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

中国湖北省辖地级市

黄冈市(Huanggang City),古称黄州湖北省地级市,介于东经114°24′—116°07′、北纬29°45′—31°40′,地处鄂东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京九铁路中段,为四省交界,与武汉市山水相连;地势自北向南逐渐倾斜,东北部与豫皖交界为大别山脉;截至2024年,全市共辖1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17457.20平方千米;黄冈市语言归属存在争议,有“楚语”、西南官话区、江淮官话黄孝片等多种划分。截至2023年年末,黄冈市常住人口579.22万人。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黄冈早在旧石器时代,本区域即有人类居住。
夏商时代,“封皋陶之后于英、六”《史记·夏本纪》,该地域即为皋陶后人的封地(英六即英山、六安一带)。
春秋战国时,该地属楚国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统一六国推行郡县制,该地先分属南郡九江郡,后属衡山郡
楚汉之际,楚项羽以衡山郡立衡山国,国都邾城(今黄州禹王城)。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恢复为衡山郡,属淮南国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分衡山郡及南郡共十四县置江夏郡,驻西陵县,该域黄州、蕲春等地属江夏郡,黄梅、武穴等地属庐江郡
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年),立蕲春侯国,传三世,复为蕲春县。建安十三年(208年),分江夏郡置蕲春郡,驻地蕲春,辖今蕲春、黄梅、黄州等地。
三国时,该地域分属弋阳郡蕲春郡。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撤销蕲春郡,辖地划入武昌郡,第二年,寻阳县(今黄梅)划属庐江郡,西陵、邾县、蕲春县改属弋阳郡。永嘉三年(309年),晋惠帝恢复司马西阳王爵位,先后将西陵、邾、蕲春等县划属西阳国
晋成帝咸康四年(338年),在邾县侨置豫州,咸康五年,豫州侨迁芜湖,西阳郡沿属豫州。
南北朝时武装割据,域内建置更迭频繁。南朝分西阳郡置建宁左郡(今麻城西南)。
南朝时,建元二年(480年),又置齐安郡,驻齐安(麻城西南),置安蛮左郡,驻木兰(今红安西南)。南朝时,西阳郡仍属郢州,并分西阳县置信安县。又在蒙笼城(今麻城东北)置定州,在白沙关城(今麻城西北)置沙州,在大活关(今大悟东)置湘州,在鹿城关(今红安)署北江州
北朝占领江北时沿袭南朝旧制,北齐天保年间,曾在域内置巴州(今黄州地)、衡州(今麻城地)、罗州(今蕲春地)等,北周废巴州置弋州,改罗州为蕲州,置永宁县(今武穴市),并将置于黄城镇(今黄陂东)的南司州改名为黄州
隋唐至宋元时期
大业三年(607年),又将两州改为两郡,黄州改为永安郡,治所移驻黄冈(今新洲属地),辖黄冈、黄陂、木兰、麻城4县;蕲州改为蕲春郡,治所驻蕲春,辖蕲春、罗田、浠水、蕲水、黄梅5县。该区域仍为两郡并治。
唐朝武德三年(620年),永安郡改为黄州,且置总管府。武德八年(625年),撤销南晋州、亭州、南司州,属地分属黄州、蕲州。
宋朝,仍为黄州、蕲州共治,先属淮南路
元代,改两州为两路,各设总管府,两路并治。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撤销宣慰司,黄州、蕲州直属湖广行省。二十九年(1292年),均改属淮西道,第二年又改属河南江北行省。黄州路辖黄冈、黄陂、麻城3县,蕲州路辖蕲春、罗田、蕲水、广济、黄梅5县。
明清时期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黄州路、蕲州路为黄州府、蕲州府,两府并治,同属湖广行省,并在黄州修筑城池。洪武九年(1376年),降蕲州府为州,撤销蕲春县,政归蕲州直理,蕲州仍辖其他各县,与黄州府同属湖广布政司,不久改属河南。洪武十一年(1378年),蕲州仅代辖广济、黄梅两县,属黄州府管辖,自此以后蕲州与黄州合二为一。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黄州府仍划属湖广布政司。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置黄安县。到此,黄州府辖有黄冈、麻城、黄陂、罗田、黄安、蕲水、广济、黄梅8县和蕲州。
清代,基本沿袭明制。康熙三年(1664年),蕲州不再辖县,黄州府属湖北布政司雍正七年(1729年),黄陂县划属汉阳府,黄州府辖黄冈、黄安、麻城、罗田、蕲水、广济、黄梅7县和蕲州。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废黄州府,改蕲州为蕲春县。各县属湖北省武汉黄德道(后又改名为鄂东道、江汉道)。
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道,各县直属湖北省政府。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该域划为省三、四行政督察区,各设专署,为湖北省政府辅助机关。三专署驻蕲州,辖蕲春、广济、黄梅、蕲水、罗田和该年从安徽划入的英山县;四专署驻黄安,辖黄安、黄冈、麻城和划入的黄陂县,又于第二年初分置礼山县,亦属四专署管辖。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六月,改蕲水县为浠水县。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三月,第三、四行政督察区在蕲州合并为第二行政督察区,第二年元月治所迁黄州。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豫鄂边抗日根据地,进行民族革命战争。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元月,第二行政区署在黄冈县北部的黄土岭改组为鄂东行署,代行省政府职权,并先后增辖孝感县和第三行政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鄂东行署迁回黄州,恢复为湖北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3月至5月中旬,该域各县相继解放。5月初,第四、五专署在浠水合并为黄冈行政区专员公署;6月,更名为黄冈区行政公署;7月,迁黄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1年5月,黄冈区行政公署更名为黄冈区专员公署,为湖北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6月,分黄冈县置新洲县。
1952年6月,大冶、阳新、鄂城、黄安4县划归黄冈专署管辖。
1955年5月,专署更名为黄冈专员公署;8月,撤销胜利县;10月,黄冈县驻地由团风迁黄州。
1959年元月,大冶划属黄石市
1965年9月,鄂城、阳新两县划属咸宁专区
1968年元月,成立黄冈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11月撤销,设黄冈地区行政公署,为省政府派出机构。
1979年12月,鄂城县划归黄冈地区,并建置鄂城市,亦驻鄂城。
1983年10月,划鄂城县、市及黄冈县的黄州镇,建地区级鄂州市,直属省政府管辖,同时,划新洲县属武汉市。
1986年7月,撤销麻城县,设麻城市
1987年5月,撤销鄂州市黄州区,恢复为黄州镇,复归黄冈县。12月,撤销广济县,设武穴市。
1990年12月,撤销黄冈县,设黄州市。黄冈地区行署辖黄州、麻城、武穴3市和红安、罗田英山、浠水、蕲春、黄梅6县。
1995年12月23日,撤销黄冈地区和黄州市,设立地级黄冈市。黄冈市设立黄州区、团风县。黄州区辖原黄州市的赤壁、东湖、禹王3个街道办事处和路口、堵城2个镇及陶店、王家店2个乡;团风县辖原黄州市的团风、方高坪、淋山河、马曹庙、上巴河、回龙山、总路嘴、但店8个镇和王家坊、溢流河、滚子河、杜皮、贾庙5个乡。黄冈市辖原黄冈地区的红安县、蕲春县、罗田县、黄梅县、浠水县、英山县和新设立的黄州区、团风县。原黄冈地区的麻城市、武穴市由省直辖。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南与鄂州市黄石市九江市隔江相望。地理方位为东经114°24′—116°07′、北纬29°45′—31°40′。黄冈市党、政、军机关驻地黄州区,西距省会武汉78千米。全市国土面积17457.20平方千米,占湖北省总面积9.4%。全市总面积中,平原占12.2%,岗地占10.3%,丘陵占43.3%,山地占34.2%。东西最长距离为168千米,南北最宽跨度为208千米。
地形地貌
黄冈市自北向南逐渐倾斜,东北部与豫皖交界为大别山脉,主脊呈西北—东南走向,有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96座,位于罗田、英山两县的天堂寨主峰海拔1729米,为全市最高点。中部为丘陵区,海拔多在300米以下,高低起伏,谷宽丘广,冲、垅、塝、畈交错。南部为狭长的平原湖区,海拔高度在10~30米之间。
气候
黄冈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江淮小气候区。四季光热界线分明。全年太阳辐射量为106.49-113.31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日照时数为1913.5-2161.5小时,西北部日照高于东南部,全市日照率为43-49%之间。年平均气温为15.7℃-17.1℃,全年无霜期在237-278天之间。年平均降雨量1223-1493毫米,年降水总量222.37亿立方米,降雨日数(≥0.1毫米日数)在115-147天之间。光照丰富,雨量充足。
水文水利
黄冈市河港、湖泊交织,30公顷以上湖泊38个。发源于大别山脉的倒水、举水、巴河、浠水、蕲水和华阳河等六大水系,均自北向南流经市境汇入长江。黄冈市有大小支流3731条,其中河长5公里以上的512条,10公里以上的201条,20公里以上的57条。长江流经市境215.5千米,故黄冈有“黄金水道”之称。
黄冈市有大中小型水库1237座,总库容50.63亿立方米;塘堰28万口,蓄水22.39亿立方米。水利工程有效灌溉面积31.86万公顷。
自然灾害
黄冈市常见洪涝、干旱、地震、秋寒等自然灾害。大别山作为天然屏障,既阻挡和减弱冷空气南侵,又有对南来暖湿气流的抬升作用,造成暴雨。如遇长江上中游流域的强降水与本市强降水同期出现,则形成江水顶托,内渍不能外流,加重洪涝危害程度。据气象部门记录,1959年以来有19个年份出现全域性洪涝灾害。黄冈市有冬旱、春旱、夏旱、秋旱4种干旱,以夏旱、秋旱影响最大。1959年以来,境内出现大旱18次。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黄冈市水资源总量84.7045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总量82.2807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6.4万千瓦。其中可开发水能资源34.8万千瓦。年发电量9.6亿度。
土地资源
2019年,黄冈市常用耕地面积448.24千公顷。其中拥有水田328.3千公顷、旱地119.94千公顷。
矿产资源
黄冈市境内发现矿产46种(亚矿种54个),查明资源储量的非油气类矿床249处。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花岗岩等。磷矿石储量2218.6万吨,主要分布在黄梅、武穴。萤石矿储量在260万吨以上,主要分布在红安。冶金用脉石英、玻璃用石英岩矿含二氧化硅90%~999%,储量在440万吨以上,主要分布在蕲春、麻城等地。饰面用花岗岩、饰面用大理岩遍布黄梅、蕲春、浠水、团风、麻城、罗田、英山等地,分布面积约1000平方千米,资源储量超过1.9亿立方米。巴水、浠水、蕲水、倒水、举水5条河流黄沙储量约1亿吨,是长江中下游最大的黄砂基地。金属矿发现有铁、锰、铬、铜、铅、锌、钒、钛、镉钼、金、银以及稀有金属铌、钽、锆等矿点。其中铁、金红石、铅、锌储量较丰富。境内有金矿点6处,分布在蕲春、罗田、浠水、团风、武穴、黄梅等地。黄冈地热资源丰富,发现10处,开发利用英山汤河、罗田三里畈等处,分布面积约1000平方千米,可开发利用储量约1102万立方米/年。
生物资源
黄冈市有各类自然保护地61个,涉及的空间面积17.76万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10.2%,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野生动植物种类多样,有野生植物1487种,野生动物634种,是华中地区保存最完好的物种资源库和生物基因库。
黄冈市有木本植物575种,其中用材林树种128种,经济林树种84种,园林绿化树种116种。珍稀树种有垂枝杉、金钱松、黄山松、华山松、银杏、红山茶、肉桂、楠木、香果树等41种。全市有林地518506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2.4%。
黄冈市主要野生动物有绿毛龟、穿山甲、水獭、灵猫、麝、金钱豹、白头鹤、绿头鸭、白冠长尾雉等40余种。
地热资源
黄冈市地热资源丰富,截至2024年已发现10处,开发利用英山汤河、罗田三里畈等处,分布面积约1000平方千米,可开发利用储量约1102万立方米/年。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9月,黄冈市共辖1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7个,分别是黄州区麻城市武穴市团风县浠水县罗田县英山县蕲春县黄梅县红安县,黄冈市人民政府驻黄州区七一路8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黄冈市常住人口为5882719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6162069人相比,减少279350人,下降4.53%,年平均增长率为-0.46%。
截至2022年底,黄冈市常住人口579.02万人,其中,城镇286.21万人,乡村292.8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9.43%。
参考资料来源
民族
黄冈市境内居民以汉族为主,散居有土家族、壮族、回族、苗族、哈萨克族、黎族、土族、蒙古族、满族、白族,佤族、瑶族、藏族、维吾尔族、布依族、彝族、高山族等45个少数民族。超过200人的有土家族、壮族、回族、苗族、哈萨克族、黎族、土族等7个少数民族。
宗教信仰
黄冈市主要有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截至2016年,全市共有宗教团体20个,其中市级2个(市佛协、市道协)、县市级18个。全市通过第一批认定备案的宗教教职人员有807人,其中佛教609人、道教140人、基督教57人、天主教1人。2017年,黄冈市有宗教寺观活动场所538处。其中,佛教368处,道教152处,基督教15处,天主教3处。黄梅县五祖寺自唐至今为佛教名寺,世称“天下祖庭”。
经济
综述
2024年,黄冈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16.6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06.48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62.79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1547.38亿元,增长6.2%。
参考资料来源
2024年,黄冈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延续平稳增长态势,全年达到30161元,同比增长5.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24元,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53元,增长6.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96,比上年缩小0.03。
2024年,黄冈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4.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5%。分结构看,工业投资增长14.4%,技改投资增长14.6%,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分别增长5278.8%、806.2%、396.9%。
第一产业
2024年,黄冈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52.67亿元,同比增长3.7%。粮食总产量276.50万吨,增长0.37%,粮食产量连续十二年超过50亿斤。其中,夏粮产量15.04万吨,增长0.2%,早稻产量25.75万吨,增长2.55%,秋粮产量235.71万吨,增长0.15%。全年生猪出栏479.59万头,增长1.12%。年末生猪存栏293.9万头,下降4.89%。
第二产业
2024年,黄冈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连续11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3%,制造业增长13.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3%。从主要行业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9.3%,医药制造业增长6.5%。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4.86亿元,同比增长18.6%。
第三产业
2024年,黄冈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1%、7.2%、6.7%、4.8%。1-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0大行业中有7个实现正增长。其中,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5.9%、11.6%、23.6%。
2024年,黄冈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6.64亿元,同比增长5.7%。从四大行业看,限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销售额(营业额)分别增长11.3%、10.4%、11.9%和17.7%,限额以上商品销售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30.00亿元,同比增长22.9%,占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
2024年,黄冈市进出口总额178.7亿元,同比增长16.2%,高于全省6.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其中,出口168亿元,增长19.0%,高于全省6.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
2024年12月末,黄冈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6076.93亿元,同比增长10.7%,比年初增加588.82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3739.84亿元,同比增长9.7%,比年初增加330.68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4年9月,黄冈市有幼儿园1104所,在园幼儿17.37万人,专任教师1.07万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1.52%;小学(不含教学点)687所,在校学生45.12万人,专任教师2.19万人;初中245所,在校学生22.42万人,专任教师1.7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21所,在校学生5.19万人,专任教师0.27万人;普通高中65所,在校学生13.11万人,专任教师1.02万人;普通高等学校4所,在校学生5.85万人,专任教师0.33万人。2022年,黄冈市建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310所。
科技事业
2022年,黄冈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90家。全市建有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企业672家,其中,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72家。全市科技特派员总数达到1051人,新建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62个,创办企业、经济合作组织83家。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240余项。解决技术难题2653项;建立示范基地62个;培训农民10.13万人次,发放资料12.13万多份。
医疗事业
截至2022年底,黄冈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180个,其中医院9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030个(其中卫生院13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4个、村卫生室3357个、门诊部10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等其他基层医疗机构46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0个。全市卫生人员总数4827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8482人,执业(助理)医师14971人,注册护士17198人。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46880张。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底,黄冈市建有文化馆12个,总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群艺馆1个,总建筑面积0.77万平方米;公共图书馆12个,总建筑面积7.94万平方米,藏书总数为544.6万册;文博单位21个,总建筑面积10.78万平方米,文物藏品总计14.58万件。电影发行放映公司6家,城关电影院28家。广播覆盖率99.7%,电视覆盖率99.66%。县级以上新华书店29个,建成标准农家书屋3926个,新建和扩建乡镇文化站3个。
体育事业
2022年,黄冈市运动员参加省十六运会滑雪、拳击、体操等40个大项青少年体育类体校组、中学组、社会俱乐部组的比赛,夺得了28枚金牌、27枚银牌、54枚铜牌,共获1138.5分,137个小项进入前八名。另外,组队参加了田径、游泳、拳击、体操、武术套路等18个项目的省年度锦标赛,获得29金、19银、39铜。
环保事业
2023年,黄冈市生态环境系统协同推进流域治理的深化流域共治、坚持联防联控、强化“两山”理念、守牢安全底线、完善治理体系的“四化同步”办法,推进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
社会保障
2022年,黄冈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13万人,培训劳动力6.24万人次,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3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73万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5.88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13.60万人,参加工伤保险37.8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9.7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552.25万人,总收入53.79亿元,其中个人缴费收入21.24亿元,财政补助收入32.12亿元,利息收入0.31亿元,其他收入0.12亿元;总支出49.52亿元,其中住院费用支出38.40亿元,门诊费用支出4.26亿元,购买大病保险支出4.21亿元,其他支出2.64亿元。全市29.04万困难人口已全部纳入保障,全年享受医疗救助住院待遇19.25万人次,住院医疗救助支出2.37亿元。已为2.18万城市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3亿元,为18.29万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8.03亿元,城乡低保人均月补差分别提高70.78元和48.48元。城乡低保月补金分别达到469.25元和360.35元。
交通
概述
黄冈位于鄂豫皖赣四省交界,与省会武汉市山水相连,是武汉城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依傍一条黄金水道(长江),紧邻三座机场(武汉天河机场九江机场鄂州花湖机场),贯通七条铁路(京九铁路合九铁路 、沪汉蓉快速铁路、武麻铁路、新港江北铁路、武汉城际铁路黄黄高铁),飞架七座长江大桥(鄂黄大桥、黄石大桥、九江大桥、鄂东大桥、黄冈长江大桥燕矶长江大桥九江二桥),纵横八条高速公路(沪渝高速、福银高速、大广高速武英高速、武麻高速、麻竹高速、黄鄂高速、麻阳高速),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得中独厚、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
公路
截至2022年底,黄冈市公路总里程达34391万公里,其中:高速771公里,桥梁6011座。行政村通畅率100%,行政村通客车率100%。货运量16564万吨,货物周转量407.1327亿吨公里,客运量1828万人,旅客周转量9.46亿人公里。
铁路
2022年4月22日,作为京九高铁、武杭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冈市黄州区至黄梅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结束了大别山革命老区多个县市不通高铁的历史。截至2023年,黄冈市武汉新港江北铁路、武汉至红安高速公路、武英高速石桥铺互通、S207黄冈化工园至南湖工业园段改建工程、G347陶巴路、G106麻城彭店至余家寨公路工程、浠河航道整治工程等项目相继完成,新增铁路运营里程20.7公里。
航空
2024年7月20日,首批“黄冈造”货物搭乘“花湖号”K4882航班直达美国芝加哥,标志着鄂州花湖国际机场黄冈城市货站正式投入运营。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黄冈,因黄冈山得名。据明代弘治年间(1501年)《黄州府志》载:“黄冈山,在府城南。”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置黄冈县。据《今县释名》:“西北有黄冈山,因古黄国得名。”清称鼓楼岗。黄冈山在今黄州区安国寺一带。
概况
黄冈地处“楚头吴尾”,是鄂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吴、楚、汉等古老文化在这里相互交汇融合。黄冈有2000多年的建置历史,孕育了中国佛教禅宗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人毕升,明代医圣李时珍,现代地质科学巨人李四光,爱国诗人学者闻一多,国学大师黄侃,哲学家熊十力,文学评论家胡风,《资本论》中译者王亚南,等等一大批科学文化巨匠,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历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黄冈方言
黄冈市语言归属存在争议,学者赵元任等把黄冈方言与孝感方言一起称为“楚语”,认为今属黄冈市辖域的红安、罗田、浠水、黄梅、武穴、蕲春等地方言“有‘下江话’的风味”。学者袁家骅将其划入西南官话区,认为跟以汉口话为代表的“西南方言”固然大不相同,跟东部的“江淮方言”又难以归在一起。中国社科院和澳大利亚人文学院的《中国语言地图集》则将其划归江淮官话,与孝感方言一起合称为“黄孝片”。
饮食
武穴酥糖,初名桂花董糖,因人们对“董糖”二字意义不解,改名为广济酥糖。广济县改设武穴市后,又称武穴酥糖。桂花酥糖选料严格,制作认真,具有香、甜、酥、脆四种特色,并能治咳润肺。料中有麻屑、白糖、香条、桂花等,食时甜酥,骨子虽用饴糖熬制而成,但松脆,落口消深,不沾牙齿。
武穴龙坪油面
银丝细油面系祖传特殊手工艺制作而成。相传起始于明万历年间(1572—1620年),后清乾隆帝六下江南,路经龙坪访师金德嘉,而品尝此油面大为赞许,并御赐为朝廷贡品。
苏轼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时,烹制出了东坡肉(苏轼号东坡居士,因此得名东坡肉)。
因黄州物产丰富,粮多猪多,肉价便宜,又因苏轼向喜食猪肉,有一次家来客,他即烹制猪肉飨客,把猪肉下锅,着水放调料后,以微火中慢慢煨着,便与客人下起棋来,两人对弈,兴致甚浓,直至局终,苏轼才恍然想起锅中之肉。他原以为一锅猪肉定会烧焦,急忙进厨房,顿觉香气扑鼻,揭锅一看,只见猪肉色泽红润,汁浓味醇。品其便醇香可口,糯而不赋,并博得客人们高度评价,苏轼本人也由此得到了启发。尔后如法复制,同样味美,自这以后,他便常做此菜,有额待客,无额自食。并还将烹制这道菜的经验进行总结,写了一首《猪肉颂》:“洗净铛,少着水,柴头罨烟馅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见《东坡续集》卷十)
苏轼的煮食猪肉,确属烹制得法,按他自己总结的烹饪要领是:“慢著火,少著水”。故而烹制出的东坡肉,味极鲜美。因为,“慢著火,少著水”能使汤质稠浓,味道自然醇厚强烈。而在当时,又由于苏轼的名望,特别在知识分子中间,曾被“传为美谈”。菜因人传,加上黄州人民怀念和敬仰这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并将他所创的这种香美软烂的佳肴——红烧肉,命名为“东坡肉”。后世厨师还在东坡肉中增添了两种原料:冬(东)笋、菠(坡)菜,使其更加寓意深长。
黄州东坡肉,因其味美香醇,脍灸人口,自古倍受人们喜爱,故成为鄂东地区筵席饮宴中的一道名菜。
黄州东坡饼
黄州地方风味名点,距今有九百多年,系用上等细面粉做成蟠龙状,和麻油煎炸,片片如薄丝条,然后撒上雪花白糖,具有酥、香、脆、甜的特点。相传为苏东坡起意,由安国寺大和尚残谬试制成功。
黄州烧梅是黄州城传统名点,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配料精、制作细,上似梅花,下似石榴,亦叫石榴烧梅。黄州烧梅馅芯以肥肉、熟馍、桔饼、花生、葡萄干、冰糖、桂花、红绿丝等制成;用薄面皮包馅,封口处呈梅花形,故名。可蒸、可炸、可烤,香甜可口。
“狗脚”是团风的特产,因产品形似狗脚,故名。其色泽金黄,松酥香甜,如用塑料食品袋装,可存放一月之久。它已被列入《湖北风味小吃》。
蟹黄豆腐为浠水名菜。其制法为:选用茅山活螃蟹两只,将活螃蟹洗净,放入蒸茏,在旺火上蒸熟取出,用竹片剔出蟹肉。碗中盛猪肉汤二两,将蟹壳翻身放入汤内淘洗出蟹黄。鸡蛋黄在碗内搅散,水豆腐切片,放在旺火上沸水锅里烫一下捞出,盛碗加猪肉汤。将炒锅置旺火上,下猪肉汤、蟹肉,加精盐、姜末、辣椒油、豆腐、味精、葱白、湿淀粉烧沸成蟹羹,淋入搅散的鸡蛋黄,边淋边勺推勺,再下熟猪油,起锅盛盘,撒上葱花、胡椒粉,即成。
浠水九孔藕粉
浠水县特产,由浠水独有的九孔藕精制而成。内含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味道香甜可口。能补虚损、养血生津,老少皆宜,实为营养健身之佳品。九孔藕,藕中珍品,比普通藕多出两孔,自明清以来被列为朝廷贡品。
蕲春酸米粉是蕲春名优土特产品。起始于清代嘉庆年间,曾作皇宫御食,史上久负盛名。传承200多年的传统工艺是其长盛不衰的“秘诀”,这种米粉先后经过窖米、窖浆(二次发酵)、滤浆、打粑、焐粑等15道工序精制而成,无需添加食品添加剂,晶莹剔透,酸爽入口,筋道感足,质地柔韧。作为一种绿色、营养、环保的传统食品,蕲春酸米粉倍受消费者青睐,供不应求,远销北京、上海、武汉、深圳等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出口到日本、韩国、东南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蕲春家方酒,亦曰益气养血补酒,由蕲春县李时珍第二十九代嫡孙,根据祖传千年的秘方酿造而成。
黄梅鱼面采用新鲜白鱼、鳜鱼,去头尾、内脏、鳞皮、骨刺。
罗田大别山吊锅是山里人长期生活在高山密林,交通不便,物质匮乏的特殊年代遗留下来的独特餐饮方式。在漫长的冬季,山民们一边在火塘边取暖,一边在桁条上悬一个可以上下升降自如的木质滑杆,下吊一铁锅,吃饭时,将烧熟的主打菜鸡、羊、牛、狗、野猪肉,再加上垫锅菜将军菜、金针菜、野竹笋、薇菜、珍珠菜等分别倒进锅内,旁边再配上橡豆腐、红豆腐、泡菜等。家人或来客围坐火塘四周,烤火、吃菜、叙话,喝酒,左手拿碗,右手拿筷子和酒杯甚至还有旱烟袋。在罗田吃吊锅已是四季皆宜,各具特色,别有滋味在心头。2013年9月2日,罗田吊锅被评选为罗田县“十大名吃”之一。
制作方法:将切片的白萝卜略炒倒入吊锅垫底,依次加入水、海带、炸豆腐、平菇、粉丝、猪血、糍粑芋头元子,然后把腊肉、土鸡蹄花、腊鱼、肉糕煮熟后以五角形切摆成形,意蕴五谷丰登,加入调味的高汤即可。
麻城肉糕为麻城传统名菜。将鲜鱼去刺去皮,猪肉去骨剔皮,均剁成肉浆,将苕粉、清水、食盐按比例放入盆内与肉浆搅拌,加入姜末、葱花等佐料,制成圆形或方形,放入蒸笼,猛火蒸15~20分钟,肉糕出笼后切成长方片,码在鲜花碗上,呈宝塔形。可熟食,亦可冷藏,其味鲜美可口。
习俗
端午节划龙舟的习俗在黄梅县由来已久,主要以孔垄、小池、分路三镇最负盛名。分路镇分路村位于西河岸边,家家户户都有会划龙舟的村民。每年端午节前后,黄梅一带就有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划龙船习俗,庆祝丰收,祈求平安,在外地上班或务工的都会不远千里赶回来参加这一项大型民间活动。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为“翘船日”,五月初一,初三,初五为正式划船日。
双峰山庙会是黄冈市黄梅县纪念佛教禅宗第四代祖师、大医禅师道信的传统习俗活动。农历三月初三是佛教禅宗第四代祖师、大医禅师道信的诞辰。据传,古代黄梅每到春天流行瘟疫,道信通医道,他发现芥菜中的药用价值,每到春天,他命寺僧采用芥菜和米粉做成的素团米粑分发给香客食用,防病祛灾。此方推广开来后,黄梅以及周边县市民众普遍受惠感恩,此后每年三月初三都会在双峰山举办庙会纪念这位高僧。在农村地区还保留着地米菜煮鸡蛋、“化”百家米、吃长寿面、打线兜、送线兜等等一系列风俗活动。
艺术
黄冈境内流行的地方传统戏剧种类繁多,除了由民间戏剧发展成为省级乃至国家级的剧种黄梅戏楚剧外,还有汉剧采茶戏、被窝戏、东腔花鼓戏、文曲戏、赶柳戏、皮影戏等。
东腔戏,俗称“哦嗬腔”,又名“东路花鼓”,清朝时期发源于鄂东的麻城、罗田、英山等县,其声腔高亢,为群众喜闻乐见,广为流传。该剧种已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保护项目。
舞蹈有展现劳动场面的薅秧舞、采茶舞、采桑舞,有喜庆场面的灯歌类舞蹈狮子、花挑龙灯、采莲船、大头舞莲湘秧歌高跷亭子,有反映生活情趣的蚌舞扇子舞碟子舞等,绚丽多姿,各具风采。
黄冈民间工艺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独树一帜的传统工艺有挑花、刺绣、扎花、编织、陶艺、竹艺、石刻、木刻根雕、缠花等。其中最负盛名有黄梅挑花红安绣活英山缠花和蕲春管窑陶艺制作技艺。
风景名胜
概述
截至2022年底,黄冈市AAAA级景区达到21家,AAA级景区发展到62家,A级景区总数达到87家。有世界地质公园1个:湖北黄冈大别山世界地质公园。
黄冈市AAAA级景区
黄冈市AAA级景区
重要景点
遗爱湖国家湿地公园
遗爱湖位于黄冈市区中心,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所作《遗爱亭记》而得名。《遗爱亭记》是苏东坡为颂扬即将离任黄州去湖南任太守的徐君猷而作。徐太守为官清廉、有益乡土,“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黄州人为了彰显“遗爱”精神,弘扬东坡文化,将城中的东湖、西湖、菱角湖合称为遗爱湖。
罗田天堂寨
罗田天堂寨风景区位于大别山国家森林公园东北、大别山主峰南麓的天堂山。东经115°42′,北纬31°09′。西至罗田九资河镇,东、南为英山县,北邻罗田青苔关林场及安徽省金寨县。总面积42.8平方公里。
天堂寨属北亚热温暖湿润季节气候,具有典型的山地气候特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温光同季,雨热同季。年均日照时数1400—1600小时,太阳年均辐射量95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气温12.5℃,夏季平均温度22℃,7月份平均气温23℃;冬季平均温度10℃,1月份最低温度0.2℃≥10℃积温4500—5500℃,无霜期179—190天,年降雨量1932.8毫米,相对湿度60%—65%。天堂寨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是纳凉避暑,度假疗养,观光旅游,会务活动等的理想胜地。
大别山主峰风景区
大别山主峰风景区位于英山县,又名吴家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以山岳地貌、原始森林、河谷景观为主要特征,汇“峰、林、潭、瀑”于一地,园内自然赋予的景观——“主峰旭日”“挂天飞瀑”“石瀑鉴心”“松林奇观”“龙潭河谷”和“千年檵木园”“百年古藤园”被成为“神奇七绝”。人文景观石鼓庙和南武当则可佛、道双修,其中南武当武圣宫景区由九宫三院构成,已开放景点有武圣宫、灵宫殿、龙虎殿、钟鼓楼、配殿、宗师府、万人太极广场、书画院等景点。
薄刀峰
薄刀峰位于罗田县,原名鹤皋峰,是鄂东著名的避暑胜地。景区由数十个群山组成,主峰大弧坪海拔1404米。山势南北走向,存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爵主庙遗迹”、有南宋时期的“独尊古寺”、有元朝时期的“铜锣峭壁”、有元末明初的“鹤皋古寨”、还有明朝时期的“献旗岭”“摇旗岗”“歇马亭”“就义场”等人文景观。
东坡赤壁风景区
东坡赤壁位于黄冈市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为有岩石突出像城壁一般,颜色呈赭红色,所以称之为赤壁。自唐代杜牧、宋初王禹贬谪黄州之后,赤壁之名日甚。至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贬黄时写有赤壁二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著名作品,更使赤壁名扬中外。故清康熙末年,始更名为“东坡赤壁”。东坡赤壁的楼阁始建于西晋初年,距今约一千七百余年,后多次重建,现有面积四百余亩。建筑物计有“二堂、三楼、二阁、一斋、一像、一峰、九亭”。其中二赋堂内有一块大木壁,正反面刻著前、后《赤壁赋》全文;留仙阁有一幅苏东坡游赤壁全图;碑阁内有百余块石碑,刻满苏东坡的书法。
桃花冲风景区
桃花冲风景区位于英山县,是大别山的旅游避暑胜地,主峰海拔1698.7米,为大别山的第二高峰。景区内银杏、大别山五针松天女花等珍稀树种被称为植物王国的活化石,且野生动物保护完好,仅国家级保护动物就有娃娃鱼、穿山甲、香獐金钱豹果子狸等40多个品种。境内盛产天麻三七桔梗麝香等名贵药材,素有“第一宝库药材”之称。
三角山
三角山位于浠水县,因三角山其三柱奇峰,状如兽角,突兀苍弯而得名。三角山素有黄州府“笔架山”之称,以雄、奇、幽、秀而闻名。三角山有大小山峰28座,有名胜古迹、革命纪念遗址等旅游景观景点156处,其中主要名胜景点有:“两大革命遗址”“两大险境”“两大古寨”“三大主峰”“三大古寺”“四大古庵”“四大古树”“四大名洞”“八大奇石”。
对外交流
黄冈市的友好城市有波兰皮亚塞赤诺市(2010年)、菲律宾依木斯市(2012年)、南非卡纳兰德市(2014年)、美国约巴林达市与红安县(2014年)、克罗地亚奥西耶克市(2018年)、新西兰维斯兰市(2018年)、喀麦隆巴门达三市与红安县(2019年)、潍坊市(2020年)。
著名人物
参考资料:
重要荣誉
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书法城、中华诗词之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正能量城市、中国地级市百强第76名、2019中国城市品牌评价百强榜(地级市)第77、2020年全国双拥模范城、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2021年中国地级市百强品牌城市第78。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2021国家卫生城市、湖北省森林城市。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