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乐县,古称昭州,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县,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东临钟山县,南接昭平,西北毗邻阳朔,北连恭城,西靠荔浦市,总面积1919.34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平乐县常住人口为340921人。截至2024年1月,平乐县辖6个镇、4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平乐镇中华街45号。
历史沿革
三国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由富川县分置平乐县,以今县城北平乐溪(乐水)取名,县治在今附城乡糖榨村,为始安郡第三县至晋不变。
唐武德四年(621年)分始安郡,在平乐县地设乐州,平乐县属之。是年分平乐县走马坪置沙亭县。州治今附城乡南洲村。武德八年(625年)乐州刺史江齐贤将州治、县治同时徙今县城。
贞观八年(634年)乐州改为昭州(据县城西昭岗潭取名)。
宋先属广南路,后属广南西路。
开宝五年(971年)撤永平县入平乐县。
元大德五年(1301年)昭州更名平乐升为府,平乐县属之。
民国元年(1912年),平乐县直属平乐府,民国二年六月(1913年)废府,平乐县属漓江道,民国三年六月(1914年),漓江道更名桂林道,平乐县仍属之。
民国十五年十月(1926年)废道设区,平乐县属平乐民团区(实际实行为民国十九年冬至二十一年五月)。
民国二十一年四月六日(1932年)桂林民团区并辖平乐民团区及其9个县。
民国二十二年十月(1933年)分设平乐民团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民团区为行政监督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改行政监督区为行政督察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平乐县属之。
1949年12月6日平乐县解放,属平乐行政专员公署。
1951年8月,公署驻地从八步迁平乐镇,同时平乐县治地迁二塘镇。
1958年7月,平乐专区撤销,平乐县划归桂林专区管辖,中共平乐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回迁平乐镇。
1996年,平乐县辖6个镇、6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平乐镇、沙子镇、二塘镇、张家镇、同安镇、源头镇、福兴乡、阳安乡、青龙乡、桥亭乡、长滩乡、大发瑶族乡。
2000年,平乐县辖6个镇、5个乡、1个民族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平乐县总人口394575人。其中:平乐镇59619人,二塘镇63992人,沙子镇40067人,同安镇43708人,张家镇40140人,源头镇45366人,福兴乡17505人,阳安乡22573人,青龙乡17489人,桥亭乡15224人,长滩乡11267人,大发瑶族乡17625人。
2003年平乐县行政区划(根据当年广西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100 平乐镇 辖大街罗汉街、中华双十街、正西正北街、下关东泉街、新安安良街、新兴半边街6个社区;龙窝、南洲、马渭、龙练、金山、月城、水源、大塘、同乐、南佛、宝沙、江口、中华、太平14个行政村。
101 二塘镇 辖二塘街社区;里渡、二塘、茶林、沙冲、乐塘、谢家、高桥、和平、大水、矮山、甄山、大展、新华、周塘、燕塘、九龙、马家、牛角18个行政村。
102 沙子镇 辖沙子街社区;保和、围梓、维新、沙子、安隆、义和、治平、保安、安全、协中10个行政村。
103 同安镇 辖同安街社区居委;旺塘、仁塘、屯塘、李家、华山、大里、同安、桃村、平山、沙江、妙贝、回龙12个行政村。
104 张家镇 辖张家街、榕津街2个社区;湖洋、朝仙、钓鱼、燕水、泮田、老埠、水山、张家、古龙、榕津、老鸦、香花12个行政村。
105 源头镇 辖源头街社区;启善、源头、坭塘、金华、玄武、山口、下坝、朱山、螺山、木林、金井、高龙、九洞、义洞、兰洞、古营、莲塘17个行政村。
200 福兴乡 辖潮水、上游、上盆、高埠、民安、民益、江右、江左、密山渡9个行政村。
201 阳安乡 辖古端、阳安、双合、石面山、陶村、平口、加东、雷峰、久宜、善福10个行政村。
202 青龙乡 辖大刚、青龙、豆地、马田、平地、郡塘、莲塘、平西8个行政村。
203 桥亭乡 辖桥亭街社区;六冲、桥亭、显堆、苍源、人和、平石、仁德、上堡8个行政村。
204 长滩乡 辖长滩街社区;桃林、长滩、裕丰、湖塘、龙田、六合6个行政村。
205 大发瑶族乡 辖黄龙、大发、苍板、印山、塘冲、四冲、福瑶、广运、大田、巴江10个行政村。
2005年7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桂政函[2005]190号)同意撤销福兴乡、长滩乡,整建制并入平乐镇,平乐镇政府驻地不变(8月实施)。调整后,平乐县辖6个镇、4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平乐镇、二塘镇、沙子镇、同安镇、张家镇、源头镇、阳安乡、青龙乡、桥亭乡、大发瑶族乡。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1月,平乐县辖6个镇、4个乡:
平乐镇、
二塘镇、
沙子镇、
源头镇、
同安镇、
张家镇、
阳安乡、
桥亭乡、
青龙乡、
大发瑶族乡。县人民政府驻平乐镇中华街45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平乐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桂林地区东南部,在东经110°34′一111°02′,北纬24°16′一24°53′之间。县境东临钟山县,南接昭平县,西靠
荔浦市,西北毗邻阳朔县,东北连恭城县。陆路距桂林市118千米。县境南北纵长71千米,东西横跨49千米,面积1919.34平方千米。县城设于平乐镇。荔江、漓江、茶江汇于县城西面,称
桂江。桂江自西北向西南纵贯全境。桂林至梧州的公路自西北向东南穿越出境,梧州至柳州公路经县城向西出境。
地貌
平乐县境内地貌为中低山、丘陵和岩溶一体。东、南及西南山脉环绕,属
南岭之一的都庞岭分支。东部山脉呈南北走向。主峰石榴界为境内最高点,海拔1372.1米。山脉下为一南北走向的平原,并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形成东南高,西北低的地貌形态。西南部山脉向南蜿蜒。
主峰龙河岭,海拔1149.6米。北部和中部为峰丛,峰林谷地,洼地和溶蚀平原等岩溶区及丘陵区。莲花山山脉自二塘镇南部的谢家向西南延伸。莲花山主峰海拔953.4米。大扒乡黄龙的滩底村附近的河面为最底点,海拔72米。境内地貌按形态可分为丘陵、平原、台地、山地等类型。
气候
平乐县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短夏长,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达310天以上。年均日照时间1414-2094小时之间,年平均气温19.9℃,年均降雨量1355-1865毫米之间。
气候特点:日照时间长,气温高,热量充足,雨量较充沛,干湿明显。春夏多雨,常造成山洪泛滥;秋冬降水量骤减,则又出现干旱现象。全年无霜期长,具有短酷热的桂南气候兼冬寒微雪的桂北气候。
境内太阳辐射强,光能资源丰富,全年太阳辐射为105718卡/㎝2。7~9月是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季节,其中7月是全年最高值,达14015卡/㎝2。5~10月总辐射量68971卡/㎝2,占全年总量的65%。1958~1989年年平均日照1658.8小时,日照的年际变化大。
平乐县1957~1989年年平均温度19.9℃,最高年为20.45℃(出现在1963年),最低年为19.05℃(出现在1984年);历年月平均最低温度在1月(9.4℃),月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28.3℃)。极端最高气温39.4℃(出现在1971年7月22日),极端最低气温一4.1℃(出现在1963年1月15日)。因县内地势南部高,森林草地覆盖面大,北部低平,森林覆盖差,所以温度的分布规律是自南向北逐渐升高,年平均气温,南部的源头一带为19.3℃,中部的同安至西部平乐镇一带为19.7~19.9℃,北部的沙子一带为20.2℃。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平乐县境内土地按1990年全县平均每人仅7.35亩,每人平均占有耕地0.89亩。全县土地面积2879010亩,其中山地、丘陵为21351192亩,占总面积的74.16%;可利用土地为2542570亩,占总面积的88.31%,其中已利用面积,占总面积75.78%。据1990年统计,全县耕地346808亩,占总面积的12.05%。在土地面积中,可作林业用地的1630500亩,占总面积的56.63%;可利用尚未利用的林业用地332728亩,占总面积的11.55%;可开垦而未开垦的荒地7964亩,为总面积的0.27%。这些荒地多处在人口稀少或水利条件较差的边远山区。城乡、工矿、道路用地6594亩,占0.23%。1990年土地利用现状:耕地346808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62080.38亩,交通用地18933.60亩,水域71212.12亩,未利用土地1108237.19亩。
水资源
平乐县年平均降水量1357.5毫米,最高年1927.3毫米。
漓江、茶江、荔江、榕津河、东江、西江和同安河等7条主要河流共长275.9千米(其中过境河流漓江、茶江、荔江共长123.5千米,流量117.1亿立方米)。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0.48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0.02万千瓦。至1980年,开发1.13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11.28%。到1990年止,开发2.08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20.76%。
平乐县河流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主要过境河流有漓江、
恭城河(又名茶江),
荔浦河。漓江经阳朔由县西北入境,恭城河、荔浦河分别由恭城、荔浦流来,经县东北、西部入境,三江在县城汇入桂江。
平乐县主要内河为
榕津河,分别由同安河、东江、西江3条支流汇合而成。主流东江河发源于源头镇的金井、木林的中低山区,由南向北流经阳安、青龙、张家、二塘至沙子汇入恭城河,在沙子地段因受地形地貌影响折转由北向南流,经福兴、附城于平乐镇注入
桂江。为平乐县的主要水能基地。此外尚有小河26条,集雨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小河有14条,总长533.33千米,河网密度0.28千米/平方千米。
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大扒、源头、青龙、桥亭的交汇地带的砂、页岩中,其储量为1.8273亿立方米,孔隙水分布在河谷的冲积层中及其山前地带的冲积层中(储量不明)。岩溶水是县境内储量较大的地下水,以井泉、暗河、岩溶湖的方式排泄于地表。
矿产资源
自1958~1987年,先后有地质勘探队等20多个单位到平乐县普查勘探,发现有矿藏30种,分别是:
磁铁矿、境铁矿、赤铁矿、锰、钴、
镍、钛铁、
锆英石、铜、锑、汞、钨、锡、铝、金、稀土、铌钽、水晶、钾长石、白云石、石灰石、重叠石、高岭土、磷、
硅灰石、花岗岩、大理石、煤、
泥炭、矿泉水等。
植物资源
据1985年林业区划资料统计,平乐县境内常见的乔灌木树种有50余科,百余种。乔木树种以松科、壳斗科、
樟科、
木兰科等为主。灌木多由杂竹、
继木、
桃金娘、
黄荆等组成。主要有木类25种、竹类13种、果类12种、茶类7种、药类191种、花草类96种。花草类中的草本花类46种,木本花类28种、观叶类22种。
动物资源
平乐县境内的兽类19种,鸟类30种。仅桂江河鱼72种(按有鳞鱼和无鳞鱼分,有鳞鱼类48种、无鳞鱼类24种)。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平乐县常住人口为340921人。
民族构成
平乐县境内居住着汉、瑶、壮、回等15个民族。
经济
综述
2023年,平乐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3.58亿元,同比增长4.8%,高于全市1.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73.92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3.51亿元,同比下降0.8%;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6.15亿元,同比增长7.6%。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8.1:15.3:36.6,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占比较大,分别拉动GDP增长2.1、2.8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43.7%、58.8%,第二产业生产承压,下拉GDP0.1个百分点,贡献率-2.4%。
2023年,平乐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13亿元,同比增收2.04亿元,增长49.8%。从结构看,各项税收收入完成2.7亿元,同比增收0.24亿元,增长9.8%;各项非税收入完成3.44亿元,同比增收1.8亿元,增长109.8%。
2023年,平乐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16元,名义增长6.1%。分常住地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06元,名义增长4.2%;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1076元,名义增长7.3%。
第一产业
2023年,平乐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19.06亿元,同比增长4.5%。五大产业发展“四升一降”,其中,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分别增长4.8%、5.9%、3.1%、5.1%,林业产值同比下降0.6%。从产值构成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服务业产值分别占比84.0%、5.3%、7.5%、1.1%、2.1%,拉动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0个百分点,拉力较前三季度提升0.6个百分点,水果总产量133.2万吨,同比增长9.6%;蔬菜总产量88.49万吨,同比增长4.2%。生猪出栏21.44万头,同比增长4.2%;牛出栏2.08万头,同比增长1.8%;肉类总产量2.82万吨,同比增长4.4%。
第二产业
2023年,平乐县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9.96亿元,同比增长2.8%,较前三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分规模看,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16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4.21亿元,同比增长103.2%,占比24.6%,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
2023年,平乐县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拉动GDP增长0.4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拉动GDP增长0.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销售额9.97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限额以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6.62亿元,同比增长232.8%;零售业实现销售额29.45亿元,同比增长2.6%;住宿业实现营业额0.38亿元,同比增长8.8%;餐饮业实现营业额3.16亿元,同比增长9.5%。
2023年,平乐县接待游客301.41万人次,同比增长49.65%;实现旅游收入31.8亿元,同比增长65.08%。
截至2023年末,平乐县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411.62亿元,累计加权平均增幅47.0%,其中,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18.82亿元,累计加权平均增幅72.9%,全县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7%,拉动GDP增长1.8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7.0%。
交通运输
平乐县县内交通四通八达,距南宁352千米,距桂林市区85千米,距广州356千米,是桂林、
柳州、
广州三地间的交通枢纽,也是
广西、
云南、
贵州出入粤、湘两省的交通要塞之地。323线国道及三条省道纵贯全县南北,桂梧高速公路横穿境内5个乡镇,并设有3个进出通道口。同时还拥有桂北唯一的黄金水道桂江,可通航300吨级的船舶,上连湖南,下达广州,是沟通珠江——漓江水系的主要内陆航道。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平乐县总投资2.23亿元的14个公办幼儿园交付使用,新增学位3870个。投资2735万元实施二塘中学、青龙乡中心校等19个薄改维修项目。平乐县二小被评为自治区级校本研修示范校。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3.4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全部吃上营养餐。
文化事业
2023年,平乐县开展世界读书日·听经典、非遗知识进校园等活动。
体育事业
2023年,平乐县为55个村屯配备健身器材,惠及4.4万余人。
医疗卫生
2023年,平乐县县中医医院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投入使用。
社会保障
2023年,平乐县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补助金1.04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98%,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保率均达100%。
历史文化
平乐县境内民间艺术有
戏曲、
曲艺、书画、工艺、杂技及其他几大类。戏曲有
桂剧、
彩调、歌舞剧等;曲艺有
文场、
渔鼓、零零落、
莲花闹、
快板、
顺口溜、玩字等;工艺有
烙花、竹木刻等;杂技及其他有
舞龙、
舞狮、调牌灯、
顶马、踩高跷、魔术、故事台、锣鼓棚、划龙船、敲锣鼓挖地、长鼓舞、师公舞、秧歌舞、腰鼓舞等。
平乐县县境民间流传的歌谣,大致分为山歌、寿歌(亦称孝歌)、儿歌(童谣)、喊镝歌等。山歌主要分布在大扒瑶族乡和桥亭、长滩、附城、二塘、张家等乡(镇)的山区。其内容有情歌、生活歌、劳动歌。
1985~1987年在收集、整理、汇编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中,在县境部份乡(镇)村庄共收得3000余首。
风景名胜
平乐县历史悠久,境内居住着不少民族,主要旅游资源有
平乐温泉、冷水石景苑、榕津千年古榕群及千年古街、桂江风景区、
漓江风景区、茶江风景区、印山亭、令公庙、金山迎仙洞、粉岩、朝天岩、青龙月亮山、源头月亮山等。
金子岭
金子岭位于漓江、荔江、茶江汇合处,与平乐县城相对高度约600米。金子岭观景阁建筑风格为南派大翘角多角式楼阁建筑,建设采用钢筋混凝土现代建筑材料,仿明清时代大木结构手法制作,主阁楼总高度44.83米,外观结构为五层,内部结构为九层,总建筑面积为2134.05平方米,其中底层建筑面积为813.43平方米。
华夏第一榕
榕津泰有“十榕八桂九井十三塘,一渡两河三上岸”之美称。榕津千年古椿群其主干需十五人方能合抱,奇特之处在于粗壮的气根形成了几道能通小汽车的奇特拱门组合。
月亮山
月亮山位于桂林市平乐县青龙乡境内,地处玄武村委西北部,因其形状近似弧月而得名。月亮山风光古朴素雅,山头上有一个天然的大石拱,两面贯通,远看酷似天上明月高挂。从不同的角度变换观看,此洞形状也不断变化。
溶洞
朝天岩:位于平乐县二塘镇乐塘村南面,距二塘镇约4千米。岩洞在石山半山腰,距地面约60米,由于洞口宽敞朝天而得名。为厅堂式洞穴。
著名人物
林鸣皋(1892~1969年),原名林远明,曾用名林鹤翔,二塘马家新车坪村人。参加编写了《广西常见疾病中医治疗学》,选编了《函授学员医案》、《桂平县验方秘方》等书;研制了小儿跻风雄麝散和巴豆酒等药,他在整理和挖掘中医学术方面作出了贡献,1959年广西中医专科学校授予他特等劳模称号,被誉为该校五位名老中医之一。
廖梦樵(1902~1927年),字仲麟,化名伍仲迪,平乐县平乐镇人,曾任中国共产党广西地委书记,是中共早期在广西的领导人之一。
张一气(1878~1951年),原名张鸿钧,平乐县源头九洞村人。他历任广西省人民协商委员会副主席、广西省人民政府委员、广西省人民政府人民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还先后兼任过清算广西省反动统治罪行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救济总会广西分会副主席、广西土改工作委员会委员、广西复员委员会委员等职。
荣誉称号
2020中国医疗服务百佳县市。
2021年,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