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云 (1897-1990),原名青路,字子云。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府萧县。早年毕业于国立北京美术学校(今中央美术学院),后考入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王子云是中国现代美术运动先驱,中国新美术运动最早的倡导者和参加者,中国美术考古的拓荒者,现代美术教育学派和美术考古学派的先驱。
人物生平
有志少年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4月1日),出生于江苏省
萧县(今属安徽)城西一个书香门第家庭。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入本村私塾就读,喜爱描绘小说中的绣像插图。
宣统元年(1909年),入县城官立小学堂学习,学习图画的兴趣更浓。
宣统四年(1912年),考入徐州师范学院堂(后改为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
民国五年(1916年),江苏省立第七师范毕业后,去上海进入图画学院(
上海美专)学习。
任教生涯
民国六年(1917年),暑假后任萧县第一高等小学美术教员。
民国十年(1921年),考入
国立北京美术学校第一届高级师范科学习,离县前,举行个人作品展览会,在县城成为创举。
民国十一年(1922年),参加学校西画系教授组织的“阿波罗美术学会”,该会为“五四”以后北京第一个新美术团体,任干事,开展北京的美术运动。
民国十二年(1923年),发动举行阿波罗学会美术作品展览会并举办暑期美术讲习会。同年就任
北京中法大学附设孔德中学校美术教员。
民国十三年(1924年),发动举行阿波罗学会第二次作品展览会(两次展览会个人均有油画作品参展)并举办第二届暑期美术讲习班。同年冬创办阿波罗美术研究所,招收学生传授西画专业。
民国十四年(1925年),创办北京业余美术爱好者的组织“红叶画会”。
民国十五年(1926年),自北京赴南京就任
第四中山大学民教馆艺术部主任。
民国十六年(1927年),在南京首次举行南京,上海部分美术家作品展览会。
民国十七年(1928年),参加
杭州国立艺术院筹建工作,任学校注册科长兼西画系讲师
留学国外
民国十九年(1930年),筹办赴日本美术展览会,在上海预展,在日本东京正式展出。个人油画作品《杭州之雨》参展并以彩版刊于东京美术画报,受到观众好评。1930年冬,以学校驻欧代表的名义,从上海乘船赴法国留学。
民国二十年(1931年),留法第一年,油画《杭州之雨》展出于法国“独立沙龙”展览会,受到20多家报刊杂志的赞扬。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考入法国国立巴黎高级美术
学校雕塑系学习雕塑,课外兼习油画,同年入国立高级装饰艺术学校雕塑系学习装饰雕塑,是年秋,油画《巴黎协和广场》出展法国“秋季沙龙”展览会。受到报刊杂志好评。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雕塑习作《少女》半身像参展于
学院派官府美术组织“春季沙龙”展览会。此展览会历年对参展作品审查甚严。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个人简介及作品被入选巴黎出版社出版的《现代美术家辞典》一书。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5月),以中国国立艺术院驻欧代表名义去北欧六国(比、荷、德、瑞士、意、希腊)参观游览。并再一次去英国,在“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上见到国内也难以见到的珍品,对祖国美术遗产有了很深的认识。
离法返国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夕”事变后,旅外
侨民倍受轻侮,个人常感精神痛苦,1937年春学业告一段落,即结束学习,离法返国。回国后就任杭州美术专科学校教授。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抗战初期,随校后迁。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在湖南
沅陵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合并,改组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受聘担任雕塑系教授兼中专部主任。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
沅陵受到敌机轰炸,又随学校西迁,经贵阳至昆明。暑假赴重庆市设计无名英雄纪念碑雕像,工作已就绪,因敌机不断轰炸,致使工程停顿。
考古考察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受国民政府教育部委托,组成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任团长,成都集训,年底出发,首达西安。
民国三十年(1941年),调查陕西关中名胜古迹,收集文物资料,赴洛阳龙门、巩县等地作初步考察。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去青海西宁参观
塔尔寺、大小金瓦寺,应邀参加甘青边境领导层举办的蒙藏结婚大典而去
拉卜楞大寺。同年去
敦煌考察著名的
莫高窟千佛洞
佛教艺术,临摹
壁画。致函重庆教育部,建议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今
敦煌研究院前身)。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在重庆举办敦煌魏唐壁画摹本展览,颇为轰动。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考察团与
西京筹备委员会合作,遍历
乾县、
礼泉、
泾阳、
三原、
富平、
蒲城等地调查唐代十八陵古雕刻。后驻留
汉茂陵,专门研究
霍去病墓石雕群。同年冬在西安举办考察团四年的工作成绩展览。成为西安前所少有的文化盛会。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考察团工作结束,并入
国立西北大学成立西北文物研究室,受聘任该校历史系教授兼文物研究室主任。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应聘任国立成都艺专教授,在成都迎接解放。
1951年,在延安居住半年。
1953年,参加西北考古队去
新疆考古调查,重点调查库车与拜城
石窟艺术。
定居陕西
1956年,在
西北艺术学院任教期间,编写《唐代雕塑选集》、《中国古代石刻线画》和《
中国美术简史》,前两种书稿已先后在北京出版。后一种北京
人民美术出版社接受并排印,后因57年“反右”运动牵涉、停印、原稿退回,在“文革”中被抄走。
1957年,上半年被邀参加
陕西日报和光明日报分别召开的“整党点火鸣放会”,作了忠言逆耳的发言。下半年在开展反右运动时,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受到降职处分。
1965年,与部分教师去户县农村参加社教。
1966年,参加
洛川县社教。“
文化大革命”开始,被召回学校,关入“牛棚”,所存字画及法国带回的油画十多幅尽被付之一炬。
1972年,“文革”后一直未开美术史课。暑假后,应校方要求,开美术史讲座四周。
1973年,经陕西省文化局支持,外出作美术考古。赴四川广元、巴中、
安岳、大足、
乐山、江西庐山、江苏
南朝陵墓石刻所在的
南京、
丹阳、浙江杭州
飞来峰、广州佛山石湾和广西桂林岩雕、河北清代东、西陵、辽宁义县石窟、山西太原及大同云冈、山东济南和
驼山石窟、安徽
歙县建筑艺术和
景德镇瓷塑等地。此间,学校代为办理了退休手续。
1976年,受
人民美术出版社所约,编写《中国古代雕塑百图》一书,已出版。
1979年,
右派分子问题正式宣布为错划,得到改正。同年当选为陕西省代表团成员,出席全国第四届文化会。
晚年生活
1980年,当选为中国美协陕西分会副主席。
1981年,七十万字的《
中国雕塑艺术史》脱稿,
人民美术出版社接受出版。中国美术家协支陕西分会与
西安美术学院联合举办“王子云同志从事艺术活动六十六年庆祝会”。
1985年,返聘任
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硕士研究生导师。在中国美术家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顾问。
1987年,完成六十万,插图六百余幅的《中外美术考古游记》,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接受出版,时年九十岁。
1988年,着手编写《欧洲雕塑艺术史》,编成《古埃及雕塑艺术》和《古希腊雕塑艺术》两种图录。10月(旧历
重阳节)获省政府颁发的“老有所为精英奖”荣誉证书。
1990年8月16日,于西安逝世,享年94岁。
个人作品
书画
王子云早年在法国创作油画作品有《杭州之雨》《江干》《小镇之晨》《
巴黎协和广场》等。
归国后创作有《祁连山下的广大草原:蒙族人民的牧畜生产》《唐十八陵全景图》《三危山与鸣沙山全景图》《敦煌莫高窟石窟群外景图》《山西云岗石窟图》《河南龙门石窟图》《甘肃麦积山石窟图》《汉茂陵长卷》等作品。编成《古埃及雕塑艺术》《古希腊雕塑艺术》两种图录。
著作
王子云有《唐代雕塑选集》《中国古代石刻线画》《
中国美术简史》《从长安到雅典:中外美术考古游记》《中国古代雕塑百图》《中国历代装饰艺术图录》《汉唐陵墓艺术》、《中国历代装饰艺术》《秦汉瓦当》《
中国雕塑艺术史》《中外美术考古记游》《中国雕塑美术史》《秦汉瓦当图录》《陕西古代石雕刻》《唐陵考察日记》《敦煌莫高窟现存佛窟概况之调查》《
王子云西北写生选》《欧洲雕塑艺术史》《中国最近艺术界略志》《八十九岁自述》《奋斗的历程》等著作。
出版图书
主要成就
书画艺术
特点
王子云追求个性解放的烙印特别鲜明,追求的是自由开拓与创造精神,反对陈腐守旧的东西。归国后在思想上表现出强烈的社会意欲及文化责任。其形式和内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时代精神。
早期书画特点体现在创作书画作品时,洋为中用、中西结合、融会贯通。后期因考古习惯,相当数量的画作,它们看似山水风景画,但多了一些较为刻板的近似地形图样的描画。有的在这些画出了窟门、崖壁上还端正地标有号码或书写文字,往往在画幅下面有标注尺码的线及数字。
参展
留法期间,油画《杭州之雨》先后参加“独立沙龙”、“春季沙龙”和“秋季沙龙”展览。得到30多家报刊的好评,被认定为东方民族情趣兼备艺术特色的佳作。
连续三年以《
巴黎协和广场》等作品出展于法国沙龙展览会,个人生平及作品被选刊于1935年巴黎出版的《现代美术家辞典》一书,是巴黎美术家的最高荣誉。
考古研究
1940年,重庆国民政府正式组建了以王子云为团长的中国第一支考古团“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1940年至1945年,王子云率领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先后考察了关中汉唐陵墓、
洛阳龙门石窟、
青海塔尔寺、
敦煌千佛洞、河西走廊祁连山区佛窟群以及西安、兰州等地的考古发现和出土艺术文物;是第一个对汉唐陵墓雕刻进行了几乎全部实地考察的人,留下了大量的摄影作品、拓片、
复制品以及全景写生长卷。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到川西、陇东、新疆、豫西、冀南、晋北、鲁北、陕北以及长江沿岸等全国南北各地进行美术考古。每到一处,考古队便对文物进行了抢救式的复制、拓印、照相以及速写摹画。有300余幅壁画摹本、200余张洞窟照片及近千幅各类题材的写生稿件、五万余字的《唐陵考察日记》和昭陵、顺陵的单体石雕石膏像复制品等。
雕塑成就
1930年,王子云与老师保罗·朗多维斯基合作设计创作完成
孙中山坐像雕塑。
1949年12月,为解放川西创作
无名英雄雕像,受到军区表扬和奖励。
1950年,受
西南军区委托,设计雕塑解放军第一次解放山西汾城攻城战模型,并送北京参加军事展览会。
1951年,受西北军区教育部委托,雕塑革命圣地延安全貌模型,模型完成后,在西安公开展览。
美术教育
王子云甘为“
伯乐”,一生桃李满天下,著名雕塑家
刘开渠,国画家王青芳、
吴冠中、
马海舟,文艺界的
王朝闻、
艾青等大家,都是他的学生。王子云鼓励青年学生艺术实践与理论研究并重的能力培养,开阔学术视野,勇于探索创新,刻苦钻研专业技巧,提高学生对雕塑艺术创作、研究以及独立思考学术问题的能力,为出人才出作品出学术成果起到促进作用。
亲属成员
人物评价
综评
王子云是中国现代美术运动先驱,中国新美术运动最早的倡导者和参加者,中国美术考古的拓荒者,现代美术教育学派和美术考古学派的先驱,开创了美术考古学派。他的悠长生命和丰富阅历,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的见证。《王子云评传》
王子云以开创者的姿态成就了多项事业,是中国著名画家、雕塑家、美术教育家、美术史论家、考古学家。《
中国大百科全书·国际艺术界名人录》
王子云是20世纪一位学贯中西的学者。他在长达40多年的美术考古、考察基础上,开拓了中国美术考古学,推动了学科的进步与发展,撰写了一系列著作,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的崇高地位。《西安美术学院学报》
王子云几乎是由他的身体力行开创出了系统的、全面的中国美术考古学的建立与发展的局面,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由于他持续一生的艰辛努力,在其长达数十年的美术考古、考察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系列的著作成果。《
雕塑》
作为中国现代美术的先驱和全程参与者,王子云完全可以成为中国一流的油画家或雕塑家,但时代的变迁让他失去了这样的机会,但有一失便有一得,王子云最终成为中国美术考古学派的开创者。《
书画名家》
名人评价
当代作家
贾平凹:翻阅他的考察日记,便知道在那么个战乱年代,他率领了一帮人在荒山之上,野庙之中,常常一天吃不到东西,喝不上水,与兵匪周旋,和豺狼搏斗。我见过他当年的一张照片,衣衫破烂,发如蓬草,正立在架子上拓一块石碑,
霍去病墓前的石雕是他首先发现其巨大艺术价值。
现代文学家、诗人
艾青:踏遍地球历尽千辛万苦,为追寻人类美的创造。
雕塑艺术家
刘开渠:万里足迹,一生的道。这幅幅记行程的画、这篇篇心血凝固的书,是美术创作家王子云,是雕塑史家,不,同样是美术教育家。我回忆他的谆谆教导,我那时便走美术的路。
雕塑家、文艺理论家
王朝闻:你考察对象的广泛,论证对象的普遍,因此,我乐于拜读你将出版的这部新著,间接接触欧洲我没有直接接触过的雕刻,学习你勤奋的工作精神。
鲁迅美术学院教授
李浴:人是我师,书是我师,我师我师,永师我师。
现代文物专家
何正璜:他是托钵艺海的一个苦行僧,70年的美术生涯,几多风雨,几多坎坷,几多辛酸啊,他终于带着满钵的泪和汗,离开了拼搏终生的人间。
人物轶事
抢救国宝
“七七”事变使国土沦陷,无数珍贵文化遗产惨遭破坏。刚刚回国的王子云立即上书政府,呼吁对珍贵文物进行抢救性保护。1940年,重庆国民政府正式组建了以王子云为团长的“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对马家窑彩陶、秦汉瓦当、敦煌经卷、汉唐石雕、北朝造像、唐三彩、宗教石雕等璀璨的文化遗产进行考察。足迹遍及川、陕、豫、甘、青,踏遍了所有古墓古寺、山窟洞穴。每到一处,考古队便对文物进行了抢救式的复制、拓印、照相以及速写摹画。他抢救性发掘的诸多“国宝”,则全部捐赠并陈列于多个博物馆。
放弃绘画
从1940年到1987年《中国雕塑艺术史》出版,47年时日里,王子云完全抛弃了他曾经不想放弃的
绘画与
雕塑专业教学与创作活动。1948年,他曾经正式为回到专业而短暂告别了
西北大学的研究工作。但当他又回到美术专业中所涉及到的美术史论领域的时,发现中国的雕塑艺术论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于是又投身到艺术文物的考古工作中。
与子谈话
王子云儿子
王蒙小时候,并不懂得父母分别从法国、日本归国的原因,在一次王子云谈及留法期间生活趣事后,不禁问父亲:“你在那里生活得那么好,为什么还要回来?”王子云沉思了一下说:“你在外国就像你在别人家里做客一样,当你家失了火,这时你还能安心做客?当然要立即回来救火了。”
后世纪念
故居
王子云故居位于安徽省萧县
大屯镇守备庄村,王子云故居现存正四间,为青砖小瓦结构,地基用石块砌筑而成,滴檐饰有菊花图案,屋顶建有透风脊,原存有屋兽。故居内存有王子云使用过的顶子床、条箱、八仙桌、太师椅、笔筒、砚台、毛笔等。
艺术奖
2009年6月28日,在
西安美术学院设立以王子云名字命名的
王子云艺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