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位于风景秀丽的杭州下沙高教园区,是一所培养面向水利水电行业和浙江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工科院校。学校已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84年开办专科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水利、电气、机械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遍布全省水利战线及其他行业,被誉为浙江水利水电人才培养的摇篮。
学校简介
浙江水利水电
学院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工科类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前身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的杭州水力发电学校(1953年)和浙江电力专科学校(1958年),以及杭州工学院(1960年)。
1984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隶属于浙江省水利厅,由省水利厅与省教育厅共同管理。2013年1月22日,经过专家组投票表决,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升格为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是一所二本院校。经过近60年的不断进取,特别是近10年的艰苦努力,学校的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科研科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学校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浙江省杭州市,占地面积918亩,现有校舍面积27.6万平方米;在校普通生7700余人。
校史沿革
在50年的办学历程中, 1962年至1975年间断近13年,前后自然分为2个时期,前期为1953年8月至1962年7月,后期为1975年4月至今。前期学校沿革有2个系统,一个系统是:杭州水力发电学校--浙江电力专科学校--浙江水利电力学校;另一系统是:浙江省杭州水利学校--浙江水利电力学校。在师生流向、校址校舍校产等方面,与杭州工学院、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等院校有归并历史。
杭州水力发电学校
1953年10月26日正式命名,先后隶属于燃料工业部和电力工业部,是培养新中国第一代水力发电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1958年7月下放给浙江省,遂升格为杭州电力专科学校。期间共培育了机电毕业生1326名,他们分布在全国各水电设计院和各水电工程局以及各大型工矿企业。由华东水电勘测设计院设计,中央燃料工业部杭州水力发电学校所建。1954年该建筑群正式启用,为学校的主体建筑。
杭州工学院
1960年浙江大学(建筑、冶金、地质、水利水电系)、浙江机械专科学校、浙江电力专科学校、浙江纺织专科学校合并升格为杭州工学院。1961年,正值国家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杭州工学院予以停办。原杭州水力发电学校部分参与合并组建浙江水利电力学校,纺专改为浙江丝绸工学院(现
浙江理工大学),原浙大三个系,仍回归浙大。
办学规模
学校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000余万元;建有主干带宽千兆的校园网系统;拥有印本图书72万余册,另有各种纸质期刊1100余种,校图书馆已成为浙江省具有鲜明水利和数字化特色,水利水电文献资源收藏最为丰富的图书馆之一。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现有9个教学系(院)3个教学部,36个专科专业,初步形成了以工学门类为主体,以水利电力为特色,土木、机械、电气、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其中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浙江省重点、特色建设专业7个,全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建设专业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28门,校级精品课程62门;省新世纪教改项目12项;主编国家规划教材16本,主编浙江省重点教材35本。学校实习、实训条件优越,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室43个,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238个。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和“先进制造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资助的实训基地;“水利工程综合技能实训基地”和“电力工程实训基地”等4个为省级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水利工程基础实验室”、“电力工程实验室”、“给排水实验室”、“3S技术实验室”、“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等38个实验室均为省财政重点资助实验室。共同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河口试验基地。学校实验和实训基地能较好地满足教学实习任务的要求。
师资力量
现有专任教师453人,其中: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42.8%;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56.7%,其中正高职称5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教学名师4人,省教坛新秀4 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省“151人才工程”人选11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专业带头人13人;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形成了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素质良好,并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一定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
办学50年来,学校各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近年来,学校快速发展,办学条件日臻完善。现有占地面积805亩,规划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已建成22.59万平方米;在校普教生6200余人;在册教职工501人,其中专任教师314人,教授31人,副教授102人,博士7人,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139人,另有在读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38人,在读博士11人;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600万元;拥有印本图书54万册,电子图书25万册。
科研成果
学校积极开展科研、科技服务和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近五年来,学校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奖及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奖项共17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合作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8项,其他各级各类科研和科技服务项目751项,科研与科技服务总经费达1.2亿元。其中水利类科研项目有浙江省科技厅重大项目“南方耕地低碳环保型高产节水农业集成模式研究”、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的老化机理及运行能力评价研究”等342项。教师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95篇,四大检索论文255篇;获批各类专利35项。在开展科研工作和技术服务中,加强科研学术团队建设,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有水利工程、水利经济、水文化、水利机械等多个研究团队。
学校符宁平教授为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水资源与水环境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晓东教授受邀担任浙江省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评审组组长和浙江省县级农田水利规划审查专家组组长。《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一等奖,全国高职高专十佳学报,2008、2011年被评为中国高职高专核心期刊,2009年获得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的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
现任领导
符宁平书记
主持党委全面工作,负责组织、宣传、党风廉政、保密和校友工作。
分管组织宣传部(统战部)、离退休办公室。
联系基础教育部(社会科学部)、体育与军训部。
沈建华副书记
负责招生与就业、学生思政、共青团(学生会)和体委工作。
分管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学生处(学生工作部)、团委。
联系机械电子工程系。
陈长生副书记
负责“两课”建设、教职工思政、基本建设工作。
分管基建处。
联系市政工程系。
叶舟校长
主持行政全面工作,负责外事、高等教育研究、发展规划工作。
分管校长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外事办公室)、发展规划处(高教研究室)。
联系水利工程系。
徐金寿副校长
负责教学、督导评价、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校企合作工作。
分管教务处(产学合作办公室)、教学评价中心。
联系电气工程系。
邹冰副校长
负责科研科技服务、图书情报、计划财务工作。
分管科技处(学报编辑部)、图书馆、计划财务处。
联系建筑工程系。
姜翰照副校长
负责后勤、资产管理、武装保卫、卫生防疫工作、综合治理、安全生产、计划生育工作。
分管资产管理处、保卫处(武装部)、后勤管理处(后勤服务中心)。
联系经济与管理工程系。
郭京纪委书记
主持纪委全面工作,负责纪检、监察审计、群众来信来访,校园信息化建设。
分管监察审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联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
顾蓓熙党委委员(工会主席)
负责工会、人事工作。
分管工会、人事处。
联系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马燕燕副校级
负责机关党建、继续教育、水文化建设,协助分管校务公开工作。
分管机关党总支、继续教育学院。
联系监理公司。
特色专业
学校始终把学科专业建设放在首位,设有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发电厂及电力
系统、机电一体化、电子商务等29个专业和1个挂靠
浙江工业大学的“
水利水电工程”本科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为教育部高工专产学研结合教改试点专业和省重点专业,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为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形成了以工科类为主、
兼有管理类的专业格局,特别是水利水电类专业特色明显,为浙江省高校所独有。学校根据自身发展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建成了一批先进和颇具特色的实验室和实训场所,有水工仿真模拟实验室、
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给排水实验室、动态仿真模拟电厂实验室等,与浙江水利
河口研究院共享的试验基地有2万平米,能模拟钱塘江涌潮,是国内最大的河口试验基地。设置了水工、房建、电子电工、机电、计算机、经济管理等32个实验(实训)室,其中2个基础及技术基础课实验室通过省教育厅合格评估,另有相对稳定、能满足教学需要、签有长期合作协议的校外实习基地46个。
具体专业如下:
本专业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产学结合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省高职高专重点建设专业、省特色专业和中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主要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能从事水利水电工程及其它土木工程的施工、监理、勘测、设计和管理等方面工作。
主要课程:
水利工程制图与CAD、工程力学、水力学、
钢筋混凝土结构、
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建筑材料与测试技术、水工钢结构、
水利工程测量、水工建筑物、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水利工程监理、水电站、水利工程概预算等。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港口工程技术专业必须的专业知识和实务技能,掌握一定实用技能,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能从事港口、
海岸工程的施工、概预算、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和规划设计等技术性工作。
主要课程:
计算机文化基础、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学、工程地质、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水力学、工程水文学、河口海岸动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港口规划布置、港口水工建筑物、水运工程施工与管理等。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城市水利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一定实用技能,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处理问题综合能力,获得本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能从事中小型城市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概预算、质量检查等技术工作及组织管理工作,具有生态城市建设与规划、城市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水力学、
城市水文学、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测量、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水资源管理、
城市防洪、
水泵与水泵站、水工建筑物、市政工程概论、
水利工程施工及概预算、水利工程监理、水质分析与控制、水利工程经济等。
本专业是中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主要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
给排水工程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能从事给排水工程及环境工程的施工、监理、勘测、设计和管理等方面工作。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CAD、给排水化学及水分析技术、水处理微生物学、工程力学、水力学、工程测量、给排水工程结构、水文学及水文地质学、水处理工程(给水)、水处理工程(污水)、
给排水管道工程、
建筑给排水工程、给排水工程结构、给排水工程施工、
建筑工程招投标、市政工程招投标等。
本专业工程测量方向主要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掌握测量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测绘技能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测绘单位,以及水利、市政、交通、国土资源等行业,能从事各类施工测量、测绘内外业生产以及测绘工程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计算机制图、数字测图技术、测量平差、控制测量、工程测量、
地理信息系统、
GPS测量技术、
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监理、土木工程概论等。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基层水利工程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一定实用技能,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处理问题能力,获得本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训练,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能从事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概预算、水利工程管理、水利工程监理等技术性工作。
主要课程:现代水利工程制图技术、水利工程测量、建筑材料与测试、水利法规、水利工程常用软件、工程力学、水力学、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土力学与地基处理、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水工砼结构与钢结构、
灌溉排水工程学、
水泵及水泵站、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水利工程概预算、水利工程监理、村镇供水工程管理、村镇供水工程等。
7、水信息技术专业(工程监测方向)
本专业主要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掌握水信息和水利水电工程安全信息采集和分析技术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能从事水利、土木、市政、环境保护、交通等各类施工或管理单位的水安全分析和工程安全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工程测量、工程水文、水利工程概论、水信息采集与测验、计算机应用软件、数据库及应用、
水资源综合利用、水文预报与水库调度、水情自动测报技术、水利工程安全检测、水利工程信息处理和工程安全诊断、水利工程维修加固等。
本专业主要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
房屋建筑工程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和管理等方面知识和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毕业后能在房屋建筑、市政、房地产及物业管理等领域从事施工、监理、设计、概预算、测量等技术和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
建筑工程制图与 CAD 、工程力学、建筑材料、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学、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土力学及地基基础、钢结构、
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概预算、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多高层建筑结构、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
9、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
本专业主要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从事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监理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工程测量、工程制图、工程力学、水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工程水文、建筑材料、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土木工程概预算等。
10、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市政工程方向)
本专业主要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市政工程方向)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从事道路、桥梁、管道、
城市轨道交通及其他相关工程领域从事施工、管理、服务、设计等工作。
主要课程:工程测量、工程制图、
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桥梁工程、城市轨道交通、给水排水管道工程、
市政工程计量与计价、
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建设监理等。11、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建筑装饰技术专业所要求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从事建筑室内装饰及其它各类装饰工程的设计、施工及其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建筑初步、建筑制图CAD、素描、速写、色彩、构成、平面设计、室内设计与表现、照明设计、装饰材料、
建筑装饰构造、装饰施工、装饰工程概预算、
施工组织设计等课程。
本专业培养掌握园林工程的基木理论和专业知识,能从事园林工程设计、
园林工程施工、园林绿化维护与工程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工程第一线,从事园林工程设计、景观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及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美术基础、建筑初步、建筑制图CAD、色彩、构成,展示设计、建筑材料、
园林植物学、园林设计、园林施工、
园林测量、
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概预算、园林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等课程。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
建筑设备工程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毕业后能从事建筑设备工程的设计、安装施工及管理、建筑设备运行管理、物业管理、安装工程造价等工作。
主要课程:工程制图与CAD、电工电子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流体机械、通风工程、供热工程、空调工程、建筑概论、燃气工程概论、建筑环境、建筑电工、工程经济学、室内给排水、施工技术与组织、安装工程造价等。
14、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的相关领域与岗位,能从事汽车检测、汽车故障诊断、汽车维护保养、汽车销售、
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评估与鉴定、汽车配件管理、汽车售后服务等的工作,也可以从事汽车企业服务、配件、营销等部门的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
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汽车电器原理与检修、汽车电控技术、
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汽车营销实务、汽车信贷、保险与理赔、汽车评估与鉴定、汽车企业管理等。
15、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强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和技能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学生毕业后面向生产一线,从事机电设备与产品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护、管理、营销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
计算机应用基础、
机械制图与AutoCAD软件应用、
机械工程材料与力学、机械制造技术、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机技术、电子技术、
液压与气压传动、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气控制与 PLC 应用、现代
机电控制技术与应用、
机械创新设计、数控技术与CAM应用、Pro/E软件应用与实训、典型机电设备应用与维护、
机电专业英语、企业生产管理、机电产品营销等。
16、数控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强机电技术、机械制造与设计基础的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与基层管理型人才,面向生产的一线,能够从事机械设计、
机械加工工艺制定、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数控机床安装调试、故障诊断与维修等技术和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与技术测量、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机械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制造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三维CAD设计基础、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机床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
数控机床结构与维修、
数控机床编程与操作、
机床夹具设计、CAM自动编程技术、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现代生产管理、机电设备管理等。
17、汽车电子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汽车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具备汽车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与专门知识,掌握汽车电子与电控系统生产、检测、安装、故障诊断、维修等知识与能力的汽车电子技术高等应用性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汽车电子产品生产及技术服务等行业,能从事汽车电子设备安装、调试、检测、故障诊断、汽车维修与营销等工作,也可从事汽车电子及相关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工作。
主要课程:汽车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汽车构造、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汽车车身电控技术、汽车空调、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
汽车专业英语、汽车企业管理等。
18、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本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面向模具生产领域第一线,从事模具(特别是精密模具)设计、制造、装配与调试,模具加工设备的调整与操作,及生产、技术的组织与管理等工作的,具有实践能力强和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模具工程力学、模具工程材料与热处理、电工和
电子技术基础、
模具制图与CAD、
精密机械设计基础、精密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精密
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精密模具
数控加工技术、压铸工艺与模具设计、
快速成形技术、
锻造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CAE技术、反求工程、专业英语、模具工程与管理概论等课程。
19、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
本专业是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中国水利高等职业教育示范专业。主要培养在电力系统及发电厂电气方面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水力发电厂、火力发电厂及
地方电力网等发供电单位和电力建设第一线从事电气安装、运行和检修等方面的技术或管理工作;可从事相关电气设备、自动装置等生产企业的产品的设计、生产、调试、销售及维护等工作。
主要课程:电路、电子技术及实训、电机技术、
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部分、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发电厂计算机控制、、发电厂运行管理、高电压技术、
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等。
20、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风力发电方向)
本专业是根据国家新能源政策,在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基础上设置的一个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在风力发电产业一线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风力发电方面的电气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也可从事水力发电厂、火力发电厂及地方电力网等发供电单位和电力建设第一线从事电气安装、运行和检修等方面的技术或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电路、电子技术及实训、电机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发电厂计算机控制、泵与风机、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
风能与风力发电技术、电力系统分析、风电场电气部分、风电机组监测控制、继电保护等。
21、供用电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供用电管理、供用电设备运行、控制、监测、检修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各级供电部门的电气设备安装、运行、检修、调试以及用电管理、计量、维护等工作,也可从事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电气设备运行和管理工作,以及工矿企业供配电系统的运行操作、维护及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电气CAD、电路分析、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
微机原理及应用、电气控制与PLC、工厂供电、电力系统分析、电气设备运用与维护、供配电技术、变电综合自动化、电力网与电力系统、二次回路、电系统继电保护、电能计量、电力传动与控制、用电管理与监察等。
22、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在工业、企业电气技术方面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本专业应用面很广,学生毕业后主要可从事各类电气控制及自动化生产设备和系统的应用、开发、生产、技术服务工作;大型楼宇、工厂、企事业单位供配电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护工作;对电器、电子产品进行开发、组装、维护和制造工作。
主要课程:电路、电子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
电气工程CAD制图与读图、
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电机及拖动、电气控制与PLC、工厂供电、电力电子技术、
变频器技术及应用、
虚拟仪器技术及应用、检测与显示技术、
楼宇自动化技术、过程控制及仪表等。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能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各种信息处理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安装、调试、维修、售后技术服务;电子产品和设备的“智能化”升级;电子设备、数控装置、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的应用、运行、维护和开发等工作。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
信号与系统、模拟、
数字电子技术、
高频电子线路、
电子设计自动化、微机原理、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传感器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程控交换、SDH技术、
数据通信技术、移动通信等。
本专业培养具备电气测控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掌握电气工程方面的制图、运算、实验、测试、分析等基本技能和较强的电工、电子工艺操作技能;掌握较强的电气、电子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具备检测仪器与
自动测试系统的装配、调试、使用、维护、制造、简单设计、管理等方面基本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及磁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过程控制及仪表、电子测量与仪器、
电工仪表及测量、非电量测量与传感器应用、
数字信号处理、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EDA)、智能仪器、虚拟仪器技术及应用、电机与电气控制、工厂供电、
建筑电气照明系统安装、楼宇智能化技术等。
25电子商务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与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相关的技术、管理和法律知识,掌握网络信息技术和商务运作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获得电子商务师基本训练的高级电子商务人才。
主要课程:电子商务概论、
网络经济概论、电子商务网络技术、网络营销学、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网络管理与信息安全等。
26、电子商务专业(商务英语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具备必需的商务英语及其相关学科基本理论,熟练掌握运用商务英语进行业务操作,具有先进的国际商务理念和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从事进出口业务联络、国际贸易谈判、涉外翻译、商务管理与服务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时能获得商务英语培训认证考试(一级)证书、
助理电子商务师证书、外贸单证员证书等相关商务英语
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后能从事外经外贸、外事部门、三资企业及外向型企业等的翻译人员、单证员、业务员、商务应用专员等。
主要课程: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翻译、商务英语、函电商务英语、电子商务实务、经济学基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商务运作、商务谈判与沟通、商务礼仪、网络营销实务、基础日语、英美概况、涉外文秘、求职英语等。
27、市场营销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市场调研、商品推销、商务谈判、营销策划、销售管理等专业技能及财务、税收、经济法规等相关财税知识,能适应工商企业发展需要的中高级专业营销业务人员及营销管理人员。
主要课程: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营销调研、产品推销、网络市场营销、营销策划、广告原理、服务营销、
分销渠道管理等。
28、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本专业为浙江省特色专业。主要面向中小型工商企业等,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学生既掌握一定的
企业经营管理理论知识,又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并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主要课程:管理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基础会计、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企业质量管理、
企业战略管理等。
29、物流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既具有现代物流管理及其相关学科知识,又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并具有较强的实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毕业后可从事物流策划、物流管理和物流信息加工等工作,能承担各类物流企业或其他企事业单位物流部门的相关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
物流管理概论、
采购与仓储管理、运输与配送、物流设备应用、国际物流、物流信息管理、设施规划与物流、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
本专业培养掌握与
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工程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知识,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从事工程造价管理及相关工作。
主要课程:工程与工程财务、施工技术与组织、项目招投标与项目管理、建筑工程造价、水利工程造价、安装工程技术与计量、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造价、结构识图及钢筋计量、市政工程造价、园林绿化造价等。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
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在建筑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全过程项目策划、管理和实务运作、房地产投资与经营管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
高级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建筑结构与识图、
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及装饰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概预算、市政工程实务、工程项目管理与相关规范、建筑设备、
建筑节能技术等。
32、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定的信息管理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从事计算机系统的组建与维护、信息管理与资源利用、数据库应用与信息系统开发、
网站建设与维护、网络管理与安全防范等工作,具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信息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语言(C、JAVA、JSP)、
电子政务概论、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SQL Server、网络组建与管理、管理学原理、
管理信息系统、图形信息化与CAD、地理信息系统、平面设计等课程。
本专业是浙江省特色专业,也是校企合作特色专业,软件技术实训基地被立项为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示范性实训基地。本专业培养熟悉软件行业主流技术,掌握软件编程、软件测试、
系统维护、技术支持等软件行业基层岗位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具备职业资格证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以及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发展潜力,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软件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软件开发机构、工商企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测试、系统维护与技术支持以及软件外包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语言(C、Java、C#.Net)、
数据结构、SQL Server数据库设计和实现、Web
应用程序开发、Servlet/JavaBean/WebService应用开发、基于SSH框架的应用系统开发、基于J2EE的AJAX应用开发、WinForms应用程序开发、AJAX和Webservices、开源项目开发(PHP+MYSQL+APACHE)、软件工程、
软件测试技术、IT职业导向训练等课程。
34、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系统的实际应用与维护能力,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熟练掌握微机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维护维修,熟悉CAD设计,熟练使用平面设计工具,初步掌握单片机及嵌入系统基础知识和开发方法,能胜任计算机系统维护维修和管理、
计算机平面设计及网页网站开发、计算机辅助制图、参与嵌入系统应用与开发,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JAVA语言程序设计、网络技术基础、工程制图与CAD、实用硬件技术、实用网络技术、计算机系统配置与维护、IT商品营销与服务、Linux与Aparche、静态网页设计(HTML与Dreamweaver)、Photoshop和Illustrate、Flash、Web与数据库、典型网站开发、实用电子技术、单片机基础、单片机系统开发、单片机典型系统。
本专业培养从事数字媒体开发与创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将具有先进的
数字媒体技术创作理念,掌握先进的数字媒体制作技术,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与影视设备从事平面、动画及影视创作,可在广告公司、装修公司、游戏动漫公司、门户网站公司、音视频娱乐产品开发与制作公司、电子音像出版社、电视台等领域,从事展示设计、广告创作、游戏美工、动画设计与制作、
网页设计与制作、音视频数字化、影视制作、信息服务及数字媒体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素描、数字色彩、设计概论与形态构成、摄影与摄像、
多媒体技术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图像处理(Photoshop)、数字图形设计(CorelDraw)、计算机
二维动画制作(Flash)、计算机三维动画(3D Max)、Maya三维设计、视频剪辑与处理、
影视后期制作、电视广告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标志设计与图形创意、广告策划与展示设计等。
本专业培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同时又具有熟练的网络操作技能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从事计算机局域网构建、维护与管理工作,熟练使用
网络操作系统和其他网络软件、掌握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技术、能进行动态网页设计制作和网站维护管理,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毕业生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各类网络开发和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的构建、维护、管理、互联网应用和
网络信息服务工作。
主要课程:程序设计语言(C、JAVA)、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
数字电路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操作系统及应用、网络综合布线与施工、数据库技术、网站建设与WEB程序设计、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专业英语、电子商务概论、工程制图与CAD等。
37、市场营销(中新合作)
本专业系与新西兰
尼尔森马尔伯勒理工学院(NMIT)合作举办,采用中、英双语授课。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
市场营销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市场调研、产品推销、营销策划、销售管理等营销活动的基本能力,拥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创业精神的复合型、外向型、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生具有熟练的英语书面及
口头表达能力,能用英语处理商务信函,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生主要面向外资、
中外合资企业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的调研、广告、企划、销售等部门。
主要课程:本专业以职业应用能力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可分为五个主要能力模块:外语综合应用模块(主要包括基础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和商务英语等)、基础管理应用模块(主要包括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商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等)、商法及经济法应用模块(主要包括公司法、商业法等)、市场营销基本素质模块(主要包括
市场营销原理和营销管理等)、市场营销应用模块(主要包括
推销实务与技巧、营销应用和商务交流等)。
38、计算机信息管理(中新合作)
本专业系与新西兰尼尔森马尔伯勒理工学院(NMIT)合作举办,采用中、英双语授课。培养具有比较熟练的英语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能用中英文进行信息组织、管理和分析的复合型、外向型、应用型技术人才。学生主要面向中外合资企业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信息管理、信息分析、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主要课程:英语、C语言程序设计、商业英语、软件开发、定量分析、信息技术应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系统开发、互联网设计原理、数据库概念、数据库设计与管理、
动态网页技术、数据库应用开发、实用网络开发、商务交流等。
校标校训
图案以 篆书“水”为基本形作结构安排,三个“S”构成的图形充分展示了水的韵律和运动美感,又形似正在拙壮成长的新苗,表达了学校作为育人场所的基本含义,个性明确。
新校训含义为:博于问学,笃于务实。多学真知,多干实事。“博学”侧重学习,向各种人学,学各种知识;“求实”侧重实行,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
学校荣誉
学校鼓励开展教学研究,推动教学管理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近3年,承担了3项教育部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的子课题;有6门课程被评为浙江省精品课程,其中《企业管理》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该校教师主编的《自控系统中检测与显示技术》教材被列为浙江省高职高专重点教材;目前正在主编3本国家“十五”规划教材、5本全国水利高职高专协作教材;《运用特殊载体,优化教书育人》和《高专水工专业实践体系的改革与探索》分获2001年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网络环境下“企业管理”课程体系创新研究》、《依托行业,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培养水工专业实用性人才》获2005年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
学校注重应用研究,科研及科技服务工作得到很大的发展。2005年科研及科技服务总经费达到1017.3万元。自2002年以来,获省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项,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获全国高职高专优秀学报一等奖,被授予全国高职高专“十佳学报”称号。2003年又获全国高职高专学报“三优”评比一等奖.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硕果累累,学科竞赛成绩喜人。如在2001—2004年间,该校组织了47个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共获国家级、省级奖项42个,其中国家一、二等奖15个,占全省大专组所获国家级奖项的33%。在学生的毕业设计中,结合产学研,积极引入应用研究课题,完成了
淳安县枫树林电站空腹重力坝的设计方案、余姚县横泾水库的初步设计、
上虞县上浦闸用微机对水利工程信息系统的辅助管理等项目。
由于专业设置贴近市场,面向基层,2003、2004、2005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了94.5%、95.15%和97.6%,
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学校也受到全省各地考生的青睐,连续几年第一志愿报考率达到200%左右,特别是水利工程专业,三分之二的报考学生分数达到本科录取线,反映出学校强劲的发展势头。学校事业蒸蒸日上,先后通过图书馆工作评估、体育工作评估、金工实习评估、教学管理工作评估、基础课实验室评估等。1997年学校成为浙江省第一所通过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文明校园”验收的专科学校,2001-2002年度被评为杭州市级文明单位、水利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先进单位,2002—2003年度被评为水利部文明单位
2005年被省委教育工委评为首批“平安校园”,2006年被评为全国水利系统“四五普法”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市、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区绿化先进单位,文明、安全、绿色的环境为学生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条大道出
阳关,八面春风扑面来。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将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所省内有影响、学科有优势、办学有特色的应用型高等院校。
自1999年提出“上规模,上水平,上层次”的发展目标之后,当年通过教育部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试点),2001年被评为杭州市文明单位,2002年启动新校建设,2003年10月整体迁入下沙新校区,2004年被授予水利部文明单位,2005年被省教育工委评为首批“平安校园”,2006年以优秀成绩通过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7年以水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被评为全省首批校园文化品牌,2008年被授予浙江省文明单位,2009年被授予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2010年获得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2011年顺利通过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发展前景
学校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硕果累累,学科竞赛成绩喜人。学校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是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学校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学术科技和体育竞赛活动,近年来学生在参加的各种学科和体育竞赛中,获得了大量国家和省级奖励,在同类院校中皆名列前茅。学校是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毕业生综合素质良好,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有潜力”。 近5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建校近60年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水利、电气、机械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不少已成为水利系统管理部门或企业的领导和业务骨干,历届毕业生中有200余名担任了市、县 (市、区)水利局副局长以上领导职务,学校被誉为浙江水利水电人才培养的摇篮。
目前,学校各项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 学校将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努力建成一所立足水利,服务浙江,辐射长三角,以工科门类为主体,水利水电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的本科院校。(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