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

西汉河间献王

刘德(?~前130年),西汉宗室大臣、藏书家。汉景帝刘启第三子,栗姬第二子,废太子刘荣之弟。

人物生平
刘德居于咸阳,修学好古,遇事实事求是。喜好儒学,藏书最多,衣著服饰和言行举止都依仿儒生。山东儒生多附于他。他在位二十六年去世,谥号为献,又称河间献王。他凡从民间得一善书,必好写以还,而留其真本,又加金银玉帛赏赐,以招四方之书。由是有旧书者,多奉奏河间王。故其得书之多,可与汉朝官家藏书相等。所得书皆古文及先秦旧书,价值较高。其学举六经,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修《礼乐》,精儒学,山东诸儒多从其游。
汉承秦制,到汉武帝时,感到光靠严厉的法制,没有德行的教育,国家难以长治久安。于是,依从大儒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主张,实行忠君爱民的孔孟之道。
然而“三代之书”燔炀殆尽,读书之人也凤毛麟角,恢复儒术教育谈何容易。这时,河间王刘德应时而起,“于灰尽之余纂亡散篇卷,仅而复存”。
足迹踏遍鲁燕赵魏,寻寻觅觅为国求书。刘德不畏劳苦,身体力行,凡闻民间有善书者,则亲自前去收求出重金购之,并命人重抄一份留与百姓。对不愿出让者,则好言求之,从不采取强制手段,这在当时的统治者来说,是难以做到的。由此刘德贤名远扬,众多知识分子和百姓,都不远千里,携先祖旧书,前来奉献, 刘德均给予重用和奖费。所得之书,有《》、《左传
刘德曾下令修筑日华宫,“置客馆二十余区,以待学士”。而刘德自己的奉养没有超过宾客。
家庭
父母
儿子
河间王国世系
第一代:刘德,汉景帝前元元年(前155年)封河间王,元光五年(前130年)去世,谥号“献”。
第二代:刘不害,刘德子,元光六年(前129年)袭爵,元朔三年(前126年)去世,谥号“共”。
第三代:刘基,刘不害子,元朔四年(前125年)袭爵,元鼎三年(前114年)去世,谥号“刚”。
第四代:刘授,刘基子,元鼎四年(前113年)袭爵,天汉三年(前98年)去世,谥号“顷”。
第五代:刘庆,刘授子,天汉四年(前97年)袭爵,五凤三年(前55年)去世,谥号“孝”。
第六代:刘元,刘庆子,五凤四年(前54年)袭爵,建昭元年(前38年)除爵。
第七代:刘良,刘庆子,建始元年(前32年)袭爵,建平元年(前6年)去世,谥号“惠”。
第八代:刘尚,刘良子,建平二年(前5年)袭爵,初始元年(8年)除爵,新朝建立,西汉灭亡。
主要成就
整理古籍
为了整理这些古籍,刘德亲自组织并参与工程。他以名儒毛苌贯长卿为博士、王定为史丞,又广招天下著名学士,对所得之书进行研究、整理。刘德整理古籍的态度极为严谨,对所得残缺不全、 字异文非和不同版本者,必组织群儒研讨辨析、勘误订正、精心校理成册。
据传,《毛诗》最早作者是孔子和其弟子子夏,子夏作诗序以授曾中,曾中授李克,李克授孟仲子,孟仲子授根牟子,根牟子授孙卿子,孙卿子授鲁人毛亨,毛亨授赵国毛苌(号称小毛公),毛苌被刘德招为博士,《诗》遂为刘德所得。为与当时流传的《齐诗》、《鲁诗》、《韩诗左丘明所著,是我国古代一部史学和文学著作。
太傅贾谊、京兆尹张敞、太中大夫
经过艰苦的校勘著作而整理出大批的正本书籍,对于当时书典十分匮乏的汉朝廷真是雪中送炭。史载刘德多次车载《诗》、《书》等古籍应诏入朝。汉武帝刘彻
刘德所聚集之诸儒士中不乏对儒家经典研究颇深的大学者,毛苌和贯公为其中之佼佼者。明张岱《夜航船·文学部·诗经传》:“卜商始序《诗》,辕固作传为《齐诗》,申公作训诂为《鲁诗》,浮丘伯授。毛苌作故训为《毛诗》,毛亨授。”毛苌先从毛亨学习《诗训诂传》,后被立为河间国博士,河间王刘德为之建筑君子馆。毛亨所论《诗》传自孔子学生子夏,最合古意。明张岱《夜航船·文学部·毛诗》:“荀卿授汉人鲁国毛亨作训诂传,以授赵国毛苌。时人以(毛)亨为大毛公,(毛)苌为小毛公,以二公所传,故名《毛诗》。”《鲁诗》亡于西晋、《齐诗》亡于曹魏,《韩诗》亡于北宋,惟独《毛诗》,由于献王刘德建君子馆作为毛苌传经之所,向天下学士广为传讲,得以流传下来,滋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士。清端木国瑚有诗:“礼士贤王汉古风,昔人已往今人老。传《诗》博士毛公里,筑馆犹闻说君子。”
贯公先从贾谊学《左传》,后被立为河间国博士。其所传《左传》递相传续,直至西汉末年学者刘歆。清张穆《汉河间献王君子馆专歌为仙露同年赋》诗有句:“汉兴荡除挟书律,如日杲杲生于东。三辅邸舍廓有容,碔砆金玉错其中。坦坦大河壖,神禹厮二渠。献王筑馆河之濒,实说神乐孰《诗》《书》。蒲轮朅来呕咦水,河北诸儒为王起。兰陵客死绪示棼,毛贯诸公尽君子。君子几凋零,王功在六经。”毛指毛苌,贯指贯公。“荡除挟书律”,指汉惠帝刘盈废黜秦代禁止民家私家藏书之严苛法律。《汉书·惠帝纪》:“三月甲子,皇帝冠,赦天下。省法令妨吏民者,除挟书律。”唐颜师古注引张晏曰:“秦律敢有挟书者族。”
汉武帝刘彻建元五年(前136年),朝廷设《易》、《书》、《诗》、《礼》、《春秋》五经博士。京师设立太学,由五经博士任教师。博士教授弟子的经书,均用汉朝通行之隶书书写,故称“今文经”。董仲舒是今文经学的创始人,把《易经》阴阳五行学说加以引申、发挥,提出儒学“天人感应”理论和“三纲五常”道德规范。这些理论在当时有利于维护国家大一统的局面和社会的稳定,部分学说受到汉武帝的支持,朝廷于是确立尊儒重书之国策,这对于一心想要振复儒学的河间王刘德来说鼓舞极大。
刘德满怀信心地带上河间国内的儒学研究成果,奔赴长安,进献朝廷。据《史记》记载,刘德来朝时间在汉武帝元光五年(前136)冬十月,武帝在三雍宫召见刘德,向他问策。《史记·五宗世家》裴骃集解引《汉名臣奏》:“河间献王经术通明,积德累行,天下雄俊众儒皆归之。孝武帝时,献王朝,被服造次必于仁义。(汉武帝)问以五策,献王辄对无穷。”河间献王刘德在京师长安期间,还和一些儒臣进行过儒学讨论。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对》即记载有与刘德的对话,并涉及《孝经》,而《孝经》也是刘德所收集上来的佚书之一。宋末元初著名学者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志》转引宋代陈振孙曰:“世传秦火之后,河间人颜芝得《孝经》藏之,以献河间王。”
《隋书·经籍志》记载:汉初,河间献王刘德好古爱学、收集余烬,得而献之《士礼经》,合五十六篇,并记威仪之事。又得《司马穰苴兵法》一百五十五篇,及《明堂阴阳之记》,并无敢于传论之学者。《周官》盖周公所制官政之法,李氏得《周官》进献于河间献王,独阙《冬官》一篇。河间献王购以千金不得,遂取《考工记》以补其处,合成《周官》六篇奏之。汉初,河间献王又得仲尼弟子及后学者所记一百三十一篇献之,时亦无传之者。而又得《明堂阴阳之记》三十三篇、《孔子三朝记》七篇、《王史氏记》二十一篇、《乐记》二十三篇,凡五种,合二百十四篇。戴德(汉代礼学家,字延君,世称大戴)删其烦重,合而记之,为八十五篇,谓之《大戴记》。而戴圣(字次君,世称小戴)又删大戴之书,为四十六篇,谓之《小戴记》。明张岱《夜航船·文学部·乐记》:“汉文帝始得窦公所献周公《大司乐》章,河间献王与毛生采作《乐记》。”
学术研究
从学术上讲,汉朝廷所立之五经博士均讲授“今文经学”。而今文经学按照当时实用政治的需要,穿凿附会地解说儒家经典,属于典型的实用主义政治哲学,学术上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与今文经学相对的是古文经学,古文经籍是用先秦古文字书写而成的典籍。古文经典书籍的来源主要有二:一是汉景十三王之一的鲁国恭(共)王刘馀“孔壁藏书”,另一便是河间献王刘德所收集之书。汉代学者训诂解释这些古文经籍,从而形成“古文经学”,此即《隋书·经籍志》所载:“汉鲁恭王、河间献王所得古文,(学者)参而考之,以成其学,谓之‘古学’”。鲁恭(共)王刘馀好治宫室苑囿,为扩建宫苑而拆毁曲阜孔子旧宅,从墙壁中发现很多古文书籍。有些孔壁藏书竟辗转流传到河间王刘德手中,根据宋元学者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河间献王得《古礼》五十六篇,乃孔壁所藏之书。”宋陈普《河间献王》诗云:“礼乐将兴汉德凉,活麟天把付锄商。《周官》千载埋黄壤,两汉如今几献王。”《周官》一书在地下埋藏千年之后,由于河间献王的缘故而重见天日,其功绩可谓惠及千秋万代。但两汉四百余年的时光,没有几位刘氏诸侯王能够修学好古的刘德那样的。
刘德收集整理儒学典籍的功绩和其在武帝京师问策中表现出来的儒学造诣,按理说一定会受到朝臣的尊敬,也理应得到号称“独尊儒术”的武帝的赞赏。然而,令刘德意想不到的是,武帝对德行与学问兼盛且声著朝野的他心生猜忌,并向他发出了严厉的警告。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五宗世家》记载:“孝武帝艴然难之,谓献王曰:‘汤以七十里、文王百里,王其勉之。’(献)王知其意,归即纵酒听乐,因以终。”汉武帝的意思是:殷商汤王、周文王姬昌,都是由地方方圆七十里与百里的小国之王而夺取天下的古代贤王。汉武帝刘彻这样告诫刘德,其用意当然十分明显:你刘德要谨守诸侯藩王的身份,不得觊觎汉朝神器。这对衷心献书、渴望汉朝儒学昌盛的刘德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且刘德所献书籍被朝廷有意藏之秘府、暗处仓库而未有发挥作用;所献雅乐虽然也让乐官演习,但并不常为朝廷所用。
心灰意冷的刘德回到封国后,纵酒听乐,自我麻痹。四个月后,刘德命归黄泉,享年不足五十。
宋王安石《北行过河间》诗云:“北行出河间,千岁想贤王。胡麻生蓬中,诘曲终自伤。好德尚如此,恃材宜见戕。乃知阴自修,彼不为倾商。区区三世家,庙册富文章。教子以空言,得祚果不良。”
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看,河间献王刘德进京进献典籍与雅乐反遭遇汉武帝冷落,可谓事出有因。从政治哲学上讲,武帝好儒也只是用儒学教民,治国之术则三代王道与春秋霸道并用、儒家与法家兼施。“七国之乱”以后,朝廷加强中央集权,规定诸侯国只收租税、不管政事,即分土而不治民。武帝刘彻有十三个兄弟被分封为王(世称“汉景十三王”),都须提防。武帝对诸王,大多“以宫室相高,狗马相尚”。诸王耽于享乐而不足为患。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中讲:“(汉)景十三王,承文之庆。鲁恭馆室、江都轻、赵敬险、中山淫、长沙寂寞、广川无声、胶东不亮、常山骄盈。四国绝祀,河间贤明,礼乐是修,为汉宗英。”汉景帝刘启所分封的十三位诸侯王中,鲁恭(共)王刘余好修建宫室楼台、江都王刘非轻浮傲慢、赵王刘彭祖阴险狡诈、中山王刘胜好色好乐、长沙王刘发寂寞无才、广川王刘越无声无息、胶东王刘寄隐晦愚暗、常山王刘舜骄傲自大,有四国国王因为行为不法而遭诛绝祀。可见汉景帝刘启所封的十三位诸侯王之中,唯刘德“夫惟大雅,卓尔不群”,为汉室英杰、诸王楷模。
一千多年以后,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论道:“王公贵人不好侈靡而喜书者,固鲜矣。不喜浮辩而好正道,知之明而信之笃,守之纯而行之勤者无一二焉。”因此,汉武帝发现自己的同父异母兄弟刘德有德有才、不同流俗、志向高远时,就有意疏落、压抑他,意在敬告刘德,切莫为非作歹。
端木国瑚《献王祠》诗云:“孝景分封尚俨然,汉家难得此亲贤。名王造次称儒者,天子荒唐事列仙。传我遗经刘子政,坏人雅乐李延年。后来一听斑车入,空记河间姹女钱。”诗中提到的刘子政,即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原名更生、字子政,乃西汉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李延年,汉武帝时造诣很高的通俗音乐家,中山人(今河北定州),出身倡伎之家,父母兄弟姊妹通音乐,是以奏乐歌舞为职业的艺人,代表作《佳人曲》。其妹即受宠于武帝的李夫人。
史籍记载
史记·五宗世家》
汉书·景十三王传》
资治通鉴·汉纪十》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