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都市圈,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统筹指导建设的现代化都市圈。2019年2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发布,意见提出“加快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到2035年,现代化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
建设依据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近年来,都市圈建设呈现较快发展态势,但城市间交通一体化水平不高、分工协作不够、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依然突出。为加快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9年2月19日提出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
《意见》提出: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以增强都市圈基础设施连接性贯通性为重点,以推动一体化规划建设管护为抓手,织密网络、优化方式、畅通机制,加快构建都市圈公路和轨道交通网。
《意见》提出:强化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以推动都市圈内各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为导向,推动中心城市产业高端化发展,夯实中小城市制造业基础,促进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和特色化发展。
《意见》提出:加快建设统一开放市场,以打破地域分割和行业垄断、清除市场壁垒为重点,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营造规则统一开放、标准互认、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环境。
《意见》提出: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以都市圈公共服务均衡普惠、整体提升为导向,统筹推动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社会治理一体化发展,持续提高共建共享水平。
《意见》提出:强化生态环境共保共治,以推动都市圈生态环境协同共治、源头防治为重点,强化生态网络共建和环境联防联治,在一体化发展中实现生态环境质量同步提升,共建美丽都市圈。
《意见》提出: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以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为重点,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构筑功能一体、空间融合的城乡体系,在都市圈率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意见》提出:构建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机制,加快构建都市圈协商合作、规划协调、政策协同、社会参与等机制,凝神聚力推进都市圈建设重点任务落地。
建设历程
2021年2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同意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是全国首个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复函同意的都市圈规划。
2021年3月22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2021年5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同意
《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
2021年6月27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
2021年1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同意
《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
2021年11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
2022年1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同意
《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是中部地区首个、全国第四个获批的都市圈发展规划。
2022年2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同意
《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西安都市圈成为第五个落地的国家级都市圈。
2022年3月22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印发《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
2022年3月25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
2022年6月,
《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成为国家批复的第六个都市圈发展规划,也是国家发改委批复的第一个直辖市都市圈。
2022年8月1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
2022年12月7日消息,《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这是国家批复的第7个都市圈规划。
2023年,国家发改委复函同意《杭州都市圈发展规划》(发改规划〔2023〕107号),由浙江省政府以浙政函〔2023〕59号印发实施,杭州都市圈成为第八个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国家级现代化都市圈。
2023年4月13日消息,沈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在央视节目中透露,沈阳都市圈已正式获批,成为全国第九个、东北第一个国家级都市圈。
2023年10月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
《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青岛都市圈是山东省首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
2023年10月2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
《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广深两大都市圈已得到国家发改委函复,获批为国家级。
2023年10月27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消息,
《郑州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
2024年1月22日山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消息,2023年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
2024年2月,《合肥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函复。
2024年6月14日,经国家发展改革委衔接函复、福建省发改委修改完善,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
《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
2024年7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实施《合肥都市圈发展规划》。
都市圈简介
南京都市圈
根据《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南京都市圈主要包括: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和句容市,扬州市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和仪征市,淮安市盱眙县,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马鞍山市花山区、雨山区、博望区、和县和当涂县,滁州市琅琊区、南谯区、来安县和天长市,宣城市宣州区,面积2.7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000万;规划范围拓展到南京、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8市全域及常州市金坛区和溧阳市。总面积6.6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500万。
福州都市圈
根据《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
福州都市圈由以福建省福州市为中心、联系紧密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主要包括:福州、莆田两市全域,宁德市蕉城区、福安市、霞浦县、古田县,南平市延平区和建阳区、建瓯市部分地区,及平潭综合实验区,陆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总人口约13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约1.5万亿元,分别占福建省的21.5%、33.5%和34.5%。
成都都市圈
根据《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
成都都市圈以成都市为中心,与联系紧密的德阳市、眉山市、资阳市共同组成。主要包括:成都市,德阳市旌阳区、什邡市、广汉市、中江县,眉山市东坡区、彭山区、仁寿县、青神县,资阳市雁江区、乐至县,面积2.64万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2761万人;规划范围拓展至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全域,总面积3.31万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约2966万。
长株潭都市圈
根据《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
长株潭都市圈范围包括长沙市全域、株洲市中心城区及醴陵市、湘潭市中心城区及韶山市和湘潭县,面积1.89万平方公里,2021年常住人口1484万,经济总量1.79万亿元。
西安都市圈
根据《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
西安都市圈范围包括西安市全域(含西咸新区),咸阳市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武功县,铜川市耀州区,渭南市临渭区、华州区、富平县,以及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面积2.06万平方公里,2020年底常住人口180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约为1.3万亿元。
重庆都市圈
根据《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
重庆都市圈由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以下简称中心城区)和紧密联系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包括重庆市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区—万盛经开区、大足区、璧山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21个区和四川省广安市。2020年,重庆都市圈常住人口约2440万人,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坝面积约0.31万平方公里、丘陵面积约2.14万平方公里、山地面积约1.05万平方公里。
青岛都市圈
根据《青岛都市圈发展规划》,
青岛都市圈以青岛市为中心,与联系紧密的潍坊市、日照市、烟台市共同组成。主要包括青岛市全域,潍坊市诸城市、高密市,日照市东港区,烟台市莱阳市、莱州市、海阳市,陆域总面积2.15万平方公里,2022年末常住人口1558万人。
杭州都市圈
杭州都市圈主要包括杭州市11个区、县和嘉兴、湖州、绍兴各4个区、县,共计23个县级行政区,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
沈阳都市圈
沈阳现代化都市圈以沈阳为中心,包括鞍山、抚顺、本溪、阜新、辽阳、铁岭、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共7市1区。都市圈面积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47.1%;人口2122.3万人,占全省50.2%。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1.3万亿元,占全省的47.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9%,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01.8亿元,占全省的59.3%。
广州都市圈
根据《广州都市圈发展规划》,
广州都市圈范围包括广州市、佛山市全域,肇庆市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四会市,清远市清城区、清新区、佛冈县,土地面积约 2 万平方公里,2022 年常住人口约 3257 万人。
深圳都市圈
根据《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
深圳都市圈由深圳、东莞、惠州全域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组成,土地面积约 16273 平方公里,2022 年常住人口 3415 万人。
济南都市圈
根据《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2024-2030年)》,
济南都市圈以济南市为中心,与联系紧密的淄博市、泰安市、德州市、聊城市、滨州市共同组成。主要包括济南市全域,淄博市张店区、淄川区、周村区、临淄区,泰安市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市,临邑县、齐河县、禹城市,聊城市茌平区、东阿县,邹平市,面积约2.2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810万人。
合肥都市圈
合肥都市圈范围包括合肥市全域,淮南市寿县,六安市金安区和舒城县,芜湖市无为市,马鞍山市含山县,滁州市定远县,安庆市桐城市,面积2.49万平方公里(不包括巢湖水域面积780平方公里)。
厦漳泉都市圈
根据《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厦漳泉都市圈包含厦门、漳州、泉州三个设区市除华安县、永春县、德化县以外的区域1,陆域国土面积2.0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6%,海岸线1242公里、占全省的34%,2023年末常住人口约1838.9万人、占全省的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