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县

安徽省滁州市辖县

全椒县,安徽省滁州市辖县,位于安徽省东部,滁州市西南部,江淮分水岭南侧,介于合肥市南京市之间,四周分别与滁州市南谯区、南京市浦口区、马鞍山市和县含山县、合肥市巢湖市肥东县相接壤,总面积1568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10月,全椒县辖10个镇,截至2022年末,全椒县常住人口为40.2万人。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相传古代高阳氏在椒陵山(又名覆釜山,在今城内)建立古椒国。春秋时为楚椒邑,后为全氏居住,故名“全椒”。
两汉三国
西汉始置全椒县,初属淮南国。元狩元年(前122年)汉武帝复设九江郡,全椒改属九江郡,辖于扬州刺史部。
东汉建武二十七年(51年),全椒为侯国,属九江郡。建初四年(79年),全椒侯国改属下邳国。建安十一年(206年)国除,复为全椒县。三国时期全椒先属吴,后属魏,辖于淮南郡。
两晋南北朝
西晋复置全椒、阜陵县,属淮南郡
东晋王导行“侨寄法”,侨置南谯州。废全椒县,侨置山桑县,属南谯州。
南北朝宋仍置南谯郡。永初年间(420—422年)全椒为山桑、酂县所在地,属南豫州。元嘉八年(431年)酂县划属历阳郡,后废帝元徽元年(473年),酂县又划属新昌郡。南齐,酂县改属临江郡。梁改南谯郡为北谯郡。
隋唐两宋
开皇(581—600年)初,废北谯郡,置滁州。大业(605—618年)初,州废,复为全椒县,属江都郡。
武德三年(620年)复置滁州,全椒县属之。天宝元年(742年),改滁州为永阳郡,辖全椒县。乾元元年(758年),改属滁州。
宋代,全椒属滁州,隶属淮南路,后属淮南东路。
元明清
全椒属滁州,初隶滁州路,后隶扬州路
明初,废全椒县入滁州。洪武七年(1374年),以滁州隶凤阳府;十四年(1381年),复为全椒县,属滁州,仍隶凤阳府;十九年(1386年),升滁州为直隶州,全椒县属之。
清初,全椒县属江南行省。康熙六年(1667年),设安徽省,全椒县属之。后分属安庐滁和道。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4月,全椒县直属安徽省。三年至十七年,属淮泗道。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属安徽省。二十一年以后,属安徽省第五专区。
建国以后
1949年1月25日,全椒县解放。4月21日改属皖北行署滁县专区。1952年4月12日改属安徽省滁县专区。1956年元月12日改属安徽省蚌埠专区。1961年4月13日蚌埠专区仍划分为滁县、宿县两专区,全椒县属滁县专区。1971年3月29日,滁县专区改名为滁县地区,全椒县隶属不变。1993年元月5日,撤销滁县地区,设立滁州市(地级),全椒县属其管辖。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全椒县共辖10个镇(襄河镇古河镇大墅镇二郎口镇武岗镇马厂镇石沛镇西王镇六镇镇十字镇),县城驻地襄河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全椒县位于安徽省东部,滁州市南部,中心坐标位于东经118°27',北纬32°10',介于本省省会合肥和江苏省省会南京之间。全县总面积1568平方千米,东依南京48千米,西接合肥98千米,北邻滁州市区18千米,南距马鞍山70千米,距上海360千米。沪陕、沪蓉高速公路和沪汉蓉、京沪高铁均贯穿全境。四周分别与滁州市南谯区、南京市浦口区、马鞍山市和县、马鞍山市含山县、合肥市巢湖市、合肥市肥东县相接壤。总面积156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全椒县地处江淮丘陵东南侧,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龙王尖海拔393米,为全县最高点。北部低山绵延,中部丘陵起伏,西南、东南部为河谷平原。滁河流经县西南和东南边缘。境内建有黄栗树、马厂、岱山和三湾等水库。驷马山引江工程在田家渡与滁河相连通。
气候状况
全椒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气候,春季温和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天天高气爽,冬天寒冷干燥,常年风向多为东北风,年平均气温15.40°C,年平均降水量840—980mm,全年无霜期大于210天。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椒境内多为丘陵地区,有水稻土、黄棕壤、潮土、紫色土、石灰岩(土)等5个土类,其中水稻土占土壤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全县耕地面积117万亩,林地面积43万亩,多为人工林,森林覆盖率超过30%。
矿产资源
全椒县境内有2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大理石、花岗岩、重晶石、海泡石、绢云母储量多、品味高,已探明大理石储量为6万吨、铜矿储量32万多吨、石灰岩矿的储量5000万吨。
人口
2022年末全椒县户籍人口44.6万人,比上年减少0.2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732人,比上年减少491人;死亡人口3214人,比上年增加21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08‰。常住人口40.2万人。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2年,全椒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2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52.6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152.8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3:45.3:45.4,第一产业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1.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为30.9%,比上年上升1.2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4363元,比上年增加4743元。
2022年,全椒县财政收入32.9亿元、下降8.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5亿元、增长8.2%。从收入来源结构看,各项税收完成19.1亿元、下降25.2%,占财政收入的58.1%。
2023年,全椒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3.7亿元、增长7.5%;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9.8亿元、增长9.8%;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亿元、增长10.1%;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1亿元、增长2.1%;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432.5亿元、增长17.7%;金融贷款余额为425.1亿元、增长17.3%。
第一产业
2022年,全椒县农作物播种面积83239公顷、增长0.0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4595公顷,比上年减少697公顷;油料作物播种面积3615公顷,比上年增加60公顷;蔬菜播种面积2613公顷,比上年增加78公顷。
2022年,全椒县粮食总产量42.7万吨、下降0.8%;油料产量9591吨、增长2.5%;棉花产量5.9吨;蔬菜产量9.1万吨、增长3%。
2022年,全椒县人工造林面积1178公顷,年末林地面积40568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292万立方米,全县林木绿化率40.3%。
2022年,全椒县肉类总产量5.6万吨、增长6.5%,禽蛋产量1.1万吨、下降0.02%,水产品产量7.1万吨、增长9.6%。
2022年,全椒县农业机械总动力81万千瓦、增长0.7%。农用拖拉机4.5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150台、排灌机械45322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8万吨、下降0.3%。农村用电量11964万千瓦小时,机电灌溉面积7.1万公顷。
第二产业
2022年,全椒县工业增加值增长6.2%,其中29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0.2%。规模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有51家,实现工业产值增长2.3%,占全部总产值的比重为47.7%;实现增加值增长4.5%,占全部增加值的比重为47.4%。规模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有152家,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4.7%,占全部增加值的比重为54.2%。
第三产业
2022年,全椒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9亿元、增长4.1%,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7家,限上个体户30家。分实现区域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8.4亿元、增长4.0%;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3.5亿元、增长4.6%,城镇消费品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从消费形态看,全县餐饮收入实现零售额24.7亿元、增长3.8%,总量占全县社消总额的13.6%;商品零售实现零售额157.2亿元、增长4.2%,商品零售在消费品市场的比重占近九成,主导地位依然突出。从零售规模看,限上单位实现零售额18.0亿元、增长25%;限下单位实现零售额163.9亿元、增长2.3%。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全椒县学龄儿童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高中毛入学率99.1%。幼儿园66所,比上年增加3所,入园儿童11982人,比上年增加736人。小学21所,比上年增加2所,小学专任教师1338人,与上年持平,小学在校生20412人,比上年增加930人;普通中学14所,比上年减少5所,中学专任教师1387人,比上年减少90人,中学在校生14492人,比上年减少413人;中小学在校生合计34904人,比上年增加517人。
以上为全椒县完整学校名单,资料截止2018年8月,资料来源全椒县人民政府网站。
文化事业
2022年,全椒县公共图书馆藏书量63.7万册、增长0.5%,广播、电视台各1个,有线电视台1个。广播覆盖率100%,电视覆盖率100%。广播全年播出2819小时,其中自办节目163小时;电视全年播出4998小时,其中自办节目106小时;有线电视用户3.9万户。
体育事业
2022年,全椒县共有体育场馆4个。全年获得省级比赛金牌8枚、银牌2枚、铜牌9枚;获得2项团体比赛一等奖。
医疗事业
2022年,全椒县共有卫生机构176个。公立医院、民营医院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3个,乡镇卫生院10个,村卫生室94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县卫生健康综合监督执法大队1个,个体诊所48家。全县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2811张(实际使用),编制床位数1289张。医疗机构卫生从业人员3319人(县人民医院901人,县中医院295人,各镇卫生院571人,县妇计中心121人,县疾控中心62人,县卫生健康综合监督执法大队16人,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164人,民营医院合计768人,个体诊所209人,村卫生室212人),卫生技术人员3166人,执业(助理)医生1189人,注册护士1462人,乡村医生数134名。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科技事业
2022年全椒县专业技术人员4856人,全年登记科技成果600个,有效发明专利1069件。全县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6家,比上年增加30家;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博士后工作站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7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7个。
民生保障
2022年全椒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6万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3.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3.9万人。全县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0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4.1人万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180人、减少17.3%;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878人、减少9.1%。城乡低保人均月补差为689元和556元。
自2021年12月3日起,依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全省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全椒县的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430(元/月)。
交通运输
公路
全椒境内现有两条高速公路,东西向沪蓉高速沪陕高速的合宁段在全椒境内共用一条合宁高速;还有一条南北向的天潜高速(滁马高速公路);境内有全椒、大墅两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大墅、吴庄两个服务区以及全椒互通枢纽,并规划新建全椒西互通枢纽、全椒东高速公路出入口。312国道、331省道、206省道等国省干线及县乡道路也连接了全椒和主要乡镇以及周边县市,全县90%以上的行政村均通上了村村通道路。
根据《安徽省交通“十三五规划”》以及《安徽省普通省道网规划(2016年—2030年)》等规划纲要,全椒已经开展沪陕高速合宁段“四改八”扩建工程,规划新建沪陕高速滁州支线、同时进行S210、S213、S326等一批新国省道交通干线改扩建工程。
铁路
全椒境内现有两条铁路;其中沪汉蓉高速铁路(设计时速250千米)和宁西铁路的合宁段在全椒境内共线,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时速350千米)从全椒北面过境;境内有全椒站滁州站两座铁路客运站以及黄庵站一座越行站。
民航
全椒县城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仅1小时里程,即在一小时之内可以同时选择两个机场。
水运
全椒县境内滁襄河航道总里程82千米,其中襄河13千米、滁河62千米、黄栗树水库7千米,六级航道,500—1000吨船舶正常水位通行。专业码头7个,水上渡口26道,年吞吐量1100万吨,营运船舶320艘,总吨位11万吨,2012年底水路货运周转量5.6亿吨千米。
全椒县内6级航道2小时可直达长江,距南京港60千米,龙潭港80千米,上海港400千米。
公共交通
全椒公交主要分为全椒城市公交、全椒城乡公交和滁州城际公交三大运行系统。公交路线覆盖全椒县城以及60%以上的乡镇。截至2016年4月,已开通线路24条,其中全椒城市公交15条(含8路、9路公交),滁州城际公交2条,全椒城乡公交7条。
全椒城市公交优惠政策:一、全县城乡65周岁及以上的居民、视力和肢体一、二级残疾人可办理免费公交卡,免费乘坐公交。二、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凭有效证件免费乘坐公交。三、在校学生使用公交卡,按原优惠政策执行。四、全面发售不记名公交充值卡,市民使用充值卡票价优惠20%,并免收制卡费用。五、实行免费乘公交日活动。每年的1月1日、5月1日、10月1日和每周六实行免费乘公交。
文化
象征
县树
国槐:豆科槐属,落叶乔木,树冠圆球形或倒卵形,奇数羽状复叶,小叶较小,树冠浓密,顶生黄白色花序,夏季开放。因有“怀念家国”之意而成为民族凝聚力的象征之一,古人推崇“槐荫当庭”的作法而祈望子孙成才及致富。适应性强,是良好的绿化树种,常作庭荫树和行道树。
县花
桂花:木犀科木犀属,常绿阔叶乔木,树冠圆头形或椭圆形,枝繁叶茂,终年常绿,秋季开花,有橙红、橙黄、淡黄、乳白等色,芳香四溢,是中国传统名花,有“独占三秋压群芳”之誉,也有“蟾宫折桂”之说,象征高洁与富贵。喜光,抗性强,在园林中应用普遍,常作园景树,可孤植、对植、成丛栽植。
方言
全椒话属于江淮官话洪巢片。全椒话内部也存在一些差别,县城及东部像界首、陈浅一带乡镇的口音偏南京话,西部像古河、大墅一带乡镇又与合肥话无异,具有一定的过渡性特征,同时也具有一些特有的方言词汇。全椒话在西晋以前属吴语区,大约从东晋开始逐渐变色,到北宋时可算是粉红色的吴语区,到南宋时已经完全蜕变为官话区。
戏曲
曲艺
全椒县民间曲艺种类主要有安徽大鼓和评话。此外还有琴书、坠子、快板等。建国后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电影放映场次、片种少,因之曲艺在县内比较流行,特别是在中老年市民和农民中有广泛的市场。当时曲艺艺人主要的活动地点有县城的菜市、茶馆、酒楼和农村集镇,尤其是滁河沿岸一带。曲艺一度繁荣,但由于城镇影片拷贝的增加和电视机的购进,曲艺的市场仅为乡村社队。
1981年“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农民生活富裕,空闲时间增多,闲时村民自动凑钱邀请艺人来村演唱,夜晚鼓声、琴声不绝。1984年,部分自然村有了电视,农民兴趣开始转移,曲艺也随之转入了低潮。建国前,全椒县较有影响的鼓书艺人有马义才(赤镇人),所说书目主要有《月唐传》、《响马传》;建国后有影响的鼓书艺人有郭有道(古河人,说唱地点县城旧菜市),所说书目有《月唐传》、《樊梨花》、《瓦岗寨》、《烈火金钢》等,郭曾三次担任县曲艺协会负责人。此外,较有影响的评话艺人有曹金文、戴恕鑫,均善讲《封神榜》和《水浒传》。
舞蹈
全椒县在春节期间历来有玩灯贺新春的习俗,其主要歌舞形式有唱兰花、旱地行舟(玩花船)、耍狮子、舞龙灯、踩高跷,秧歌灯、跑驴、五马破曹、歪歪(河蚌)灯、八朵云(八盏灯)等。
建国前,玩花灯均由坊董、保甲长出面,向各家商号、店家和群众筹钱,雇艺人表演,唱词大多是恭贺新年的吉利话,皆即兴表演,信口填词。建国后,表演者均系各行业的文艺骨干,唱词除贺年词外,增加了政治内容,如歌颂党的领导,歌唱新的方针政策、新人新事和新风尚等,唱词也随之改为固定词。秧歌灯和打腰鼓于五十年代最为活跃,六十年代以后表演较少。八十年代打腰鼓有所恢复,特别是中、小学学生游行活动,彩旗队后即是腰鼓队。
其它歌舞历年春节都有,尤以舞龙灯影响较大。表演较好的,七十年代以前是搬运站工人,锣声昂扬,巨龙翻腾。八十年代,县基建部门的龙灯,1984年被选拔参加滁城元宵灯。这一时期,各种道具的饰物增加。龙灯安装了直流灯泡,夜晚上下腾飞,光华四射,龙口喷出烈焰,颇具神似。
马戏、杂技
马戏、杂技过去俗称“玩大把戏”,建国前全椒有名的马戏班为邓寿亭组织的“邓家班”,常年活跃在苏、鲁、皖、鄂、赣、浙等省和县内各地,主要节目有镖打金钱、弹射弹子、气功、杂耍、跑马、踩钢丝、蹬坛子、爬尖刀山等。建国后,邓家后人先后组织过“和平杂技团”、“全椒马戏团”,活跃于城乡。此外,官渡乡于1984年成立了“民间杂技团”。
民歌
建国前,县内流行的民歌小调有:孟姜女、八段锦、跌断桥、手扶栏杆、虞美人、跳槽、小寡妇上坟等。全椒本地流传的民歌小调有秧歌、车水号子、耕田号子、龙船号子等,内容纯朴,且曲调自然。六十年代以前,民歌小调唱者较多,尤其是农村,六十年代以后已基本无人演唱。1979年11月,县文化局创作组与县文化馆联合整理了《全椒民歌集》,共收集民歌55首。流行较广,且思想内容健康、有一定艺术性的民歌,主要有“三劝我郎把兵当”、“四句猜”、“龙舟竞渡”、“秧歌”、“兰花灯”等。
习俗
走太平
走太平,亦名“正月十六走太平”,是全椒县独有的传统民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自东汉初年开始近2000年盛况不衰。每年正月十六这天,全椒城内万人空巷,全县上下扶老携幼、倾家出动。从清晨到深夜,数十万人到太平桥上走一走……其间夹杂着放烟花、燃爆竹、烧香烛,以此祈祷风调雨顺、消灾去病、平平安安。走太平传统行走路线是从积玉桥(汉代建)进入袁家湾老街,过红栏桥(宋代建),走到太平大街,最后到达太平桥。这条线路长约五华里,三桥一桥更比一桥高,寓意步步高升,是非常适宜的健身走里程。
随着走太平影响越来越大,全国各地皆有游客专程到全椒走太平,祈大运。国外友人近年也常结队前来,每年参与活动的人数达50万人次,且逐年增多。
神山寺庙会
神山寺庙会,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举行。据佛书记载,农历二月十九是观音菩萨诞生之日,神山寺落成后,寺中众僧为求寺庙法轮常转,香火鼎盛,就选择了观音菩萨二月十九诞辰日为神山寺落成开光典礼日。于是每年这天,十里八乡的民众便会来到神山寺烧香拜佛。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每年农历二月十九为神山寺庙会日,并成为习俗流传。
界首庙会
界首庙会又称“二月二龙抬头”庙会,是全椒县界首街的传统习俗。相传在西汉年间某年,界首久旱无雨,民不聊生。有一老道云游至此,动了恻隐之心,便打坐一棵百年老银杏树下作法七七四十九天,在农历二月初二这天终于唤醒了沉睡三年的龙,于是界首开始风调雨顺。丰衣足食的乡民特建一座庙宇以纪念恩人老道,庙宇落成之日也正值农历二月初二。从此,每年这一天,四乡百姓都来庙宇朝拜老道,借此交换一些小农具和种子。
三塔寺庙会
农历正月十五为三塔寺传统庙会。每年这一天,三塔寺内,香烟袅袅,香火旺盛,信众们通过跪拜菩萨,磕头烧香,祈求平安;百姓们则通过上三香、点红烛、系红绳等方式进行祈福活动;
龙山寺庙会
龙山寺位于风光旖旎的龙山西麓,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天监(502—519)年间,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全椒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共43项,其中省级4项、市级11项、县级28项。
全椒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参考资料来源于
地方特产
特产
小吃
风景名胜
全椒属典型的江淮丘陵,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拥有“三山、两河、三湖”(神山、龙山、牧龙山、滁河、襄河、碧云湖、岱山湖、卧龙湖)等原生态旅游资源,森林覆盖率达32.5%,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全省旅游强县、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园林县城。
全椒已形成了以吴敬梓纪念馆故居、国光楼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景点,以太平文化街区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景点和以神山国家森林公园碧云湖为代表的自然文化景点。2016年11月,国家旅游局公布了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全椒县名列其中。
著名人物
吴敬梓(1701—1754)清代小说家。传世之作为长篇小说《儒林外史》。
张洎(934—997年)滁州全椒人。北宋学士,官拜谏议大夫、翰林院学士,参知政事,与寇准同列。
薛时雨(1818—1885)滁州全椒人。咸丰三年(1853)进士。著有《藤香馆集》等。
乐韶凤(?—1380)洪武六年改授翰林学士,与承旨詹同一起厘考注释“先师乐章”。
憨山大师(1545—1623)明代四大高僧之一,全椒人。著有《法华经通义》,《庄子内篇注》等十余种。
汪海洋(约1830—1866)太平天国将领。滁州全椒人。初为石达开部将领。
邱景章(1872—1920)世居全椒城内金家巷。曾参与光绪《全椒县志》重修。著作有《蹯窟诗文稿》等。
石文进(生卒年不详)曾参加镇压过回民起义。因战功卓著,被赐予“济勇巴图鲁”称号,升任游击将军。
陈金城(1901—1983)全椒人,中央军校第二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
张贻惠(1886—1946)物理学家、教育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张贻侗(1890—1950)化学家、教育家。
周先庚(1903—1996)实验心理学家,教育家。中国实验及应用心理学的奠基人。
朱皆平(1898—1964)中国城市规划和水卫生专业的开山鼻祖。
常宗会(1898—1985)中国著名农业蚕桑畜牧专家。
盛德纯(1895—1975)著名水利专家。
张汝舟(1899—1982)古天文历法、训诂学权威。
汪尧田(1918—2006)著名经济学,中国“复关”谈判研究先驱者。
惠济(1893—1974)曾任黄埔军校、中央军官学校总队长、贵州省防空司令。
王东原(1898-1995)民国政要,曾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湖南省政府主席。
陈金城(1904—1983)国民党中将,著名爱国将领,江苏文史馆馆员。
苏桦(1922—1989)曾任安徽省委书记,安徽省副省长。
阮志柏(1950—2012)原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将军衔。
秦德文(1942—)曾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省委统战部部长。
曹洪兴(1940—)广西壮族自治区纪委书记,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
江树人(1941—)曾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现任北京吉利大学董事会董事、校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宇如聪(1962—)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
荣誉称号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0年6月,被授予“安徽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称号。
2020年11月,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4月1日,入选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创建县”推评名单。
2022年2月,入选安徽省卫生县城(区)名单。
2024年1月,入选“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