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是企业的物流管理包括第三方物流的信息管理系统,系统涉及到仓储作业管理、 运输及配载管理、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建立物流信息化管理,以提高物流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使物流活动的效率和快速反应能力得到提高,提升更人性化的服务,完善实时物流跟踪,与减少物流成本。
主要构成
· 运输及配载管理
· 财务管理
· 人力资源管理
功能描述
仓储管理及仓储作业管理
仓储管理以及
仓储作业管理系统一般统称为
仓储管理系统(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
WMS)。随着
企业规模扩大,
产成品结构越来越复杂,且整个市场对产品的个性化要求也日益提高,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存储这些产品,如何在需要这些产品的时候迅速地找到他们,如何采用有限的仓储面积存储更多的物品以及如何合理配置产品品项以最低的品项数和库存数满足市场的需要,如何安排仓库门口(
Docking)的装卸作业,使该作业能够迅速准确地被完成。
先进的
仓储系统为了能够达到上述结果,在系统
内设计了一个先进的计划系统,该系统对于现场的作业状态非常敏感,他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变化而实时调整
作业计划,使整个作业计划安排能够达到最佳。在计划自动生成的时候,所考虑的因素主要有品项特性(是否对存储和搬运有特殊要求),储位分布以及
储位分配情况,仓储作业面积,操作人员数以及操作人员的
训练程度,作业允许的时间以及客户给定的
服务时间以及
仓储设备的运行状况等等。另外,某些WMS系统采用了Rule base或
Knowledge Base技术,将人们在实际仓储作业中的优秀经验整合到系统作业管理中,使系统能够充分整合现有的
仓储资源而达到
作业效率的最佳化,另外仓储作业管理系统还要支持仓储内所有
自动化设备。
仓储作业的具体功能如下设计:
物料管理根据仓储作业以及物流业务以及今后电子商务
发展趋势主要将定位于以下几个功能方面:
物料属性分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代码继承式分类,这种方式通过代码分段方式建立物料的属性分类,其优点是相同属性物料在排序上归为一类,容易管理。但该方法随着物料种类的增加造成代码过长,字段过多且不同物料
属性类别使用同
一字段造成管理不便,在
数据存储上表现为
稀疏矩阵,浪费存储资源。主要
代表性的
编码方案有Unspsc、UCC和
EAN等。
另一种方法是采用属性结构表方式进行物料属性的定义,其主要特性是首先定义物料的分类以及分类属性,然后
再定义属性值,其结构有些像金字塔型,在这种
分类方法中,可以做到物料的代码的编撰方式与物料属性无关,分类可以无限增加。同时,采用属性结构表方式建立物料属性的描述体系,可以在统一
数据库系统中表达不同的属性描述类别,但不存在属性类别的浪费和字段
空值过多的稀疏矩阵状况的出现。典型的分类法是Nato Auslang。
(2). 物料的存储描述
物料属性定义完成后,需要定义的另一个物料属性就是物料的存储属性,其中主要包括了下列
信息内容:
物料的
存储信息,包括存储地区、仓库、仓库内的
存储区域以及货架储位。
物料的
库存信息,其中包括物料的存储库存和在途库存,由于中国审计特性与国外不同,中国是根据政府颁布的原始样张作为原始记录依据,因此对于货到,单未到的情况无法进行登帐处理。
物料的存储条件需要进行配置,先进的
仓储管理系统能够通过对仓库实体参数配置,实现对仓储资源的识别和管理,需要配置的信息主要有仓储编号,仓储面积,
储位编号,储位面积以及储位存储规则等等。通过仓储配置,可以根据实际作业需求制定优化的仓储作业计划,实现对仓储环境的高效利用,即以有限的面积存放更多的货品,以有限的资源得到更大的仓储
吞吐量,以有限的人力物力获得更高的作业效率和速度。
仓储作业计划
仓储作业计划是通过采集收发货品订单以及根据系统中的仓储配置数据,并结合在系统中已经设定的作业规则(Process Rule),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作业计划,仓储作业计划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 收货上架
(3). 补货
(4). 码头装载
仓储作业计划生成以后,需要得到执行,仓储管理系统一般都会结合硬件设备和
条码设备辅助完成仓储作业计划,因此仓储作业系统不仅仅是一个计划管理系统,更是一个业务执行管理系统,在作业执行方面,许多WMS产品都有比较先进的解决方案和相应的产品,如EXE的Exceed,ES/1 AWM等系统,其中ES/1 AWM还提供了基于打印
工作令的执行管理系统以适应自动化水平较低的仓储作业环境。
仓储管理系统中另一个重要
管理对象是仓储资源管理,仓储资源除了仓储本身还包括了
仓储结构、仓储设备以及仓储作业人员等资源的管理。主要功能体现在仓储设备的合理调配,并通过设备
检修计划提高
设备完好率;合理配置仓储结构,提高场地
利用率;合理组织仓储作业人员,使仓储作业效率能够得到最大化。
现实生活中,仓储管理是非常复杂的,在仓储管理中,会遇到各种
突发事件以及其他异常交易作业,因此要求一个优秀的WMS系统能够妥善地处理这些异常情况。
仓储作业管理的优化,将最终体现在
仓储成本的降低和作业效率的提高,而
成本控制是应用
仓储管理系统的一个主要目的之一。然而,与
ERP系统不同,ERP系统所描述的成本控制,大多以物料成本为中心展开,而WMS系统的成本,必须以
作业成本为中心,因为WMS系统的主要管理对象虽然是物料,但管理的主体却是作业,因此,作业成本的可控以及优化是WMS系统比较重要的环节。
长期以来,仓储作业是企业内部的
成本中心,长期困扰企业管理者的问题是仓储作业成本比较难于核算和控制。随着企业生产逐步由大而全走向分工合作,专业化方向,企业的仓储将不会只对企业的一个部门或几个部门提供服务,将会逐步走向集团企业内
仓储中心或以
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形式出现。仓储作业将会从成本中心走向
费用中心,最终走向新的
利润中心。因此先进的WMS系统都会提供基于作业的
成本管理系统,帮助仓储作业管理人员精确地核算仓储作业成本,为进一步优化仓储管理,提高仓储效率奠定基础。
运输及配载管理
运输管理是物流中另一个主要
子系统,运输管理的主要管理对象是运输
工具管理(车、船、飞机等)、运输环境管理(
运输线路、站点和地图)、
人员管理(驾驶员、装载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等)、
运单管理(运单、
运输计划排程等)、运输成本核算(人员成本、运输
资源成本(工具成本和人员成本)、
能源消耗核算控制等)、优化管理(路径优化、
运输能力优化、以及服务优化等)、客户管理(客户订单服务、查询等)、
跟踪管理(包括采用
GPS和
SMS等系统实现的运输跟踪管理)。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管车宝,以SAAS模式,与电信、移动、
联通等
通信网络的
LBS基站定位技术融合,采用手机对在途
货物运输车辆定位,提升
物流运输及配载
管理效率。
运输设备资源主要包括,
运输工具如车辆、船舶以及航空运输设备等。其中所要管理的元素有运输能力(包括装载
体积重量)、
运输速度(小时公里数)、能源消耗计量等。对于运输业务,还包括运输业务的
外包服务,因此
运输资源还要包括运输
服务提供商的管理。
运输线路管理
根据
运输企业以及运输服务特性不同,分为区域型运输管理、线路型运输管理和混合型运输线路管理。运输线路管理的主要目的是能够建立运输服务区域数据库,并通过对这些数据库的引用并采用一定的算法设计合理的运输线程和运输站点序列。因此,对运输区域的描述是运输线路管理的基础。
运输线路的属性主要包括运输目的地的坐标,经过站点之间的距离、通畅能力值等。其中通畅能力值是未来进行优化处理的基础。一般通畅能力值由以下几个元素构成:
(1). 站点之间的路径流量(一般可以通过政府的
GIS系统获得),以及高峰流量等信息
(2). 站点之间发生事故的概率
通畅能力与运输工具有关,因此以上元素必须根据不同的运输工具分别设定。
人员管理
在
运输管理系统中,人员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运输作业来说,尽管系统给定了优化的
运输路线,但在作业实况中,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而有经验的驾驶员和没有经验的驾驶员在处理这些意外情况时会表现的不一样,得到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然而有经验的驾驶员的
人力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如何合理的进行作业人员定岗和
任务分配将直接影响到运输作业的完成质量。
人员管理主要是对人员属性的管理,属性的
科学描述为业务分配的合理化以及优化
人员组合提供了数据基础。
驾驶人员的属性主要由以下几个元素决定:
人员的基本属性(姓名、性别、年龄、教育程度、住址、联系方法等);
人员的技能属性(
驾龄、
驾驶证级别、
工作经历、作业区域历史、事故历史等信息);
人员的成本属性(工资、津贴、奖励等)。
客户管理
运输管理的需求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物流公司的运输需要
(2). 厂家的送货需求
其中物流公司主要是指
第三方物流,包括
货代企业。这些公司通过两种途径解决
运输问题,一是通过自身的运输资源进行,二是外包其部分运输服务,在这方面,货代企业表现尤为突出。因此运输管理系统的客户管理主要是针对运输服务的需求来源进行分类管理,并根据这些需求分别提供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运输服务。
运输服务是通过
运输需求来驱动的,运输订单是需求的表现形式,先进的运输管理系统应该能够根据用户的不同
需求产生不同的运输订单,使用户的
运输成本降到最低,同时也是自身的运输成本降到最低。
根据运输订单进行运输的组合作业,可以大大提高
运输效率,国际上一些著名的物流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LTL等组合运输服务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运输计划排程的结果将要达到3个方面的目的:
· 运输成本最低
· 运输速度最快
运输
排程需要引进一些优化算法,特别是在路径优化方面,大多数的优化算法采用了Morris的K-
最短路算法,该算法采用了路径节点矩阵双向扫描算法,提高了传统路径优化算法的速度,且采用该算法,不仅仅可以求出整个节点矩阵中任意两点之间的
最短路径,还可以求出第K短路径及其经过节点。
成本核算
在运输管理中,成本核算主要针对的项目为运输成本,而运输成本中比较难于控制的是
可变成本,其中比较主要的是能源消耗的控制。影响能源消耗的因素很多,有路径的长度,通畅能力以及驾驶员的
驾驶技术等因素,另外气候也是影响能源消耗的因素之一。国内大多数运输管理在运输可变成本的控制上,主要依据路径长度,而精确的成本核算应该考虑上述所有因素对能源消耗的影响。
作业跟踪
在实际运输管理中,计划排程的对象并不是一个静止的对象,而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因此必须设计作业跟踪来对这些变化加以记录和跟踪,因此跟踪是运输管理系统中比较重要且有特色的功能之一。
国内运输管理系统对作业的跟踪分为静态跟踪和动态跟踪两种形式,静态跟踪主要通过运输订单的
回单收集来实现,而动态跟踪则通过
手机短信、GPS等设备进行作业跟踪。静态跟踪是事后行为,他只能为下一次计划排程提供改进依据,但无法对正在发生的问题加以纠正或改进。而动态跟踪则不同,动态跟踪可以使计划排程更合理,减少
空车营运,提高异常事件的处理
应对能力。
财务管理
财务电算化已经在我国发展了十多年,但大多数
财务软件只是手工作业的模拟,并没有在企业管理上加强控制,而
物流系统的财务管理,恰恰突出了财务的
管理功能,其中集中体现在应收、应付管理。
传统
财务系统的
数据来源是凭证,而从管理角度上讲,凭证并不是
原始数据,由于历史的原因,凭证成为财务数据的基础,对物流企业来说,由于业务峰值的因素,所有业务如果都要通过凭证进入财务系统的话,将造成系统数据急剧膨胀,浪费数据存储资源。因此,为适应物流管理系统的需要,
财务管理系统在数据的采集上必须直接对应作业原始单据如订单数据等。
许多企业存在
三角债务,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无法提供精确有效的数据(
债权凭证),因此应收应付是财务管理中相当重要的环节,物流系统面对的是直接客户,因此应收应付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人力资源管理
和
ERP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同,物流系统所赋予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针对作业人员的管理。它包括了人员属性记录,工作经验记录以及岗位经验记录和奖惩记录。在我国物流企业中,除了管理人员以外,大多数作业人员来源于
劳务市场和外来打工人员,这些人员流动性较大,且劳务市场对这些人员的管理水平较低,因此物流管理系统必须提供基于物流运作需求的人力资源管理,建立
人力资源数据库。
人力资源流动性大带来的结果之一就是无法稳定地提高作业规范化水平,无法
长期培训,使劳务人员逐步成长为专业操作人员。因此,必须通过人力资源数据库对所有参加过本企业工作的人员加以记录,方式记录。形成基于本
企业需求的劳务市场(Labor Pool),从而使基于本企业的劳动力技能得到继承和提高。
另外,还需要设计人员的KPI表和月度/季度/年度/业绩评估表,从而能够全面地评价作业人员的状况。
另外,必须以投资的眼光看待人力资源,引进一批作业人员,就要开始核算在这些人员上的投入,包括工资、税费以及保险等,同时还要通过
KPI来评估其产出,人力资源是最有潜力可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