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桂

桂皮药材

玉桂,又名肉桂,生长在亚热带的常绿乔木。玉桂是世界主要的香料植物之一,盛产广西北回归线以南地区。玉桂枝叶含有挥发性桂油,油中含桂皮醛丁香酚等成份,味辛,甘。玉桂作为中药,有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之功效.用于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经痛等。

生活习性
玉桂主要分布在中国,越南斯里兰卡,印尼,缅甸柬埔寨等国。中国广西,广东,云南为玉桂主产区。多为人工种植。广西是玉桂的故乡,栽种玉桂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六陈镇的玉桂是世界三大名桂之一,六陈一带山区,热力强,日照足,夏不酷署,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21.2度。年平均降雨量1420毫米,再加上山地多是呈酸性,土层深厚的沙质红壤,最适合玉桂生长。又因为六陈一带山区山多田少,人们大多选择种桂作为获取经济收入的主要手段。这也为六陈桂乡的形成提供了必备的条件。六陈何时开始种植玉桂,确切时间虽然难以考证,但从相关史料所记载分析,六陈的玉桂种植历史大约在明朝中期就已经开始了。六陈已经成为玉桂产品的集散地,成为名副其实的玉桂之乡,取得其他桂区无法替代的历史地位。再加上六陈所产玉桂具有肉厚棕黄,甘香醇浓,桂醇含量高的品质,从而使六陈玉桂地驰名中外,长期以来,陈桂几乎成为六陈玉桂的代名词。
用途
玉桂是常绿阔叶乔木,枝叶茂盛。玉桂枝叶含有丰富的桂油,玉桂粉是采摘玉桂枝叶,经晒干后磨制成粉。采摘枝叶并不伤其主干,经一段时间后,即可恢复如初。这样可以重复采摘,实乃一种可再生资源
制香要用木粉就要砍伐树木。如果沿用古老的柏木粉和松木粉制香,将破坏大片的森林资源一次性筷子已经被叫停,那么我们在为祖宗烧上一炷香时,是否也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森林。桂粉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资源,不是替代传统木粉的更好的制香原料吗?
烧香产生的烟气正污染着空气,人在吸入含人造香精的烟气时,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远甚于吸烟。而用桂粉制香,桂粉中含有的桂油经薰烧挥发弥漫于空气中,沁人心肺,提神醒脑,香味醇厚。在净化空气的同时,也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有效的保护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用纯桂粉制作的香品,不仅燃烧时有桂味的芬芳,即使香体长久裸露置放,仍有浓郁的玉桂香味。这是人工香精所无法调制的。
玉桂有补活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之功效。用于薰香,驱阴避寒,有益人体健康。
化学成分
玉桂含挥发油1.98%-2.06%,其主要成分为桂皮醛,占52.92%-61.20%,还有乙酸桂皮酯,桂皮酸乙酯,苯甲酸苄酯苯甲醛,香豆精,β-荜澄茄烯,菖蒲烯,β-榄香烯原儿茶酸,反式桂皮酸等。桂皮还含3'-甲基-左旋-表儿茶精,5,3'-二甲基-左旋-表儿茶精,5,7,3'-三甲氧基-左旋-表儿茶精,4'-甲基-右旋-儿茶精,7,4'-二甲基-右旋-儿茶精,5,7,4'-三甲基-右旋-儿茶精,左旋-表儿茶精-3-○-β-葡萄糖甙,左旋-表儿茶精-8-β-葡萄糖甙,左旋-表儿茶精-6-β-葡萄糖甙,左旋-表儿茶精,桂皮鞣质A2、A3、A4,原矢车菊素C1、B1、B2、B5、B7、A2,原矢车菊素B2-8-C-β-D-葡萄糖甙,原矢车菊素B2-6-C-β-D-葡萄糖甙,锡兰玉桂素,锡兰玉桂醇,脱水锡兰玉桂素,脱水锡兰玉桂醇及多种二萜类化合物-玉桂新醇A、B、C1、C2、C3、D1、D2、D3D4、E,玉桂新醇A、B、C1、D2、的-19-○-β-D-葡萄糖甙,D4的-2-○-β-D-葡萄糖甙等,另外还含有南烛木树脂酚-3α-○-β-D-葡萄糖甙,3,4,5-三甲氧基酚-β-D-洋芫荽糖(1→6)-β-D-葡萄糖甙,消旋-丁香树脂酚,5,7-二甲基-3',4'-二氧亚甲基-消旋-表儿茶精,玉桂醛环甘油-1,3-缩醛(9,2'-反式,玉桂醛环甘油-1,3-缩醛(9,2'-顺式),玉桂甙,桂皮甙和桂皮多糖AX等化合物。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镇静作用
玉桂中含有的桂皮醛对小鼠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表现为自发活动减少,对抗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所产生的过多活动、转棒试验产生的运动失调以及延长环己巴比妥钠麻醉时间等。应用小鼠压尾刺激或腹腔注射醋酸观察扭体运动的方法证明它有镇痛作用。
降温作用
对小鼠正常体温以及用伤寒副伤寒混合疫苗引起的人工发热均有降温作用。对温刺引起发热的家兔桂皮醛及玉桂酸钠都有解热作用。可延迟士的宁引起的强直性惊厥及死亡的时间,可减少菸碱引起的强直性惊厥及死亡的发生率。对戌四唑引起者则无效。
2.降压作用
附子、玉桂复方对肾上腺皮质高血压大鼠灼伤一侧肾上腺所形成之模型)有降压作用;对肾性高血压大鼠(8字形结扎肾脏所形成之模型),则无作用。此作用可能是附子、玉桂促进机能降低了的肾上腺活动,使之趋向正常所致。
3.预防血吸虫病的作用
小鼠每天口服浸剂(未注明品种)0.2ml/10g体重(10.8g/180ml),共服15天,服药之第3天感染血吸虫,并无预防作用,如与雄黄、槟榔及阿魏同用则有一定效果。
4.对血液的作用
玉桂体外及体内试验,均有明显抑制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体外试验显示玉桂水煎剂及溶甲醇部分有较强的抗凝作用。从玉桂中提取的单体--玉桂酸及香豆素,抗凝作用不明显。体内试验玉桂水煎剂也无抗凝作用,不影响兔纤维蛋白溶解活性。
5.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健胃作用
桂皮油刺激嗅觉,能反射地促进胃机能,也能直接对胃粘膜有缓和的刺激作用,使分泌增加,蠕动增强,呈芳香性健胃作用。
肠管兴奋作用
桂皮油给家兔口服,能促进肠运动,使肠管兴奋。对离体家兔肠管亦具有同样作用,为古人暖脾胃,除冷积之说作了很好的解释。
6.其他作用
通经作用
大量桂皮油可引起子宫充血,显示通经作用,此为古本草说的坠胎作用提供了一个实验依据。
桂皮油有强大杀菌作用,对革兰氏染色阳性菌的效果比阴性者好,因有刺激性,很少用作抗菌药物,但外敷可治疗胃痛胃肠胀气绞痛等。
健胃和驱风剂
内服可作健胃和驱风剂。也有明显的杀真菌作用,曾应用含1.5%桂皮油及0.5%麝香草酚的混合物治疗头癣桂皮醛及玉桂酸钠可引起蛙足蹼膜血管扩张及家兔白细胞增加。
祛痰镇咳作用
桂皮油吸收后由肺排出,使粘液稀释,呈现祛痰镇咳作用。
利尿作用
从肾排出而致局部刺激,显示一定的利尿作用。
抗放射作用
桂皮酸钠对给小鼠和狗一次全身照射钴60丙种射线致死量的实验,证明有抗放射作用。
抗补体作用
玉桂中的二萜类成份有抗补体作用。
考证
出自《唐本草》(《中药大辞典》)、《神农本草经》(《中华药海》)
1.陶弘景:按《本经》惟有箘、牡二桂,而桂(一作而无此桂)用体大同小异。今俗用便有三种,以半卷多脂者单名桂,入药最多,《经》云:桂叶如柏叶、泽黑、皮黄、心赤。
2.《唐本草》:箘者,竹名,古方筒桂者是,故云三重者良。其筒桂亦有二、三重卷者,叶中三道文,肌理紧薄如竹,大枝小枝皮俱是箘桂,然大枝皮不能重卷,味极淡薄,不入药用。今惟出韶州。或云牡桂即今木桂及单名桂者也。此桂花、子与箘桂同,惟叶倍长,大小枝皮俱名牡桂。然大枝皮肉理粗虚如木兰,肉少味薄,不及小枝皮也。小枝皮肉多半卷,中必皱起,味辛,美。一名玉桂、一名桂枝、一名桂心。出融州柳州交州。箘桂叶似柿叶,中有纵文三道,表里无毛而光泽。牡桂叶长尺许。陶云小桂,或言其叶小者。陶引《经》云,叶似柏叶,殊不相类,不知此言从何所出。今按桂有二种,惟皮稍不同,若箘桂老皮坚板无肉,全不堪用;其小枝皮薄卷及二、三重者,或名箘桂,或名筒桂,其牡桂嫩枝皮,名为玉桂,亦名桂枝;其老者名木桂,亦名大桂,得人参等良。本是箘桂,剩出单桂条,陶为深误也。
3.《本草拾遗》:箘桂、牡桂、桂心,已上三色,并同是一物。按桂林、桂岭,因桂为名,今之所生,不离此郡。从岭以南际海,尽有桂树,惟柳、象州最多。味即辛烈,皮又厚坚,厚者必嫩,薄者必老。以老薄者为一色,以厚嫩者为一色,嫩即辛香,兼又筒卷;老必味淡,自然板薄。板薄者,即牡桂也,以老大而名焉;筒卷者,即箘桂也,以嫩而易卷。古方有筒桂,字似箘字,后人误而书之,习而成俗,至于书传,亦复因循。桂心即是削除皮上甲错,取其近里,辛而有味。
玉桂
4.《本草图经》:今岭南所出,则有筒桂、玉桂、桂心、官桂、板桂之名,而医家用之,罕有分别者。旧说箘桂正圆如竹,有二、三重者,则今所谓筒桂也。筒、箘字近,或传写之误耳。或云即玉桂也。牡桂皮薄、色黄、少脂肉,气如木兰,味亦相类,削去皮名桂心,今所谓官桂,疑是此也。桂是半卷多脂者,今所谓板桂,疑是此也。今观宾、宜、韶、钦诸州所图上者,种类亦各不同,然皆题曰桂,无复别名。
5.《纲目》:桂即牡桂之厚而辛烈者,牡桂即桂之薄而味淡者,《别录》不当重出,今并为一。桂有数种,以今参访:牡桂叶长如枇杷叶,坚硬有毛及锯齿,其花白色,其皮多脂。箘桂叶如柿叶而尖狭光净,有三纵文而无锯齿,其花有黄有白,其皮薄而卷。今商人所货,皆此二桂。但以卷者为箘桂,半卷及板者为牡桂,即自明白。苏恭所说,正合医家见今用者,陈藏器陈承断菌。牡为一物者,非矣。陶弘景复似单字桂为叶似柏者,亦非也。柏叶之桂,乃服食家所云,非此治病之桂也。苏恭所说稍明。亦不当以钦州者为单字之桂也。桂,即玉桂也。厚而辛烈,去粗皮用。其去内外皮者,即为桂心。牡桂,即木桂也,薄而味淡,去粗皮用。其最薄者为桂枝。枝之嫩小者为柳桂
6.《本经》有牡桂、箘桂,《名医别录》又另立桂条。《本草纲目》认为桂即牡桂,并将两者合为一条。又云:桂即玉桂也,可见牡桂、玉桂为同一物。至于箘桂,陶弘景称其正圆如竹,《图经》称:树皮青黄,薄卷若筒,亦名筒桂。据此,箘桂当即今之官桂。
各家论述
1.《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2.《别录》:主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止唾,咳嗽,鼻齆;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
3.《药性论》:主治九种心痛,杀三虫,主破血,通利月闭,治软脚,痹、不仁,胞衣不下,除咳逆,结气、拥痹,止腹内冷气,痛不可忍,主下痢鼻息肉。杀草木毒。
4.《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通九窍,利关节,益精,明目,暖腰膝,破痃癖症瘕,消瘀血,治风痹骨节挛缩,续筋骨,生肌肉。
5.《珍珠囊》:去卫中风邪,秋冬下部腹痛
6.医学启源》:补下焦不足,治沉寒痼冷及表虚自汗。《主治秘要》:渗泄,止渴。
7.《用药心法》:散寒邪,治奔豚
8.王好古:补命门不足,益火消阴
9.《纲目》:治寒痹,风喑,阴盛失血,泻痢,惊癎治阳虚失血,内托痈疽痘疮,能引血化汗化脓,解蛇蝮毒。
10.《汤液本草》:诸桂数等,皆大小老壮之不同。……《本草》所言有小毒,亦从类化,与黄芩、黄连为使,小毒何施;与乌、附为使,止是全得热性;若与有毒者同用,则小毒既去,大毒转甚;与人参、麦门冬、甘草同用,能调中益气,则可久服。可知此药能护荣气而实卫气,则在足太阳经也,桂心入心,则在手少阴也。若指荣字立说,止是血药,故《经》言通血脉也。若与巴豆、硇砂干漆、川山甲、水蛭虻虫如此有毒之类同用,则小毒化为大毒。其类化可知矣。
11.朱震亨:桂心,入二、三分于补阴药中,则能行血药凝滞而补肾,由味辛属肺而能生水行血,外肾偏肿痛者亦验。
12.《药性类明》:桂,导引阳气,调和荣卫之气,只是辛热助气上行阳道。血为营,气为卫,营卫不相合谐,桂能导引阳气宣通血脉,使气血同行。《局方》十全大补汤用四君子与黄耆补气,四物汤补血,内加桂者,是要其调和营卫之气,使四君子、四物皆得以成补之之功也。
13.《药性辨疑》:桂心,性最烈,不可多服,配二陈则行气之效大,配四物则行血之功速。
14.《纲目》:玉桂下行,益火之原,此东垣所谓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其气者也。《圣惠方》言,桂心入心,引血化汗、化脓。盖手少阴君火,厥阴相火,与命门同气者也。《别录》云,桂通血脉是矣。曾世荣言,小儿惊风泄泻,并宜用五苓散以泻丙火,渗土湿,内有桂能抑肝风而扶脾土。又《医余录》云,有人患赤眼肿痛,脾虚不能饮食,肝脉盛,脾脉弱,用凉药治肝则脾愈虚,用暖药治脾则肝愈盛,但于温平药中倍加玉桂,杀肝而益脾,故一治两得之。《传》云,木得桂而枯,是也。此皆与《别录》桂利肝肺气,牡桂治胁痛胁风之义相符,人所不知者,今为拈出。又桂性辛散,能通子宫而破血,故《别录》言其堕胎,庞安时乃云炒过则不损胎也。又丁香、官桂痘疮灰塌,能温托化脓。
15.《本草经疏》:桂枝、桂心、玉桂,夫五味辛甘发散为阳,四气热亦阳;味纯阳,故能散风寒;自内充外,故能实表;辛以散之,热以行之,甘以和之,故能入血行血,润肾燥。其主利肝肺气、头痛、出汗、止烦、止唾、咳嗽、鼻齆、理疏不足、表虚自汗风痹骨节挛痛者,桂枝之所治也。以其病皆得之表虚不任风寒,寒邪客之所致,故悉中之,以其能实表祛邪也。其主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腰痛、堕胎、温中、坚筋骨、通血脉、宣导百药无所畏、又补下焦不足、治沉寒痼冷、渗泄、止渴、止荣卫中风寒、秋冬下部腹痛因于寒、补命门、益火消阴者,玉桂之所治也。气薄轻扬,上浮达表,故桂枝治邪客表分之为病。味厚甘辛大热,而下行走里,故玉桂、桂心治命门真火不足,阳虚寒动于中,及一切里虚阴寒,寒邪客里之为病。盖以玉桂、桂心甘辛而大热,所以益阳;甘入血分,辛能横走,热则通行,合斯三者,故善行血。
16.《本草汇言》:玉桂,治沉寒痼冷之药也。凡元虚不足而亡阳厥逆,或心腹腰痛而吐呕泄泻,或心肾久虚而痼冷怯寒,或奔豚寒疝而攻冲欲死,或胃寒蛔出而心膈满胀,或气血冷凝而经脉阻遏,假此味厚甘辛大热,下行走里之物,壮命门之阳,植心肾之气,宣导百药,无所畏避,使阳长则阴自消,而前诸证白退矣。
17.《本草正》:桂,善平肝木之阴邪,而不知善助肝胆之阳气,惟其味甘,故最补脾土,凡肝邪克土而无火者,用此极妙。与参、附、地黄同用,最降虚火,及治下焦元阳亏乏;与当归、川芎同用,最治妇人产后血瘀儿枕痛,及小儿痘疹虚寒,作痒不起。
18.《本草汇》:玉桂,散寒邪而利气,下行而补肾,能导火归原以通其气,达子宫而破血堕胎,其性剽悍,能走能守之剂也。若客寒犯肾经,亦能冲达而和血气,脉迟在所必用。其逐瘀、治疝、消痈有功者,盖血虽阴类,用之者必借此阳和耳。
19.《玉楸药解》:玉桂,温暖条畅,大补血中温气。香甘入土,辛甘入木,辛香之气,善行滞结,是以最解肝脾之郁。凡经络堙瘀,藏腑症结,关节闭塞,心腹疼痛等症,无非温气微弱,血分寒冱之故,以至上下脱泄,九窍不守,紫黑成块,腐败不鲜者,皆此症也。女子月期、产后,种种诸病,总不出此。悉用玉桂,余药不能。玉桂本系树皮,亦主走表,但重厚内行,所走者表中之里,究其力量所至,直达脏腑,与桂枝专走经络者不同。
20.《本草求真》:玉桂,气味甘辛,其色紫赤,有鼓舞血气之能,性体纯阳,有招导引诱之力。昔人云此体气轻扬,既能峻补命门,复能窜上达表,以通营卫,非若附子气味虽辛,复兼微苦,自上达下,止固真阳,而不兼入后天之用耳。故凡病患寒逆,既宜温中,及因气血不和,欲其鼓舞,则不必用附子,惟以峻补血气之内,加以玉桂,以为佐使,如十全大补、人参养荣之类用此,即是此意。
药用栽培
气候土壤
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气候,以排水良好,肥沃的砂质壤土灰钙土或呈酸性反应(pH4.5-5.5)的红色砂壤土为宜。
整地
翻耕碎土后,作成1m宽,15-20cm高的畦。四周宜开排水沟
种植
一般用种子育苗移植法,在种子成熟后随采随种,或用湿沙混藏,但不得超过20天,过期则丧失发芽力。用条播法,行距约15cm,沟深3-4cm,每隔3-4cm播种子1粒,播种后覆土、浇水,上盖干草。苗高10cm时间苗,每6cm留苗1株。3年后苗高约1m时,选2-3月中的阴雨天定植,行、株距2×3m左右。
田间管理
播种后20-40天即可发芽,此时应清除杂草,架搭荫棚,防止烈日曝晒,经常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干旱。苗高16-20cm时,拆除荫棚,注意灌溉及施肥。造林后,每年必须除草、松上、施肥3次。
病虫害防治
害虫樟红天牛幼虫,发现后可将受害部分砍去焚毁,并进行捕杀,或用硫黄蒸气熏杀。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玉桂“企边桂”呈两侧略内郑的浅槽状,两端斜削;“油筒桂”多呈卷筒状,长30-50cm,宽或筒径3-10cm,厚2-8mm。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多数微突起的皮孔及少数横裂纹,并有灰色地衣斑块;内表面棕红色,平滑,有细纵纹,指甲刻划显油痕。质坚实而脆,折断面颗粒性,外层棕色,内层红棕色而油润,近外层有1条浅黄色切向线纹(石细胞环带)。香气浓烈特异,味甜、辣。
以外表面细致,皮厚体重,不破碎,油性大、香气浓、甜味浓而微辛,嚼之渣少者为佳。
桂木全细胞数列,最内层细胞外壁增厚,木化。皮层较宽厚,散有石细胞油细胞粘液细胞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排列成近于连续的环层,外侧伴有纤维束,石细胞外壁较薄。韧皮部约占树皮的1/2,射线宽1-2列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纤维常单个衡疏散在或2-3个成束;油细胞随处可见,较韧皮薄壁细胞稍大;有粘液细胞。本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粉末特征
红棕色。①纤维大多单个散在,长梭形,边绷微波状或有凹凸,长195-680μm,直径24-50μm,辟极厚,孔沟不明显。②石细胞类方形或类圆形,直径32-88μm,壁厚,有的一边菲薄,少数含针晶。③油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68-108μm,含淡黄色油滴。④草酸钙针晶较细小,长至43μm,成束或零星散在,于射线细胞中尤多;也有结晶呈长方片状,宽至6μm。⑤木全细胞表面观多角形,壁稍厚,有纹孔,有的一边较薄,常含有红棕色物质。
用法用量
拣净杂质,刮去粗皮,用时打碎;或刮去粗皮,用温开水浸润片刻,切片,晾干。内服:煎汤,0.5~1.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浸酒涂擦。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