
证券从业人员后续培训的
选修课程。《
债券托管结算业务》、《全国债券从业人员培训教材》(三本)在
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组织开展的“2006-2007年度优秀
科研成果”评审活动中,获得“教材类”一等奖。
200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同志一行视察我公司。要求公司按照现代金融
企业制度,立足于促进全国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努力发挥债券统一托管结算的基本职能,积极参与
金融市场创新,扎实稳妥地推进自身的快速发展。银监会、证监会正式发文明确,在上市商业银行进入交易所试点工作中,我公司做后台,负责上市商业银行在交易所债券交易的登记、托管、结算工作。 公司参股
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柜台中心系统改造及40家试点银行储蓄国债联网接入工作。建设统一语音查询平台。
425家非银行机构与公司签订DVP结算相关协议,开立资金专户,结算面额21万亿元,
同比增长超过60%。
成功实施IT系统评估项目,为进一步做好IT建设和规划打下基础。与人民日报新闻信息中心合作,公开出版《
中国债券》月刊。“开发完成债券业务实时
监测系统,及时监测
异常信息。制订《中央债券簿记系统债券利息核算方法》、《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信息披露操作细则》、《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信息披露操作细则》、《储蓄国债(电子式)相关业务实施细则》等业务规章。全面启动公司
文化建设工作,制订《公司文化建设工作方案》,出台《公司文化纲要》。成立公司纪委及
纪检监察办公室。
2010年:
业务量稳步增长,全年支持发行各类债券突破千期;完成债券结算量162.81万亿元,同比增长33.38%;年底债券托管余额突破20万亿元。新一代客户端正式上线运行,在功能上具备更强的
兼容性,为客户提供更完善的服务渠道和更人性化的服务界面。 在不断提升质量、扩大市场影响力的基础上,实现了中债信息产品的市场化运营。基本完成担保品管理
系统开发工作,并起草了相关协议和制度。非金融企业债券招标发行系统、债券业务实时监测系统正式上线运行。拟定《业务监测管理办法》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外机构结算额度监测预警方案》,制定《境外机构投资者业务指引》和《债券账户业务指引》,修订《客户服务协议》。公司搬入新办公楼(金融街10号),并成功完成系统迁移工作,初步建立了“三中心”格局下的
系统运维体系。
所获荣誉
2021年8月,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地方政府债发行服务团队被命名为“
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