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常用词语,原意指方向上方和下方。现多用于职位、辈分的上下,也有古今、左右、大概、高低之意。
词语解释
【拼音】shàng xià
【注音】ㄕㄤˋ ㄒㄧㄚˋ
【英语】up and down
基本释义
职位、辈分较高的人和较低的人:君臣上下|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和上下尊卑等列。
高处与低处;上面与下面。有时具体指天、地,山、泽:上下未形,何由考之|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
犹言增减:从其爵而上下之。
表示程度的高低,事物的优劣:不相上下。
犹言古今:篇章博举,通于上下。
亦有古代平民对衙差的称呼“上下”
引证详解
1、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
①《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水信无分於东西,无分於上下乎?’”
②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③《
老残游记》第二回:“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
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实在奇绝。”
2、指天地。
①《楚辞·
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②《后汉书·陈宠传》:“方今圣德充塞,假于上下。”李贤注:“上下,天地也。”
③《南史·宋武帝少帝纪论》:“宋武地非齐晋,众无一旅,曾不浃旬,夷凶剪暴,诛内清外,功格上下。”
④
鲁迅《坟·人之历史》:“如中国古说,谓
盘古辟地,
女娲死而遗骸为天地,则上下未形,人类已现,冥昭瞢暗,安所措足乎?”亦指天神和
地神。
①《书·召诰》:“毖祀于上下,其自时中乂。” 孔 传:“为治当慎祀于天地。”
孔颖达疏:“举天地则百神之祀皆慎之也。”
②宋
苏轼《徐州祈雨青词》:“事神不恭,获戾於上下,臣等实有罪。”
4、指天神和人物。
①《国语·周语上》:“夫王人者,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无不得其极。”韦昭注:“上谓天神,下谓人物也。”
②汉
司马相如《封禅文》:“披艺观之,天人之际已交,上下相发允答。”
5、指位分的高低,犹言君臣、尊卑、长幼。
①《易·泰》:“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孔颖达 疏:“上,谓君也;下,谓臣也。”
②《书·周官》:“
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 孔 传:“和上下尊卑等列。”
③《
吕氏春秋·论威》:“义也者,万事之纪也。君臣上下亲疏之所由起也。”
高诱注:“上,长;下,幼。”
④《
史记·五帝本纪》:“
皋陶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伯夷主礼,上下咸让;垂主工师,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泽辟;弃主稷,百谷时茂;契主司徒,百姓亲和;龙主宾客,远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违;唯禹之功为大,披
九山,通
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
⑤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五回:“群臣奏曰:‘依臣等
公议,王不委质,无以释郑伯之疑;若独委质,又使郑伯乖臣于之义。莫若君臣交质,两释猜忌,方可全上下之恩。’”
⑥《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你这起人不晓得事体,没上下的!”
⑦
张天翼《儿女们》一:“一批小人,不知上下,不知好歹!”
6、上等中的下等,即第三等。
①《
书·禹贡》:“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厥赋上下。” 孔 传:“田第八,赋第三。”
③《汉书·地理志上》:“田上下,赋中上。”
颜师古注:“田第三,赋第四。”
④宋 晁贯之 《墨经·松》:“可揭而起,视之而明者,曰揭明松,品惟上下。”
7、高低;优劣;胜负。
明
沈德符《野获编补遗·玩具·书画学》:“宋制书画
二学……人主时出新意校试,以第其上下。”《
西游记》第五二回:“这大圣捻着拳头,来於洞口,骂道:‘腯泼怪物,快出来与你孙外公见个上下!’”
8、上首和下首。
《红楼梦》第六三回:“掣此签者,不便饮酒,只令上下两家各饮一杯。”
9、谓从头到脚。
①《
儒林外史》第二一回:“郭铁笔接在手内,将眼上下把浦郎一看。”
②《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那掌柜的听了,把
安公子上下一打量。”
③文心海洋《重回明末辽东·听教睢阳袁可立》:“接着,上下打量了杨太曦一眼道:‘这位就是被奴虏谓之‘撼山易,撼杨家军难’杨家军的主帅
杨伯雄么?’”
10、犹言古今。
①《汉书·叙传下》:“篇章博举,通于上下。”王先谦补注:“上下谓古今也。”
②《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英雄儿女,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11、犹言前后。
①汉
王充《论衡·问孔》:“案贤圣
之言,上下多相违,其文前后多相伐者,世之学者,不能知也。”
②明
郎瑛《七修类稿·诗文一·各诗之始》引 杨仲弘 云:“凡作律诗,起处要平直,承处要舂容,转处要变化,结处要渊永,上下要相联,首尾要相应。”
①《
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安公子纔得二十岁上下的一个美少年,巍然高坐受这班新贵的礼,大家看了,好不替他得意。”
②
老舍《
赵子曰》第一:“天台公寓住着有三十上下位客人,虽然只有二十间客房。”
13、犹仰俯。
《周礼·春官·卜师》:“凡卜,辨龟之上下左右阴阳,以授命龟者,而诏相之。”
郑玄注:“上,仰者也,下,俯者也。”
贾公彦疏:“龟俯者灵,
行头低;仰者谢,行头仰。”
14、犹言丰欠。
《周礼·地官·廪人》:“以岁之上下数邦用,以知足否。”
贾公彦 疏:“上下即丰凶。”
15、犹言匹敌,差不多。
①唐
韩愈《
与冯宿论文书》:“近
李翱从仆学文,颇有所得……有
张籍者,年长於翱,而亦学於仆,其文与翱相上下。”
②清 管同 《读<
晏子春秋>》:“且
刘向、歆、
班彪、固父子,其识与
太史公相上下,苟所见如今书多
墨氏说,彼校书胡为入之
儒家哉?”
③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若其文化昭明,诚足以相上下者,盖未之有也。”
16、犹言周旋。
①《左传·定公四年》:“﹝楚﹞
左司马戌谓子常曰:‘子沿汉而与之上下,我悉方城外以毁其舟。’”
②唐
韩愈 《刘统军碑》:“公为陈方,应变为械,与之上下,寇无所赖,遂至遁败。”
③清
曾国藩《
金陵湘军陆师昭忠祠记》:“九帅乃分兵守东梁山,而遣南桂与
朱洪章、罗洪元辈力扼此关,夹河而与之上下。”
17、六朝及隋唐时代对父母的尊称。
①《宋书·孝义传·郭原平》:“今岁过寒,而建安緜好,以此奉尊上下耳。”
②《南史·刘瓛传》:“又上下年尊,益不愿居官次,废晨昏也。”
③唐
颜师古《匡谬正俗·上下》:“凡言上下者,犹称尊卑,惣论也……而江南士俗近相承,与人言议及书翰往复者,皆指父母为上下,深不达其意耳。”
18、宋元以后对公差的尊称。
①《水浒传》第三九回:“
戴宗坐下,只见个酒保来问道:‘上下打几角酒?要甚么肉食下酒?’”
②《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只见
点茶的
老子,手把粥椀出来道:‘众上下少坐,宋四公教我买粥,喫了便来。’”
③《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众僧见住持被缚,大家走将拢来,说道:‘上下不必粗鲁,本寺是山塘王相府门徒,等闲也不受人欺侮。’”
④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五回《石将军村店寄书 小李广梁山射雁》有劳上下,那借这副大座头与里面两个官人的伴当
坐一坐。
19、旧时请问尊长名字,也称“上下”。犹言上一字,下一字。
田汉京剧《白蛇传》第九场:“许:‘请问老师父上下?’法:‘老僧法海。’”
20、升降。
①《楚辞·卜居》:“将氾氾若水中之凫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
王逸注:“随众卑高。”
②晋 干宝《搜神记》卷一:“
赤松子者,神农时
雨师也……至昆仑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
③唐
杜甫《
卜居》诗:“无数蜻蜓齐上下,一双鸂鶒对沉浮。”
21、增减;变更。
①《周礼·秋官·司仪》:“凡四方之宾客,礼仪辞命饩牢赐献,以二等从其爵而上下之。”
贾公彦 疏:“爵尊者礼丰,爵卑者礼杀。”
②《国语·齐语》:“索讼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 韦昭 注:“不可上下者,辞定不可移也。”
③《南史·恩幸传序》:“夫
鲍鱼芳兰,在於所习,
中人之性,可以上下。”
④唐 韩愈 《
圬者王承福传》:“视时屋食之贵贱,而上下其圬之佣以偿之。”
称呼用语
方位用语
方位词是名词的一种,是表示方向或位置的词,分
单纯词的和合成的两类。单纯的
方位词是“上、下、前、后、左(left)、右(right)、东(east)、西(west)、南(
south)、北(north)、里、外、中、内、间、旁”。
(a)前边加“以”或“之”。如,以上、之下。
(b)后边加“边”、“面”、“头”。如:前边、左面,里头。
(c)对举。如,上下、前后、里外。
(d)其他。如,底下、头里、当中。
佛教用语
“上下”,即指法名。
在近代
中国佛教界,由于有避讳或不直呼师名的习惯,因此,在称呼自己的师父名讳或尊称某一出家人时,往往称为“上□下□”。譬如师父的法名为“虚云”,则称为“上
虚下云”。从而,在请教出家人的法名时,也常用“上下”二字代替。譬如说:“请教师父您的‘上下’如何称呼?”之句,其中之“上下”,即指法名。
文学应用
相关词语
相关成语
相关诗词
上下七盘二首
斗回山路掩皇州,二载欢娱一望休。
从此万重青嶂合,无因更得重回头。
商山半月雨漫漫,偶值新晴下七盘。
山似换来天似洗,可怜风日到长安。
作者:王哲 朝代:元 体裁:词
昔日人言拾菜郎。根*菜甲总盈筐。
今日予言截彩郎。能为斡运做经商。
愿静一心休作用,好将四季细消
酒泉子月波秋霁(在县西城堞上下嵌金)
作者:吴镇 朝代:元 体裁:词
荒圃瞰楼东。
亭亭遥峙梁朝桧。
屈曲槎*接苍翠。
独怜天际欠青山。
却喜水回环。
几地流移还有伴,旧时井灶断无烟。
余生兵革逃难稳,绝塞田畴瘠可怜。
为报长官宽赋敛,猕猿家息久如悬。
巫山庙上下数十里有乌鸢无数取食于行舟之上
群飞来去噪行人,
得食无忧便可驯。
江上饥乌无足怪,
野鹰何事亦频频。
上下华池
作者:陈岩 朝代:宋
听钟吃饭东西寺,
就水烹茶上下池。
二百年来陈迹在,
上下驿矶
作者:陈造 朝代:宋
湖阴数里间,山麓矻两矶。
矶麓突江出,禹功不及施。
我昔步矶上,雨歇暑气微。
惊湍下百尺,怒势轰千鼙。
尚忧坤轴动,无怪沙岸欹。
蛰龙渠得安,过鸟翅欲垂。
许提干湖上下筑
才气有如许,功名不可无。
乐从闲岁月,养就大规模。
雅志难谐俗,幽居喜并湖。
君看莲下藕,不与叶同枯。
譬之草木等荃茅。
倚松人好传闻久,
采蕨山深梦寐劳。
胎仙重脱紫云胞。
小奚容入江西社,
四海眼空毋甚高。
氤氲蟠巽隅,峥嵘干斗魁。
芜城佳气缅,茂林朱槛开。
竹月静荫扃,松风绿摇杯。
开轩清流度,隐几遥山来。
恪公昔优游,弭节此裴回。
言念平生容,翻然九泉哀。
张老颂赵寝,雍门悲孟台。
歌榭奄凝尘,燕阁郁...
元非铸冶自成湾,
乌兔烹煎那得闲。
上下吟
自下观上,无限富贵。
自上观下,无限贱贫。
自心观物,何物能一。
自物观心,何心不均。
艇子掠岸行,水瘦不濡尾。
狂飚振疏蓬,猎猎鸣两耳。
十篙八九褪,逆势何乃尔。
野芡伺吾间,回梢哆利觜。
亦有芰浮角,一一肆轻鄙。
初欲事幽寻,解缆出疏苇。
乘流觅清浅,濯缨助深喜。
事有大不然,移顷未...
上锺山,下锺山,两锺甬大何处悬。
沧波作杵天作虡,悬在江湖都会间。
蜀江西来一万里,章江南来会於此。
万岁千秋撞不止,两锺可是难当抵。
上锺打得到骨髓,下锺打穿胸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