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传(精)》是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基本上按照马克思一生的革命历程安排章节,但又不完全拘泥于时间顺序,而是把一些内容相关的事件和活动适当集中。这就使有关问题的联系较紧密,重点突出,阐述较充分。另外,《马克思传(精)》在马克思传记的结构中做出了若干新的尝试。《马克思传(精)》在参考材料的使用上,运用了很多新的研究资料,如马克思在1844年左右写了很多哲学手稿,通过对这些手稿的分析,我们就能够更好地把握马克思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同时,对《马克思恩格斯通讯录》的发掘利用,对于完善《马克思传(精)》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萧灼基版马克思传
作者简介
萧灼基,男,汉族,现任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
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
北京市
海淀区政协副主席,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特邀顾问、中国
市场经济研究学会理事、北京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
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经济界》杂志社理事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人民外交协会理事、中国名人协会副主席、
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经济学说史学会副会长、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理事、中国
国有资产学会理事,《经济学家》杂志副主编,兼任
中山大学、
国防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10多所大学的
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中国改革》、《
管理世界》等数十家报刊的学术委员或顾问,北京市、武汉市、成都市、吉林省、云南省等政府顾问,还担任香港《南华早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多家报刊的特约撰稿人和专栏作家等。
1933年12月生于广东省
汕头市,1953年9月考入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政治
经济学专业,因品学兼优于三年级就被推荐读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经济学家
宋涛教授。1959年7月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
北京大学经济系任助教,1979年6月晋升为讲师,1980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1985年9月晋升为教授。1986年7月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2年开始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津贴。
编辑推荐
《马克思传(精)》对《
资本论》创作史的分期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关于《资本论》创作史分期,国内外学者存在不同看法。作者根据马克思主义
剩余价值理论的成熟程度和《资本论》整个科学体系的
完善程度,把《资本论》创作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43-1849年)是创作《资本论》的准备阶段,马克思经济学说基本形成。这个阶段,马克思奠定了《资本论》的方法论基础,并且已经知道了
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如何产生的。第二阶段(1850-1865年)。写作《资本论》手稿。马克思经济学说基本建立。这个阶段,马克思写了《资本论》的研究了《资本论》理论部分和学说史部分的所有重要问题,建立了《
资本论》完整的科学体系。第三阶段(1866-1883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广泛传播。
目录
自序
第一章为人类服务才是最幸福的人
(一)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德国
(六)一个灿烂辉煌的名字——燕妮
(十)走向社会
(一)在舆论上揭露最伪善的封建专制君主——威廉四世
(四)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
(五)查封《莱茵报》事件
(六)从社会舞台退回书房
(七)奔向新世界的新首府
(八)创办一种主张彻底改造社会的定期刊物——《
德法年鉴》
(十)在巴黎的研究工作
(十三)《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
(十四)
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和《评“普鲁士人”的(普鲁士国王和社会改革)一文》
(十五)巴黎《前进报》
第三章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最初文献
(一)两位伟大导师的历史性会晤
(四)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五)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七)《<
哲学的贫困>——答蒲鲁东先生<贫困的哲学>》
(三)批判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
(五)《反克利盖的通告》
(十二)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
(十三)《共产党宣言》——第一个完备的理论与实践的
党纲第五章在欧洲革命高潮中初露锋芒
(一)欧洲燃起革命的火焰
(二)从布鲁塞尔到巴黎
(四)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
(五)在民主协会的活动
(八)为德国的统一而斗争
(十二)高举六月革命的旗帜
(十三)为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辩护
(十四)向欧洲各国反动势力开火
(十六)别了!只是并非永别
(十七)德国维护帝国宪法运动
(十九)欧洲恢复了反动的“秩序”
(二十)青年马克思的光辉形象
第六章研究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进程
(二)聚集革命力量
(三)《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
(四)创办《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
(五)剖析法国阶级斗争的辉煌杰作
(六)以无与伦比的历史洞察力描绘波拿巴政变
(七)提出一个大胆的革命战斗口号
(九)反对流亡中的大人物
(十一)《揭露科伦共产党人审判案》
第七章动荡生活简记
(一)贫困与饥饿
(二)死亡的威胁
(三)贫病交困的战友
(四)恩格斯的伟大友谊和自我牺牲
(五)动荡生活中的小块绿洲
第八章塑造一个完整的艺术品
(一)钻研经济和历史资料
(二)精心设计科学大厦的蓝图
(六)《资本论》第二部手稿
(七)《资本论》第三部手稿
第九章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
(七)理论创作的光辉典范
(九)维护《资本论》科学性的斗争
(十)《资本论》在全世界的传播
(十一)《资本论》在中国的传播
(二)第一国际的灵魂
(三)总委员会的实际领导者
(五)在讲台上扮演“哑角”的特殊贡献
(六)英国工联、《工资、价格和利润》
(一)装腔作势、爱好虚荣的人
(三)与拉萨尔主义的斗争——第一国际成立之后
(一)《忏悔书》与“革命者”
(四)与巴枯宁主义的持续斗争
(五)海牙代表大会上的胜利
(六)对巴枯宁主义的彻底清算
第十三章向巴黎工人致敬
(一)援助法国工人运动
(三)对法国工人运动的指导
参考文献
后记
……
张光明、罗传芳版马克思传
图书信息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8月1日) 平装: 385页
正文语种: 中文
开本: 16
内容简介
《马克思传》以生动细致的笔触和严谨的叙事风格讲述了马克思一生的
思想活动和生活,同时透过对这位伟大人物生平的描述展现出一个时代激荡的社会变革与政治风云夹叙夹议,融
思想性与可读性于一体是《马克思传》不同于其他此类传记的独特之处,书中的百多幅图片为读者深入了解马克思和他的时代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也使《马克思传》囤文并茂具有很强的阅读性和收藏价值。
马克思的学说集严整细密的论证和宏伟的
社会理想于一身堪称古往今来最为丰富深邃的
思想体系他以自己的头脑对
国际工人运动和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口自他既是学识渊博的学者又是激情澎湃的革命家既是投身于
政治斗争的战士又是富于爱心和蔼可亲的朋友丈夫和父亲……
作者简介
张光明
1955年生,199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获博士学位。现任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十生导师,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
山东大学兼职教授,长期从事世界社会主义史和马克思主义史的研究与教学。主要著作有:《
布尔什维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的历史分野》、《
社会主义由西方到东方的演进》及《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与东方社会主义并无联系》、《略论马克思与列宁的理论差别》、《重渎普列汉诺夫(在祖国的一年)》等论文数十篇,另主编及合著著作多种。
女,1959年生,1988年毕业于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哲学研究》编审,长期从事
中国哲学和
东方哲学的编辑、研究。在《哲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儒家传统与新加坡发展模式》、《新加坡、马来西亚近现代哲学思潮论析》、《老子生存论哲学辩证发微》、《批判与反思:东汉社会批判思潮的理论意义》等论文二十余篇,另主编《道教文化与现代社会》(
沈阳出版社2001年)等著作多种。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特里尔之子
无忧无虑的童年
有时候,他顽劣得像个小暴君,把姐妹们当做驾车的马,驱赶着她们飞跑,从小山丘上疾冲而下;有时候,他用一双肮脏的小手去揉生面团,拍成一个个“蛋糕”,要姐妹们吃下去。但是奇怪的是,姐妹们在这样的
恶作剧面前却都心甘情愿,毫无怨言!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个少年的志向
铿锵的语句,洋溢着少年作者渴望为人类献身的精神。17岁的马克思显然还不可能
充分估计到选择为人类工作这条人生道路上的全部艰险,但他以一种义无反顾的气概宣布了自己的决心。
浪漫大学生的爱情
在尽情欢乐的同时,马克思愈来愈想念他少时的女伴,他已经无法抑制地爱上了燕妮。但是,燕妮是特里尔城舞会上公认的
皇后、特里尔第一美人,又出身名门,不知道有多少富家子弟倾慕于她,她会接受一个普通大学生的爱情吗?
第二章 “黑格尔的学生”
发现黑格尔
马克思到柏林大学后,接触了
黑格尔哲学,起初他不喜欢黑格尔著作“那离奇古怪的调子”,并写诗讽刺黑格尔哲学。但马克思深入了解了黑格尔哲学后,他的评价根本改变了。此后的马克思始终对黑格尔怀着深深的敬意,即使在他早已超越黑格尔哲学的几十年后,他仍然对攻击黑格尔的人极为蔑视.并针对性地声明:“我公开承认我是这位
大思想家的学生。”
“博士俱乐部”里的讥评时事、放言无忌引起了当局的警觉,这些青年
知识分子批判
宗教信条,嘲笑专制制度,向往言论自由和
出版自由,都是危险的举动。“博士俱乐部”里的活跃人物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监视,马克思也不得不为逃避警察的监视而几次更换住所。
马克思在毕业论文的序言中,借用了
希腊神话中的英勇
殉道者普罗米修斯的自白:“总而言之,我痛恨所有的神”宣告了自己与一切科学和自由的敌人势不两立的态度。马克思后来一生实践了普罗米修斯精神,他无论经历怎样的残酷和斗争.也不放弃对真理和信念的执著追求,就像普罗米修斯宁可被神永久锁在高山岩石上,也决不屈服一样。
新闻出版自由的捍卫者
马克思的文章一发表,立即引起了广泛轰动。卢格毫无保留地承认,在捍卫出版自由方面,再没有比这篇文章讲得更透彻更生动的了。马克思初战告捷,为胜利所鼓舞.紧接着又推出了后面的一系列文章,这些文章观点明确,内容丰富,语言泼辣,而且越来越明确地表现出革命的倾向。无论是官方、敌人还是朋友,都紧张地关注着这些文章的发表。读着它们,有人欢呼.有人诅咒,有人暴跳如雷。
为贫苦群众辩护
莱茵省总督冯·沙培尔很恼火,马上向《
莱茵报》兴师问罪,指责报纸记者诽谤,他质问报纸:拿出证据来!到底谁是“吸血鬼”?哪些地方的人民在受欺压,在受苦?他向报纸拉开了一副挑衅的架势:你说说看!要是说不出个究竟.我可不客气了!
马克思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挑战,负起了为报纸辩护、为人民讲话的责任.比以前更猛烈更大胆地向丑恶的社会展开攻击。
马克思尽力想办法挽救报纸。在《莱茵报》股东们给国王的请愿书上,他也签了字,但他决不能容许在自己手里放弃报纸的方向。面对着各种压力,他决定由自己来承担全部的责任,以便如果可能的话,用自己的退出来保住报纸。
第三章 在巴黎的15个月
出国前夕
那么怎么办呢?停止战斗是不可能的。或者,像
布鲁诺·鲍威尔那样,抱怨群众愚昧,不觉悟,自己躲进哲学的抽象世界里去自我欣赏?这也是马克思没法接受的。剩下来只有一条道路:到国外去!在那里创办刊物,继续向这个丑恶的制度开火。
马克思显然比《
莱茵报》时期前进了一大步,由争取
政治自由的斗士变成了追求“人类解放”的哲学家。他对人类摆脱压迫走向完全解放的路径做了一个出色的考察,他对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之间区别的分析,尤其发人深省。
“异化”与共产主义
1932年,第一次全文发表了马克思的这部内容丰富的手稿,编者给它加的标题是《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部手稿后来在世界上引起了广泛反响,许多研究者对它评价极高,甚至认为这才是最深刻、最有价值的马克思著作。“手稿”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关键在于它是从“异化”和“人的本性的复归”这样一些概念出发,展开对
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共产主义的论证的。而在马克思成熟时期的著作中,这种
论证方式就很少看到了。
友谊从这里开始
现在,这两位神交已久的朋友可以说是一见如故。在十天的相处里,他俩几乎形影不离,抓住每一时刻探讨问题。他们惊喜地发现,在一切
重大问题上.他们的观点完全一致,简直连用语都达到不谋而合的地步。
《神圣家族》
正当马克思在思想上飞跃走向共产主义时,鲍威尔兄弟等一批
青年黑格尔派却愈益脱离现实,躲进哲学的
避难所,嘲笑马克思的“1842年的
激进主义”了。在鲍威尔看来,政治斗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正确的做法是在哲学领域内去搞“批判的批判”。这当然是马克思极为鄙视的主张。因此,马克思建议与恩格斯两人合写一本书来反驳鲍威尔等人,恩格斯对这个建议大为赞同。这本合著于1845年2月出版,书名是:《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作的批判。驳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
……
第四章 流亡布鲁塞尔
第五章 在战斗的年代里
第六章 流亡伦敦的最初岁月
第七章 冷寂的50年代
第九章 60年代初的马克思
第十章 国际的灵魂
第十三章 国际最后时期的马克思
第十四章 伦敦老人
第十五章 不断的探索
第十六章 走向生命的终点
附录马克思年谱
后记
原版马克思传
图书信息
出版时间:2010-10-1
页数:562
字数:624000
印刷时间:2010-10-1
开本:16开
ISBN:9787300126081
定价:¥59.00
内容简介
本书是英语世界最权威的马克思传记。作为世界知名的马克思研究者,作者麦克莱伦积三十年之大成用细腻的笔触勾勒马克思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深度展示马克思的思想成长轨迹,全面展现一个有血有肉的马克思。
《马克思传》(最新插图版)匠心独具,收集了四百余张与马克思一生各个时期及其思想传播相关的图片,更具有可读性和珍藏价值。
作者简介
戴维·麦克莱伦,英国
肯特大学政治学教授,著作等身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他有关马克思主义的著述在欧美有着深刻的
学术影响力。主要著作有《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马克思》(1972)、《马克思的生平与思想》(1974)、《
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1979,1980,1998)、《
马克思思想导论》(1987)。
目录
一 童年时代
二 学生时代
三 新闻出版
第二部分 巴黎
一 婚姻和黑格尔
三 《巴黎手稿》
四 在巴黎的最后几个月
一 从布鲁塞尔到巴黎
二 科伦的政治
六 重返巴黎
第五部分 伦敦
一 伦敦的第一年
二 流亡者的政治
三 第恩街的生活
四 继续研究经济学
五 新闻工作
第六部分 “经济学”
二 “福格特先生”
四 格拉弗顿坊的生活
六 莫丹那别墅的生活
一 国际工人协会的源起
二 国际工人协会的发展
三 国际工人协会的顶峰
第八部分 最后十年
一 家中的马克思
二 工作
三 健康
四 欧洲景象
六 最后几年
第九部分 尾声
一 俄国贵族
二 美国参议员
四 忠实的学生
六 崇拜的女儿
七 英国绅士
八 马克思的自白
第十部分 马克思的遗产
马克思年表
马克思家谱
马克思“经济学”图表
Select Critical Bibliography
注释
第3版译后记
第4版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