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髻山地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普格县、德昌县,南北延绵近百千米,因形状酷似古代少女青螺型的发髻,故名“螺髻山”。
位置境域
螺髻山,北起于西昌邛海之南,主要位于普格县、德昌县交界,南接
宁南、
会理两县交界的鲁南山,长50余公里,主要岭峰由北至南有:摆摆顶山4182米,螺髻山4358米(在北),螺髻山3816米(在南),大火山3959米。
螺髻山位于西昌城南30公里处,是西昌、德昌、普格三市县的结合部。南北长约70公里,东西宽约35公里,总面积约为2450平方公里的冰川创蚀高山。主峰在普格县境的边俄额哈,海拔4354.2米。东临普格县则木河断裂谷地,西濒安宁河断裂河谷,南抵会理、宁南、
会东的鲁南山,北止于邛海南岸的大箐梁子。
市境所属山体,沿山脊东北与普格
连界,西濒
安宁河,南连德昌县银鹿乡,南北长约30公里,东西宽约16公里,面积约480平方公里,最高处阿直祖得,海拔4182米。山间有大箐、洛古波、西溪、
黄水乡和
黄联关镇的居民居住。
螺髻山,位于普格西部,南北走向,长达170余里。北起西昌县,毗联泸山、邛海,南段进入宁南。
山体东、西两坡联结普格和德昌。螺髻山巍峨雄伟,群峰迭起,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峰40余座,主峰也俄额哈标高4359米。
螺髻山
小相岭山脉之延伸,绵亘于西昌、德昌、普格三县(市)边缘,南北总长170余里。山脊多在海拔3500米以上,主峰埃俄额哈海拔4359米。南支界分德昌、普格两县,北支属西昌县。本县实辖其西坡,面积864.36平方公里,含11个东西走向的分支山体,由此形成多面南、北、西坡和深谷。从山脊到河谷平均
比降217m/km,最大比降达459.4m/km,南部较北部为陡。
民国《西昌县志·地理志》记螺髻山“为县境中南部特起之高山,支脉分向各方,惟南北二支最长。南支至落腰沟,一跌复起,过万担坪山崖,有白头山、
轿顶山,到双白头一束入会理为玉虚山,为会理诸山之祖。
北支经西溪摆摆顶,跌转为云雾山,又转为小螺髻山、泸山、尧山,抵安宁河东岸而止。主干即大螺髻山,在安宁河与大箐河之间。”
地理环境
地质
螺髻山
背斜:县境西部是一个接近对称的背斜,倾角40°-60°。背斜
核部是
震旦系的
酸性火山岩,向
翼部过渡地层逐渐变新,县境内东翼依次出露有
寒武系、
奥陶系、
志留系、
泥盆系下统、
二迭系和三迭系地层。
则木河
断裂带位于螺髻山和中梁子之间,全长80多公里,北北西走向,贯穿全县,是一个活动的
逆断层。
气候
螺髻山属
川西高原气候区,西昌
巴塘亚热带
亚区。由于海拔变化大,形成明显的气候
垂直分布带,共计可划分为六种气候带,
南亚热带——海拔1300m米以下,
中亚热带——海拔1300~1600m,北亚热带——1600~1900m,
南温带——2300~2800m,
北温带——2800m以上。
螺髻山气候差异明显,气温变化大,不同海拔气温变化不同,可谓“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下四季如春,山顶白雪皑皑,山下(摆摆顶)
年均温10.2℃,山顶(螺髻峰)年均温–1.8℃。
邛海年均气温17℃,最
热月(7月)
平均气温22.6℃,最冷月元月平均气温9.5℃,春秋两季气温13~21℃,大部份地区四季不分明,但干温季明显,冬暖夏凉,
干季日照长,
年平均气温14℃~17℃,是天然的避暑度寒胜地。最佳出游时间在每年的11月至来年的3月,此时气候温暖少雨,无显著的
灾害性天气,适宜出游。
该区年均降雨量1000mm左右,主要集中在5~10月。晴日多,云雾难以形成,常形成月明如镜分外皎洁的景观,故西昌有“月城”之称。
水文
螺髻山西麓德昌且锦川、乐跃一带是多
雨区,比其它少雨区
年降水量相差400毫米左右。由于山区地形复杂,降水在垂直方向和
水平方向都有较大差异。据1966~1983年资料,乐跃乡年降水量为1179.4毫米。
螺髻山是
雅砻江支流
安宁河和金沙江支流
黑水河支流则木河的
分水岭,东麓为大多为则木河右岸支流,西麓为安宁河或其支流邛海的支流。
西溪河,发源于螺髻山干海子(海拔3600米),河长22公里,
流域面积173平方公里,平均坡降千分之37,在黄联
石坝村入
安宁河,此河常有洪水危害。
黄水河,发源于螺髻山金厂坝黄龙塘(海拔3670米),上游汇集支沟2条,河长22公里,流域面积93平方公里,平均坡降千分之39,在黄水塘入安宁河。
打柴河,发源于螺髻山马家山山谷(海拔3200米),上游汇集支沟4条,河长13公里,流域面积30.6平方公里,在黄水石入安宁河。
大庆沟,发源于螺髻山西南坡山谷(海拔2900米),在黄水洼地入安宁河。
黑龙潭,地处螺髻山东坡德育乡境内,海拔3600米,面积20多亩。潭周枯枝落叶沉积湖底,日积月累,越积越多,在缺氧的情况下难以分解,渐变成黑色,乍观若黑水一潭。湖边有一奇峰,形如宝剑直刺云天,剑峰、黑水掩映生辉。1972年,在县水电部门的扶持下,群众修起了圬上堤坝,
截流拦水,形成蓄量为24万立方米的高山小水库,可作灌溉、游览之用。
金海(五彩湖),地处螺髻山东坡德育乡境内海拔3900米的密林之中。湖底有很多五颜六色的砾石,使清澈见底的湖水显得绚丽多彩,微风吹来,涟漪回荡,五彩缤纷。
干海口沟,源于西麓干海子附近,在
德昌县铜厂乡境内。水海口沟,源于西麓
水海子,在德昌县铜厂乡境内。
主要山脉
泸山,位于西昌城南、邛海西岸,距城中心6.5公里处。属螺髻山西北的一个分支。东临邛海,西濒妥宁河,北近西昌城,南依螺髻山。主脉南北走向,有西和西北两个分支,都是小山峰,主要有
窑山、马鞍山、
尖顶山等。主峰纱帽顶,海拔2317米。山体面积65.9平方公里。山上有汉唐古柏和
珍稀植物黄杉;有自唐至清修建的古寺十余座;有烈士陵园;有
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是远近游人休息
游乐的胜地。
贝母山,位于
宁南县境西北部
稻谷乡与
会理县交界处,位处鲁南山北段东坡,主峰海拔3919米,山脉顺县西部边境,一头向西南延伸,入
会东县境;一头向西北延伸,与普格县螺髻山脉相连。主峰南侧的紧风口和北部的棺材厂等地区,海拔均在3500米以上,气候寒冷,人迹罕至,仅一条小路从紧风口(海拔3533米)通过,东至稻谷乡,西达会理县。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暗棕壤主要分布在境内螺髻山西坡海拔3000米以上有
暗针叶林的林区,界于
棕壤之上与
亚高山草甸相间分布,面积85787亩,划分一个亚类(灰化暗棕壤)。
亚高山草甸土主要分布在境内螺髻山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顶坡地,大多处于
林线以上的开阔地带。以铜厂、银鹿、格坪三乡分布面积较大,大山、前山两乡有零星分布。根据生草对
土壤发育的影响划分一个亚类;为薄层
草甸土属,面积为282977亩。
林木资源
螺髻山脉对南来的
太平洋季风起着拦截作用,引起大量
地形雨,
空气相对湿度大。气温年变幅和
日较差均较西洛河流域小,交通较东部方便,与汉区交往密切,文化、经济相对较
东部地区发达。森林多分布于螺髻山顶部和则木河水系各支流沟源的阴坡或半阴坡。坡陡,谷狭。共分四个亚区。
低山禾草
云南松、
桤木、经济林亚区包括海拔1040-2000米之间的地区。总面积284927.7亩,其中
有林地65745亩。主要成林树种为云南松、桤木,
总覆盖度在0.6左右。气候属中亚热带,
年平均温度14-16.8℃,降雨量1100毫米以上。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坡度较缓,土壤肥沃深厚,交通方便,是粮食主产地区。人多地少,
生产活动频繁。对
林业生产区宜
集约经营,营造
速生林,加强森林保护,发展亚热带水果,蚕桑、
油桐、
蓖麻等
经济林木。
中山常绿栎类、灌木、云南松林亚区包括海拔2000-2800米之间的地区。总面积551295.3亩,其中有林地187800亩。主要成林树种为云南松和栎类。
森林覆盖率为19.5%。年平均温度12-14℃,气温低,多云雾,湿度大,光照少,人少荒山多。宜发展
用材林和花椒、
女贞等经济林木。
亚高山暗针叶林亚区包括海拔2800-3500米之间的地区。总面积275677.35亩,其中有林地179520亩。主要树种为
冷杉、
铁杉、栎类、
桦木。森林覆盖率为25.4%。螺髻山海拔高,气候冷,阳光少,湿度大,年平均温度7-10℃。采伐不合理,
林中空地多。宜弱度择伐,加强更新,加强森林保护。
高山防护经营亚区螺髻山包括海拔3500米以上地区。总面积49324.5亩,其中有林地28755亩。分布于螺髻山上部。森林覆盖率52.9%。主要树种为冷杉和
高山栎。气候属温带向
寒温带过渡类型。温度低,热量少,更新困难。宜封禁育林。
矿藏资源
铜矿资源,主要分布在螺髻山东坡海拔2500米一带的永安、耿底等乡和中梁子的特补、洛甘等乡,耿底乡大槽河的大铜厂。洛煤矿属小型矿床,烟煤,现由四川荞窝农场和凉山煤矿开采。甘天地、耶底和德育乡小槽河有煤矿点。
铁矿,产地有
银鹿乡银厂沟;
贫矿。矿床规模不清,贫矿为主,含铁量在30—72%之间,一般为40—55%。
绿泥石铁矿,主要产地为乐跃乡二道沟,
老碾乡纸房村,赋存于绿泥石或绿泥石或
绿泥石化岩石中。矿石含铁品位一般为30—45%,含铝(
Al2O3)及硅(SiO2)较高。
磁铁矿,属中低品位,有
茨达乡十字沟、乐跃乡、银鹿银厂沟、老碾乡等10多个主要
矿点。
镁矿,分布在永郎、茨达、巴洞、宽裕、乐跃等乡,点多面广,以小矿为多。全县估计储量1600万吨至2000万吨,
氧化镁(MgO)含量为20%以上。
特种
非金属矿产水晶矿,螺髻山西麓银鹿至金沙乡一带均有产出,以
马尿河至乐跃沟一段为主。
长纤维石棉,产于银鹿乡鹿厂沟。矿脉顺岩层蛇纹石化带产出,含矿
带长约500米,棉长74.5—92厘米。矿床规模不清。
美工工艺原料
彩石。巴洞、银鹿、永郎、乐跃、凉峰、马安、锦川等乡均产。
矿泉水普通饮用泉水产于银鹿乡银厂沟、鹿厂沟。
动物资源
螺髻山人烟稀少,林深草茂,为野生动物的繁殖提供了良好条件。县林业部门调查。有国家规定保护的小熊猫、
褐马鸡、
扭角羚、
黑熊、
大灵猫、豹和猴等
珍贵动物。
有
高等动物近400种,已知
兽类60余种,
鸟类252种,
爬行类19种,
两栖类26种。
动物区系组成主要以
古北界喜马拉雅山系种类为主,
东洋界种类也有一定数量,属于我国特有种类比较丰富的地区。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种类有普通树鼯、
短尾猴、小熊猫、
穿山甲、
金猫、豹、林麝、斑羚、红腥
角雉、
白腹锦鸡、灰头鹦鹉等30余种。还有许多稀有种类,如齿类蟾、
宝兴树蛙、
大凉疣螈、
赤麂、
豹猫、
东坡墨鱼等。鸟类全省共有572种,螺髻山产252种,占全省总数44%。
植物资源
螺髻山旅游风景区有
原始森林413.3平方公里,其中冷杉等原始森林76平方公里。植物种类包括南亚热带植被,
亚热带针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亚高山针叶林等180余科、2000余种。其中属国家级第一批保护的植物有扇蕨、攀枝花苏铁、长苞冷杉、丽江铁杉、德昌
杉木、棕背杜鹃、西康玉兰、银叶桂、香果树、
康定木兰、大王杜鹃等30余种,大部分为我国的四川云南特有品种,原始类型保存较好。有
大型真菌约150种,其中食用和
药用真菌占80%。
在螺髻山这座天然植物公园里有丰富的
野生花卉资源,以
杜鹃花科、
木兰科、
山茶科、
报春花科、
百合科、
龙胆科、
兰科等为主。野生花卉以
杜鹃(彝语称“
索玛花”)为最,计有30余种,每年3—7月,繁花似锦,铺天盖地。并且,不少杜鹃由于生长上千年而未受到砍伐,已长成须一至二人才能围住的大树,奇特无比。再加上有的杜鹃开花时能同时开出多种不同颜色的花朵,更是引人入胜,争芳斗艳。“
杜鹃花海”是螺髻山最迷人的景观。
螺髻山以保存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成为我国少有的
生物资源“
基因库”,不但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科学考察研究基地。
生态保护
螺髻山自然保护区,1986年1月,
凉山州政府批准建立螺髻山自然保护区,设置保护区管理处,隶属州
林业局领导,区级事业单位。州编委下达编制15人。保护区地跨
普格、西昌、
德昌3县(市),以县(市)管理为主,保护处协调配合。主要任务是保护珍稀
野生动植物和古
冰川遗迹,属于
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螺髻山北段,东经102°15′27″~102°24′20″,北纬27°24′7″~27°39′24″。总面积22965公顷,其中
森林面积16075公顷,占70%。区内包括3个县(市)的12个乡43个村281个村民组9624户45664人,以农牧业生产为主。保护核心区内无人居住。植被主要类型有
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
针阔叶混交林、
亚高山针叶林、亚高山
灌丛草甸,有
高等植物180余科2000多种,列入国家一级保护
珍贵树种有
银叶桂、
香果树,国家二级保护珍贵树种有
澜沧黄杉、
连香树、
长苞冷杉、云南
樟木。
四川省珍贵保护树种有华榛、
攀枝花苏铁、
德昌杉、
西康玉兰、
白辛树、
领春木、
丽江铁杉、
棕背杜鹃、
大王杜鹃,国家稀有
濒危植物有
野大豆、
海菜花、
短柄乌头、
扇蕨等。列入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豹,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
小熊猫、
斑羚、
林麝、
红腹角雉、
灰头鹦鹉。保护区内还有清晰完整的古冰川遗迹,其中
冰川刻槽是世界上罕见的大型冰川刻槽之一。保护区建立以来,以乡建立联防组织,配备林业员18名,坚持常年性巡山保护,实现了无
森林火灾,野生动植物和古冰川遗迹保护较好。
旅游资源
螺髻山千峰叠翠,万派环宋,山势雄奇,胜境遍布,是得天独厚的
自然风景区。远望时烟霏林箐,岚光幻彩,苍蔼凌虚,高下混茫,有朝观暮开之感;近察则杂树生花,
杜鹃似海,纷红似落,俪
白参黄,呈争辉竞艳之趣。山间溶洞奇险岩穴深幽,丹岩翠,石峰峭立,有亮如明珠、号称天池的各色海子——五彩湖,也有气势磅礴,飞流直觉泻的温泉瀑布。古藉中称螺髻山有72峰,36个天池,18项
胜景,25坪,12
佛洞,共108景。据1989年
卫星遥感资料反映,其景观、景点数远不止于此,且其山脊高出4000米的山峰就有58座迂回缭绕于高山雾海之中,忽隐忽现,如苍龙遨游九天,其峰群之集中,规模之宏大,造型之奇异和离城市之近尚属罕见。
螺髻山延绵起伏,景点多。自麻栗鹿厂沟入山过干海子、三锅桩有华严寺。再上行至大象坪是宗林寺,遗迹尚存。
螺髻九十九里
螺髻九十九里(别称:螺髻九十九里
旅游景区、螺髻九十九里瀑布、大漕河瀑布),位于四川省
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乔窝镇,是螺髻山核心景区。还有着保存完整的
第四纪冰川遗迹。
冰川天然博物馆
螺髻山是我国已知山地中罕见的保持完整的
第四纪古冰川天然博物馆。
古冰川遗迹中的
角峰、
刃脊、
围谷、
冰斗、
冰蚀洼地、冰蚀
冰碛湖、
冰坎、
冰阶、
冰溜面、冰川刻槽、
羊背石、
盘谷、
冰原石山、侧碛垅等古冰川风貌,具有很高的旅游、探险、科考
等价值。其中冰蚀冰碛湖最为壮观,螺髻山冰蚀冰碛湖分布于海拔3650米以上的各期冰围和冰斗中。
据不完全统计,螺髻山终年积水的大小湖泊有50余下,多呈圆形或椭圆形,水面宽度多数为二三百米,湖水深度一般为七八米。
冰蚀湖的湖底湖畔多为巨大的石条、石板平铺,部分为裸露基石。
冰碛湖的湖底湖畔则以
岩块、砂屑为主。部分湖泊有伸入的半岛或湖心岛。螺髻山所有湖泊的湖周都保存有大量的冰蚀现象和各种冰碛物。湖水则由于基岩颜色、湖周植被或腐植质、湖中水草等的不同而显现翠蓝、棕红、棕黄、
草绿、
墨绿等颜色。具有考察意义和
观光旅游的主要湖景有珍珠湖群、五彩湖群、叠翠湖、姐妹湖、干海子、黄龙潭、黑龙潭、温泉瀑布等。
仙人洞
螺髻山仙人洞,当地彝民称“斯居色居”(神仙居住的地方)。
是一处长达十公里以上,规模宏大的岩浆溶洞。洞中
钟乳石千姿百态,各具特色,
石针、
石芽、石花、石笋、石幔、
石蘑菇、
石柱、
石钟乳千奇百怪,奇妙无比,使仙人洞中“仙人仙气仙风仙境尽现群山风采”。更叫绝的是洞中有洞,洞下有河,河上有桥,真是深幽奇险。飞瀑暗流,曲径通幽,一步三景,回头四象,宛若置身仙境,给人无限遐想,从而演义出一个又一个天上人间的千古佳话,所以不少游客都会情不自禁的发出这样的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只要你身临其境,一定会沉醉在导游那娓娓动听的描述之中。
螺髻山仙人洞的奇妙景色源于地质学中的“
喀斯特地貌”——
可溶性岩石,特别是
碳酸盐类岩石(
石灰石、石膏等),经过含
二氧化碳的流水溶蚀,在漫漫的岁月中缓缓沉积。其形成过程十分缓慢——从上而下一点一滴地悬挂,从下而上一丝一毫地沉积,一百年只能增长一厘米。有关部门根据洞中保存完整的“天地之吻”石柱推测,螺髻山仙人洞已有7亿年的历史。在进仙人洞十余米处,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6年)曾立有一座两米高的石碑,上面镌刻“深、幽、奇、险”四个楷书大字,后被人所毁,但碑石基础至今尚存。
仙人洞在海拔两千零六十八米的山腰处,恰似大自然鬼斧神工在崖壁上开凿的一个窗口。站在洞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侧石壁上刻着的对联“洞穿日月千秋景,石展乾坤万古情”,
横批“深幽奇险”。进入洞口是一个不大的洞厅,一阵阵清爽的凉风迎面扑来,令人精神一振。不由得想起“
洞穴疗法”中的“洞穴有冬暖夏凉之奇特功效”。随厅拾级而下,千转百回,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宽忽窄,漫步在这忽棱忽圆、琳琅满目、精美绝伦的远古“陈列馆”中,你会大饱眼福:妙趣横生,奇形怪状,大小不一的一挂挂石钟乳倒悬壁顶错落排列;星星点点的石针如繁星密布;破土而出的石笋随处可见,石芽、石花、石幔、石蘑菇、石柱各展风采,争奇斗艳,点缀在它们上面的晶莹透亮、大大小小的水珠,在五颜六色的灯光装点下,更是风韵千般分外妖娆,简直就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晶。一路向南行,你会惊奇地发现:酷似真身的端坐在莲蓬上的观世音,活灵活现的大鹏展翅,“彝味”十足的彝家原始图腾,身着百褶裙的彝家姑娘,身披瓦拉的彝家小伙子。海市蜃楼,琼瑶仙景;在里面都能找到惟妙惟肖的造形。更奇特的是洞中还有丰收喜庆的场景、蓬莱仙景的神韵、径流急湍的轰鸣。放眼望去,有的像八仙过海,有的像
群仙祝寿,有的像人面狮身,有的像金龙啸天,有的像仙人对弈,有的像
后羿射日,有的神似海豹群,有的像石
塔林,有的宛若
福禄寿三仙,有的活脱脱就是牛郎会织女……你说像什么就是什么,什么都像又什么都不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叫人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神工鬼斧,造就出如此绝妙的人间仙景。让你从中去领悟
中国画的种种神韵。
表完仙人洞的石,再言仙人洞的水。仙人洞中有两种河,一种叫
阴河,一种叫伏河。阴河的形成是因为洞中的岩石被二氧化碳的流水溶蚀后形成隧道,在隧道中流淌的地下水形成了
地下暗河。河水从洞中跌下,水花四处飞溅,恰似一朵盛开在
水晶宫里的“
水仙花”。水清澈如碧,水波不兴,犹如明镜一般。河中大大小小的石头清晰可见,却“水至清则无鱼”。捧上一捧清泉饮下,甘甜爽口,浸润心脾,让人疲劳顿消,神气陡增。据说仙人洞的
暗河可以直通
邛海,难怪有人说伏河的流水好似一支乐队在演奏
悦耳动听的
交响乐;但只闻其声不见其影。那洒落在各种形状的
钟乳石上的大小水珠,似珍珠一般玲珑剔透,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样声声入耳;还有那洞内瀑布,犹如天降银河,飞泻直落,溅珠起雾,甘泉由峡谷中喷涌,层层跌落,撞起银花朵朵。看溪水从钟乳石缝中流过,忽隐忽现,涓涓而去。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油然而生!
走出仙人洞,望秀美的螺髻山,不由得想起古人曾把螺髻山比做
少妇的发髻,与峨眉山并称于世,而仙人洞就是插入美少妇发髻的一根
银簪,熠熠生辉,让人乐不思蜀,流连忘返。
冰川湖景观
螺髻山上的
冰川地貌是第四纪早期冰川的
剥蚀作用留下的遗迹。除有角峰、冰斗、幽谷和
冰川悬谷外,
冰川湖在螺髻山上星罗棋布,当地人称这些湖泊为海子,分布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多为圆形或椭圆形。湖水颜色五彩纷呈,有的金黄,有的墨黑,多数清澈见底,群众根据海子的形状和颜色命名了黑龙潭、金海、草海、三节海、干海子和水海口等。
螺髻山五绝
螺髻山第一绝当推五彩缤纷的冰川湖泊。它是
第四纪冰川的一批巨大囤冰场所,冰斗底部发育一批冰蚀湖和冰蚀洼地。当地群众称“海子”或“干海子”。前者全年积水成
高山湖泊;后者雨季积水晶莹发光。据89年12月拍摄的TM
卫星照片资料螺髻山共有
冰斗湖33个,大者百余亩,小者1-2亩;除黑龙潭、黄龙潭、干海子较为分散外,其余沿主峰山脊两侧呈群状分布,一般相距200-300米,湖泊的形状、水色也各有奇妙之处。湖泊大都深藏在原始森林中,水边杜鹃环绕,四周冷杉密布。有的背靠山峰,峰群丛树倒映,云影天光,景色奇绝。如五彩湖、珍珠湖、姐妹湖、叠翠湖等,都是螺髻山优美的湖泊景区。水色褐红的干海子,终年云蒸雾锁、变幻莫测;湖水暗红的驼峰海和五彩湖位于海拔4000米的驼峰山麓,海子四周长满
雪茶、草灵芝等
稀有植物。清水沟的大冰
窑口的
大海子面积450亩,是螺髻山最大的冰川湖泊。位于主峰脚下的姐妹湖,辉映着倚天雄奇的
金字塔主峰,云影飞驰神秘莫测。掩映在螺髻山原始森林中的大、小海子,大部分布在海拔3800米的地带。
二、雄奇壮观的冰川角峰、刃脊
古籍中称为“七十二峰”,实际是在海拔4000米高的主山脊上排列成龙,高大雄伟山峰群、
峰丛或孤峰。据1989年卫星遥感资料,其山脊有高出4000米的山峰58座,主峰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形角峰,即著名的骆驼峰、蓓蕾峰。它们的形成是第四纪冰川由主山脊东西两侧冰川的强大作用刨蚀而成,当巨厚的冰川向东西两侧山坡蠕动,碾碎并带走冰底的岩石后,使原来宽缓的山梁变成了顶部狭窄薄峭,两侧陡峭的悬岩,高百米至数百米。有的群峰叠翠上苍穹;有的回壁陡立,犹如天柱,有的绝壁万仞,深崖巨壑。主峰就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型角峰。这批山峰自驼峰南延30公里,迂回缭绕于高山雾海之中,忽隐忽现,如苍龙遨游九天,似利剑刺破长空。其峰群之集中,规模之宏大,造型之奇异,在我国山体景观中尚属罕见。屹立的数十座高大山峰以原始森林、冰川湖泊、五彩缤纷的
杜鹃花为依托,更增添了山林的原始气息,使游人能观赏规模壮观气势磅礴的古冰川遗迹,领略大自然的沧桑巨变,享受山林野趣。真有“识烟中之宝髻,尚觉模糊,分雨际之青螺,偏多秀媚”之妙趣。
三、姹紫嫣红的杜鹃花海
彝语称杜鹃为“索玛花”即迎客之花。山上属
杜鹃科的花卉就有30余种,分布在海拔1500-4000米的地带:如低山的
报春花;中山的
云南杜鹃、
大白杜鹃、
圆叶杜鹃、棕背杜鹃、
乳黄杜鹃、大王杜鹃怒放于初夏,多系杜鹃古树枝干扭曲、虬根裸露,盛开时或红或白、或紫或蓝五彩缤纷;高山乳黄杜鹃最为珍贵,花簇
成球、华贵典雅。总之从初春到夏各类杜鹃花从低山到高山渐次开放,竞相争艳,万紫千红。
四、世界上最大的古冰川大刻槽
据说螺髻山上的古冰川刻槽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古冰川刻槽,位于海拔3750米的清水沟北壁,进口3.5米、深2米、长30多米,刻槽中冰川
连续性冲刷的弧形
擦痕十分清晰,其规模之大气势之磅礴世所罕见。它是由古
冰川带夹坚硬的岩块,以强大的力量刻碾冰川底部的两侧岩石形成宽而深的刻槽,如清水沟源头大冰窑和“U”谷两侧,这种刻槽处处可见。仅大海子出口下侧的“U”谷中至少已发现5处,每处3-5条,多见“U”谷两侧的冰溜面上,这些刻槽从高处到低处,一般长数十米,宽30-60厘米,深10-20厘米,位于大海子下侧海拔3550米处一个长30米、宽3.5米、深2米的冰川刻槽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古冰川刻槽,具有极为重要的科考价值,槽中遗有古冰川作螺旋式推进碾磨的清晰擦痕显示了
冰川运动巨大的自然威力。
五、螺髻山温泉瀑布
螺髻山第五绝便是被誉为“水帘洞”的大槽河温泉瀑布。温泉瀑布位于凉山州普格县城西北部
荞窝镇境内,螺髻山东坡段,海拔1800米的大槽河北岸。从西昌乘车50公里直达海拔1600米的青杠坪,然后爬上海拔1700米的大槽河水渠堤坎、顺渠而上,攀沿“
老虎嘴”来到水势汹涌的大槽河,即可到达热气蒸腾、声响如雷的温泉瀑布。
泉水沿
仙女池、水帘洞、鸳鸯池、青龙宫飞泻而下,形成高20米,宽15米的瀑布,洁白晶莹。夏日白练垂空,光射长虹;冬天腾腾蒸雾笼罩瑶池。诗人何钟英有诗独写此处之妙:“石壁高千仞,银河下
九天。上下三银汉,东西两玉虹。晶帘长不卷,叠叠翠微前。合分因地脉,起伏亦天工。”
泉水流量大于100升/秒,水温32℃,
矿化度0.193克/升;pH值7.9,属重
碳酸镁型泉水。水质无色、透明、无臭、无味,是理想的天然沐浴场所。
东晋人
常璩所著《
华阳国志》记截:“温泉穴,冬夏常热,下流洗澡,治疾病。”1994年被评为四川名泉之首。
黑龙潭
黑龙潭,彝称
沭水阿诺,意为有一种叫沭诺玛呷的黑龙栖息的天池。位于螺髻山
主脊东侧清水沟槽谷和珍珠湖围谷之间,形成于规模最大,
冰蚀作用最强烈,冰碛物保存最多最完好的螺髻山冰川,属于该区内最低也最大的冰斗湖。
海拔高程为3650米。
丰水期湖面可达500亩,
枯水期则仅有360余亩,湖水浅处为1至3米,深处达8米。
民国
中央大学朱契教授于1941年登螺髻观黑龙潭时曾惊叹“庐山有天池,因王阳明之诗而得名;天目山之有天池,因
郭璞之诗而得名;然庐山天池逼窄,
天目山天池淤浅,皆无螺髻山之天池气象,云影天光,颇有一碧千顷之势”。
黑龙潭湖边有方圆数百亩的
湿地草甸,东北是面巨大的
冰川槽谷和大冰坎。湖周或湖中有诸多的
鲸背石、羊背石,环湖冷杉、
杜鹃林带等构成十分优美的景色。
相传螺髻山上的各
大天池口
有颜色各异的沭诺玛呷(龙)栖息,其中大山主脊西侧的青龙潭有青龙,黄龙潭有黄龙,背面的五彩湖有花龙,红海子有红龙;东侧的黑龙潭有黑龙,今螺髻山东面的
螺髻山镇老博村有争龙坪、龙洞河等地名。(《勒沃》第39页)记载的“天上生龙儿,地上长
龙子——悬崖生龙儿、杉林养龙子、鹿是龙伙伴、鹿是龙朋友……”的地方就在黑龙潭及其周边。也是人间美女蒲嫫娌伊,将其婴儿——支格阿鲁托付给一对神龙养育成创世英雄的地方。
黑龙潭这个螺髻山上最大的湖泊,夹在四面林涛耸翠的高山之间,顺山弯去,给人以遐想无限的意境,目力所及,那蓝森森、黑黝黝、冷峻深沉、深不可测的湖水,悠游水中
疣螈,更令人身心如洗,一片空明,潭的对岸,蓝天白云下,是皑皑的角峰、冰坎等典型冰川景观。黑龙潭给人的既是宏大壮美的风光,也是秀雅的“仙境”,到螺髻山不游黑龙潭,岂非憾事。
人文环境
名称由来
螺髻山山体浑厚嶙峋,层峦迭障,
翠峰如簇,颇似古代女子
青螺之发髻,因形得名。
历史文化
佛以山兴,山以佛名,
螺髻山很早为佛家重视。自汉代开劈,唐时佛事已经盛行,建造了许多庙宇,现遗址尚存。唐末以后,由于战乱和其他原因佛事日衰,于是有“隐去螺髻,始现峨眉”,“螺髻山开,
峨眉山闭”之说。佛家称螺髻山为“紫微”,清
道光帝道号“紫微”,为避违始改“紫微山”为“紫遗山”。自清初至道光咸丰年间,寺庙又逐步兴起。据记载,仅螺髻山西麓就有
曹洞派较大的庙宇两阁十三寺,白衣阁、紫摩阁、宗林寺、开国寺、万缘寺、潮音寺、音童寺、普济寺、华严寺、白云寺、金龙寺、宗海寺、宗觉寺。自德昌鹿厂沟入境35公里,过干海子,经三锅庄(华严寺)到大象坪,有曹洞华光祖师开创庙宇宗林寺,
乾隆年间悟真和尚(冕宁
灵山寺杨祖师)在此披剃入门。寺庙宽阔宏大,占地约13000平方米,内供文殊、弥勒、观音、地藏、
普贤、
维那佛数十尊,寺周还可见到砖瓦窖遗址,略见开创之艰巨,其中最为著名的还是位于主峰南坡始建于汉代的大螺髻寺。在
螺髻山仙人洞东南有华光墓塔,全为
汉白玉砌成,高4米,碑文为华光徒孙手书,用笔隽逸圆浑。
隋、唐为
中国佛教极盛时期。邻县西昌市郊泸山
光福寺创自唐贞观年间。县境东部之螺髻山相传亦为佛教胜地,一度僧侣云集,香火不断。唐代后期,佛教渐衰。
佛教史载:
唐武宗会昌年间(840—846),佛法、经书被毁,大乘八宗经典注疏大多丢失。
清代,
曹洞宗以紫遗山(螺髻山)寺院为本院,“开山工程浩大”,先后建有两阁十三寺。经
麻栗乡鹿厂沟入山至铜厂乡大象坪,有宗林寺残址。寺东为古
佛坪,存和尚坟塔20多座,觉达墓塔在此。寺西南里余,有华光墓塔,碑文历历可辨。其余曹洞住锡之所,遍及各乡。清咸同后,佛教已远不如昔昌盛;清末佛寺多颓败倒坍,佛事不兴。至
民国僧尼人数寥寥,佛寺凋残。
宗林寺,位于县东螺髻山西麓银鹿乡境大象坪开阔台地上,环境幽雅,四周有山峰、草坪、溶洞、湖泊。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曹洞
二世祖华光(海德)创建,占地20余亩,寺庙宽宏,俗称大庙,内供文殊、弥勒、观音、地藏、普利、维那诸像。据海德塔碑:海德乾隆二十七年(1762)在解结寺披剃。之后,云游6年归来“乃入山,斩木破林,于其仙人洞下结茅栖止,兴工创造宗林寺。寺成,聚四方海众居之,阐扬
法教”。曹洞四世祖悟真在此披剃,后创建冕宁灵山寺。
光绪年后,因交通闭塞,人迹少至,寺渐颓废。解放后仅存残垣墓塔。
风土人情
服饰:
彝族人民爱美,特别爱花,服饰上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布料的颜色选择以青色、
藏青色和黑色为主。中老年人服装颜色突出稳重,青年人则喜欢鲜艳亮丽。男子内穿布纽扣白色衬衫,外套
无领对襟小衬,小伙子穿白色衣裤,用
白布巾包头。妇女外衣大都为黑色布纽扣右衽衣,衣领、袖口和
裤脚边皆乡花草图案,姑娘和女孩子喜欢戴绣花无顶
喜鹊帽,中老年妇女头戴
三角形黑布包头,支系
花腰彝族妇女爱穿由帽子、
褂子、上衣、裙、裤子组成从头到脚都绣满各种装饰的“花口绳塔”衣服。
娱乐:彝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常用七字(
旗子)白话,跳乐调子演唱,跳乐是彝族青年男女普遍喜爱的歌舞活动,男女青年常在农闲时节,夜间燃起篝火,小伙子弹月弦、
姑娘们打拍子,围着篝火尽情欢歌舞蹈。
彝族花鼓舞是一处有广泛影响、独具特色的
民族舞蹈,一班花鼓队八人,也有十几人或几十人的花鼓队,甚至可以组织上百人,规模宏大的花鼓队,都有一个龙头师傅。花鼓舞由一名龙头师傅
领舞,男女青年成对合着鼓声拍跳跃翻腾,奔放热情,极富感染力。
旅游指南
景区交通
从其他各地至
西昌市,然后从西昌乘坐巴士(每天两班)经两个小时左右行程到达螺髻山脚下
仙人洞景点,由此上山。因山路陡峭而且不易辨认需要当地老乡引路,可以租用当地老乡
马匹驮运行李。
景区美食
在凉山各地旅游都可以品尝到
彝族民间美食。其中“
坨坨肉”、“
荞麦面”、“
野山菌”等一定不要错过。当然也别忘了观赏与此相关的别具特色的彝族木餐具。坨坨肉,是彝族人逢年过节及招待贵客的招牌菜,一般用15公斤以下的小猪的肉做成,并且这些
猪肉并不是以现代饲料喂养,
内质本身已经很爽口香甜,再加上彝族特有的香料、佐料,
简单加工而成。肉块硕大,呈正方形,所以称“坨坨肉”,口感十分细嫩。另外还有
酸菜坨坨鸡,其肉块也与“坨坨肉”一般硕大,汤酸咸适度,很下饭。彝族喝汤所用的勺子也是木制漆器,非常特别。
票务信息
1、6周岁(含6周岁)以下或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的儿童免除门票;6周岁(不含6周岁)至18周岁(含18周岁)或身高1.2米(不含1.2米)至1.5米(含1.5米)的未成年人购
优惠门票。
2、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凭学生证件购优惠门票。
(注:未成年人凭《
居民身份证》;
港澳台等入境游青少年凭《
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
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学生证件享受相应优免)
3、凭《居民身份证》或《
老年优待证》的70周岁(含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免除门票;60周岁(含60周岁)至69周岁(含69周岁)购优惠门票。
4、凭《
军官证》、《武警警官证》、《
士兵证》、《
军校学员证》的现役军人免除门票。
5、凭《
残疾人证》、《残疾军人证》、《伤残人民警察证》的残疾人免除门票。
摆渡车票(往返)21元/人
以上三种票游客朋友在景区游客中心售票室统一购买,索道票待游客乘车入景后在索道下站售票室购买。
索道票(往返)
1、成人票:130元/人。
2、
学生票:100元/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凭学生证件购票。
3、
儿童票:80元/人,身高1.2米(不含1.2米)至1.5米(含1.5米)的未成年人。注: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的儿童免除索道票。
螺髻山九十九里(螺髻山南峰)
门票:全价票200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