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养胃粥是一道补品,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大枣莲子粥、薏米山药粥、豆枣黄花粥、银耳粥、参苓粥、鸡杂粥、扁豆粳粥、黑豆龙眼红枣粥、田螺芹菜咸蛋粥、金橘黄芪粥、山药粥、山药莲子粥、丁香降气粥、等。
简介
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和
养生学家
孙思邈在论及春季的饮食养生时曾提出“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的饮食原则。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所以,在
日常饮食中应当少吃酸味食物,多吃甜味食物,以养脾脏之气。
营养和功效
调养脾胃的重点首先在于调畅肝脏,保持肝气调和顺畅,在饮食上要保持均衡,尽量少吃
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其次,由于湿邪易犯脾,建议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功效的饮食。这样内以养护脾气、外以清利湿邪,则能达到
健脾和胃的目的。
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和养生学家
孙思邈在论及春季的饮食养生时曾提出“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的饮食原则。五行中肝属木,味为酸,脾属土,味为甘,木胜土。所以,在日常饮食中应当少吃酸味食物,多吃甜味食物,以养脾脏之气。传统饮食养生学认为,
番茄、
橙子、
橘子、柚予、杏、
木瓜、
山楂、
橄榄、柠檬、
石榴、乌梅、
樱桃等为酸味食物,而在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绝大多数食物均归类于甘味食物,如
米面、蔬菜、肉类、鸡蛋等。其实,具有酸味的食物往往富含
维生素C,所以在饮食养生中只是强调适当少吃酸味食物。平时也可多吃一些
鲫鱼、
胡萝卜、大
枣、山药、小米等健脾养胃的食物,同时注意少吃生冷黏杂的食物,以防伤及脾胃。
健脾养胃粥品
【用料】大枣20枚,
莲子15克,大米100克,水适量。
【做法】
①将大枣、莲子、大米洗净后加入适量清水,旺火煮沸。
②改用小火熬煮成粥,即可食用。
【功效】本品具有
益气健脾、补虚健身的功效,特别适合于中老年
脾胃虚弱、
食欲缺乏、
消化不良、体倦乏力、大
便溏泄者食用。
谚语说“一日吃三枣,终身不显老”,不少养生家赞成春天多用大枣,因为此物性平,
味甘,含有大量的
蛋白质、糖、
有机酸、
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黏液质等,是
补脾和胃的佳品。但痰湿壅盛、
脾胃虚寒及腹胀胃胀者,患有
糖尿病、
尿毒症及
肾功能失调者,以及
儿童不宜多食,便秘患者应慎食,服用
维生素K时禁食。不可与海鲜、动物肝脏、黄瓜、
萝卜、葱同食,否则会降低营养价值并引发中毒。
【用料】
薏米(薏苡仁)10克,山药10克(鲜山药50克),大米100克,水适量。
【做法】
①将薏米、山药、大米洗净后加入适量清水,旺火煮沸。
②改用小火熬煮成粥,即可食用。
【功效】本品具有健脾渗湿、滋补脾肾的功效,适合
消化不良性腹泻、大便溏泄、全身无力、
心悸气短者食用。
【用料】
粳米100克,
绿豆30克,
黄花菜30克,大枣(干)15克,白术3克。
【做法】将绿豆、黄花菜、大枣、粳米、白术加适量水,共煮烂成粥。
【功效】黄花菜舍磷丰富,并含有
维生素E等
延缓衰老的成分,具有较佳的健脑抗衰功能,有“健脑菜”之称。绿豆含有丰富的
营养素,有增进食欲、降血脂、降低胆固醇、抗过敏、解毒、保护肝脏的作用。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保护肝脏等作用。故此粥具有
健脾和胃、益肝明目的功效,非常适合雨水节气服用。
【用料】
银耳3克,大米50-100克,
冰糖(或白糖)适量。
【做法】银耳
水发择净洗好,与大米放入锅内同煮粥,熟时加入冰糖(或白糖)。
每天1次。
【功效】银耳具有强精、补肾、润肠、
益胃、补气、和血、壮身、补脑、提神、美容、嫩肤、延年益寿等功效。常适用于
肺热咳嗽、肺燥
干咳、妇女
月经不调、
胃炎、大
便秘结等病症。它能提高肝脏的解毒能力,保护肝脏功能;不但能增强机体抗
肿瘤的免疫能力,而且还能增强肿瘤患者对
放疗、
化疗的
耐受力。银耳富有天然特性胶质,加上其滋阴作用,长期服用可以润肤,并有祛斑的功效。银耳还是一种富含
膳食纤维的减肥食品,其膳食纤维可助胃肠蠕动,减少脂肪吸收。
【用料】粳米60克,人参(或者
党参)10克,茯苓20克,生姜5克。
【做法】
①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②将人参(或党参)、生姜切为薄片,茯苓捣碎,浸泡半小时,煎煮成汁。
③加入粳米,用旺火煮开后改小火,煮至粥成。
【功效】本品具有益气补虚、健脾养胃、利水渗湿的作用。适用于
气虚体弱、脾胃不足、倦怠无力、面色发白、饮食减少、
食欲不振、反胃呕吐、大便稀薄者食用。
【用料】
鸡肝50克,
鸡肫50克,大米150克,姜3克,
韭菜花20克,油、酱油、食盐各适量。
【做法】
①大米淘洗干净加水煮成粥。
②鸡肫洗净,并在表面划数刀。鸡肝洗净,放在水中去血水并换水2-3次。
③姜去皮切丝。
④锅里倒入酱油和水半杯一同煮开,再放入鸡肝、鸡肫和姜丝,开锅后改用小火煮至入味。
⑤把韭菜花放在加了盐和油的热水中烫成翠绿色,和上一步制成的材料一起放入热腾腾的
白粥中。
【功效】鸡肝具有
补肝明目的功效。鸡肫有
消食导滞、健脾利湿、助消化的作用。粳米与鸡肝、鸡肫同煮粥,对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
饮食不节、
食滞胃脘的疼痛有显著的食疗效果。
【养生功效】白
扁豆为
药食两用的食物,营养丰富,其含有多量的纤维素,能协调和刺激
肠蠕动,缩短病毒性代谢产物在
肠腔的潴留时间,改善胃肠功能,从而减少胃肠道肿瘤发生的危险发生。粳米
米糠层的
粗纤维分子,有助胃肠蠕动,对
胃病、便秘、
痔疮等疗效很好。
扁豆粳米粥可健脾养胃,清暑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食少呕逆、
慢性腹泻、暑湿泻痢、夏季烦渴,妇女
赤白带下亦宜。
【材料】粳米100克,白扁豆120克,
赤砂糖30克。
【制作方法】①将白扁豆炒至半熟备用。②将粳米去杂质清洗干净后同白扁豆一同放入锅中。③在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后加入红糖。④用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熬至原料熟烂即可食用。
温馨提示:可供夏秋季早晚餐食用,每日2~3次温服。
【养生功效】
黑豆可以祛风除热、调中下气、解毒利尿,可以有效地缓解尿频、
腰酸、女性
白带异常及
下腹部阴冷等症状。
龙眼肉味甘,性温,具有益气养血,健脾补心的功效。
【材料】黑豆50克,大枣50克,龙眼肉20克,适量的葱姜。
【制作方法】①将黑豆去杂质清洗干净。②大枣清洗干净
去核。③将黑豆、大枣、龙眼肉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④等到熬至原料熟时即可食用。
黑豆不适宜生吃,尤其是肠胃不好的人会出现
胀气现象,但加热之后,部分营养成分又会被高温分解掉。
【养生功效】田螺味甘、咸,性寒,具有清热利水、除湿解毒的功效。芹菜性凉,味甘辛,无毒,人肺、胃、
肝经,具有清热除烦,
平肝,
利水消肿,
凉血止血的作用。此粥具有健脾养胃之功效。
【材料】田螺30克,大米60克,
咸鸭蛋1个,芹菜少许,盐2克,
食用油、料酒、
胡椒粉、葱花各适量。
【制作方法】①将大米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田螺除去尾部清洗干净,咸鸭蛋
去壳切碎,芹菜洗净切碎。②油锅烧热,下入田螺,烹入料酒,加盐炒熟后盛出。③锅置于火上,注入清水,放入大米煮至七成熟,再放入田螺、咸鸭蛋、芹菜继续煮。④待粥将熟时,加入盐、
香油、调匀,撒上葱花即可。
【养生功效】黄芪具有
益气固表、
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金橘
味酸、甘,性温,无毒,具有理气,解郁,
化痰,止渴,消食,醒酒的功效。金橘能增强机体
抗寒能力,可以防治
感冒、降低血脂。此粥可补气健脾,利水消肿。
【材料】黄芪、薏米各30克,
赤小豆50克,
鸡内金末9克,
金橘饼2个,
糯米30克。
【制作方法】①将黄芪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20分钟去渣。②将薏米、赤小豆、糯米分别洗净,放入水中浸泡2小时。③再将薏米、
赤小豆、糯米一同放入锅中与
药汁同煮30分钟。④最后再加入鸡内金末和金橘饼煮成粥即可。
山药粥
小儿
脾常不足,风寒之邪如果直中脾胃或者由于不注意
饮食卫生而感受湿浊之邪,就会发生腹泻疾病。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小儿发病与否与其脾胃功能密切相关。进入秋冬时节可以适当煲些山楂、
麦芽、
谷芽、扁豆、山药、鸭肾等调理脾胃的汤水或粥水,或者找中医师望闻问切后,根据患儿偏寒或偏热而添加陈皮、
北芪、党参等或麦冬、薏米等
煲汤或
煲粥,以增强小儿脾胃功能,
提高免疫力从而预防腹泻疾病。
每天取适量的新鲜山药(50克左右)和莲子(20~30克)给宝宝煲粥喝,莲子和粥都要煮得够烂,一起吃下去。对不到1岁的小儿,山药和莲子要尽量碾碎。干的可磨成粉,再用
米汤调成糊糊来喂养。此粥可
温胃健脾,最适合脾阳不足的小儿。
将丁香择净,
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沸时调入红糖、姜末等,煮至粥熟即成,或将丁香1克,研为细末,待粥沸时与姜末、红糖同入粥中,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连续3-5天。
主治温中降逆,
温肾助阳。适用于胃寒呕吐,呃逆食少,腹痛腹泻,
阳萎阴冷,
寒湿带下等。
注意事项
1.调养脾胃的重点首先在于调畅肝脏,保持肝气调和顺畅,在饮食上要保持均衡,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其次,由于湿邪易犯脾,建议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功效的饮食。这样内以养护脾气、外以清利湿邪,则能达到健脾和胃的目的。
2.传统饮食养生学认为,番茄、橙子、橘子、
柚子、杏、木瓜、山楂、橄榄、柠檬、石榴、乌梅、樱桃等为酸味食物,而在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绝大多数食物均归类于甘味食物,如米面、蔬菜、肉类、鸡蛋等。平时建议可以用洛乌汤这种
药食同源的中医组方当
茶泡饮,可起到很好的
调理作用。其实,具有酸味的食物往往富含维生素C,所以在饮食养生中只是强调适当少吃酸味食物。平时也可多吃一些鲫鱼、胡萝卜、大枣、山药、小米等健脾养胃的食物,同时注意少吃生冷黏杂的食物,以防伤及脾胃。
3.脾胃虚弱分为:脾气虚、
脾阳虚、
胃气虚、
胃阴虚。脾气虚的症状主要是气短乏力、
头晕、大便溏泻,容易出血,血色淡,甚至
面色苍白;脾阳虚主要表现在为胃
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胃气虚主要表现在
胃胀,
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胃阴虚主要表现在
虚火上炎,
口干、容易
饥饿,
胃酸、隐痛不适,
口舌生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