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

四川省辖地级市

攀枝花市,四川省辖地级市,别称渡口、钢城,地处中国西南川滇结合部,位于四川省最南端,东、北面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德昌盐源3县接壤,西、南面与云南省的宁蒗华坪永仁3县交界,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属浸蚀、剥蚀中山丘陵、山原峡谷地貌,夏季长,四季不分明,而旱、雨季分明,全市总面积7440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全市辖3个区、2个县。2023年末,攀枝花市户籍总人口106.65万人,常住人口121.8万人。

历史沿革
考古发现证明,攀枝花是人类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除邻近地区已发现的“元谋人”“蝴蝶人”遗迹外,在攀枝花市内发现了距今约1.8万年—1.2万年前的回龙洞古人类遗址。
攀枝花也是原始人类南北迁徙、东西交往的走廊。这里的人类活动,最早见于文字的有:《史记·五帝本纪》关于黄帝次子昌意降居若水(今雅砻江下游及其与金沙江汇合后的一段河道),并生帝颛顼的神话;《尚书·周书·牧誓》关于居住在这一带地方的、微、濮人参加武王伐纣的传说。
按《禹贡》分区,市境古属梁州周代,地随梁州并入雍州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灭蜀后,《史记正义》说:“蚕丛(蜀)国破,子孙居姚嶲间(包括市境一带地方)。”周赧王三十年(前285年),秦惠文王派蜀守张若及其江南地,最早在这里设置过郡、县,“至汉兴而罢”。
元光六年(前129年),汉武帝刘彻司马相如招抚嶲夷,“西至沫(大渡河)、若水,桥孙水(安宁河),以通邛、笮”。西夷归附后,汉朝又曾在这里“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郡)”(《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秦代和汉元光年间两次于此设置的政区,辖有市境。元鼎六年(前111年),在今攀西至云南楚雄境内,设置了越嶲郡及下属的15县。
三国蜀汉,将大笮并入定笮,又割越嶲郡之姑复县、蜻蛉县入益州下新置的云南郡建制。市境除江北中部地改属定笮县外,余仍旧制。遂由原一郡七县之地,变为两郡七县之境。
西晋,三绛并入会无,姑复并入遂久。又以益州过大,分其原辖的南中四郡,另立宁州,云南郡转隶于宁州。之后,宁州废而复置,并划越嶲郡由其管辖。市境江北东部地改属会无县,江北西部地转隶遂久县,由益州两郡六县属地改为宁州两郡五县辖境。
刘宋永初元年(420年),刘裕代晋,在南方建立刘宋王朝。其版图包括益、宁两州。益州越嶲郡治所由会无徙还邛都。撤销了平乐郡及其属县,又分姑复县为东姑复、西姑复两县。今市境除河西地重属邛都,大坪及江北西部地隶于东姑复县外,其余未变;为益、宁两州,越嶲、云南、兴宁3郡,邛都、会无、定笮、蜻蛉、东姑复5县的辖地。
刘宋末期,益州越嶲郡境内“蛮僚恃险,乍服乍叛”(《太平寰宇记》引《十道志》),属县均废;宁州各地,以爨氏为首的南中大姓,又“恃远擅命”,“自王蛮方”(《南齐书·州郡志》、《爨世家》)。到南齐统治时(479年),仅设越嵩僚郡,下无属县。南梁建立不久,北魏王国于天监十三年(514年)一度派兵侵入益、宁两州,但旋即北撤。梁派萧纪为益州刺史,“在蜀十七年,南开宁州、越嶲”(《资治通鉴·梁纪》),置嶲州,又于市境河西地及德昌境置西泸县,到梁简文帝大宝(550—551年)后,复为爨氏所据。
北魏分裂为东、西两个政权后,西魏王国乘南梁内战,萧纪东下争帝之机,承圣元年(552年),派兵侵入益、宁及嶲州部分地方,虽有“西南夷感怀允洽”(《彰德尉迟迥庙碑》)的说法,但并未能实际控制爨氏占据的今市境一带区域。北周建朝后,保定四年(564年)、天和三年(568年),两次军事征讨后,才占领了越嶲地方。在定笮境置定笮镇,大坪及江北中部地归其节制,河西地曾先后为其所设的严州平乐郡、宣化郡可泉县辖境。除此,河东地、江北东部地、江北西部地,以及江南地,仍为爨氏所据。
初,仍置严州,旋改称西宁州嶲州,复为越嶲郡。废北周所设严州五郡,另置五县为越嶲郡属县。市境大坪及江北中部地仍归定笮镇节制,河西地属可泉县,河东地及江北东部地为新置的会川县辖区。江北西部地及江南地,仍为爨氏控制。
唐朝大力经略西南,改越嶲郡为嶲州,置都督府,再改州为郡,依旧都督府。越嶲郡共领九县,市境河西地为西泸县境,河东地为会川县辖区,江北东部地隶于和集县,大坪、江北中、西部地在一度为牢州及松外、寻声县境域后,改属于昌明县。唐以越嶲为基地,政治招抚和军事征伐并用,恢复宁州,改称为郎州戎州,又设姚州于弄栋川,并皆置都督府。市境江南地,初属西濮州的蜻蛉县辖地,后为西利(微)州十部县境域,并转隶于姚州。天宝九年(750年),南诏地方割据政权占领姚州,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757—758年),又进据嶲州,今米易,当时名诺赕,隶于会川都督府清宁郡。盐边县境内有松外城,是剑川节度香城郡的辖区。江北西部地是剑川节度善巨郡的境域。江南地则属弄栋节度控制区。之后,继南诏统治这里的大长和大天兴(兴源)、大义宁地方割据政权,基本上沿袭这种建置。
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市境河西地为巴翠部、落兰部领地,隶于建昌府。河东及江北东部地为绛部活动区域,属会川府境。大坪及江北中西部地,有如库部,是善巨郡地。
宋朝蒙古汗国(元朝前身)灭大理段氏政权,在元宪宗四年(南宋宝佑二年,1254年),占领今攀西地区。
元代建朝后,在此置罗罗斯宣慰司都元帅府,下领路、州(府)、县,隶于云南行中书省。市境河西地属定昌路(后并为德昌路)普济州、威龙州境。河东地属会川路武安州辖区。江北东部地属黎溪州。江北中部及大坪地,属柏兴府润盐县辖区。江北西部地,隶于丽江路军民宣慰司北胜府。江南地为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都元帅府所属的大理路姚州大姚县辖区。
洪武十五年(1382年),罢罗罗斯宣慰司,将其地由云南划归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管辖。在此另置四川行都指挥使司,下领五卫、八所、四长官司。市境河西地属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的普济、威龙两州(后改长官司)辖区。河东地是会川卫守御迷易千户所领地。江北东部地属黎溪州境。大坪及江北中部地,为盐井卫打冲河守卫中左所(后分为五)和马喇长官司的辖区。江北西部地,是云南承宣布政使司北胜直隶州境域。江南地则是属云南姚安府姚州大姚县辖地。市境至此分属于川、滇两大政区。
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后,清政府才实际控制这一带地方。雍正六年(1728年),在此置宁远府,隶于四川行省,并设西昌、冕宁、盐源、昭觉县会理州,为府的下属政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守御迷易千户所为巡检司,并入会理州。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从盐源县分置阿所拉巡检司。宣统元年(1909年),升为盐边厅,直隶宁远府。故市境河西地为西昌县属之普济、威龙两长官司领地,河东地为会理州迷易巡检司境,江北东部地为会理州辖区,原大坪及江北中部地,是盐边厅的境域。云南行省方面,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并永北直隶厅所属的旧衙坪、华荣庄两经历署为荣坪县,后改为华坪县。市境江北西部地为华坪县辖区,江南地是大姚县的北境。
民国,市境仍分属川滇两省。民国元年(1912年),改迷易为会理分州。民国二年(1913年),改会理州为县;盐边厅升为县,在大姚北境设苴却行政委员。民国九年(1920年),改迷易为会理分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在苴却行政区设永仁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宁远府为四川省第十八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市境金沙江以北、巴关河以东地,随第十八行政督察区划入新建立的西康省,为其第三行政督察区属地。民国三十年(1941年),置德昌设治局。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升为县。市境河西地由西昌县属转为德昌县辖,河东及江北东部地为会理县境,大坪及江北中部地仍是盐边县区域。以上属于西康省辖区。江北西部地为华坪县境,江南地由大姚县境转为永仁县辖地,由云南省管辖。
1951年,在会理、德昌部分地区,建立迷易县,次年更名为米易县,隶于西康省西昌专区(因米易气候独特,物产丰富,尤其盛产大米,且一年三熟,“迷易”最后演变为现今的“米易”)。1955年,西康省撤销,会理、米易及盐边等县,随西昌专区重隶四川省。市境江北西部地,初属云南省丽江专区华坪县,江南地属楚雄专区永仁县。1958年,合永胜、华坪两县为永华县,永仁县并入大姚县,市境两地亦随之改属。1961年,重新恢复华坪县及永仁县建制,市境江北西部地重隶华坪,江南地仍属永仁。这种隶属关系,一直继续至攀枝花建市之前。
1965年1月7日,中共西南局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关于成立渡口工业区政府的请示》,建议在渡口工业区党委统一领导下,成立一个工业区人民政府。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成立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的批复》,即成立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实行政企合一。3月20日,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正式成立。4月22日,国务院批复四川省人民委员会的请示,同意将攀枝花特区对外改称渡口市,划定区域范围总面积1411.96平方千米,地跨金沙江两岸。将云南省永仁县原辖仁和区的18个公社、大田区的9个公社、丽江专区华坪县大兴区的7个公社、三阳区的3个公社和四川省西昌专区盐边县同德区和务本区各2个公社,会理县红格区的新民、安宁2个公社划入,经渡口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将以上划入的43个公社,建置大河、大田、金江、玉泉4个区。
1973年2月,经省委批准决定撤销大田、大河、玉泉、金江4个区建制,另行组建了东区、西区和郊区。东区所辖炳草岗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委、市政府设在此处。
1974年10月,国务院批复,将云南省永仁县的平地公社(不含落水涧、大麻塘、小石桥3个生产队)和大龙潭公社,划归渡口市郊区管辖。
1978年7月,省革委批复同意将会理县红格区所属的红格、新九、猛新3个公社,和爱公社的4个生产大队,划归渡口市郊区管辖。同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属西昌专区的米易、盐边两县划归渡口市。
1981年8月7日,郊区更名为仁和区
1987年1月23日,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攀枝花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共11个街道、23个镇、15个乡。市人民政府驻东区炳草岗大街2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攀枝花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北纬26°05′—27°21′,东经101°08′—102°15′,金沙江雅砻江交汇于此。东、北面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德昌盐源3县接壤,西、南面与云南省的宁蒗华坪永仁3县交界,总面积7440平方千米;北距成都749千米,南接昆明351千米,是四川省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
地形地貌
攀枝花市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属浸蚀、剥蚀中山丘陵、山原峡谷地貌,具有山高谷深,盆地交错分布的特点,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脉走向近于南北,是大雪山的南延部分。海拔最高点位于盐边县境内的柏林山穿洞子(4195.5米),最低点位子仁和区平地镇师庄(937米),相对高差3258.5米,一般相对高差1500米—2000米。
气候
攀枝花市属南亚热带——北温带的多种气候类型,被称为“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具有夏季长,四季不分明,而旱、雨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降雨量集中,日照长,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小气候复杂多样等特点。年平均气温是四川省年平均气温总热量最高的地区,无霜期300天以上。
水文
攀枝花市隶属长江水系,河流多,境内有大小河流95条,分属金沙江水系、雅砻江水系,两水系在雅江桥处汇合。流域控制面积较大的主要有安宁河、三源河、大河三大支流。其中流域面积大于500平方千米以上的6条;100平方千米—500平方千米的26条;50平方千米—100平方千米的18条;5平方千米—50平方千米的小河流只统计直接汇入金沙江、雅砻江的45条。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攀枝花水能资源丰沛,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87.9万千瓦以上,可开发量达到599.4万千瓦。攀枝花地区水能资源分布集中,主要分布在过境的金沙江雅砻江,以及支流安宁河、永兴河、藤桥河
植物资源
攀枝花市境内野生植物有190余科,900属,2300余种,其中仁和区境内有各种野生植物资源130科,372属,546种。包括:蕨类植物9科,13属,24种(包括2个变种);裸子植物4科,5属,9种(包括1个变种);双子叶植物105科,306属,453种(包括18个变种、3个亚种);单子叶植物12科,48属,60种(包括4个变种)。境内珍稀植物有:攀枝花苏铁椴树银杏梓树肉桂德昌杉(米德杉)、杜仲天麻厚朴楠木10种。其中攀枝花苏铁、杜仲为国家2级保护植物,占四川省该级保护植物31种的6.45%。德昌杉、天麻、梓树、厚朴、楠木为国家3级保护植物。
动物资源
攀枝花市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种类也繁多。境内有野生脊椎动物287种(包括亚种),占四川省动物总种数(包括亚种)的22.21%,而市区面积还不到四川总面积的2%。其中野生经济动物5纲,158种,含哺乳纲动物7目,12科,25种,4个亚种;鸟纲有6目,26科,30种,38个亚种;爬行纲3目,5科,9种;两栖纲1目,4科,7种;鱼纲有4目,14科,45种。境内被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有19种,占四川省被列入国家保护的珍贵稀野生动物59种的32.20%,另有猛禽4种,占四川省猛禽37种的10.81%。
矿产资源
攀枝花市已探明铁矿(主要是钒钛磁铁矿)71.8亿吨,占四川省探明铁矿资源储量的72.3%,是中国四大铁矿区之一;伴生钛资源储量占全国的93%,居世界第一;伴生钒资源储量占全国的63%,居世界第三。探明石墨资源储量全国第三。经过多年开发利用,全市钒钛磁铁矿保有资源储量66.4亿吨,其中伴生钛矿4.3亿吨,伴生钒矿1020.3万吨;钴查明资源储量2.7万吨,此外还伴生有铬、镓、钪、镍、铜、铅、锌、锰、铂等多种稀贵金属;非金属矿产中,煤炭保有资源储量3.4亿吨,晶质石墨保有资源储量1555.2万吨,苴却石保有资源储量2077.5万吨,溶剂石灰岩保有资源储量3.4亿吨,冶金白云岩保有资源储量4743.5万吨,耐火粘土保有资源储量1209.8万吨,硅藻土保有资源储量1355.6万吨,花岗石保有资源储量8120万立方米。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攀枝花市户籍总人口106.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1.09万人,非农业人口55.82万人。当年出生人口7629人,当年死亡人口738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2‰。年末常住人口121.6万人,城镇人口85.4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0.23%。全年办理结婚登记5880对,离婚登记2376对。
2023年末,攀枝花市户籍总人口106.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98万人,非农业人口55.67万人。当年出生人口8296人,当年死亡人口899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7个‰。年末常住人口121.8万人,城镇人口86.2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0.78%。全年办理结婚登记6090对,离婚登记2577对。
参考资料来源
民族构成
攀枝花市有42个民族,其中汉族占全市人口的86.6%,41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彝族占8.89%,其次是傈僳族、苗族、纳西族、白族、傣族、满族等。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4年,攀枝花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95.2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2.14亿元,比上年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790.14亿元,比上年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502.96亿元,比上年增长6.8%。
2024年,攀枝花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5.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7.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9.5%;第三产业投资下降7.2%。从房地产开发看,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30.7%。商品房施工面积比上年下降9.2%,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5.4%。
2023年,攀枝花市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0.2%。其中,食品烟酒类下降0.3%,衣着类下降2.0%,居住类上涨0.6%,医疗保健类上涨1.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1%。
参考资料来源
第一产业
2024年,攀枝花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0.82亿元,比上年增长3.7%。初步统计,粮食产量26.40万吨,比上年增长0.9%;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14.46万吨,增长5.0%;水果产量74.90万吨,增长10.1%;生猪出栏56.54万头,下降9.4%。
2023年,攀枝花市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186.67公顷。全市各类自然保护地7处,总面积13.91万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73.39万千瓦;机耕面积66707公顷。年末灌溉面积56.75千公顷,水利工程数40306处,供水能力15.08亿立方米、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74.69千公顷,排灌机械保有量11284台。
第二产业
2023年,攀枝花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0%,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为95.3%。分行业看,34个行业大类中24个行业累计增加值呈增长态势,增长面为70.6%。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比上年增长30.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0.2%,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7.7%。
第三产业
2023年,攀枝花市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8%。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8.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5.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0.6%。
2023年,攀枝花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4.95亿元,比上年增长6.0%。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01.63亿元,比上年增长5.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3.32亿元,增长8.3%。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58.83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商品零售276.12亿元,增长3.2%。从重点商品看,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11.0%,日用品类增长22.7%,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3.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6.4%,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32.3%,家具类增长161.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69.3%,新能源汽车增长30.3%,二手车增长44.4%。
2023年,攀枝花市引进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362.13亿元。其中,省外引进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204.12亿元,比上年增长20.47%。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54.56亿元,比上年增加2.6%。其中,出口总额40.97亿元,增长13.0%;进口总额13.59亿元,下降1.7%。
2023年,攀枝花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1.23亿元,还原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15.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5.81亿元,增长19.5%。
2023年,攀枝花市税务局组织收入261.28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税收合计114.13亿元,增长17.8%;增值税59.05亿元,增长42.7%;消费税1.80亿元,增长1.2%。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381.81亿元,比年初增长8.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037.34亿元,比年初增长10.0%。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12.85亿元,比年初增长17.0%。
2023年末,攀枝花市共有保险公司19户。全年实现保费收入36.15亿元,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1.73亿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24.42亿元。保险赔款支出13.85亿元,其中财产保险赔款支出6.73亿元,人寿保险赔款支出7.13亿元。
2023年,攀枝花市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8.04亿元。其中,电信主营业务收入10.79亿元,邮政主营业务收入7.25亿元。年末拥有邮政局(所)69处。全年报刊发行量1688.3万份,函件74.84万份,快递业务量5936.76万件。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4.6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54万户。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3年末,攀枝花市拥有国内专业技术人员73526人,其中具有中级职称以上人员28200人,农业技术人员515人。
教育事业
2023年末,攀枝花市拥有高等学校4所,普通中等学校56所(含中等职业学校4所),小学55所,幼儿园168所;高等学校在校生数36521人;普通中等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71203人,其中初中在校生35508人,高中在校生23613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12082人;小学在校生68283人;幼儿在园儿童数31915人;专任教师总数13853人,其中高等学校专任教师1309人,普通中等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5633人,小学专任教师4447人,特殊教育专任教师36人,幼儿园专任教师246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攀枝花技师学院(十九冶高级技工学校)、攀枝花建筑工程学校
文化事业
2023年末,攀枝花市拥有博物馆8个;文化(艺术)馆6个,文化站61个;剧场3个;公共图书馆6个,藏书总量101.83万册(不含电子图书)。乡镇广播电视站39个,230个行政村全部开通广播和电视。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97%;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国家一级图书馆:攀枝花市图书馆米易县图书馆
医疗卫生
2023年末,攀枝花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059个,其中医院27个,卫生院3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妇幼保健院6个。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11131张;卫生技术人员1213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393人,注册护士5718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53‰,产妇住院分娩比例99.94%。
社会保障
2023年末,攀枝花市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82.07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107.6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7.9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6.6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8.49万人。
2023年,攀枝花市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112人,减少196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345人,增加244人;残疾人两项补贴人数15627人。年末全市拥有提供住宿的社会工作机构72个,床位6958张;社会福利院3个,床位数380张;敬老院21个,床位数2247张。
交通运输
概述
2023年末,攀枝花市等级公路4540.60公里,高速公路233公里。全年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1073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4754万人公里,货物运输量12107.7万吨,货物周转量658644.69万吨公里。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372761辆,其中汽车251820(私人汽车228258辆),摩托车118463辆。营运车辆11726辆,出租汽车1522辆。2023年末,攀枝花市境内铁路营运里程181.6公里,与上年持平;境内火车站个数15个;全年完成铁路客运量598.05万人次,铁路货运量3996.69万吨。全年水路旅客周转量1591.72万人公里,水路货运周转量1631.42万吨公里。
航空
攀枝花保安营机场开通了4条航班线路,分别为攀枝花—成都,攀枝花—重庆北京,攀枝花—深圳,攀枝花—武汉上海
攀枝花—成都航线:川航每天一班,国航每天一班。
攀枝花—重庆—北京航线:川航每周一、三、五、七各一班。攀枝花—深圳航线:深航每天一班。
攀枝花—武汉—上海航线:2016年12月22日开通,东航执飞,首月每周一班,拟定通航一个月后每周二、四、六各一班。
2018年8月11日,攀枝花至西安的航线正式通航。
铁路
攀枝花主要铁路线:成昆铁路成昆铁路复线、成昆线渡口支线(攀枝花至格里坪)
规划攀枝花到云南昭通的昭攀丽铁路,以及经过西昌到宜宾的宜西铁路,可以通过该铁路运输钢铁产品到四川盆地南部的宜宾,再通过宜宾港运输。
公路
北京—昆明高速公路成都至攀枝花、攀枝花至昆明已全线开通。攀枝花北距成都614千米,驾车至西昌、成都分别仅需不到3个小时及6个多小时;南至昆明273千米,驾车至武定、昆明分别仅需2个半小时及3个小时左右。
2022年12月25日丽攀高速公路已全线通车,攀枝花—大理高速公路将拉近攀枝花同滇西北的距离(2020年12月6日四川段开通试运行,云南段当前待建设中)。
攀枝花市具备完善的客运站场及客运班线,有市汽车客运中心、盐边县汽车客运站、米易县汽车客运站三个公路客运站场,运行有至重庆市、巴中市、泸州市、遂宁市、南充市、丽江市、瑞丽市、香格里拉市、腾冲市等大中城市的线路。
历史文化
文化遗产
截至2021年底,攀枝花市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项。历史建筑45个,同比增长300%;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同比增长6.25%。
地名由来
攀枝花位于金沙江畔,原名上、下坝村,形成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前后,因村口有一株古老而高大的攀枝花树,遂称“攀枝花村”。
“攀枝花”村名最早见诸地图,是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出版的《川康边政资料辑要》中的《宁属各县(盐边县)概况资料辑要》。
1965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成立攀枝花特区。4月22日,为了便于保密,国务院下发《关于攀枝花特区更名问题的批复》,同意将攀枝花特区改名为“渡口市”。3月4日,毛泽东主席在冶金工业部部长吕东、攀枝花特区总指挥徐驰呈送的《加强攀枝花工业区建设的报告》上批示:“此件很好。”由此,攀枝花市将这一天定为“攀枝花开发建设纪念日”,亦即攀枝花建市纪念日。
1987年1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
风景名胜
格萨拉生态旅游区
格萨拉生态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生态旅游区,位于攀枝花市西北部,距市区约110千米。景区内有万亩盘松、杜鹃花海、彝族风情和天坑地漏“四绝”。
二滩国家森林公园
二滩国家森林公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位于盐边县城旁,距市区20余千米,地处成都—峨眉山—西昌—攀枝花—昆明旅游热线上。景区内山奇、水秀、林幽,有“山似三峡、水胜漓江”之誉。雄伟壮观的电站,烟波浩渺的碧湖,四周环列的青翠群山,莽莽的原始森林,构成一幅超凡脱俗的天然水墨山水画,宛若人间仙境,素有“百里画廊,水墨二滩”之称。
米易颛顼龙洞
米易颛顼龙洞景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米易县白马镇,G5京昆高速公路挂榜出口以东约5千米,距离市区约90千米,前临安宁河,后靠龙肘山,负阴抱阳、背山面水,因颛顼故里而得名。
名优特产
攀枝花小吃类主要以四川味道为主,在该地人气最高的当属羊肉米线,纯羊肉熬制的高汤煮出的米线,再加上豆瓣、花椒、小米辣等佐料,味道独特极具代表性。攀枝花还出产芒果、莲雾、火龙果、凤梨释迦等热带珍稀水果。“攀枝花芒果”、“攀枝花枇杷”、“大田石榴”、“红格脐橙”等登记注册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