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明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雷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运筹学会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环境科学协会环境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原光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日本京都大学(Kyoto University) KANSEI POWER讲座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 of Donated Chair)(98),京都大学客座教授(Kyoto University Visiting Professor)(08),香港中文大学黄宽诚基金讲座教授(05),美国曼隆学院(Menlo College)访问教授(Visiting Professor)(03)。

人物简介
雷明教授还担任中国国家环保部和国家统计局、中国国家林业局和国家统计局“绿色GDP核算”联合攻关项目组专家,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加统计信息管理项目(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气象学会低碳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能源研究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会理事,中国环境与文化促进会理事,日本国际可持续能源协会ISEA理事会员,《经济科学》编委,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英国MCB大学出版社学者俱乐部成员(Member of Literati Club,MCB University Press)等。
雷明教授研究方向包括诱导决策和机制设计、绿色核算与绿色管理、效率评价的非参数方法、可持续减贫等。其中在绿色核算与绿色管理研究领域,已经取得的重要创新性成果有:(1)创造性提出了一套资源-经济-环境一体化投入产出核算—绿色投入产出核算(GIOA)体系,包括绿色投入产出核算,地区绿色投入产出核算和企业绿色投入产出核算,构建了相应的实物/价值投入产出核算模型,给出了完全消耗系数和理论价格相应的决定模式,并提出了一套绿色投入产出核算表编制方法;(2)在联合国SEEA基本框架和资源-经济-环境绿色投入产出核算通用框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民核算特点,率先设计出了中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矩阵(CSEEA);(3)在资源-经济-环境绿色投入产出核算通用框架的基础上,把绿色投入产出表向社会核算矩阵(SAM)的方向进行扩展,同时将绿色投入产出思想应用于综合SAM的构造中,使其包含资源使用、补偿和污染排放、治理两类重要活动,并将自然界提供的资源环境禀赋的贡献纳入到社会经济系统之中,创建了一个涵盖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绿色社会核算矩阵(GSAM);(4)具体设计出中国绿色投入产出核算GIOA,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矩阵SEEA和绿色社会核算矩阵GSAM,并针对里约会议后(1992~2002年)十年间,中国资源-能源-经济-环境状况进行了全面综合核算;(5)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里约十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相关政策如绿色税费政策、水资源政策、可持续就业政策、外商直接投资(FDI)可持续利用政策、地区及地区间生态补偿政策、排污权交易政策以及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综合政策等进行了综合核算分析及政策分析。
雷明教授在Decision Support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Economics, Revue Generale de Strategie,Bulletin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Institute等国际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以及重大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多部。先后应邀在Nature,《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半月谈》,The Guardian,Straits Times,China Watch,《经济参考报》,《经济观察报》,《解放日报》,《大公报》,《环境日报》,《科技日报》,《中国企业报》,《新京报》,《中国证卷报》,《上海证卷报》,《中宣部时事报告》,中央电视台一套,二套,凤凰卫视等重要媒体就相关问题接受专访和发表论点。曾担任INFORMS(国际管理科学与运筹学会)、IFORS(国际运筹学会), ISI(国际统计学会)、IIOA(国际投入产出协会)等重大国际会议分会主席和特邀评论员,IRMSE (管理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研究国际研讨会)共同主席。先后获全国优秀博士后称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绿色人物特别奖,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环境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二等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三等奖,全国统计科技进步奖论文二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日本筮川良一优秀青年奖等。
雷明教授主要代表性著作包括:《可持续发展下绿色核算—资源经济环境综合核算》(地质出版社,北京,1999)、《绿色投入产出核算—理论与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00)、《中国资源经济环境绿色核算(1992-2002)》(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10)、《中国资源经济环境绿色核算综合分析(1992-2002)》(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11)、《贫困山区可持续发展之路—基于云南昭通地区调查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2010)、《科学发展构建和谐—贵州省毕节地区开发扶贫与生态建设》(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2008)、Green GDP Estimates in China, Indonesia, and Japan: An Application of the UN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System, Chapter 6: SEEA & Green GDP for China(联合国大学出版社(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Press), Tokyo,2000)、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amework,Chapter 3: The Estimate of the China's Green GDP in 1992(联合国大学出版社(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Press), Tokyo,1999)等。
学习经历
武汉大学数学系理学学士(计算数学)(1986)
中国人民大学美中教育与研究委员会经济学研究生班(1988)
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硕士(国民经济)(1989)
华中科技大学自动控制系工学博士(系统工程)(1993)
瑞典哥特堡大学(Gothenburg University) 经济系环境经济学博士课程(1995)
工作经历
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后(国民经济)(1993)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管理信息系统系副教授(1995)
日本京都大学(Kyoto University) 经济系客座研究员(Visiting Researcher)(1997)
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卡洛格(Kellogg)管理学院访问学者(Visiting Scholar)(决策分析)(1998)
日本京都大学(Kyoto University) 能源科学大学院(研究生院)社会能源环境规划讲座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of Donated Chair) (总长(校长)任命)(1998)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管理信息系统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系主任(2000)
美国曼隆学院(Menlo College)客座教授(Visiting Professor)(环境统计与核算) (2003)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2004)
香港中文大学黄宽诚基金讲座教授(2005)
北京大学光华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06)
日本京都大学(Kyoto University) 能源科学大学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 (Kyoto University Visiting Professor)(2008)
教授课程
管理科学专题
商业决策技术
规划与决策
绿色管理
投入产出分析
研究领域
决策分析
可持续发展
国民核算与统计
资源能源环境管理
绿色供应链管理
区域管理
可持续减贫
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
组织行为
学术专著
《中国资源经济环境绿色核算(1992-2002)》,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中国资源经济环境绿色核算综合分析(1992-2002)》,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1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奖励基金资助)1993
《绿色投入产出核算—理论与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北京市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可持续发展下绿色核算—资源经济环境综合核算》,地质出版社,北京,1999。(国家博士后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资助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贫困山区可持续发展之路——基于云南昭通地区调查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2010。(泰农银行、德意志银行资助)
《科学发展构建和谐—贵州省毕节地区开发扶贫与生态建设》,经济科学出版社,北京,2008。(德意志银行资助)
《抽样调查及其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00。(副主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
Green GDP Estimates in China, Indonesia, and Japan: An Application of the UN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System, Chapter 6: SEEA & Green GDP for China, 联合国大学出版社(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Press), Tokyo. 2000. (with Y.Q. Xing)(联合国大学基金资助)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amework,Chapter 3: The Estimate of the China's Green GDP in 1992, 联合国大学出版社(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Press), Tokyo, 1999. (with Nakamura, Y.Q.Xing)(联合国大学基金资助)
学术论文
代表性学术论文(英)
Demand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channel choice in a dual-channel supply chain with multiple retail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2014. accepted. (with Liu, Huihui; Deng, Honghui; Huang, Tao; Leong, G)
Manufacturer’s uniform pricing and channel choice witha retail price markup commitment strategy,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 Systems Engineering, 23(1). pp 111-126. 2014. (with Huihui Liu, Xiangdong Liu)
DEA analysis of FDI attractivenes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Chinese province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56(4). pp 406-418. 2013. (with Xinna Zhao, Honghui Deng, Keah-Choon Tan).
Incentive Model Design for Macro-economy Management System in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Economics..23(10/11). pp.46-57. 1996.
System Analysis & Incentive Model for Enterprise Contract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 System (ECMRS),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 Systems Engineering. 4(1).pp.16-25.1994.(with F. Shan). Also see in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 Research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China'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Contract System,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 Research,124. pp.235-242. 2000)
Integrated Input-Output Accounting Model for Power Company─Theoretical & Application Analysis,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12(1). pp.1-12. 2001. (Lead Article)
Trial Estimation of 95’CSEEA and 95’Green GDP ofChina, Bulletin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Institute. 53(2). pp.739-740. 2001.
Strategies De Development Coordonne Entre Economie Et Environnement, Revue Generale de Strategie. 26/27. pp.193-202.2006.
Study on Integrated Accounting for Natural Resources and Economy,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 Systems Engineering. 6(3). pp.257-262. 1997. (Lead Article)
Linkage Analysis of Energy-Natural Resources-Economy-Environment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 Systems Engineering. 7(3). pp.368-378.1998.
Integrated System of Economy-Environment Accounting of China(CSEEA)-System Design and Trial Estimation (1992).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 Systems Engineering. 10(3). pp.291-305. 2001.
Green Input-Output Accounting for Natural Resource-Energy-Economy-Environment, Bulletin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Institute. 54(2). pp.553-554. 2003.
China 1990's Green GDP and Green Charges Accounting, Bulletin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Institute. 55(2). pp.489-490. 2005
Regional Green Input-output Accounting Analysis, Bulletin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Institute.56(2). pp. 538-542. 2007. (with Y.Gao)
A Study of the Joint Advertising Channels, Journal of Service Science and Management. 2(4). pp.418-426. 2009. (with Sun, Shuguang, Dan Yang)
Integrated Accounting of China’s Green GDP and Charges, The Empirical Economics Letters. 6(6). pp.525-535. 2007.
Regional Green Accounting of Water Resource in China,The Empirical Economics Letters. 7(3). pp.312-323. 2008.
A Decomposed Model of the Change Rate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 6(3). pp.195-202.2010. (with Sun, Shuguang)
Chinese Green GDP and Green Charges Accounting in 1990s,China-USA Business Review. 6(3). pp.1-7.2007. (Lead Article)
China Green Input-output Accounting: Coal, Structure and Efficiency of Power Generation and Green House Gas Emission(1992- 2020), Canadian Social Science. 2(3). pp.1-15. 2006. (Lead Article)
Green Accounting of China: Comparison Analysis between 1992 and 1995,Canadian Social Science. 3(3). pp.1-10.2007. (Lead Article)
Regional Green Input-output Accounting Analysis:Water Resource Accounting Analysis of Ningxia Province of China,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1). pp.1-14. 2007. (Lead Article)
Finding the Deregulated Prices by Multi-person Decision-Making with Multi-objectives (M2D) Approach, Modeling and Control of National Economies 1992, pp.99-104, Pergamon Press Ltd. Oxford, UK. 1993. (with R. Yulduz S, F. Shan)
Input-output Accounting for Natural Resources-Economy- Environment, Proceedings of the 14th World Congress of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IFAC).L. pp.115-120. Pergamon Press Ltd., Oxford, UK.1999.
Indirect Control Model of China's Economic Management and Strategy Analysis, Developmental Strategies of Riverside Citie. pp.35-46. Huazhong Normal Press,Wuhan, China. 1991. (with F. Shan)
Optimal Uniform Pricing and Return Policies for Channel Strategies in E-commerce Age,Proceedings of 2008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 Operations and Logistics, and Informatics, IEEE/SOLI 2008, v 1, p 1487-1492, 2008.(with Liu, Xiangdong)
Health, Social Status and Optimal Consumption-portfolio Choice,Proceedings of 2008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 Operations and Logistics, and Informatics, IEEE/SOLI 2008, v 1, p 404-408, 2008. (with Sun, Shuguang and Zhou, Mingshan)
etc.
代表性学术论文(中)
资源-经济一体化核算—联合国93’SNA 与SEEA,《自然资源学报》, 1998,Vol. 13, No.2,pp.145-153。
绿色国内生产总值(GDP) 核算,《自然资源学报》, 1998,Vol. 13, No.4,pp.320-326。
地方保护主义和地区贸易壁垒的检验性分析,《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Vol.42, No.1, pp.92-100。(刘静波)
地区绿色投入产出核算,《统计研究》,2000,Serial No. 112, No.5, pp.49-60。
企业绿色投入产出核算—基于电力企业的研究和分析,《统计研究》,2001,Serial No. 112,No.2, pp.44-51。
行业吸纳就业的能力研究,《统计研究》,2004,Serial No. 147,No.1, pp.55-59。(敬晓青)
地区绿色投入产出表编制,《统计研究》,2004,Serial No. 147,No.6, pp.36-42。(胡宜朝)
资源-经济-环境综合框架下的SAM构建,《统计研究》,2007,Vol.24,No.9, pp.17-22。(高颖)
西电东送中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7,Serial No.357,No.10,pp.21-28。(金艳明,黄涛)
资源-经济投入产出核算—“绿色”总量指标核算,《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1998, No.5, pp.67-72。
资源-能源-经济-环境投入产出核算应用研究,《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1998,No.11, pp.59-63。
公共决策中的信息披露与利益集团游说,《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5,Vol.22, No.10,pp.54-61。(楼国强,张来武)
中国分省区FDI的引进效率评价与解析,《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6,Vol.23,No.5, pp.64-73。(胡宜朝)
中国能效动态管理绩效评价,《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12,Vol.31,No.4, pp.33-73。(赵新娜)
构建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进程评价的绿色指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GGDP),《经济研究参考》, 2001,Serial No. 1509, No. 29, pp.14-24。
国家对企业行为宏观调控诱导策略分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2, No.4, Vol. XII,pp.8-15。(冯珊)
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的技术进步评价系统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3, No.6, Vol. XIII,pp.11-16。(冯珊,王九红)
企业行为诱导模式及策略分析(I),《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4, No.4, Vol. XVI,pp.41-45。
企业行为诱导模式及策略分析(II),《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4, No.5, Vol. XVI,pp.27-34。
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成因分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6, No.4, Vol. XIV,pp.1-12。
资源-经济一体化核算研究(I)—整体架构、连接帐户设计,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6, No.9, Vol. XIV,pp.42-50。
资源-经济一体化核算研究(II)—指标形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6, No.10, Vol. XIV,pp.90-97。
武汉市技术进步与经济效益一体化管理决策支持系统(WTEDSS) 设计与开发,《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 No.5,Vol. XIIV,pp.52-59。(冯珊,王九红)
资源-经济一体化核算研究(III)—投入-占用-产出分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 No.1, Vol. XIIIV,pp.22-97。
资源-经济一体化核算研究(VI)—应用分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 No.10, Vol. XIIIV,pp.91-31。
中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CSEEA)框架设计,《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 No.10, Vol. XX, pp.17-26。
1995’中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矩阵及绿色GDP估计,《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 No.11, Vol. XX,pp.1-9。
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生产力困境——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南开管理评论》, 2012.3,122-131。(李祥进,杨东宁,徐敏亚)
中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中国软科学》,1999,Serial No. 107,No.11,pp. 95-101。
资源-经济投入产出核算:表式设计.模型构建.应用分析, 《经济科学》,1996,No.1,pp.42-80。
资源-经济投入产出核算:基于存量核算思考的进一步研究,《经济科学》,1999,No.6,pp.46-54。
技术进步,组织管理效率与生产率变动决定,《经济科学》,1997,No.4,pp.41-46。
企业绿色投入产出核算,《经济科学》,1999,No.6,pp.76-86。
利他,互利与信用,《经济科学》,2003,No.4,pp.95-108。(夏纪军,张来武)
环境税收对区域经济环境影响的差异性分析,《经济科学》,2007,No.3,pp.104-112。(金艳明,黄涛)
中国绿色社会核算矩阵编制,《经济科学》,2006,No.3, pp.84-96。(李方)
一种新的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的分解模式,《经济科学》, 2010.1。(孙曙光)
可持续发展下的绿色投入产出核算应用分析—基于2007中国绿色投入产出表,《经济科学》, 2011.4,16-27。(赵新娜)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员工工作绩效影响的跨层分析,《经济科学》, 2012.5,104-118。(李祥进,杨东宁)
绿色投入产出核算,《中国统计》,2003,Serial No.262,No.11, pp. 22-24。
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中废旧电子品回收效果与改进体系,《经济管理》, 2012.11,103-112。(刘慧慧,黄涛)
双渠道结构下促销努力和价格的动态关系,《营销科学学报》, 2010.5。(刘向东,郑晓娜)
统一定价与销售努力对制造商多渠道选择的影响,《营销科学学报》, 2009.6。(孙曙光,郑晓娜)
科学发展观下绿色GDP核算,《环境保护》,2006,Serial No.357,No.9B,pp. 40-44。
中国资源-能源-经济-环境综合投入产出表及绿色税费核算分析, 《东南学术》,2001,Serial No. 158, No. 4,pp.64-74。
中国绿色核算及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战略选择,《科学社会主义》,2006,Serial No. 113,No.5,pp.86-90。
居民收入和部门产出变化的研究,《南方经济》,2006,No.9, pp.15-24。(金艳明)
精益之路,《北大商业评论》,2007,Vol.35,No.6, pp.40-45。
国外供应链管理研究的演进路径与展望,《管理学家》,Vol.1, No.1, 2008.6。(杨隆华)
战略整合模型评述,《现代管理科学》, 2005, No.10,pp.35-38。(郭丽红)
创新发展—技术进步经济分析,《特区科技》,1993, No.1,pp.52-54。(冯珊)
绿色GDP核算,《决策科学》,2004,No.5,pp. 9-14。
路径选择—脱贫的关键,《决策科学》,2006,No.7,pp.7-8。
中国绿色GDP核算解析,《决策科学》,2007,No.4, pp.34-35。
部门产出增加与减贫:基于贵州省社会核算矩阵的乘数分析应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Vol.28,No.4, pp.30-34。(金艳明)
信任的研究方法综述,《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Vol.28,No.6, pp.5-8。(胡宜朝)
双渠道结构下的零售商串谋,《中国管理科学》2010专辑, 18.(孙曙光,郑晓娜)
数据包络框架下的中国分省区FDI引进效率评析—基于拓展的Malmquist指数,《中国管理科学》2011专辑, 19.(赵新娜)
等。
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源核算与经济核算关联研究”,主持(1994-199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构造性研究”,主持(1998-2000)
·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主持(2002-2004)
·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核算”,主持(1995-1997)
·国家经贸委项目“我国工业用水价格分析与节水对策研究”,主持之一(2000)
·国家统计局项目“资源环境核算”,主持之一(2001-2003)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项目“宁夏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执行负责(2002)
·北大“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子项“中国各地区经济优势、协作、分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主持之一(2003)
·北大案例研究中心项目“企业信息化案例研究”,主持(2001)(2003)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际合作项目“资源核算及定价政策研究”,核心成员(1993-1997)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际合作项目“环境经济研究”,核心成员(1997-2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地区协调发展及区域政策分析模型研究”,核心成员(2003-200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抽样调查及其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应用”,核心成员(1997-2000)
·国家”八六三”计划项目“智能经济决策支持系统(IEDSS)”,核心成员(1991-1993)
·国家”八六三”计划项目及武汉市科委项目“武汉市技术进步经济效益一体化管理决策支持系统(WTEDSS)”,核心成员(1992-1993)
荣誉记录
·全国优秀博士后称号(2005)
·中国绿色人物特别奖(2006)(合作)
·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合作)
·北京大学优秀社科成果研究报告一等奖(2004)(合作)
·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合作)
·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合作)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三等奖(2002)(独立)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环境奖(2001)(合作)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一等奖(2000)(独立)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二等奖(2000)(独立)
·全国统计科技进步奖论文二等奖(98)(独立)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二等奖(98)(独立)
·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96)(合作)
·筮川良一优秀青年奖(95)(独立)
·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95)(合作)
·国际资源环境经济学家学会GRANT(2002,USA)(独立)
·国际投入产出学会GRANT (2002,Canada)(独立)
·国际统计学会东京会议纪念GRANT(2001, Seoul)(独立)等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