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nausea)是医学术语,为上腹部不适和紧迫欲吐的感觉。可伴有迷走神经兴奋的症状,如皮肤苍白、出汗、流涎、血压降低及心动过缓等,常为呕吐的前奏(一般恶心后随之呕吐,但也可仅有恶心而无呕吐,或仅有呕吐而无恶心)。
疾病原因
引起恶心、呕吐的原因很多,如:
4.药物引起:
化疗药物、洋地黄类药物、某些抗生素如
红霉素6.
神经性呕吐:有些人从
儿童期或学生时代就开始发病,可有家庭史,女性多见
7.
感冒:在感冒期间身体会出现诸多的不适,这种情况下就会引起呕吐以及恶心的情况。
其他:急性青光眼、
美尼尔氏症,
妊娠呕吐、
消化不良等。
疾病信号
肠胃疾病恶心可能由
反胃引起,也可能是更严重的疾病的信号,如
心脏病或
中风的
警告信号。女性极度的恶心伴随和感冒相似的症状可能是心脏病的信号。另外,如出现恶心、乏力、食欲减退,还可能是病毒性肝炎的早期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很多女性在
月经来前会恶心,半数妇女怀孕时会恶心,早晨起床后喝杯
薄荷茶,症状也许会立即消失
饭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多数是消化不良、
胃炎、
肠炎、
痢疾、食物中毒等胃肠疾病。假如恶心伴有厌食、疲乏,应警惕病毒性肝炎,及时就诊并隔离。假如恶心伴有咽部不适,可能是慢性咽部的炎症。假如育龄女性假如未经避孕(或避孕失败)而超过4周尚未行经者,要考虑是否为
早孕所致。
发病机制
恶心是人体一种精神活动,多种因素可引起恶心,如内脏器官疼痛,
颅内高压,迷路刺激,某些精神因素等。恶心发生时,胃
蠕动减弱或消失、排空延缓、
十二指肠及近端
空肠紧张性增加,出现逆蠕动,导致十二指肠
内容物反流至胃内。恶心常是呕吐的前奏。
临床表现
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
起病急骤,常在食后2-
24小时内发病。恶心、呕吐、
腹痛、
腹泻,呕吐与腹泻常同时存在或单独出现。呕吐物多为胃内
发酵食物或残渣,腹泻每日数次或十余次,呈糊状或水样。病前有进食生冷、腐败、刺激性食物、暴饮暴食史。
恶心呕吐、
嗳气、消化不良、
上腹部饱胀、烧灼、
钝痛、疼痛无节律性,无
饥饿痛与进餐后缓解的特点。常因刺激性食物或
过冷过热而加重。
起病多缓慢,病程长达数年或数十年。恶心、呕吐、嗳气、
反酸、流诞,
上腹部疼痛,呈周期性发作,持续几天或几周,继而缓解,疼痛有与饮食有关的节律性,进食或内服
碱性药物多可使疼痛缓解。
厌食、恶心、呕吐、嗳气、上腹不适、隐痛、易饱胀、便秘等。平卧减轻,餐后久站、劳累后加重。多见于瘦长型女性。
起病急,
畏寒、
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恶心、呕吐、伴有全身不适、酸痛,同时或数小时后出现腹痛及腹泻,稀便继之
脓血便,量少,
里急后重。重者排血水便、脱水、甚至发生休克。
恶心、呕吐、
厌油、
纳差、周身乏力、
腹胀、腹泻,肝区疼痛。
黄疸型发病急。有畏寒、发热,无黄疸型起病稍缓,大多不发热,似感冒样。
起病缓慢,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易疲乏、体重减轻,面容消瘦、面色晦暗、面颊部小
血管扩张,蜘蛛痔或肝掌,可有
鼻衄、
齿龈出血、
贫血及皮下
瘀斑。
恶心呕吐同时有
头晕、
头痛、
头胀、
耳鸣、眼花、失眠和领项极紧。重时可有
心悸、
多汗、
口干、
面色苍白或
潮红、
视力模糊、手足震颤等表现,甚者见烦躁、抽搐、昏迷。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上腹
胀痛、尿少、
夜尿多、失眠、
嗜睡,水肿,
紫绀。可有倦怠、乏力、心悸等表现。
慢性肾功能衰竭 恶心、呕吐、厌食,精神萎靡不振、疲乏、头晕、记忆力减退、淡漠、迟钝、
嗜睡、昏迷,严重贫血是非常突出的症状,晚期可有
出血倾向,鼻衄、齿龈出血和瘀斑甚为多见,还可发生
呕血、便血、
咯血、
血尿、
颅内出血等。
早期仅
多尿、口渴、
多饮、疲倦等表现,加重时出现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极度口渴、头痛、烦躁、嗜睡、呼吸深快、呼气有烂苹果味。后期严重脱水,
尿量减少和
尿闭,血压下降。
心动过速,四肢厥冷。最终昏迷。
呕吐多为
顽固性呕吐,食后即吐,吐前无恶心,吐时并无困难,同时伴有头痛、
嗳气、呃逆、
呼吸困难、皮肤发冷等精神、神经方面的症状。起病急,症状呈发作性,常有强烈的
暗示性、高度
情感性、自我中心倾问及丰富幻想性。
呕吐突然发作,发作时伴有头晕、头痛、面色苍白、出汗、体温改变、腹痛、心悸、
呼吸急促、嗜睡、
精神障碍、发作时突然开始,骤然终止,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十分钟,不超过24小时。发病年龄多在
儿童期或青春期。
周期性发作的半侧头痛、恶心、呕吐、每次发作的性质相似,持续数小时至1~2天,间隔数天或数月不等,多在青春期前后起病,女性多见,病程经历多年,常在疲劳、紧张、情绪激动、睡眼欠佳、
月经期、特定季节发病,可有
家族史。
在高温、热辐射或强烈日光的
环境条件下,起病急骤,面色苍白、恶心、呕吐、
头昏、口渴、
胸闷、心悸、多汗、四肢无力、
面色潮红、皮肤灼热、脉搏与呼吸加快等。
突发
旋转性眩晕、恶心、呕吐、神志清、发作时病人闭目不敢睁眼,可有先兆耳鸣、
波动性耳聋,发作后症状消失。
阑尾炎
早期有脐周或中上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数小时后疼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呈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一般只有
低热无寒颤。
妊娠呕吐
本来健康的已婚生育妇女,忽于清晨起床后呕吐,连续多天,常有困倦思睡、嗜食酸味的食品。可见于妊娠第二周,多发生于
妊娠期5-6周左右,一般持续数周而消失。
小儿腹泻
小儿呕吐及
溢乳、腹泻,腹泻每天数次至数十余次,粪便呈
蛋花汤样,可混有白色乳块,轻微腹胀,排便前哭闹、
肠鸣增加、烦躁、发热等。
上腹或下
季肋部隐痛、胀痛、绞痛或右肩背、腰背部不适、伴上腹饱胀、
嗳气、恶心、呕吐、呃逆、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进食油性食物后症状多加重。可反复发作,间歇期可无症状。可有
胆绞痛及
急性胆囊炎发作史。
恶心、呕吐、
食欲减退、体重明显下降、腹泻、体温升高、
脉率增快、
心律紊乱、心悸、多汗、气短、严重乏力、烦躁甚
谵妄、
失水、昏迷。有
甲亢病史。
呕吐、发热,上腹痛,常于饱餐或饮酒后发病。多为持续性,少数呈束带状并向腰背部放射,仰卧时加重。
起病急,有
高热、畏寒、全身酸痛、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多发生于流行季节。
起病缓慢,有
慢性支气管炎等原发病史。明显紫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水肿。缺氧严重时可见烦躁不安、抽搐昏迷。可有倦怠、乏力、心悸、呼吸困难等表现。
颈椎骨质增生
颈、肩部疼痛,手臂部麻木、可有恶心、呕吐,并有与颈部活动有关的头痛、
眩晕,全身发麻、双下肢无力,多发生于40岁以上。
胸骨后或
心前区突发剧痛,与
呼吸运动无关,向左肩臂或咽喉等处放射,疼痛持续半小时以上,经休息及
含服硝酸甘油无效,伴恶心、呕吐、大汗淋漓、四肢厥冷、
心率增快、
心律失常等。
危害
1.恶心通常是有害的,但它可能是更严重的疾病的一种
征象。一些严重疾病可能导致恶心或呕吐症状,包括
脑震荡、
脑脊膜炎(脑的颅内
脊膜的感染)、
肠梗阻、
阑尾炎和
脑肿瘤。
2.另一种令人担心的疾病就是脱水。成人有很低的变成脱水的危险性,因为他们能够感觉出脱水的症状(如逐渐强烈的口渴感和嘴唇、口腔干裂)。但儿童确有很高的变成脱水的危险性,尤其是当他们正好有腹泻的时候,因为小儿经常不能够说出脱水的症状口渴等。照顾病儿的成年人一定要意识到这些可以看到的脱水征象:最唇和口腔干裂、凹眼征、呼吸急促和脉跳加快等。
疾病治疗
恶心的治疗主要是
病因治疗及
对症治疗,由于引起恶心的原因非常广泛,所以要认真的寻找病因,才能根治。对症治疗主要是服一些止吐药物,常用的有:
吗丁啉:为
促胃动力药,对
胃排空时间延长引起的消化不良性恶心呕吐;感染性疾病引起的恶心;或
放射治疗以及服用治疗帕金森氏病药物引起的恶心均有效。口服每次1片,每日3~4次,饭前半小时服。
胃复安:为中枢性
镇吐药,适用于放、
化疗药物引起的恶心。
乘晕宁或
眩晕停:用于因晕车、船引起的恶心也可用于妊娠呕吐。每次1片,于乘车、船前半小时服。
维生素B6:用于妊娠呕吐,每次10~20毫克,每日3次口服。
注意事项
恶心是咽后部和(或)胃部的一种不适感觉,并可引起呕吐。恶心有时候,甚至比呕吐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呕吐是指胃内容物从口排除。此反射过程受大脑
呕吐中枢控制。它可以由于各种刺激引起,例如:气味、味道、疼痛、运动、低
血流量等。一个人感觉恶心时都会不想吃东西。但人不能长期不摄入食物。每2至3个小时吃少量的东西,或许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
解决方法。在这种状态下,一个均衡的食谱相对于吃进去东西来讲,显得是次要的。
在恶心的时候,要尽量避免饮用
柑橘类的果汁(如:
橙汁、
柚子汁、
菠萝汁等),因其蕴含的酸能刺激胃部。而
苹果汁、
葡萄汁、
鸡汤、
清茶、
运动饮料,可以缓慢地饮用。
如果被清晨恶心的问题困扰时,可在早上醒来的时候吃一些饼干。同时,起床的动作尽量缓慢。避免
香辣、油腻和油炸等浓味道的食品。
恶心是一种对食物反感,或是想立即将食物经口吐出的
主观感觉,恶心严重者,可有神经
功能紊乱的表现,如皮肤苍白,
心动过缓或过速,血压下降等,可以与呕吐同时并见。用了上述的方法,如果你的恶心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可以应用
调理肠胃的
肠胃调神剂,呕吐可以很快得到控制。
中医医学术语
证名。一作恶心。
胃气上逆,
泛恶欲吐之证。《
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一:“恶心者,由心下有停水积饮所为也。”“水饮之气不散,上乘于心,复遇冷气所加之,故令
火气不宣,则心里澹澹然,欲吐,名为恶心也。”《
罗氏会约医镜》卷八:“恶心者,胃口作逆,兀兀欲吐欲呕之状,或又不能呕吐,觉难刻过,此曰恶心,而实胃口之病也。其症之因,则有寒,有食,有痰,有宿水,有
火邪,有秽气所触,有阴湿
伤胃,或
伤寒疟痢诸邪之在胃口者,
皆能致之。”宜辨明虚实。实邪恶心,来速去亦速,邪去则止。虚邪恶心,必待胃气来复方愈。其治脾胃不和者,宜和胃理气;胃有寒邪者,宜温中;胃中热者,宜清火;感受
暑热或火盛烦躁恶心者;胃有痰湿者,宜
燥湿化痰;胃有食滞者,宜消导;
脾胃虚弱者,宜
健脾和胃;脾肾虚寒者,宜
温补脾肾。
家庭紧急护理
1.卧床休息,头应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入
呼吸道而发生窒息。
2.呕吐频繁者应暂禁食.
3.口服镇吐药如胃复安5~10mg,每日3次或解痉剂如
阿托品0.5~1.0mg,每日3次,或
654-2,5~10mg,每日3次,另外可加服镇静药物如安定2.5~5mg,每日3次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