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延信(1952年-2022年8月28日),男,汉族,河南省滑县人,河南焦煤集团鑫珠春工业公司工人。谢延信默默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无怨无悔地付出,维持着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特殊家庭,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大孝颂歌。他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人物简介
谢延信,男,汉族,河南省
滑县人。1952年出生,现为河南焦煤集团鑫珠春工业公司工人。
1974年9月,谢延信新婚一年的妻子生下女儿后因产后风不幸去世,留给他两个年迈多病的老人、一个呆傻的内弟和一个年幼的女儿。35年来,他用自己的爱心、孝心和责任心全力照顾亡妻的3个亲人,大孝至爱,感人至深。为了践行自己的诺言,原本姓刘的他改姓妻姓。岳父瘫痪在床18年,他精心护理,端屎端尿,洗澡按摩,18年老人没有得过
褥疮。为省钱给两位老人看病,他利用
休息时间,四处打零工,经常挖野菜、捡菜叶,连水果也没舍得给自己买过。岳母患有肺气肿、胃溃疡,丧失劳动能力,内弟先天呆傻,在岳父去世后,谢延信对他们照顾得更是尽心尽力。他以不放弃照顾前妻一家人为前提,多次拒绝组建新的家庭,直到丧妻10年后才与志同道合的谢粉香组成新的家庭。2003年,谢延信因
脑出血落下了
反应迟钝、行动不便的后遗症,他便让妻子来
焦作市共同照顾前妻一家。35年来,谢延信默默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无怨无悔地付出,维持着一个没有
血缘关系的
特殊家庭,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大孝颂歌。他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个人经历
1952年出生。
1960年-1967年上小学和初中。
1973年初婚。
1974年爱人谢兰娥因
产后风病亡,刘延信改名谢延信。
1974年-1983年在原籍务农,曾担任
生产队棉花技术员。
1984年谢延信与谢粉香再婚。
1990年谢延信因
高血压调到矿机电科瓦斯泵房工作。
1994年农历腊月二十二谢延信女儿刘变英结婚。
1996年8月谢延信岳父去世。
1997年谢延信获得省
总工会授予的“文明家庭”称号。
2006年谢延信以并列第一的成绩,入围“
兖矿杯.寻找感动中国十大矿工”。
2006年谢延信获得河南省“十大敬老楷模”
特别奖。
2006年谢延信入选由河南省
文明委等七部门组织的“中原二十四孝贤”。
2007年谢延信当选
全国道德模范,之后又被评为“感动中国”2007年度十大新闻人物。
大孝至爱
谢延信同志是
焦煤集团鑫珠春公司的一名普通矿工,家住
中站区朱村街道办事处西苑社区,现年54岁。自1974年以来的36年里,他用自己的爱心、孝心和
责任心全力照顾亡妻的三个亲人——瘫痪在床的父亲、
丧失劳动能力的母亲、先天呆傻的弟弟,大孝至爱,感人至深。
家庭责任
谢延信原名刘延信,1974年,他新婚一年的妻子生下女儿后因
产后风不幸去逝,他主动承担起照料前妻父母和呆傻妻弟的责任。为使老人放心,他毅然改姓为谢。1979年,岳父突患
脑中风,全身瘫痪。一老、一瘫、一傻、一幼,重担全部压在谢延信的身上。为照顾岳父一家,谢延信狠下心把5岁的女儿送回
滑县老家,自己在
焦作伺候老人。岳父瘫痪在床18年,他精心护理,端屎端尿,洗澡按摩,18年老人没有得过褥疮。为省钱给两位老人看病,他四处打零工,经常挖野菜、捡菜叶,连水果也没舍得给自己买过。岳母患有
肺气肿、
胃溃疡,丧失了
劳动能力,
内弟先天呆傻,在岳父去世后,谢延信对他们的照顾更是尽心竭力。他以不放弃照顾前妻一家人为前提,多次拒绝组建新的家庭,直到丧妻10年后才与志同道合的谢粉香组成新的家庭。2003年,谢延信因脑出血落下了反应迟钝、行动不便的
后遗症,他便让妻子来
焦作共同照顾前妻一家。
谢延信同志对家庭的责任同样表现在工作中,无论是做掘进工还是值守瓦斯泵房,他总是立足岗位、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精心干好每一项工作。
从谢延信同志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爱老敬老、大孝至爱的高尚情操;重诚守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热爱生活、迎难而上的坚强毅力和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崇高精神。
外界评论
普通职工
谢延信是焦煤集团的一名普通职工。2006年接受了全国多家
主流媒体的采访,2007年当选
全国道德模范,之后又被评为“感动中国”2007年度十大新闻人物,受到全国人民钦佩和关注。谢延信作为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楷模,作为平民典型、百姓典型,谢延信不仅给
焦作人民、河南人民争了光,而且给全国550万煤矿工人争了光。焦煤集团这个110年历史的老企业,随着谢延信的名字不胫而走。
时代特征
谢延信这个
典型人物,在
焦煤集团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多年来大家把他作为一个好人、一个老实巴交的工人来看待。认为老谢事迹平淡、平凡,贡献无法和企业里的科技人才、
劳动模范、
优秀管理者相提并论。所以一直停留在企业的圈子里。每年都是同情的对象、照顾的对象和领导结对子扶贫的对象。
党的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日益深入人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矿区成为大家的共识。2006年全国煤炭系统评选“感动中国的十大矿工”。报送典型人物时,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焦煤历史悠久,1952年毛泽东同志就高度赞扬焦作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80多年来,这种精神反映在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延伸出
焦作煤矿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链条。焦作煤矿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一座挖掘不尽的精神宝库。
谢延信作为一个普通煤矿工人,在妻子和他生活一年去世之后,他能够信守诺言,对瘫痪在床的岳父、年迈多病的岳母行孝道33年,伺候呆傻的内弟至今无怨无悔,实属罕见。在当今价值趋向多元化情况下,更应弘扬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出谢延信这个典型,符合
社会主义荣辱观,符合时代的呼唤。因此,他具有典型意义,具备
时代特征。
典型事迹
谢延信这个典型各行各业都可以学,国内可以学,国外的华人也可以学,具有广泛的
受众群体。推介宣传谢延信,当前是一个难逢的机遇。对传统的孝道宣传是一种创新、一个突破。基于这种认识,我们选择上报了谢延信。充分运用各种媒体, 大力宣传推介典型人物生动事迹2006年4月我们首先与在焦的媒体记者见面,介绍了谢延信的典型事迹。《焦作矿工报》《
焦作日报》《
大河报》率先报道,《
河南日报》相继见报。《
中国煤炭报》在
头版下半版刊登了谢延信的大幅照片,配发了几千字的文字。之后引起《中国工人报》注意,前来采访。在
头版头条刊发长篇报道,并配发
社论。《人民日报》驻
河南记者站派员前来,宣传部安排专人陪同。8月31日在第五版刊登长篇报道《一诺至孝三十载》,当天下午徐光春同志阅读以后,立即作了批示。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
孔玉芳专程到焦煤调研,精心安排宣传谢延信的方案。
新华社河南分社作了一定形式的报道,政治局常委李长春,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很快批示。中宣部立即把谢延信作为标志性人物、平民典型、百姓典型进行宣传。2006年12月中旬,中宣部新闻局派出央视国际网、
人民网、
新华网、
光明网、
中国广播网先行到焦煤采访谢延信。
社会评价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谢延信的颁奖辞: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
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用33年辛劳,延展爱心,信守承诺。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对谢延信这样评价:这个人对爱情忠贞,对老人孝顺。谢延信,人如其名,信守一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淮,在推荐谢延信的时候这样写到:家庭是什么,是人世间最可信赖的社会细胞。谢延信做到的不仅仅是孝,这是对家庭亲人的忠诚,我们这个
社会需要的就是这种忠诚。
主要荣誉
曾荣获
河南省敬老楷模特别奖、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河南省“十大
道德楷模”、“寻找感动中国的矿工——十大杰出人物”、“中华孝亲爱老之星”。2007年9月18日,荣获“
全国道德模范”,受到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2008年2月17日,2007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09年获评“
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改编剧集
《好人谢延信》以河南省
焦作煤业集团普通矿工谢延信的真实事迹为原型创作。谢延信是
央视200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全国道德模范,他从1974年起至今,几十年如一日地全力照顾亡妻的瘫父、
病母和傻弟,事迹感人。剧中谢延信由
吴军扮演。
人物纪念
2023年8月28日,谢延信先进事迹展览馆在焦作市揭牌,展览馆位于焦煤集团西大井1919文旅景区,通过实物、照片、文字、影像、雕塑等,详细介绍了谢延信的感人事迹,展示了他百善孝为先、一诺重千金的高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