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茸是梅花鹿的幼角,是一种中药材。以其补精髓,助肾阳,强筋健骨的功效而著称。一般用于肾虚、阳痿、遗精等男性疾病。并且除了壮阳之效外,鹿茸对于人强壮身体、抵抗衰老有着奇特的作用,所以历来受到人们的欢迎,被称为自然界养生的又一珍宝。
药材介绍
又名黄毛茸、花茸,为梅花鹿的头茬二杠幼角,
吉林双阳为梅花鹿的故乡,
双阳特产梅花鹿茸也是最佳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是
东北特产中最为著名的“
东北三宝“之一。
化学成份
1.梅花鹿的
鹿茸含有多种
化学成分,其中总
氨基酸含量达50.13%,有
甘氨酸(glycine),
赖氨酸(lysine),
精氨酸(arginine),
天冬氨酸(asparticacid),
谷氨酸(glutamicacid),
脯氨酸(proine),
丙氨酸(alanine),
亮氨酸(leucine)等17种以上。Hattori等对鹿茸的抑制MAO活性成分进行分离,从
乙醚提取物中得了9种化合物:①胆甾醇肉豆宏酸酯(cholesterylcyristate)。②肥出醇
油酸酯(cholesteryloleate)。③
胆甾醇棕润酸酯(cndestededwhtate)。④胆甾醇
硬脂酸酯(cholesterylstearate)。⑤对一
羟基苯甲醛(p-hydroxyb
enzaldehyde)。⑥胆甾醇(cholesterol)。⑦胆甾5-烯-3B-醇-酮(cholest-5-en-3βol-one)。⑧胆甾-5-烯-3β,7α-
二醇(cholest-5-en-3β,7α-diol)。⑨胆甾5-烯-β,7β-二醇(cholest-5-en-3β,7β-diol)。
从
正丁醇提取物中得到尿喀陡(uracil)。次黄源吟(hypoxanthine)、
尿素(urea)、
尿嘧啶核苷(uridine)、
烟酸(nicotinicacid)、肌酥(creatinine),其中次黄瞟吟具有抑制MAO-B活性的作用。另外,从乙醚
提取液中还分离得
脂肪酸(fattyacid)、三酸
甘油(triglycerides)和
单酸甘油酯(monoglyceride),其中脂肪酸由
月桂酸(lauricacid)、肉H宏酸(myristicacid)、棕搁酸(palmiticacid)、棕桐油酸(palmitoleicacid)、油酸(。Leicacid)和
亚油酸(linoticacid)组成,另外二种化合物没有做进一步研究。
鹿茸中多胺类[精眯(spermidine)、
精胺(spermine)、
腐胺(putrescine)]对化合物是刺激
核酸和
蛋白质合成的
有效成分。鹿茸尖部
多胺含量较高,在精眯、精胺及腐腹中,以精眯的含量最富,鹿茸的中部和根部随骨化程度的增强,精眯含量逐渐减少,而腐胺和精胺含量逐渐增加,在整个鹿茸中,由于尖部所占重量百分比较少,所以整个鹿茸总多腔中腐胺含量最多,精眯次之,精胺最少。此外,鹿茸中尚含有
硫酸软骨素A等酸性多糖好物质,
雌酮(esrone),神经
髓鞘磷脂(sphingomyeline),神经节式酯(ganglioside),
雌二醇(estradiol),
前列腺素PGE1、前列腺素
PGE2、前列腺素PGF1a、前列腺素PGF1B,
神经酰胺(
ceramide)及钙、磷、镁等20种元素。
性状
[性味] 甘咸、温。
[主治]
肾虚、头晕、耳聋、目暗、
阳痿、
遗精、腰膝痿弱、虚寒
带下及久病
虚损等症。
[用量] 1g~5g。
[禁忌] 服用本品宜从小量开始,缓缓增加,不宜骤用大量,以免阳升风动,或
伤阴动血。阴虚阳盛者
忌用。
鹿茸的保健作用非常高,是良好的全身强壮药。鹿茸含有比人参更丰富的氨基酸、
卵磷脂、维生素和
微量元素等。鹿茸性温而不燥,具有振奋和提高机体功能,对全身虚弱、久病之后患者,有较好的保健作用。鹿茸可以提高机体的
细胞免疫和体液
免疫功能,促进
淋巴细胞的转化,具有免疫
促进剂的作用。它能增加机体对外界的防御能力,调节体内的免疫平衡而避免疾病发生和促进
创伤愈合、病体康复,从而起到强壮身体、抵抗衰老的作用。
药理作用
鹿茸能增强副交感神经
末梢的
紧张性,促进恢复神经系统和改善神经、
肌肉系统之功能,同时对
交感神经亦有兴奋作用。
剂量的鹿茸可降低血压,使心脏收缩
振幅变小,心率减慢,外周
血管扩张。中等剂量能引起心脏收缩显著增强,收缩幅度变大,心率加快,从而使
心输出量增加;鹿茸特别对已疲劳的心脏作用尤为显著。
鹿茸提取物既能增加血浆
睾酮浓度,又能使
促黄体生成素(LH)
浓度增加。因此,鹿茸对青春期的
性功能障碍,壮
老年期的
前列腺萎缩症的治疗均有效;对治疗
女性更年期障碍效果良好。
鹿茸精具有较强的抗疲劳作用,能增强耐寒能力,加速
创伤愈合和刺激
肾上腺皮质功能。故鹿茸是传统的
补益药,用于强壮、补肾、益阳。
(五)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鹿茸可使血液中
血红蛋白增加,因此对于大量出血者和
感染症末期的患者,特别是对于老龄患者的治疗极为有效。
(六)有性激素样作用。
动物试验证实,用鹿茸酊作
皮下注射,几天后即见
前列腺、
精囊重量增加。
(七)它能兴奋离体肠管及子宫,增强肾脏的利尿功能。
鹿茸对妇女儿童均有益处,它所含的钙、磷、镁等
无机元素分别参与身体的钙磷和多种酶的代谢,对促进钙的吸收、骨的生长以及增强心脏、肌肉的功能都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
镁离子,更是具有复杂的功能,是延年益寿必不可少的物质。这对妇女因
宫寒不育、
月经不调,小儿的发育不良,因
肾气不足而引起的牙齿
生长迟缓、
囟门不合、骨软等,均有较好的
治疗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患有
高血压、
肾炎、
肝炎以及中医所说的
阴虚火旺、
肝阳上亢之病人,不宜服用。
(八)其他作用
鹿茸中有些有效成分能抑制MAO-B的活性,故有抗衰老作用;鹿茸具有抗氧化作用,增强胃肠蠕动和促进分泌功能;此外,鹿茸精还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等。
鹿茸:又称斑龙珠,为
鹿科动物梅花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是
长白山三宝之最。
鹿茸为鹿科动物
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
马鹿Cervus elaphus Linnaeus的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
《中药大辞典》记载: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治
虚劳赢瘦,精神倦乏,子宫虚冷等。
《
中药学》记载:经
现代医学研究从
鹿茸的
脂溶性成份中分离出
雌二醇、
胆固醇、油
维生素A、
雌酮、脑素、
卵磷脂、
脑磷脂、
糖脂、神经磷脂等,并富含16种氨基酸
功效
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 治
虚劳羸瘦,精神倦乏,
眩晕,耳聋,目暗,腰膝酸痛,阳痿,滑精;子宫虚冷,
崩漏,带下。
①《本经》: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
②《
别录》:疗
虚劳洒洒如疟,羸瘦,四肢酸疼,
腰脊痛,小便利,泄精,溺血,破留血在腹,散石淋,
痈肿,骨中热,疽痒(《
本草经疏》云:'痒'
应作'疡')。
③《
药性论》:主补男子腰
肾虚冷,脚膝无力,梦交,精溢自出,女人崩中漏血,炙末空心
温酒服方寸匕。 又主
赤白带下,入散用。
④《日华子本草》:补虚羸,壮筋骨,破瘀血,安胎
下气,酥炙入用。
⑤《
纲目》:生精补髓,养血
益阳,强健筋骨。 治一切
虚损,耳聋,目暗,眩晕,
虚痢。
采收方法
茸的采收一般有两种方法:即锯茸和砍茸两种方法。
锯茸:
七厘散油纸,放回鹿舍。锯
下之茸,须立即加工。先洗去茸毛上不洁物,并挤去一部分血液,将
锯口部用线绷紧,缝成网状,另在茸根钉上小钉,缠上麻绳,然后固定于架上,置沸水中反复烫3~4次,每次15~20秒钟,使茸内血液排出,至锯口处胃白沫,嗅之有蛋黄气味为止,全部过程约需2~3小时。然后晾干。次日再烫数次,风干或烤干。烤时悬在烘架上,以70~80℃之无烟炭火为宜,烤约2~3小时后,取出晾干再烤,反复烤2~3次,至茸皮半干时,再行风干及修整。
砍茸:此法现已少用,适用于生长6~10年的老鹿或病鹿、死鹿。老鹿一般在6~7月采收,先将鹿头砍下,再将鹿茸连脑盖骨锯下、刮除残肉、筋膜。绷紧
脑皮,然后将
鹿茸固定于架上,如上法反复用沸水烫,烫的时间较锯茸为长,约需6~8小时。烫后掀起脑皮,将脑骨浸煮一小时,彻底挖净筋肉,再用沸水烧烫脑皮至7~8成熟。再阴干及修整。
鹿茸是公鹿额部生长的未骨化的嫩角,具有多种药理功效,是一种名贵的中药,
鹿科动物有多种,我国
药典仅承认
梅花鹿茸和
马鹿茸两种,适时地采收鹿茸是养鹿场(户)
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鹿生产中的
经济效益。本文作者介绍一下梅花鹿和
马鹿的收茸技术。根据收茸的规格要求不同,采收的鹿茸有梅花的二杠茸、三权茸的砍头茸和锯茸,马鹿的三权茸、四权茸的砍头茸和锅茸。根据收茸时采用保定方法不同,可分为机械保定、药物保定(机械和药物相结合
保定法实际应用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