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秀

南北朝时期南梁宗室重臣

萧秀(475年-518年3月4日),字彦达。南兰陵郡(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南北朝时期南梁宗室重臣、文学家、藏书家,南齐丹阳尹萧顺之第七子,梁武帝萧衍之弟。

人物生平
萧氏俊杰
萧秀为南齐丹阳尹萧顺之(梁太祖)的第七子。他十二岁(一作十三岁)时,生母吴氏(后追封太妃)逝世,萧秀与九岁的弟弟萧憺相依为命,以至孝闻名。萧顺之哀怜萧秀兄弟少年丧母,于是命侧室陈氏抚养二人。
萧秀成年后,仪容姣好,气度不凡,为人严整沉稳,即使召见左右随从,他也要先正衣冠,由此受到了亲友及家人的尊敬。弱冠时仕于南齐朝廷,为著作佐郎,累迁后军将军法曹行参军太子舍人
永元二年(500年)十月,萧秀的异母兄、尚书令萧懿为东昏侯萧宝卷赐死。他与诸位兄弟逃匿于京师建康(今江苏南京)的里巷中,得以保全性命。
治理京口
永元三年(501年),萧秀的异母兄萧衍(即梁武帝)所率领的西台义军进攻位于建康(今江苏南京)西南的新林时,萧秀与众宗戚率先奉迎,被任命为辅国将军。当时,东昏侯的弟弟、晋熙王萧宝嵩冠军将军、南徐州刺史,驻守重镇京口,而负责军政事务的长史范岫遣使向西台军投降,并请求援兵,萧衍授萧秀为冠军将军长史、南东海郡太守,接替萧宝嵩出镇京口。建康城被攻克后,齐和帝拜萧秀为使持节、南徐州刺史,并都督南徐、兖二州诸军事,仍带辅国将军官衔。
天监元年(502年)四月,萧衍称帝,建立南梁,萧秀进号征虏将军,获封爵位为安成郡王食邑两千户。
京口自从南齐末年的崔慧景之乱开始,屡遭战火涂炭,百姓流散四方。萧秀到职后,对流民“招怀抚纳,惠爱大行”。待到饥荒时,他又拿出私财进行赈济,存活众多饥民。
天监二年(503年),萧秀以征虏将军号领石头戍事,加散骑常侍。次年(504年),进号右将军
天监五年(506年),被加为领军中书令,获赐一部鼓吹
遍抚荆郢
天监六年(507年),萧秀出任使持节、都督江州诸军事、平南将军、江州刺史。
天监七年(508年)三月,萧秀改镇荆州,为都督荆湘雍益等九州诸军事、平西将军、荆州刺史,进号安西将军。他在任内立学校,招隐逸,颇著政绩。
同年十月,北魏悬瓠军主白皁生等杀豫州刺史司马悦,自称平北将军,推举乡人胡逊为刺史,向司州刺史马仙琕求援。马仙琕以典签求萧秀允准赴援,幕僚都认为应该先等朝廷下诏再发兵,萧秀指出:“他们(指白皁生等)在等着我方的援军,增援应该迅速,等待敕令虽是旧例,却不是应急的好办法。”于是破例同意马仙琕出兵。不久后,萧衍命马仙琕赴援的诏令也下达。
荆州巴陵的马营蛮沿长江为害地方,州郡无法讨定,蛮人势力更加庞大。萧秀就职后,命防阁文炽率军焚烧了马营蛮所倚靠的密林和小道,使其无险可守,一年之后江路畅通无阻,荆州州境得以安宁。及至沮水暴涨,冲毁民田,萧秀拿出二万斛谷救济灾民。又让长史萧琛挑出府州中的“贫老单丁吏”,在一天之内便遣散了五百多人,百姓听闻,都拍手称好。
天监十一年(512年),萧秀被征召入朝为侍中中卫将军,兼领宗正卿及石头戍事。
天监十三年(514年),再次出任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郢司霍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郢州刺史。
郢州的当涂繁杂难治,弊政百出,百姓贫苦不堪,以至于要让妇人服役。萧秀到镇后,一意安抚,不让胥吏惊扰百姓,又以身作则,提倡俭约,节省了不必要的开支。当时北魏的司州蛮帅田鲁生及其弟田鲁贤、田超秀,据蒙笼城降梁,萧衍授田鲁生为北司州刺史、田鲁贤为北豫州刺史、田超秀为定州刺史,为南梁捍御北境。但田鲁生、田超秀二人互相攻击,有叛离之心,萧秀加以抚慰,使二人各尽其力,保卫边境。
病逝石梵
天监十六年(517年),萧秀被调为使持节、镇北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并都督雍、梁、南秦、北秦四州及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诸军事。
天监十七年(518年)二月初七(3月4日),萧秀在赴任雍州刺史的途中,于竟陵的石梵病逝,终年四十四岁(一作四十五岁)。萧衍闻讯,深感悲恸,派南康王萧绩沿途迎候;待灵柩抵达建康后,又遣使追赠他为侍中、司空谥号“康”。
主要影响
萧秀自被萧衍任用镇守京口以来,取得了诸多政绩:
历史评价
裴子野:“昔王薨及葬,仁禽有践境之识,羊祜去亡,市人有罢归之恸,若公恩结三楚,亦异出一时之公,幼无择言,长无择行,立功以庇物,执德以居宗,重以道性虚闲,居处冲约,终日清静,如布素焉。”(《司空安城康王行状》)
刘勰:①“公御烦以寡,居高而降,执冲虚之道,无矜满之情。其为政也,庄敬足以范物,慈惠足以庇民,刚毅足以威暴,清贞足以励俗。”(《司空安成康王碑铭》)②“昔在文韶,五贤二圣。汉藩魏屏,微风不竞。於赫我梁,德符姬姓。康王康叔,异时同盛,爰自妙年,令问不已。一孝一悌,实光行始。义府文场,词人髦士。波澜莫际,墙仞难窥。用兹先觉,道此後知。德大心小,居高志卑。再握不倦,三吐忘疲。飞龙在天,肇基宛渎。地犹小胏,民同世复。皇情睠正,属难推毂。允矣宗英,移藩改牧。谁谓路永,江汉已浮。彼苍不惠,遽反成周。川迥溯轴,涂引归旒。”(《司空安成康王碑铭》)
姚思廉:“至于安成、南平,鄱阳、始兴,俱以名迹著,盖亦汉之间、平矣。”(《梁书》)
李延寿:“安成、南平、鄱阳、始兴俱以名迹著美,盖亦有梁之间、平也。”(《南史》)
轶事典故
孝悌无双
萧秀十二岁(《南史》作十三岁,此从《梁书》)时,生母吴氏去世。他与弟弟萧憺居丧持礼,哀感旁人,连续数日都不进水浆,父亲萧顺之亲自取粥给他们。萧顺之哀怜萧秀兄弟过早失去生母,于是让侧室陈氏抚养他们。陈氏没有儿子,有为人母的德行,对待萧秀、萧憺如同亲生子一般。
萧秀早年丧母,与萧憺情谊深厚。南梁立国后,时任荆州刺史的萧憺常常把自己的俸禄平分给萧秀,萧秀称心接受,也不多作推辞。他们兄弟和睦,为当时舆论所推许。后来,萧秀在赴雍州刺史任的途中病逝于石梵。萧憺听闻讣讯,倒地恸哭,连续数日不吃不喝,拿出所有资产,协助办理萧秀的丧事,萧秀部下的大小幕宾都得到充足的供给。兄弟之间的情谊为世人所称叹。
贤仁过人
萧秀容仪俊美,每次上朝,都受到百官的瞩目。为人宽仁,喜怒不形于色。一次,萧秀的侍从掷石杀死了他养的,属下斋帅请求将侍从治罪,萧秀说:“我怎么会因为一只鸟去伤人。”于是宽恕了侍从。在京师任官时,天亮便开始处理公务,有一位厨人端来食物,不小心打翻倒在了他的身上,萧秀直接登车离开,“竟朝不饭”,也不责备此人。当时萧梁诸王都优待士人,萧秀与建安王萧伟(后改封南平王)都喜好才士,世人因为二王重视士人,于是将其并称为“二安”,与战国时期的“四豪”相提并论。
萧秀是梁武帝的“布衣昆弟”,兄弟之间情谊笃好,但到武帝建梁后,他却小心畏敬,表现得比关系疏贱者还明显。武帝因此愈加认可他的贤德。
夏口城位于战略要冲,屡遭战火涂炭,死难者的骸骨堆积于黄鹤楼下。萧秀就任郢州刺史后,举行祭拜仪式,将其掩埋。据传,在此事之后,他曾梦到数百人前来拜谢。每到冬月,萧秀常常赠送衣裤给受冻的人。
遗爱在民
当初,萧秀即将离开郢州时,郢州百姓主动相送至州境上。听说他患病后,郢州的百姓、商贾纷纷为其请命。等到萧秀病逝后,他曾统辖过的四州百姓都“裂裳为白帽”,自发戴孝,哀哭相送。雍州的少数民族本要迎接萧秀就职,听闻他去世的消息后,拜祭哭悼而后才离开。
四碑树墓
萧秀死后,府中佐史夏侯但等请求在其墓前树立碑志,武帝允准。而当时悠游萧秀幕府中的名士如王僧孺陆倕刘孝绰裴子野等都为他撰写了文才极佳、“咸称实录”的碑志悼文,使人难以抉择,最后才决定四碑并建,立于萧秀墓前。
人际关系
亲属
表格参考资料:《梁书·太祖五王》《南史·梁宗室下》《周书·萧捴传》
幕友
(表格参考资料)
主要作品
萧秀为人清心寡欲,别无它好,惟嗜典籍。他研讨学术,终日不倦。又精意求学,搜集经记,收藏颇富。去世后,藏书传给其子萧机继承。在郢州任职时,萧秀曾召集户曹参军刘峻等学者一起编撰大型类书《寿光书苑》和《类苑》(共计120卷的类书)。书末完稿,便流行于世。
萧秀擅长作文,有《安成王集》30卷,至晚在隋唐时期已经佚失。
史料索引
全梁文》卷60《司空安成康王碑铭》
《全梁文》卷53《司空安成康王行状》
梁书》卷22《太祖五王传》
南史》卷52《梁宗室传下》
资治通鉴》卷144《齐纪十》
《资治通鉴》卷148《梁纪四》
后世纪念
主词条:萧秀墓
萧秀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甘家巷小学内。1974年10月至1975年1月,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文管会在甘家巷发掘大小墓葬38座,其中距石刻1000米处的六号墓,经考证为萧秀墓。墓为椭圆形单室穹窿顶砖室墓,有石墓门和石门拱,拱上有浮雕,墓前有很长的排水沟。墓因遭严重破坏,出土文物甚少,出土的两块石质墓志已漫漶难识。
萧秀墓南向偏东40度,墓前神道石刻现存3种8件(石兽二、石柱一、石柱础一、石碑二、碑座二),是迄今南京地区六朝陵墓前石刻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第四对石碑碑身剥蚀严重,正面碑文难辨,碑阴尚有门生官吏1300余人的姓名依稀可辨,为研究南朝小楷的重要实物资料。碑额上书“梁故散骑常侍司空安成康王之碑”,碑顶饰双螭交互盘绕,额穿一孔,额面浮雕腾跃双螭,碑侧浮雕珍禽、瑞兽等图案。
1988年,萧秀墓等南朝陵墓神道石刻共同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