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县,贵州省铜仁市辖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部,地处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大斜坡地带的北部边缘,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总面积2230.5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5月,思南县辖3个街道、17个镇、8个乡。截至2023年末,思南县户籍人口665113人。
历史沿革
春秋,属
巴国南境。战国,属楚黔中地。
秦昭襄王三十三年(前277年),秦略定巫与黔中郡,又攻取楚的江南地,置
黔中郡。次年,黔中地复归楚。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改黔中郡为
武陵郡,辖今思南地。
建安五年(200年),益州牧
刘璋分
涪陵县地另置
丹兴县、汉葭、
永宁县,合涪陵县置
巴东属国都尉,治涪陵县,永宁县在今思南一带。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改巴东属国为
涪陵郡,改永宁县为万宁县。
南北朝、
刘宋,万宁无改,仍隶涪陵郡。
齐、
梁、
陈三代,涪陵郡已没于蛮。
北周宣政元年(陈太建十年、578年),信州总管龙门公裕王
宇文述招慰
生獠王元殊、多质等以其地遥置
费州。
隋初,废北周费州。
开皇五年(585年),于费州地置涪川县(今思南地)。
唐,初属
思州。
贞观四年(630年),分思州的涪川、
扶阳县置费州。
贞观八年(634年),割思州的多田、城乐2县来属。
天宝元年(742年),改费州为涪川郡。
乾元元年(758年),复名费州,州治涪川县(今思南),领涪川、扶阳、多田、城乐4县,费州属
黔中郡。
宋,为思州地。
大观元年(1107年),思州土著首领
田祐恭内附。
政和八年(1118年),以其地置思州,领务川、邛水、安夷3县。
宣和四年(1122年),废州县,改
务川县为城,邛水、安夷2县为堡,属
黔州。
绍兴二年(1131年),复置思州和务川、邛水、安夷3县,为
羁縻州,仍属黔州,务川县辖今思南县地。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思州土著首领田谨(景)贤以地降元,置新军万户府。随改为思州军民
安抚司,后徙治龙泉坪(今德江小谷庄)。因司署毁于火,又徙都坪清江城(今岑巩)。于是称新治清江城为思州,而称故思州为思南。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改思州安抚司为军民
宣抚司,隶湖广行省,领1县、22长官司。今思南当时为水特姜长官司。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思州所属镇远州知州
田茂安,据其地以献
大夏明玉珍,创设思南道
都元帅府。寻改思南
宣慰司,思州遂分为二。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思南宣慰使
田仁智遣其都事杨琛归附
朱元璋,仍授田仁智为思南宣慰使,并授杨琛为思南等处宣抚使兼新军万户,隶湖广行省。
明洪武四年(1371年),
思南宣慰司改隶于四川行省。洪武五年(1372年),改水特姜长官司为
水德江长官司,属思南宣慰司。洪武六年(1373年),升思南宣慰司为思南道
宣慰使司,隶湖广
布政司。
永乐十一年(1413年),废思州、思南两宣慰司,置
思南府,属贵州布政司。
正统三年(1438年),以废乌罗府部分地划入思南府,直辖有都濡5堡2坑等处
巡检司,覃韩偏刀水巡检司、板桥巡检司,领安化、务川、印江3县和沿河佑溪﹑朗溪、蛮夷3长官司。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设思仁道治于思南府,按治思南、铜仁、石阡、乌罗、思州5府。
万历十五年(1587年),以分守思仁道驻思南府,兼管抚夷事务及
播州地方,并划平溪(今
玉屏)、清浪(今
镇远清溪)2卫属思仁道。
清,思南府治所思南城。
顺治十六年(1659年),领
安化县、务川、
印江3县及沿河佑溪、朗溪、蛮夷3长官司和随府办事长官司。
康熙二十年(1681年),思南府属贵东道。
乾隆七年(1742年),思南府改属古州兵备道。
嘉庆八年(1803年),废随府办事司。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废蛮夷长官司。
民国元年(1912年),仍袭清末建置,府领安化县、务川县,北领后坪弹压、印江县。民国三年(1914年),思南府改为思南县,隶
黔东道。民国十二年(1925年),废黔东道,思南由省直管。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隶属贵州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13年,撤销
思唐镇,设置思唐街道、关中坝街道、双塘街道。原思唐镇文化社区、安化社区、城北社区、中和社区、大同社区、堰塘村、江星村等7个村(社区)划归思唐街道。原思唐镇江东社区、沙洲社区、扑龟塘村、长江村、三塘村、红石梁村、白沙井村、远东村、新华村、映山村,
鹦鹉溪镇皂角溪村、苏家沟村、团山村、大溪口村、黄家山村、宋家坪村,
凉水井镇华溪沟村、息乐溪村、蒿枝坝村、谢家寨村等20个村(社区)划归关中坝街道。原思唐镇桃园社区、双塘社区、山星村、高家洞村、饶家坝村,鹦鹉溪镇黄家湾村、何家寨村、龙家坝村、罗家坝村、覃家坝村、高庄村,大河坝镇四联村等12个村(社区)划归双塘街道。
区划详情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思南县位于
贵州省东北部、
铜仁市西部,介于北纬27°31′42″—28°9′24″、东经107°52′22″—108°27′24″之间,东接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界遵义市
凤冈县、南邻
石阡县、北连
德江县,全县总面积2230.5平方千米。
地质
思南县出露地层的主要是沉积岩,一般可分为碳酸盐岩类(石灰岩、白云岩、燧石灰岩)和碎屑岩类(砂岩、砂页岩等),还有不多的新生第四系的坡积粘土及侵蚀堆积亚粘土等。
地形地貌
思南县地处
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大斜坡地带的北部边缘,居武陵山脉与大娄山山脉之间。河流和山脉沿这些构造线发育,乌江干流由西南角进入县境,沿北东向至塘头江口折向北流,将县境分为东西两部分,因乌江干流及其支流的强烈切割,县境形成东南和西北边缘高,中部乌江河谷低的“V”字型基本轮廓。东缘最高海拔1481米,西北部最高海拔1302米,而中部乌江入境处海拔388米,出境处海拔340米,相对高差达1141米。从地貌形态来看,县境以山地为主,1081.71平方千米,占48.5%;丘陵次之,887.35平方千米,占39.78%;坝地较少,261.44平方千米,占11.72%。
气候
思南县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春夏较长,冬秋较短,夏热冬暖等特点。年平均温度17.3℃,一月份最冷,七月份最热,极端最高气温为1972年8月27日40.7℃,极端最低气温为1970年1月30日零下5.5℃,乌江河谷一带气温较高,西北、东南及边缘地区气温较低。冬春季节较夏秋季节气温要低。以东南风和偏南风为最多,风力一般2—4级,最大可达8级,最大风速每秒18米。年水面蒸发量510.8—935.3毫米之间。
水文
思南县境内除乌江干流外,共有大小溪流601条,均以乌江为排泄基准面呈网络状遍布思南县,隶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其中:流域面积达20千米2以上的河流28条,河道总长535.3千米,加上乌江思南段计613.4千米,境内较大的乌江支流有7条。
土壤
思南县土壤分为5个土类、15个亚类、34个土属、82个土种。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截至2019年末,思南县有耕地59322.73公顷(889840.95亩)、林地114688.66公顷(1720329.90亩)、草地426.94公顷(6404.10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3349.56公顷(200243.40亩)、交通运输用地5294.99公顷(79424.85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885.12公顷(88276.80亩)。
矿产资源
思南县已探明有煤、铁、大理石、石灰石等矿产资源,装饰石材资源远景储量10亿立方,潜在经济价值4.2万亿元以上。有11个地热泉点,日出水量1.2万吨。
人口
数量
截至2023年末,思南县户籍人口665113人,其中城镇人口215396人,乡村人口449717人。全年出生5557人,死亡人口4601人,人口出生率为9.75‰,死亡率6.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05‰。常住人口44.01万人,较上年减少1.2万人。
民族
思南县主要民族为汉族,其中少数民族有土家族、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思南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1.79亿元,同比增长1.8%;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27.87:19.36:52.7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255万元,同比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4.68亿元,同比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19元,同比增长8.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08元,同比增长3.7%。
第一产业
2023年,思南县第一产业增加值53.46亿元,同比增长4.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8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0.31亿元,同比增长4.5%(按可比价计算),其中农业产值49.86亿元,同比增长4.4%;林业产值9.53亿元,同比增长8.1%;牧业产值20.07亿元,同比增长2.9%;渔业产值2.41亿元,同比增长6.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44亿元,同比增长4.3%。粮食播种面积766198.26亩,同比下降0.27%;蔬菜播种面积309680.09亩,同比下降0.3%;食用菌种植面积7238.25亩,同比增长0.7%;园林水果种植面积102543.33亩,同比下降2.0%;中草药材种植面积42098.58亩,同比下降6.1%;油料种植面积201726.16亩,同比增长9.4%;年末实有茶园面积180100亩,同比下降4.7%。
2023年,思南县粮食总产量214158.81吨,同比增长1.5%;蔬菜产量533983.95吨,同比增长5.9%;食用菌产量8345.9吨,同比增长0.8%;园林水果产量105403.97吨,同比增长15.5%;茶叶产量9145.09吨,同比增长3.4%;中草药材产量14115.16吨,同比下降9.4%;油料产量30094.47吨,同比增长8.2%。肉类产量66349.94吨,同比增长5.3%;水产品产量7118吨,同比增长5.9%;禽蛋产量8484.87吨,同比增长23.1%。年末猪存栏数478500头,同比增长3.4%;羊存栏数76018只,同比下降5.0%;牛存栏数143891头,同比增长12.6%。
第二产业
2023年,思南县第二产业增加值37.13亿元,同比下降5.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36%;全部工业增加值23.04亿元,同比下降1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7.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8.7%;重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4.2%。发电量23.5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3.27%;水泥38.45万吨,同比下降3.4%;方便面(红薯)4092吨,同比增长191.3%;精制茶989.47吨,同比下降6.8%;民用钢质船舶227.44载重吨,同比下降88.9%;自来水生产量861.83万立方米,同比下降3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3.6亿元,同比下降26.5%,利润总额-1.07亿元,同比下降147.1%。
第三产业
2023年,思南县第三产业增加值101.2亿元,同比增长3.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38亿元,同比增长3.8%;按销售行业分:批发业销售额完成17.44亿元,同比增长6.5%;零售业销售额完成98.56亿元,同比增长7.7%,住宿业营业额完成3.61亿元,同比增长15.3%,餐饮业营业额完成27.02亿元,同比增长9.8%。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10.87亿元,同比增长13.9%。其中,住户存款173.21亿元,同比增长10.4%。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49.43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住户贷款110.29亿元,同比增长18.2%。接待国内过夜游客51.08万人次,同比增长10.77%。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思南县共有各类学校281所,其中幼儿园91所,小学149所,初级中学30所,高中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各类学校在校生103360人,其中幼儿园15869人,小学(九年制小学段)41826人,初级中学(九年制初中段)23595人,普通高中17844人,特殊教育学校138人;中等职业学校4088人。教职工9690人,其中幼儿园2267人,小学3153人,初级中学2246人,普通高中1653人,特殊教育学校34人;中等职业学校211人;九年一贯制学校126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思南县有文化馆(艺术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1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同比增长2.9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同比增长1.93%。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思南县有医疗卫生机构61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采供血机构1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2956张,卫生技术人员368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71人、注册护士2414人。
社会保障
2023年,思南县就业人员32.78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7.82万人,占全县就业人员比重为23.86%。城镇新增就业5408人,比上年增加163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62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5.5%。全县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317人,同比增长2.0%;转移农村劳动力15156人,同比增长1.0%。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9883人,同比增长10.9%;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19329人,同比增长5.9%;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0631人,同比下降2.2%;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5654人,同比增长14.4%;参加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 19329人,同比增长5.9%;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382003人,同比增长0.8%。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91879人,同比下降1.81%;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26591人(其中离退人员7013人),同比增长13.2%;参保生育保险19578人,同比增长18.5%。
2023年,思南县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9677人。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491人,发放低保金1790.7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6186人,发放低保资金9913.2万元;特困供养人员1881人,发放特困供养金2723万元。共有各类社会福利院2个、农村敬老院19个、公建民营养老院1个、幸福院261个,共有床位1170张。
交通运输
思南县境内铜遵公路干线横穿东西,杭瑞、沿榕、玉新、德余高速公路呈井字形交汇;乌江黄金水道纵贯南北,思南港开港运营实现“通江达海”,成为乌江复航后贵州省首个“港口园区化”投运项目;距离县城16千米的黔北机场正加快建设;正积极争取铜遵铁路、涪柳铁路过境思南。截至2023年末,思南县公路通车里程5693.05千米(含通村组公路),按行政等级,高速里程139.07千米、国道里程68.49千米、省道里程373.05千米、县道公路里程737.34千米、乡道里程1044.3千米、村道里程2012.53千米、通组公路里程1318.27千米。旅客运输量1369.7万人,旅客周转量21989.9万人千米。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思南县,以署治方位定名,一曰思邛水之南,一曰故思州之南。
非遗文化
截至2024年9月,思南县共有各级非遗项目93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9项、市级21项、县级62项,有各级非遗项目传承人111名。
花灯戏(思南花灯戏),贵州省思南县传统戏剧。贵州花灯戏是清末民初在当地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起初,花灯叫采花灯,只有歌舞,后在歌舞中加入小戏,再以后受外来戏曲影响,发展为演出本戏。思南、印江等地叫“高台戏”或“花灯戏”。最初的花灯戏演出形式简单,以演民间小戏为主,题材多取农村生活和民间故事,有《拜年》《姐妹观花》《三访亲》《刘三妹挑水》《放牛拦妻》等剧目。其表演以“扭”为特点,演员常用折扇与手帕为道具表示情感。舞蹈的步法有二步半、四方步,快、慢三步,野鸡步、梭步、碎米步、矮桩步、妇田步、快上步等;扇子耍法有小花扇、大花扇、交扇、盖扇、差扇、扑蝶扇等;身段有犀牛望月、膝上栽花、黄龙缠腰、海底捞月、雪花盖顶、岩鹰展翅等。2006年5月20日,花灯戏(思南花灯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物古迹
截至2020年11月,思南县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思唐古建筑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岑头盖号军起义遗址、红六军52团战斗旧址、红六军52团侦查排驻地旧址、荆竹园号军起义遗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
思唐古建筑群,位于贵州省思南县思唐镇城区内,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集明清建筑技术与建筑风格于一体,是研究明清时期思南政治变幻、经济盛衰、文化兴替的珍贵实物资料。2006年,思唐古建筑群被列为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群包含府文庙、万寿宫、王爷庙、川主宫、永祥寺、旷继勋烈士故居、周和顺盐号7个古建筑,其中万寿宫、川主宫和王爷庙是保存较为完好的建筑。
风景名胜
铜仁市思南温泉-石林旅游景区
铜仁市思南温泉-石林旅游景区,坐落在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长坝镇龙门村,总面积约202.99平方千米,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有石芽、溶沟、石林、溶洼、峰丛等多种喀斯特地质遗迹标本,是一座天然喀斯特地学博物馆。
乌江腾龙峡
乌江腾龙峡,地处贵州省思南县,总长度6千米,以思南乌江腾龙峡段独特的峡谷风光为依托,包含白虎岩、千佛洞、镇江阁、水上世界等景点,为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郝家湾
郝家湾,位于思南县板桥镇境内,距离县城仅40千米,紧邻思剑高速塘头出口,为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据史书记载,郝家湾始建于明景泰年间,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景区有旅游接待中心、农田花海、七星伴月酒店、甩神广场、耕读馆、易经馆、屯垦风情园等景点。
地方特产
思南黄牛,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思南黄牛个头中等,头长中等,主要为“倒八字型”角,角色有黑、灰黑、乳白、乳黄等色。屠宰后肉色鲜红有光泽,脂肪呈淡黄色;肌肉外表微干、不粘手,富有弹性,肌间脂肪含量适中,脂肪颗粒明显。2019年1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批准对“思南黄牛”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著名人物
思南县明清两代考中进士32人,举人360人。
李渭,被明神宗皇帝赐联“南国躬行君子,中朝理学名臣”。
廖锡龙,现中央军委总后勤部部长、原成都军区司令员。
荣誉称号
2015年3月10日,思南县入选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名单。
2017年7月,思南县入选“2016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
2018年5月21日,思南县入选“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名单”。
2019年3月,思南县入选“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9年3月6日,思南县入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
2019年8月29日,思南县入选“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县名单”。
2020年6月30日,思南县入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二批)”。
2020年7月29日,思南县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2020年10月,思南县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名单”。
2021年12月,思南县入选“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市、区)名单”。
2023年1月19日,思南县入选“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3年9月29日,思南县入选“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