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掌握全球粮食运销的是4家跨国公司;四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即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业内称之为四大粮商。
简介
人们习惯根据他们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把这四家称作“ABCD”四大粮商。这四个占据
世界粮食交易主要份额的四大粮食集团行事低调,关于他们的新闻并不算众多,但是他们对于世界粮食环境的作用却没有人能够小视,美国前
国务卿基辛格曾告诫世人: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要说四大粮商控制了人类,多少有些玩笑,但是对于粮食的控制却是不争的事实,了解他们对于我国粮食产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总结性效应。
背景介绍
美国ADM
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
ADM的创始人早在1902年就开始了相关的生意,但在1905才在美国的Minneapolis, Minnesota注册了 Archer Daniels这个名字,
ADM公司的总部设在美国
伊利诺伊州狄克多市。公司成立后,随着之后几年的发展,ADM将势力扩大到
Wisconsin,
New York等地。当资本慢慢积累后,1923年并购了米兰
亚麻子产物公司 (Midland Linseed Products Company)后,公司正式更名为Archer Daniels Midland,声名显赫的 ADM公司便由此诞生了。ADM逐渐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了面粉工业、
食品加工业、饲料业、特殊食品业、
可可业以及营养品工业等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ADM开始走向世界。1983年在香港设立亚太分公司;1986年进行在欧洲的扩张,在
荷兰和德国进行收购;2000年正式进入中国。时至今日,ADM已成为巨大而又盘根错节的跨国公司。它旗下的企业包括食品、饮料、食疗以及饲料等,共约270家各种各样的制造工厂,分布在世界各地,从事可可、玉米加工,食品
添加物、营养补助品、
类固醇、
食用油等的生产和
市场推销。除此之外,它还从事有关农粮储备与运输交通等大型行业。ADM是当今世界第一谷物与油籽处理厂,美国最大的黄豆压碎处理厂和玉米类添加物
制造厂,美国第二大
面粉厂和世界第五大谷物输出交易公司。
在四大粮商中,ADM向来以注重研发著称,他不断通过化学研究支撑其发展壮大,在与
宝洁还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几乎在
生物燃料出现之初,ADM就迅速成为美国最大的
生物乙醇生产商。而在美国总统布什提出生物燃料计划后,ADM更是双手支持,ADM招来了原石油公司的
首席执行官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仅2007 年,公司用于活化燃油的投资就高达10亿美元以上,是世界第一大活化燃油
乙醇的生产者。公司还宣称将在2009年之前,在这个领域投资23亿美元,并且和
大众等公司开展一系列的
合作计划。
邦吉公司
邦吉,由其创始人 Johann
Peter Gottlieb Bunge,在1818年荷兰的
阿姆斯特丹创立,1859年由其孙子将总部迁至
比利时。公司初期主要从事海外殖民地香料与橡胶生意。1876年,公司迁至
阿根廷,开始其在
美洲的发展。在
犹太粮食
交易商赫斯(Alfred Hirsch)加盟后,生意开始扩及其他的农作物,包括各样粮食与油籽。1935年,邦吉进入
北美地区。之后,公司在南北美地区迅速发展。1999年,其将总部正式迁至美国
纽约。2000年邦吉正式进入中国。基于全球均衡发展的思想,2004年邦吉又加大了在
东欧地区的投资。时值至今,邦吉在全球32个国家拥有450多个工厂,已发展成为世界第四大粮食出口公司,据公开报道称,邦吉目前是
巴西最大的谷物
出口商,美国第二大大豆产品出口商、第三大谷物出口商、第三大
大豆加工商,全球第四大谷物出口商、最大油料作物加工商。除了
粮食加工与出口,邦吉还将营业范围扩展到了纺织、化肥、油漆以及银行等行业,工厂和业务遍及巴西、美国。
在四大粮商中,邦吉以注重从农场到终端的全过程为名,在南美拥有大片农场,一边向农民卖化肥,一边收购他们手中的粮食,
再出口到其他国家或者进行深加工。
嘉吉公司
嘉吉(Cargill)
嘉吉公司,由原籍
苏格兰的海运商威廉·卡基尔(William Cargill)兄弟,于1865年在
Iowa创立的,1868年其将工厂迁至Minnesota,1875年又将其总部迁至
Wisconsin。嘉吉年
营业额高达900亿美元,年获利达25亿美元以上,是美国第二大私有资本公司,法国第三大粮产输出公司,美国最大的玉米饲料制造商,美国第三大面粉加工企业和屠宰、肉类包装加工厂,最大的养猪和禽类(如
肉鸡、
火鸡)
养殖场。它的粮食输出和交易业务,不但是美国第一,而且是世界第一。同时,它还拥有全美最多的粮仓,从食品的生产、包装,到市场的每一个环节,无不一手包办。公司业务横跨
五大洲及66个国家,堪称
世界之最。此外,它还拥有超过100亿
美元资产的
避险基金——黑河
资产管理(Black River Asset Management)和从事高科技及高回报(包括
基因工程等)的生物工程
研发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 嘉吉公司一直很注意物流环节,这从它拥有400条平底运粮拖船和2000辆大
货柜车可见一斑。
嘉吉公司主张开放自由贸易,它的
发展战略主要是开发
第三世界的
潜在市场。
路易达孚
路易达孚是一家跨国集团,由法国人列奥波尔德.;路易.达孚创建于1851年,总部设于法国
巴黎,开创和发展了欧洲谷物
出口贸易,是世界第三及法国第一粮食输出商和世界粮食输往
俄罗斯的第一出口商。一百五十多年来,路易达孚集团的业务已扩展到十分广泛的领域 ,与有影响力的欧陆政治人物互通声气,后期建立的路易达孚银行是法国第五大银行。由于在许多
国家和地区设有机构,公司在世界各地参与经营多种多样的商业活动,年销售额超过200亿美元。位于巴黎的总部通过管理及制定公司的发展策略,统筹策划整个集团的商业活动。路易达孚的分支机构遍布全球。主要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
伦敦,巴黎,圣保罗,美国的威尔顿和
孟菲斯。
路易达孚的最新生意活动,是从事全球性活化燃油的生产和经营,包括制造和交易经由发酵或合成方式生产的乙醇,它用以制造发酵式乙醇的主要原料是
蔗糖和
谷类等农作物。它在巴西拥有两处巨大的发酵式乙醇制造厂。通过设在伦敦等地的办事处,路易达孚积极从事着乙醇从生产到目的地的交易,以及乙醇市场的开发,目的是要让乙醇
市场全球化。
路易达孚集团的
大宗商品部(Commodity)才是搞农产品
全球贸易的。它很重视期券期货的买卖,来平衡风险。在中国,成立于1994年的路易达孚(北京)有限公司,就是大商所和郑商所的自营会员,而在中国
期货市场上,有国际背景资金的规模往往比国内资金还要大。
布局中国
美国
ADM公司和
新加坡WILMAR集团
共同投资组建的益海(中国)集团是ADM在中国扩张的典型代表。益海集团成立于2001年,总部设在上海
陆家嘴。该集团在国内直接控股的工厂和贸易公司已达38家,另外还参股
鲁花等多家国内著名粮油加工企业,工厂遍布河北、山东、江苏、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各主要省份及四川、湖北、湖南、新疆、
宁夏、
黑龙江、等内陆地区,贸易公司及办事处已覆盖除
西藏和港、澳、台地区外的全国各省。该集团油籽年压榨量达1000万吨,油脂年精炼能力300万吨,分提能力达100万吨,出口
豆粕占全国年出口总量的 70%以上,是国内最大的油脂、
油料加工企业集团之一。在大力发展油脂、油料加工项目的基础上,该集团又全面进军小麦、
稻谷、
棉籽、
芝麻、
大豆浓缩蛋白等粮油精深加工项目,同时又先后投资控股和参股
铁路物流、收储基地、船务、
船代等辅助公司,向着多品种经营和多元化发展。早在2005年,益海集团便开始将
投资方向转向其他
农产品加工领域,在黑龙江投资益海米业。2005年12月,又成立
益海(佳木斯)粮油工业有限公司,负责集团东北业务开展。益海(佳木斯)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已与黑龙江益海粮油和
黑龙江龙粮储备公司合作,建设大型收储基地;开展水稻、玉米等国内外贸易;组建物流公司,贯通运输通道;建设玉米、大米加工基地;在佳木斯等
优质水稻大豆主产区建立大型
粮食加工基地。益海集团已在
东三省及
内蒙古部分地区建立了完善的粮油业务网络。
嘉吉在中国建有27个独资和
合资公司,其总部位于上海,在中国大部分省市建有饲料厂、榨油厂、高糖果厂等各类加工厂,并已在布局中国的化肥市场。嘉吉在华已经建立了全资的山东嘉吉化肥有限公司,以及合资的
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等。除了种植领域外,嘉吉在华的链条基本搭建完成。
进入中国市场较晚的邦吉,在全世界32个国家拥有450多个工厂,在四大粮商中,以注重从农场到终端的产业链完整性而著名。
路易达孚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与中国有饲料和谷物贸易。从2006年开始,路易达孚(北京)有限公司从中国政府手中获得玉米
国内贸易的许可证后,积极拓展
国内市场。
跨国粮商控制了中国的大豆市场后,在世界范围内就形成了原料在国外、加工在中国的布局。
影响综述
不管人们愿不愿意相信,四大粮商控制着全世界80%的粮食
交易量,只有他们可以定价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似乎有些不平,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奈,在国际各个市场都在整合、重组的大环境中,国际粮食市场却走在了前面,四大粮商以绝对的优势占据了国际粮食市场的大部分江山,控制了多国的粮食贸易,并与多国的政府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就更加加固了四大粮商的江湖地位,似乎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他们到处攻城略地。而方式不外乎侵占粮食市场、通过期货控制粮食市场,最危险的是,四大粮商都是一条龙的集团化运作,从种子、化肥等生产环节到建立自己的
运输通道等流通环节,掌控了整个链条。也正是因为链条式的
发展模式使得四大粮商更容易控制粮价,从中盈利。
邦吉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奇迹般的业绩归功于
国际市场的高粮价,尽管也有矿产等投资,但是农业部门始终是邦吉最强的部门。2007年,所有地区业务都出现了增长,在欧洲和南美,谷物开发和
油料作物的加工利润增加了;在
北美,谷物出口则大幅增加。
虽然四大粮商手握全球80%以上的农产品贸易,只要这四家愿意心照不宣地向一个方向行动,其影响力毋庸置疑。因此很多人都在担心农产品
自由贸易体系将要面临崩溃,因此各国政府纷纷采取行动保护本国的
粮食安全,
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主席兼总裁葛诺仁也曾说过,四大粮商之间存在的是竞争关系,其间并没有类似于
欧佩克之类的合作组织,很难形成统一的利益趋势。但是,四大粮商的能量依然不容小视,各国的反应也并非毫无根据,这也服从一个方面证明了四大粮商的实力与影响力,在以竞争为前提的国际粮食
市场环境下,实力雄厚的四大粮商已很难超越,而它们的下一步动作也将引起各国的密切关注。
WTO关于外资企业进入我国粮食
流通领域的过渡期到2008年已经结束。也就是说从2008年开始,外资可以名正言顺地在国内从事粮食的收购、销售、储存、运输、加工、进出口等
经营活动。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大国,面对如此庞大的中国市场,以四大粮商为首的外资粮商各个摩拳擦掌,希望多分一杯羹,而这对于
中国粮食市场来说,是狼来了还是像
鲶鱼一样促进中国粮食市场的健康发展,至今争论未休。
外资的进入,给一些国内粮食企业带来了恐慌。有人担心外资进入粮食流通领域后,凭借其强劲的实力,通过兼并、收购、合作等方式主导国内粮食流通格局,挤压国内粮食企业的
生存空间,控制中国粮价,威胁国内粮食企业的生存进而危及到国内粮食安全。所以一些人建议政府应以行政的方式继续限制外资在粮食领域的活动。受此影响,据媒体报道,一些外资企业在申请《
粮食收购许可证》的时候,已经遭到当地粮食主管部门的拒绝。原因是上头通知,要求停止对外资企业发放许可证。
在反对外资进入中国粮食产业的理由中,中国大豆市场开放的所谓教训被提及的最多,2001年中国对外开放大豆市场,外资企业不断涌入国内,跨国巨头开始染指中国大豆业。2004年,在遭遇国际
投资基金的疯狂打压后,中国中小型大豆加工企业和本土榨油企业不堪承受负荷,纷纷宣布破产,被外资低价兼并。2008年,据
美国农业部预计,中国全年将进口3550万吨大豆,
进口依存度将首次突破70%。中国90多家主要国内榨油企业中,64家已变成外资独资或合资,控制了中国85%的实际加工总量。大豆
定价权基本旁落。大豆市场的教训历历在目,许多人认为粮食市场的全面放开,也许会重蹈覆辙。
但是据
业内人士分析,企业控制中国的大豆定价权实际上并不是仅仅为了获取加工利润这么简单,而是在做一个非常庞大的全球
战略布局,中国仅仅是这个布局的一环。
从上述四大粮商的发展之路来看,要做大我国的粮食企业,可借鉴其有益经验,掌握粮食产业链,
业务范围要扩展到包括农业
技术研发、种植、粮食收购仓储与运输、粮食深加工、产品仓储运输与销售。
促进了粮食贸易
一体化进程,加速了粮食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配置,充分体现了
市场经济下“
无形的手”的强大力量。四大粮商在中国的发展,正体现了我国政府积极融入世界、开放眼光、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减少民族狭隘的正确措施,促进了我国在基准层面的
国际合作。
另一个方面,也要注意四大粮商进驻中国对于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
综上所述,四大粮商进驻我国,有其益处,也有其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