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普通完全中学。其前身是光华女中、耕莘中学(两所寄宿制教会学校),1952 年由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后,正式命名为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
校史概况
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前身是光华女中、耕莘中学两所寄宿制
教会学校。
光华女中初创于1904年,由天主教北京教区若瑟修女会所创办。当时女界之先觉者知非兴学育材、发展女教不足以培养国本、改进社会,因于京师
西什库南端若瑟会址
约集同志,讲学论道。至民国十一年七月(公元1922年)为培植
女学师资起见,设立若瑟女学师范学校及附属小学,后正式呈准立案。民国十八年八月(公元1929年)依照部章,停办师范,改办中学,但高中仍为师范并易名为北平市私立光华女子中学。后由校董事会另推贺德馨为校长。民国二十三年秋季(公元1934年)遵照新颁布学制,将高中师范班逐年结束,初、高级一律改为中学。民国二十六年六月(公元1937年),为加强督催与指导,增聘田耕莘主教为该校名誉董事长。
耕莘中学原系天主教会设立之天使修院。1946年春,田耕莘任北京(当时为北平)总主教,鉴于修院课程与一般中学不无差异,未能满足毕业修生升学或就业之需求,乃毅然计划将此修院改组为正式中学。同年8月,成立
学校董事会,名曰私立耕莘中学董事会,公推田耕莘主教为董事长,即为学校的创始人。同年11月25日,伪教育局核准私立耕莘中学开办。学校聘任辅仁等海内外
大学毕业生从事教学工作,至1949年2月北平解放后,在校学生人数由创办伊始的135人增至574人,实验室、图书馆、办公室等分别改建与扩充,学校行政、
教学制度、校舍设备逐渐完善,
学校组织与
学校课程均依照政府指示加以改正,办学质量迅速提高。
1952年初至1952年9月,耕莘中学根据需要一度更名为
建文中学。
1952年9月25日,
北京市人民政府接管了光华女中和建文中学,并将其合并,
正式命名为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学校从此正式脱离教会管辖,重组了学校内部机构和教学布局,设立党支部、团支部,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
社会主义制度办学。校址定于现北京
低压电器厂和三十九中南院及
西什库小学分校。确定三十九中为一所师资力量雄厚、设施完备、规模较大的普通公立完全中学。
1958年,
北京市天主教爱国会献出
天主教大教堂及主教府后,根据市委彭真、刘仁同志的指示,将三十九中由大教堂东侧迁至西侧,连同大教堂作为三十九中校舍,大教堂东侧成为工学机电厂,后改为低压电器厂,该厂承担三十九中半工半读学生的劳动实习任务。1959年9月,为了便于领导,将厂、校分开,三十九中仍是
半工半读学校,该厂归机电局领导,仍继续为学生劳动实习场地。
1958-1966年间,北京三十九中学半工半读
教育模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全体在校就读的学生一面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一面参加
生产劳动实践。市、区各级领导多次到校进行实地指导性调研,首都各大
新闻媒体时有相关纪实性报道。学校师生们通过刻苦锻炼,不断总结经验,以良好的学习成绩和优异的
劳动技能向党和人民汇报。学校半工半读教育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育成果。
十年动乱期间的1968年,三十九中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正常秩序遭受严重的冲击,被迫停止半工半读的实验,厂校完全脱钩,许多有才华的师生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尽管如此,三十九中的教师还是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坚守岗位,努力培养适应社会的知识青年,同时保护了一批珍贵的
历史文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以后,全校师生人心振奋,学习风气日渐浓厚,学校迅速恢复了正常的教育
教学管理,参加高考的学生成绩斐然,连续几年在西城区保持了较高水平。
1985年,为了落实
国家宗教政策,学校依据北京市政府有关的要求,将天主教大教堂及其
前院、校门等有珍贵历史性标志建筑归还天主教
爱国会。同时,着手进行新教学楼设施的
规划设计,以全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1987年,三十九中是首批在西城区实行
校长负责制教学质量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建立,加大了办学中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力度,工会组织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使全校形成了积极向上、民主和谐的气氛。
自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十几年来,三十九中整体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高质量地完成九年制
义务教育,初中毕业生
升学率近乎百分之百,高考
录取率达标校、中国青少年
素质教育研究实践优秀基地校、西城区心理教育科研特色学校、北京市心理
教育实验校、西城区可持续
发展教育展示校、西城区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西城区涉台教育基地试点校、西城区先进党支部、西城区
教育系统教代会达标工作先进单位、北京市和西城区先进职工之家、北京市模范职工之家、西城区敬老文明先进校、全国教育工会先进单位、西城区普教系统优秀团委等
荣誉称号。
八十年来,尤其是建国以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向高等院校输送了大批合格毕业生,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有很多杰出的毕业生,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突出的奉献,为母校赢得光彩!他们中有共和国的部长、省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有科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艺术家、著名运动员;更多的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做出贡献的普通劳动者和建设者!在2011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增选中,1971年毕业的校友
张维岩当选为
中科院院士。
2002年,政府投巨资建设的设施齐备、现代化的三十九中学新教学大楼投入使用。
校风校貌
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坐落于北京城市的中心地带,南邻中央所在地中南海,北接宽敞的
平安大街,东与北京
西什库教堂一墙之隔,西连西四阜景繁华大街。是一所即有古老
传统文化,又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完全中学。
多年来,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的
教育方针,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
积极探索,逐渐形成“团结、奋进、求实、创新”的优良传统和校风。
教学设施
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现校舍,是近年内市区两级
政府投资9千万元,于2002年8月建成的一个以六层教学大楼为主立体建筑的新校舍,总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的
使用面积 18000 ㎡,可容纳32个教学班,内有
化学实验室、
物理实验室、
生物实验室各3个,总面积900平方米。
计算机房、美术、音乐、历史、地理、观摩、多媒体等
专用教室10个,总的面积950 ㎡。楼内设有图书馆350 ㎡、阅览室300㎡ 教师电子备课室、学生电视台、
多功能厅、
报告大厅、形体健身房、体育馆、游泳馆,及可供全校师生千人用餐的食堂。院内有4749 ㎡环形塑胶跑道,
人工草皮操场和998 ㎡羽毛场,与六层教学大楼竞相辉映,气派非凡。
学校
教学设施完善,具有全国领先水平,每个教室均配有计算机、实物展台、背投等
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设施完善,自动化办公条件具全。电子图书阅览,绿色生态展示基地,充分显示出学校教学与管理的高科技水平。
全校教室情况
机构设置
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现有24个教学班,其中初中班12个,高中班12个,(外国学生班2个),全校在校学生近千人。在职教职工130人。
从87年开始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设校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处、教学工作处、
总务处和外国学生部等行政职能部门,由校长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分级管理。学校实行年级组与教研组并设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教育
教学任务。学校教代会依照有关法规参加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师资队伍
学校有专任教师70人,高中34人,初中36人,
高级职称教师约占40%,近年来学校吸收了一大批具有较强专业知识的青年教师来校任教,他们都具有本科或研究生学历,英语均达到国家四级获四级以上(高至八级)水平,并能熟练的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
辅助教学。在学校德师工程、优师工程、名师工程、惠师工程的引导下,一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成长起来,各学科均具有区校两级学科带头人,在教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历届校长
梁以俅 1952年-1962年
张鄂媛 1962年-1972年
赵淑玉 1972年-1978年
史天河 1978年-1979年
王振海 1979年-1980年
左健 1980年-1981年
饶宜 1982年-1987年
祁伟生 1987年-1999年
杨万里 1999年-2008年
丁锋 2008年-2015年
赵隆颢 未知
办学理念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树立“三全”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全过程负责,校长反复强调“作为以发展人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教育者必须具有立足‘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职责,做到有教无类。在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从‘人无全才,人各有才’的认识出发,了解并掌握学生的个性特长,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对外国学生班,采用小班授课(15人以下),分层次授课,和“一对一”的导师辅导,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学生
个体发展的需要。
树立“爱生”思想,培养“爱生”情感,加深师生情结,是学校教师队伍必须具备的
思想品质和
道德情操。
教育质量
学校教风严谨,管理严格,对
教师教学业务提出明确要求,“六大教学基本功,九项常态课堂教学标准和十三条
教学能力,”实现人人达标。并要求教师认真履行
岗位职责,模范遵守
职业道德规范。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中考、
会考、高考的某些学科成绩达到同类校的较高水平。
学生素质明显改变,在市区举行的各项知识技能比赛中,多名学生多项获奖。学校先后被确定为“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北京市
西城区心理教育特色校”、“涉台教育试点校”、“教学管理达标校”、“北京市西城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实验校”。
办学特色
学校开辟多渠道,多元化办学思路,在完成初中
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高中生源,从2003年开始,试招远郊区县住宿学生。为充分利用现有先进
教学设备及雄厚的师资力量,探索新的
教学模式,学校申请并获得了招收外国学生的资质。从2002年开始每年招收数十名日本、韩国、和持有外国护照的台湾学生来校就读,2003届毕业生100%考入了重点院校。学校还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教育机构的双向交流学习引进的教育理念、经验,进一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凭借当今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再加上雄厚的师资力量,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将成为面向国际的首都现代化的精品校。
所获荣誉
学校先后被确定为“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实践基地”,“北京市西城区心理教育特色校”、“涉台教育试点校”、“教学管理达标校”、“北京市西城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实验校”。
学校教学成绩逐年上升,而且有多名学生在多项素质竞赛中获市、区奖项。特别是在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突出的特色。
未来规划
在“
三个面向”的方针指引下,学校获得了招收外国学生的资质,已培养出数十名外国学生考上了全国多所
重点大学。英国、美国、韩国、日本、印尼、
泰国等国家的中学生在校就读和培训,今后还将继续加强与国内外教育机构的双向交流,引进先进的
教育理念和经验,为把学校尽快办成
西城区乃至北京市招收外籍学生特色学校而努力奋斗!凭借当今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再加上雄厚的师资力量,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将成为面向国际的首都现代化的精品校。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