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尔·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创建者、法国政治家、军事家、作家。
人物简介
1890年11月22日,
夏尔·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诞生于
法国北方重要城市
里尔。1912年,毕业于
圣西尔军校,被授予
少尉军衔,赴
贝当担任团长的驻
阿拉斯步兵第33团供职。1914年参加
一战,因作战英勇受到表彰。1921年,与伊冯娜·旺德鲁结婚。1940年,晋升为准将,并被保罗·雷诺
总理任命为国防次长兼陆军次长,两度赴伦敦执行使命。雷诺内阁总辞后,拒绝签署停战
要求,赴英国组织
自由法国运动。8月,与
丘吉尔首相签定关于
自由法国章程的议定书。在戴高乐的号召下,整个
法属赤道非洲支持
自由法国。10月,在伦敦成立帝国防务委员会,任主席。1941年,
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任主席。1943年6月,抵达
法属北非首府阿尔及尔,与
美国支持的吉罗
将军共同担任新成立的
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7月,迫使吉罗将军专任
法国部队总司令,得以单独主持
法兰西全国解放委员会工作。秋天,彻底清除吉罗。1944年6月3日,在
阿尔及尔成立法国
临时政府。6日,盟军登陆
诺曼底,开辟欧洲
第二战场。8月19日,
巴黎起义。戴高乐领导下的
勒克莱尔师首批进入抵达巴黎市政府大厦,巴黎解放。25日,戴高乐将军进入巴黎,并接受
德国军队投降书。1945年9月,
法国全民公决,摈弃第三
共和国,
第四共和国成立。11月,被议会选举为临时政府
总理,组成新的临时政府。1946年1月,辞去临时政府
总理职务。1947年4月,在
斯特拉斯堡宣布成立“
法兰西人民联盟”。1953年,退出政坛隐居。1958年,阿尔及尔暴动。国民议会被迫授予戴高乐将军全权,并委托其制定新宪法。戴高乐接管了议会、
总统和政府的全部权力。9月,全民公决通过新宪法,
第五共和国成立。12月,当选共和国总统。1959年9月,宣布
阿尔及利亚人享有自决权。12月,宣布解散
法兰西共同体。1960年,
法国在
撒哈拉大沙漠爆炸第一颗
原子弹,成为核国家。1964年,西方阵营中首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1965年,发射
人造卫星。1966年,宣布
法国退出
北约军事组织,只保留
政治组织资格。1969年4月,宣布停止执行共和国总统职权,隐居科龙贝。1970年11月9日,在科龙贝病逝。
生平
戴高乐父亲是
耶稣会学校的教师,参加过1870年的
普法战争,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绪非常强烈,对
童年的戴高乐影响很大。戴高乐生性好斗,向往成为一个
军人。1909年,戴高乐考入
圣西尔军校。毕业后,来到驻阿腊斯的第33步兵团任
少尉军官,受到团长
贝当的青睐。他们的友谊保持了很长时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变得完全对立,双方都认为自己代表了
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戴高乐随他的团队参加了
比利时境内的一次战斗,负了伤;以后他在战斗中又两次负伤。1916年3月,戴高乐在
法国东北部都奥蒙指挥一个连队作战时,中弹昏死在阵地上。
贝当将军把他列入“阵亡”名单,追授一枚最高荣誉
十字勋章,并且给予了这样的评语:“该员在激战中以身殉国,不愧为在各方面均无与伦比的军官。”等到戴高乐醒过来后,他成了
德国的俘虏,直到1918年11月德国战败投降,他才重获自由。
战后,戴高乐应募去
波兰同俄国红军作战。他在回巴黎度假期间结识了饼干制造商旺德鲁的女儿伊冯娜。1921年4月他们结婚,后来生育了3个儿女。第三个孩子即将出生的时候,戴高乐
夫人被汽车撞倒而受了惊吓,因此生下来的这个女儿是个智障婴儿,取名
安娜。安娜享受不到一般儿童所能享受的幸福,这使戴高乐夫妇在她身上倾注了更多的爱。戴高乐夫人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只要安娜能跟别的女孩一样,我和
夏尔甘愿舍弃一切,健康、财产、升迁、前程、所有的一切。”
1921年10月,戴高乐回国,先后在
圣西尔军校当
战争史讲师;在
法国军事学院学习;在特列尔的猎兵第19营当营长;在东
地中海地区参谋总部和国防部总秘书处任职。1937年底,他晋升上校,任
坦克团团长。30年代,戴高乐发表了一系列军事理论著述,论述了在未来战争中大量使用坦克以及机械化部队与空军、步兵协同作战的必要性,竭力主张在
法国组建有高度机动性的机械化部队。可惜这些战略思想没有被
法国军事统帅机关所重视和采纳,却被
德国重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德国的机械化部队绕过
马其诺防线,突袭
法国西北部时,戴高乐才仓促受命组建一个装甲师,并被提升为准将,但为时已晚,法军一溃千里。1940年6月5日,
总理雷诺改组政府,任命戴高乐为国防和陆军部次长。这时,副
总理贝当和总司令
魏刚等投降派在政府中占了上风,当德军逼近巴黎时,他们不组织抵抗,宣布巴黎为“
不设防城市”,拱手将巴黎让给了敌人。随后,雷诺政府垮台,
贝当出任
总理,向
德国宣布
无条件投降,法军全部解除武装并交出武器。
法国北部由
德国直接占领,南部由
贝当傀儡政府管辖,
首都设在维希。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到此结束了。
身为国防和陆军部次长的戴高乐,坚决主张把
法国政府迁往
法属北非,同
法西斯德国血战到底。就在
法国政府中的投降派酝酿向入侵者无条件投降时,戴高乐出使
英国,谋求英、法联合抗击
法西斯德国。等他返回
法国时,投降的局面已不可挽回了,于是他下决心到英国去领导法国的
抵抗运动,6月17日,戴高乐送英国的斯皮尔斯将军回伦敦。到机场后,就在飞机起动之际,他突然钻进舱门,飞机腾空而起。在场的其他
法国官员惊得目瞪口呆。当天晚上传来消息,
贝当已经向
德国入侵者求降。第二天下午6时,戴高乐在
英国广播公司的播音室对
法国发表广播演说:“我是戴高乐,我现在在伦敦。我向目前正在英国
领土上和将来可能来到英国领土上的持有武器或没有武器的
法国官兵发出号召,向目前正在英国领土上和将来可能来到英国领土上的一切军人工厂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发出号召,请你们和我取得联系。无论发生什么情况,
法兰西抵抗的火焰决不应该熄灭,也决不会熄灭。”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时刻,它标志着由戴高乐领导的反对
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民族独立的“
自由法国”运动开始了。
这时,戴高乐还对留在
法国的
魏刚将军抱有一线希望,写信希望他离开法国本土,领导抵抗运动,可是魏刚甘当傀儡政府的 “国防部长”,并且以军事法庭的名义缺席宣判戴高乐死刑。戴高乐义无反顾地举起了抵抗的旗帜,着手把流落在国外的散兵游勇集合并组织起来,建立起一支7000人的武装部队,并开始引起国际的重视。1943年他把
自由法国总部从伦敦迁到阿尔及尔,就任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
法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和其他抵抗力量统一为“法国内地军”,拥有50万战士,在国内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斗争。戴高乐设法和国内的“
法国内地军”取得联系,并且千方百计地把最高领导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整个战争期间,戴高乐念念不忘的是
法国作为一个
大国的历史地位,力图使法国在战后作为一个殖民大国继续存在。再加上他那十分固执而倔犟的性格,他和
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关系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和美国总统
罗斯福的关系可说是相当糟糕。因此,他被排斥在1945年2月
雅尔塔三强会议之外,而这次会议却处理着诸如战后欧洲状况等与
法国有重大利害关系的问题。戴高乐想方设法取得了出席批准
德国投降
仪式的代表权,并使
法国在德国获得了一块占领区。可是7月举行
波茨坦三巨头会议,戴高乐又被排斥在外,这使他在战后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没有发言权,更没有人理睬他的旨在肢解
德国的计划。尽管如此,戴高乐为
法国争得了联合国安理会
常任理事国的资格,享有
大国否决权。
1944年8月26日,戴高乐凯旋巴黎。当他来到
凯旋门时,欢迎的人们挤满了
星形广场和爱丽舍田园大街。他不时举起手臂向含泪欢呼的巴黎人民致意。9月,他的政府迁回巴黎,他当选为临时政府
总理,着手重建满目疮痍的祖国。一年过去了,戴高乐深感“
多党制”对
法国是一场灾难,对三个
政党组成的联合政府更为不满。1946年1月,他突然辞职下野。他确信,目前的第四共和国很快就会垮台,
法国人民将大声疾呼地召唤他重掌政权。这一估计大致不差,只是时间推迟到12年之后。
早在1937年,戴高乐夫妇在科龙贝买下一处屋产,因为那里绿树成荫,气候宜人,对他们的智障女儿安娜的健康有好处。那年安娜已经10岁了,许多人建议他们把安娜送到一个专门疗养院去,可是戴高乐总说:“安娜并非自己
要求降生到人间来的,我们要想尽办法使她过得幸福一些。”只有在安娜面前,这位严峻刻板、目空一切的军官才会忘记自己的尊严。他一面跳舞,拍着大腿,一面唱着流行歌曲,还让安娜玩他的军帽。戴高乐下野以后,回到了科龙贝,这回可有时间和安娜玩耍了。他们夫妇还用写回忆录得到的版税设置了“安娜-戴高乐基金”,以便安娜在他们死后还活着时,能得到适当的照料。不幸的是,安娜在她20岁生日前夕患肺炎死了。戴高乐在她的墓前握着
妻子的手说:“唉,她现在和别人一样了……”
在野期间,戴高乐一面撰写回忆录,一面注视着
法国政局的发展。他一直站在反对派地位,反对新宪法,指责新宪法条文将使
法国重蹈第二共和国时代政治动荡的覆辙。1947年他发起组织
法国人民联盟,1951年成为正式政党,在议会中占有120个席位。由于不满议会党团,该党在1955年解体。戴高乐开始埋头撰写回忆录,先后出版了第一卷《召唤》、第二卷《团结》,在第三卷《拯救》出版时,他已经重新执政了。
法国第四共和国政府频频更迭,政局动荡,1958年5月法属阿尔及尔又爆发起义,军队开始干预政治,有引起内战的危险。戴高乐感到时势
要求他再度出山。5月15日,长期沉默的戴高乐发表一个声明:“12年来,
法国面临种种问题,非政党体制所能解决,国家一直处在这种灾难状态中。上一次,国家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曾赋予我重任,领导全国救亡图存。今天,当国家再次面临考验时,它一定知道我已经做好了接管共和国权力的准备。”6月1日,戴高乐就任
总理,12月21日被选为
法国总统,新宪法授予总统更多的权力,法国从此进入了
第五共和国时期。
当时,
法国军队陷入了
阿尔及利亚战争的泥潭中,戴高乐决心甩掉这个包袱,允许阿尔及利亚独立。他采取全民表决的形式,让
法国人民和阿尔及利亚人民决定是否赋予阿尔及利亚以自决权,结果70%以上的选民投了赞成票。这表明戴高乐的政策受到拥护。随后,戴高乐制服了驻阿尔及利亚的法军高级将领的叛乱,避免了
法国的内战,和平地完成了法属
非洲的非殖民化。
军队中的一些极端分子不能饶恕戴高乐这种“抛弃我们的阿尔及利亚兄弟”的“出卖行为”,转入
暴力和恐怖行动。后来至少发生了4起阴谋杀害戴高乐将军的事件,其中的两次已经付诸行动。一次是1961年9月8日晚上,当戴高乐乘车从巴黎返回科龙贝时,突然被一片火力网包围,幸好阴谋者埋设的90磅炸药没有爆炸,他的防弹车冲了过去。另一次是1962年8月22日发生在戴高乐乘车前往库布莱镇军用机场的路上,路旁的两辆汽车卫突然射出数百发子弹,其中十几发子弹击中了戴高乐那辆坚固的铁雪龙防弹车,一颗子弹击破后窗,在离他头部几英寸的地方掠过。事后戴高乐回忆道:“令人难以置信的侥幸,我们谁都没有中弹,那就让戴高乐继续走自己的路,履行自己的职责吧。”
戴高乐连续当了两届(11年)总统。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外事务上。他一直反对美国对
法国的控制,
要求在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内与美英同享决策权。这一
要求遭到美国拒绝后,他撤销了
北约对
法国空军和舰队的指挥权,进而退出北约。迫使美国撤出在
法国的驻军和基地。戴高乐反对大国核垄断政策,
法国于1960年3 月自己制造原子弹获得成功,并逐渐发展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独立的核遏制力量。戴高乐充分利用法国的
否决权,把英国排斥在欧洲
经济共同体之外,以便把欧洲经济共同体作为他
外交政策的工具,并发展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势力。戴高乐主张东西方“缓和与合作”,出访苏联和
东欧国家,开始与苏联和东欧国家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1964年1月,
法国不顾美国和它的大多数盟国只承认
台湾的国民党政府这一状况,宣布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戴高乐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
法国不得不考虑这样的事实,在亚洲,没有
中国的参加,就不能办成任何大事。
与外交相比,戴高乐在内政方面的作为就颇为逊色了。在重新执政的最初几年,他通过发行公债的办法,缓和了
通货膨胀,稳定了货币;减少行政费用开支,提高商业税,解除官方对商业的控制,使
国民生产总值逐年上升,国家的黄金和
美元储备增加。随后,戴高乐抛出了一个又一个计划,想使
法国的经济强大起来,但都没有成功。到1967年情况急剧恶化。失业增长率急剧上升,工厂关闭或开工不足,
工人和职员纷纷举行示威和罢工。1968年5月突然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和
工人运动,使戴高乐的威信急剧下降。翌年4月27日,戴高乐将地方区域改革方案和参议院改革方案交给公民投票表决,想以此获得选民的支持,结果使他大失所望,有52%的选民反对他的改革方案。戴高乐当即宣布下野,发表了一个简短的声明:“我将停止执行共和国总统的职务。这个决定自今日中午生效。”
79岁的戴高乐下野以后,拒绝享受离任总统的薪俸和住房,又回到了科龙贝家中写回忆录,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建立他这座最后的文字
纪念碑上。村民经常可以看到戴高乐在村边散步,默默地回首往事,看上去心情是那样的抑郁。戴高乐没能把回忆录写完,于1970年11月9日因心脏病猝然逝世。
蓬皮杜总统于次日向
法国人民发表广播讲话:“戴高乐将军逝世了,法国失去了亲人。1940年,戴高乐将军拯救了我们的荣誉。1944年,他领导我们走向解放和胜利。1958年,他把我们从内战的威胁中救了出来,他使今天的
法国有了自己的制度、独立和国际地位。……让我们向
法国保证,我们决不辜负我们所得到的教诲,愿戴高乐将军永远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戴高乐的遗嘱早在1952年就写好并密封起来,
要求在他去世后才许启封。遗嘱写道:
“我希望在科龙贝教堂举行我的
葬礼。如果我死于别处,我的遗体务必运回家乡,不必举行任何公祭。我的坟墓必须是我女儿安娜安葬的地方,日后我的夫人也要安息在那里,
墓碑上只写:
夏尔·戴高乐(1890-?)。
“葬礼要由我
儿子、女儿和儿媳在我私人助手们的帮助下安排,仪式必须极其简单。我不希望举行国葬,不要总统、
部长、议会代表团和
公共团体代表参加。只有武装部队可以以其身份正式参加,但人数不必很多。不要乐队吹奏,也不要军号。不要在教堂或其他地方发表演讲,国会不要致悼词,举行葬礼时,除我的家庭成员、我的解放功勋团战友和科龙贝市议会成员外,不要留别的位子。
法国的男女同胞如果愿意的话,可以陪送我的遗体到达它的最后安息之地,以给我的身后遗名增光,但我希望要默默地把我的遗体送到墓地。
“我声明,我事先拒绝接受给予我的任何称号、晋升、荣誉、表彰和
勋章,不论是
法国的还是外国的。授予我上述任何一项,将违背我的最后愿望。”
戴高乐的
要求都实现了,葬礼非常简朴,4万多男男女女从
法国各地来到科龙贝为他们心目中的英雄送葬。与此同时,巴黎大主教马尔蒂在
巴黎圣母院为戴高乐将军举行隆重的安灵
弥撒,许多国家的元首都赶来致哀。几十万巴黎人冒雨向
爱丽舍宫行进,在凯旋门这个26年前戴高乐站过的地方肃立致哀。第二天,巴黎市议会决定把凯旋门所在的
星形广场改名为夏尔·
戴高乐广场。这可以说是向拒绝任何荣耀的
领袖授予“荣誉”的一种最好方法。
作品列表
戴高乐除了是一名优秀的军人与
政治家之外,同样也是一位作家,一生有六大著作: 《敌人内部的倾轧》(1924年):戴高乐第一部著作。
《剑锋》(1932年)
《未来的军队》(1934年)
《战争回忆录》(1947年):与
丘吉尔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并称为姐妹作。
《希望回忆录》(1970年):戴高乐的遗著,预计写完三卷,但还未完成,戴高乐就因动脉瘤破裂去世,仅完成第一卷与第二卷的头两章。
戴高乐年谱
1890年11月22日
夏尔·戴高乐诞生于
法国里戈,
里尔市公主街9号一个世代笃信
天主教的小贵族家庭。
是巴黎圣母利亚学校教师亨利·戴高尔及其夫人让娜·马约的第三个孩子。
1912年10月 圣西尔学校毕业,授于
少尉军衔,奉命赴
贝当担任团长的驻
阿拉斯的步兵第33团供职。
1914年7月28日-8月4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14年8月15日 在比利时境内迪南负伤,因作战勇敢受到表彰。
1915年3月15日 在香巴尼前线的
梅斯尼尔-雷斯伊尔吕斯第二次负伤,伤愈后晋升为
陆军上尉。
1916年3月25日 戴高尔指挥的步兵第10连在都奥蒙阵地几乎被敌全歼。戴高乐上尉被误传阵亡。
追授一枚最高荣誉十字勋章,并在全军通令表彰。
其实是伤后未死而被德军俘虏。
1916—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受伤被俘,曾经五次逃跑未果,五度被易惩罚营。
11月11日战争结束后获释回国。
1919年6月28日
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签字。
1919—1920年 应募赴波兰第4旧车师供职同
苏联红军作战。
战争结束后,戴高乐又留波兰一年,担任朗贝托夫
军事学院战术教员。
1921年4月7日 同饼干制造商女儿伊冯娜·旺德鲁结婚。
1922年11月 入军事学院深造进修。
1924年6月 军事学院毕业。被派往美因兹的
莱茵区法军司令部供职。发表处女作《敌人阵营的倾轧》。
1925年10月 调任
贝当元帅最高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办公室幕僚。
1929年-1931年 调往
贝鲁特。在驻
中东法部队中供职。
1932年 晋升
中校。调最高国防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发表《剑刃》一书。
1934年 《建立职业军》一书出版。
1937年 晋升上校。任第507坦克团团长。
1938年 《
法国和它的军队》一书问世。因此书与
贝当发生了一场冲突。
1939年9月1日 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3日,英法对
德国宣战。
戴高乐受权指挥第5集团军坦克部队。
1940年5月10日 德国入侵
荷兰、比利时。绕过
马奇诺防线进攻
法国。
11日,戴高乐奉命指挥第14装甲师。
25日,戴高乐晋升为临时性准将。
1940年5月26日-6月4日 被德军围困于加来地区英法军队,被迫从敦克尔克港经海上撤退。
6日至17日,又被任命为保罗·雷诺内阁的国防和陆军部次长。
1940年6月17日
贝当向德乞降。戴高乐只身飞往伦敦。
1940年6月18日 在伦敦电台发表“6·18”讲话,号召
法国人坚持抗战。
1940年6月22日
法国战败,法代表在
贡比涅停战协定上签字。
贝当政府向
希特勒投降。
1940年8月2日 被
维希政府军事法庭缺席判处死刑。
1940年8月 在伦敦签订
丘吉尔-戴高乐关于
自由法国章程的协议书。在戴高乐的号召下,整个
法属赤道非洲支持自由法国。
1940年10月27日 戴高乐在伦敦成立“
法兰西帝国防务委员会。”
1941年9月24日 在
伦敦成立“
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戴高乐任主席。
1943年6月3日 戴高乐到达阿尔及尔之后,又将其改名为
法国国家解放委员会CFLN,与吉罗将军(Giraud)共同主持。
1944年6月3日戴高乐将军被推选为
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总理。
1944年6月14日戴高乐抵达诺曼底,受到在
古尔塞勒和贝叶的
法国人的热烈欢呼。
1944年8月24日勒克莱尔将军率领装甲师解放了
法国1944年9月9日 由他主持的国民政府成立
1944年10月23日临时政府才终于被美国、苏联和英国三大强国承认。
1945年10月 选举出制宪议会。
1946年1月20日戴高乐因为军事贷款问题向国民议会主席费力克斯·古安提出辞职。
1946年6月16日 在贝叶发表讲话。他陈述了一个真正的宪法草案,即加强
行政权力,权责明确分开,其实这正是第五共和国宪法的雏形。
1953年 两度去非洲
1958年5月13日以萨朗将军(Salan)为首的救国委员会成立。
1958年5月29日 第四共和国总统勒内·科蒂向这位“最优秀的
法国人”发出了呼吁。
1958年6月1日议会的553票中以329票赞成通过授权戴高乐组建新政府。
1958年9月28日 举行的公民投票中,新宪法在
法国本土以79.2%的压倒多数被通过
1959年1月8日戴高乐宣布就职。
1959年 戴高乐宣布阿尔及利亚人民享有自决权。
1961年1月8日在有关公民自决原则的全民投票中戴高乐获得广泛支持
1961年4月22日 将军暴动(但很快失败)
1963年1月22日签署的爱丽舍条约标志着独立于欧洲体制的法德轴心的建立
1964年 戴高乐宣布承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他还到
拉丁美洲国家进行访问。
1965年戴高乐以54.8%的选票击败
密特朗,再度当选共和国总统。
1966年在
柬埔寨金边发表讲话时,抨击了美国在
越南的政策。
1966年前往苏联访问,开始了他的“缓和紧张局势,进而达成谅解,最后进行合作”的外交政策。
1967年7月 他发出“自由的魁北克万岁”的口号,得罪了加拿大政府
1967年到波兰访问
1968年3月 工会和
左派政党利用学生运动掀起工人总罢工。总罢工使政权在五月份期间陷入瘫痪,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动摇了政府的统治。
1968年在
罗马尼亚进行访问,此时国内正发生严重危机
1968年5月27日政府、工会和资方代表三方签署格勒纳勒(Grenelle)协议,制定出的是一系列传统措施。
1968年5月29日 戴高乐突然神秘失踪,乘直升飞机不知去向,引起一片恐慌,导致各方揣测
1968年5月30日,大批市民上街游行支持戴高乐。戴高乐解散国民议会。各政党忙于立法选举,工人逐渐开始复工。
1969年4月27日,他就有关区域改革和参议院体制改革的提议以52.4%的反对票被否决。戴高乐将军忠实自己的承诺,也尊重
法国人民的意愿,宣布辞职。
1970年11月9日戴高乐将军在撰写回忆录时因动脉瘤破裂而去世,享年80岁。
戴高乐将军被安葬在他的女儿安娜的墓地旁边,墓碑上只刻有“
夏尔·戴高乐1890-1970”字样。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不仅是
法兰西人民心目中的
民族英雄,也是一位值得称赞的父亲。
戴高乐夫人将要分娩,不幸遇到了车祸,当场昏死过去,经
医生的抢救才转危为安。不久,女儿小安娜便诞生了,遗憾的是,由于夫人的治疗过程中服用大量的的药物,致使小安娜生下来就是一个迟钝弱智的孩子。面对这样的现实,戴高乐夫人没有一点厌烦的表示,她对丈夫说,宁可放弃自己所有的地位和金钱,也要让安娜享受一个正常孩子的欢乐。戴高乐十分同意妻子的解释,他激动地说:“不是安娜自己
要求到人间的,我们两个人的责任,就是让孩子获得真正的幸福。”为了使安娜生活在一个更祥和、无人打扰的环境里,戴高乐夫妇购买了一处环境优美的住宅,使安娜既可以避开众人的目光,又可以安静地与父母在一起。
戴高乐身材魁梧,智力超群,身居高职,外表看上去十分威严,似乎令人难以接近,但对这个女儿却十分慈祥。他对安娜的每一个
要求尽量满足,从不拒绝。随着小安娜的逐渐长大,每天饭后,戴高乐总领着女儿的手围着花园散步,还不时地为她讲故事、唱歌儿和表演哑剧。小安娜虽然不能说话,但在高兴的时候,也会像别的小孩子一样,欢快地笑出声来,而爸爸是惟一能使她发笑的人。当安娜玩得疲倦时,她便伏在爸爸的怀里睡着了。戴高乐陪伴女儿的时候,从来没有急躁和厌烦过,即使在
二战流亡期间,也把安娜带在自己身边。他总是以神圣的父爱,抚平小安娜心灵的创伤。戴高乐一生节俭,却为安娜设立了专用的委托金,并以自己撰写回忆录的版权费入了抵押。
安娜在即将欢度20周岁生日的时候,不幸被肝炎夺去了生命。安葬仪式结束后,戴高乐夫妇含着热泪,站在女儿的墓前久久不愿离,好像还不许多话要和孩子倾诉。天已经黑了,戴高乐才对妻子说:“走吧,现在她已经和别人一样了。”安娜去世后,戴高乐总统在痛苦中决定:将安娜生前住过的房子改建为“安娜· 戴高乐基金会”办公处,决定断续帮助和女儿一样智障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