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股东会之乱 20大股东否决贝恩董事。10年5月11日,国美股东周年大会,黄光裕在12项决议中连投5项否决票,包括委任贝恩投资董事总经理竺稼等三人为非执行董事的议案。
人物简介
黄光裕,生于1969年5月,父母是农民,兄妹有四人,家境很贫寒。1986年,17岁的黄光裕出现在北京的市场上,一开始他是个卖服装的小贩,87年1月1号,黄光裕创办了国美电器商店,这个创意,让黄光裕在日后的道路上,找到了成为中国首富的方向。到了2000年,当国美连锁店覆盖全国的时候,30岁的黄光裕用事实告诉了所有的同行,要么复制国美,要么被国美淘汰。2004年销售额238亿元,在中国所有连锁企业中排名第二。除了零售之外,黄光裕并于2005年1月成立国美置业,专事
房地产业的投资。随后,黄光裕涉足
资本市场,创办了
总资产50亿元的鹏润投资,并且在市场上展开了并购,大中、永乐、
三联商社等都被其收入囊中。2008年11月,
北京市公安局宣布,国美电器创始人黄光裕,因为
经济问题被捕。
2010年4月22日
黄光裕案在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此次庭审
控辩双方均为大牌,其中主辩为“中国刑辩第一人”
田文昌,控方
主诉为全国十大杰出检察官
吴春妹。
2010年5月18日 黄光裕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一审判决,法院认定黄光裕犯
非法经营罪、
内幕交易罪、
单位行贿罪,三罪并罚,决定执行
有期徒刑14年,罚金6亿元,
没收财产2亿元。
陈晓,1959年初出生于上海,1985年开始从事家用电器销售,1992年担任某国营家电公司
常务副总经理。1996年,他带领47位员工,集资近百万,创建上海永乐家电,任董事长。2003年12月,陈晓兼并广州东泽,首开国内家电连锁业并购先河。2004年底永乐成功引入美国
摩根士丹利战略投资。 2005年7月,宣布以不高于1.4亿元的价格收购台湾
灿坤在内地的半数门店。2005年10月14日,陈晓率永乐在香港成功上市。正当他准备大展宏图之际,国内家电零售业排行第一的国美电器,突然于2006年7月在香港宣布并购永乐家电,这场迄今为止最大的家电连锁业并购案耗资52.68亿,轰动全国,而在合并正式落下帷幕的第12天,陈晓担任国美电器总裁。2007年12月14日,国美宣布通过第三方
机构收购大中电器。陈晓成为国内最大的家电企业的掌舵人。2008年11月任国美集团总裁兼任董事会代理主席,2009年1月16日起,陈晓出任国美电器
董事局主席,同时兼任总裁。
背景介绍
2006年7月,国美收购
永乐电器。黄光裕任合并后国美集团董事局主席,陈晓任集团总裁。
2008年11月,黄光裕入狱。12月23日,黄光裕与其妻
杜鹃辞去国美董事局职务。
2009年1月,黄光裕辞去国美董事局主席一职,陈晓正式接任董事局主席。
2009年6月,国美引入贝恩资本。贝恩认购国美发行的18亿港元可转换股券,
初始转股价每股1.18港元,并获得国美董事会3个
非执行董事席位等一系列条款。
起因
国美股东会之乱 大股东否决贝恩董事
2010年5月11日,国美股东周年大会,黄光裕在12项决议中连投5项否决票,包括委任
贝恩投资董事总经理竺稼等三人为非执行董事的议案。
冲突
2010年5月12日,国美电器召开紧急董事会,宣布重新委任贝恩的三名前任董事,冲突升级。
激化
2010年8月4日,黄光裕发函要求陈晓下课,国美起诉黄光裕
黄光裕发函要求国美董事会撤销多位高管职位,包括董事会主席陈晓及执行董事
孙一丁。国美电器随后向
香港法院提交
诉状,要求黄光裕对
违约责任进行赔偿。双方关系彻底决裂。
各方动态
黄光裕方面
黄光裕向国美员工发布
公开信《为了我们国美更好的明天》,措辞激烈指责
陈晓意图控制国美
潮汕老乡火线相助黄光裕20亿,应对与陈晓的
控制权争夺战。
黄方欲用邹晓春接替陈晓,邹晓春走向前台
国美控制权之争已经演变为一场商战“罗生门”,并透露黄氏家族方面将进一步谋求现任中关村副董事长邹晓春接替陈晓出任
国美电器董事会主席一职。邹晓春作为黄方代表走向前台
陈晓方面
国美高管各自站队,贝恩表态支持陈晓
国美内部召开全国紧急视频会议,要求管理团队统一思想,无条件支持
董事会决议。部分高管倒戈陈晓,
贝恩资本也明确表态支持陈晓,
随着事态进一步激化,国美董事会和
管理层内部出现分化,部分股东和高管准备“脱陈挺黄”
陈晓发布公开信,呼吁散户股东支持国美董事会
陈晓方面于9月3日发表了一封“国美董事会致全体股东”的公开信。该公开信主要面向“零售”股东即散户,呼吁各股东在关键时刻给予国美董事会支持,反对黄光裕此前提出的5项动议。业内专家认为,这张牌不仅打得苍白无力,陈晓开始恳请散户的做法,似乎也在说明陈晓
无牌可打。而黄光裕也5日晚以个人名义发布了名为《我的道歉和感谢》的公开信,在信中称将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重返社会。
黄陈剑拔弩张之时,网上关于此次国美内战走向如何也有诸多看法。
中国证券报评论认为:以特别
股东大会召开为界,国美事件有两个关注的焦点。股东大会召开之前是为第一阶段,是黄陈双方争取
同盟军的过程,更是中国市场化过程中上市公司
民主制度建设的
试金石。而股东大会召开之后,大局初定,
控股权之争尚未结束,围绕增发与控股,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否为最大多数的股东利益服务将水落石出,一旦实际控制人偏离为公众投资者服务的目标,投资者有权利获得法律的救济,此时是考察法律
公正性的时候。
易凯资本
首席执行官王冉认为:随着事件的发展,即使陈晓在股东大会上赢得更多支持,和黄光裕也不一定就是你死我活的局面。对于这场大战,王冉认为是可以帮助双方找回理性的一件事。不经过这一战,陈黄二人可能都不能很好地找到自己的位置,也就不能再去为国美更好地谋发展。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苏振华对黄光裕在公开信中打出的民族牌说法并不认可,他表示黄对陈的指责,无外乎是责以私人道义,认定陈团队背叛了黄的殷殷相托。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私人道义高于公共伦理传统的社会里,黄的指责或可得到公众的支持。然而这种支持是经不起考辩的。黄的指责,是将私己道义置于已然具有公共性的公司伦理之上了。反观陈团队的回应,一直在强调管理层必须为所有股东负责,这一立场可谓不偏不倚,较之黄家族,高下立判。
国美电器原常务
副总裁助理胡刚于8月21日接受《
中国经营报》采访发表
署名文章《陈黄和平共处 不失为一种可能》指出:“在这种形势下,两人(及其背后联盟)的关系已变成“合则两利,斗则两伤”的状态。黄光裕可能失去的是控制权及
资本利得收益,而陈晓失去的将很可能将是整个职业生命。……既然大家都无胜算,不如媾和,各退一步则海阔天空,两人考虑重新和平共处,这不失为一种解决危机的好办法。” 同时,胡刚也表示, “此次贝恩入股国美,既不是为黄光裕,也不是为陈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贝恩只是借国美内乱实现自己
利益最大化”
“永无宁日”曾经是胡刚此前对“陈晓获胜”结局的猜想。胡刚认为在明年发布年报前,元旦春节前后可能还有第二次决战,双方可能厉兵秣马、春节前后再战,长期看仍然可能“永无宁日”。
国美大战发展到现在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公司内部纷争的层面,它更多地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
企业经营、人性、道德等方面的思考。或许黄光裕与陈晓两人作为中国家电连锁零售业的商业英雄,在江湖风云际会中走到了一起,却又发现两个本质上的老板其实并不能各安其位、和平共处,就如同当年
刘邦与
项羽、毛泽东与蒋介石一样不能并立于世,这是一种遗憾,也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逻辑上的必然。
9.28大决战揭晓在即,无论结果如何,希望具有非凡命运的黄陈两位能够坦然面对、泰然处之。有道是:“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见《既生瑜何生亮 9·28之后的陈晓黄光裕何去何从》)
结果
国美大战,惊天动地。陈黄之争实际上不是主帅之争而是将帅之争,黄光裕自是本阵主帅,而陈晓看起来像是为他人所用的吕布,其集团内部的主帅应该是
贝恩资本及其隐藏更深的影子朋友。贝恩资本在国美大争案中的角色很像
畅销书《门边的野蛮人》中KKR的角色。
21世纪
经济报道评论员张立伟曾经评论道:由于国美缺乏
战略投资者,对于所有随时可能减持的
财务投资者而言,
公司治理的目标并不是特别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缺乏对大股东制衡的力量,才是国美悲剧的根源。
汉庭
季琦发文表示,希望陈晓阵营获胜。“这样国美才能在一批理性的、专业的团队带领下健康成长。而且黄光裕的股东身份和对于国美成功的分享,丝毫不会有什么改变。否则国美高层必然有一场大换血,波及到员工也是必然。”
国美电器原常务副总裁助理胡刚曾表示,管理上有条金科玉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该说,国美大争以和局收场最为理性。但和局的实现却有高下之分--上策和局自然是多方和议,握手言欢、各安其位、各得其所;下策和局则是陈晓通电下野,自愿请辞,以一人代价换来全局和平。对于这一本不该发生的事件,即使实现下策和局也好过鱼伤
网损。
黄陈正式对决
2010年8月30日,杜鹃改判当庭释放。杜鹃回归对黄光裕家族,以及国美电器内部支持黄光裕家族的旧部有重新召集的作用,这可能会改变目前双方力量的对比。凭借杜鹃的人脉、能力和历史业绩,胡刚认为杜鹃回归将对大
机构投资者产生正面的直接影响,也将大幅提升小股东的信心。
2010年9月8日,黄光裕律师邹晓春走向台前,竞逐国美董事长。
2010年9月12日,陈晓通过“路演和日常沟通的方式”,取得了持有国美42%股份的机构投资者的支持。
2010年9月15日,黄光裕之妻杜鹃会见
竺稼,贝恩态度暧昧。将近400家未上市门店注入国美,是
大股东黄光裕家族与二股东贝恩“和解”的利益基础,但和解的前提仍是陈晓出局。
2010年9月28日,陈晓留任国美董事局主席,黄光裕仍是大股东。陈晓方提出的重选3名贝恩资本代表担任国美非执行董事的决议通过,黄光裕提出的5项决议4项均被否决。
9.28股东大会后,各界对国美大战的走势有更多的看法。业内普遍认为,陈晓和黄光裕在这次股东大会上,各有斩获和遗憾。《
证券时报》指出,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结局,黄家如何应对陈晓一方抛出的
橄榄枝,依然是一个未知数。《
南方都市报》报道称:国美之争,赢的是现代
商业文明。
对于国美日后的走向,
港股独立评论员
郭信麟表示,虽然陈晓胜出,但国美争斗还将继续,近期国美股价震荡或已成为必然,小股东尽早跳船为妙。
商务关系专家陆刃波认为国美大选是中国企业的进步 但结果合法不合理,战争还远没有结束。国美大战早已从单纯的公司事件发展成一个道德层面的激烈讨论,虽然都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但陈晓获胜的结果是违背道德层面的。这就出现了道德和法律的矛盾,“我们首先尊重法律,但道德的力量也不可忽视。”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梅新育表示,在此次投票过程中,大部分的独立股东都选择了支持陈晓为代表的现任管理层,这对于以后上市公司的独立股东制约大股东起到了示范作用;往后企业之间关于控制权的争夺将会越来越多,而此次
国美争夺战中黄光裕方面的一些做法会起到不好的带头作用。
国美电器原常务副总裁助理胡刚认为:1、黄氏这次低估了陈晓和贝恩的实力,特别是他们影响机构投资者的能力 2、机构投资者可能更认可陈晓的行业经验和能力 3、国美估计因为这场风波下半年业绩不佳,有可能被苏宁全面超越 4、在2011年发布年报前,元旦春节前后可能还有第二次决战,双方可能厉兵秣马、春节前后再战。
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中国
企业家思想研究中心主任
王育琨表示,对此结果表示稍感意外,国美将陷入长时间的不稳定。
平静背后的博弈
9.28股东大会后,黄陈大战果如胡刚所言,并未完全结束。资本的博弈还在继续。“9.28”股东大会和备忘录只是国美争斗的前两个步骤,第三阶段将是陈晓逐步体面地淡出国美,预计耗时半年到一年;第四步则是终极目标,即黄光裕家族与贝恩资本就
出资比例和董事局席位达成新的平衡或贝恩获利退出。(【见】《没有鱼死网破 陈黄之争最后竟是一团和气》)
国美大争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国美董事局
责权利严重不
均势,作为大股东的黄光裕,虽然持有约32%的股权即出资最多,但在董事局中代言董事席位为零;而与之形成显明对比的是,在贝恩债转股之后,拥有约10%股份的贝恩与陈晓合作,却在11个董事局中
直接控制了至少5个董事席位。
胡刚表示,鉴于9.28双方势均力敌、大股东二股东利益一致化、陈晓逐渐萌生退意、管理层人心思稳,更有苏宁在黄陈之争中渔翁得利,正虎视眈眈夺取行业霸主之位,“
攘外必先安内”,目前国美非常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因此,出于理性考虑,各方都已非常厌战,希望相互妥协寻求和解。国人讲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对于国美来说,各方应该早日实现妥协和解,谋求
共同发展。由于大股东持股1/3却在董事局没有一个有效席位严重不合理,因此目前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各方在董事局席位问题上取得
战略均势。
2010年9月30日,国美投票未让黄光裕满意,接下来黄光裕家族的对阵主将发生变化。邹晓春出局,杜鹃取代
黄燕虹成为新一轮对阵主角。;
2010年10月1日,杜鹃竺稼北京谈判。
2010年10月19日,贝恩态度生变,国美内战走向和谈。
2010年10月24日,黄光裕方称11月1日并非双方协商最后期限。
2010年12月17日,国美香港再次举行特别股东大会。委任邹晓春为执行董事,委任黄燕虹为非执行董事。
2011年3月9日,
张大中接替陈晓成为董事会主席。国美内战宣告终结。
2011年6月,国美电器起诉陈晓
合同违约,并称起诉陈晓并非因为个人恩怨。
2012年1月5日,国美告陈晓离职协议案开庭。
国美“内战”发生后,国内网民几乎一直是一边倒地挺黄抑陈。
新浪财经网上调查显示,最初有超过85%的网民支持黄光裕一方。虽然随着事态的发展和越来越多信息的披露,认为黄氏家族应该赢得胜利的网民比例逐渐下降,但直到
临时股东大会投票的前一天,在参与网上调查的总计近90万网民人次中,仍然有近55%的“挺
黄派”。
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兼
大中华区副总裁
吴琪称,“陈黄之争”在一些企业
所有者当中已经开始显现出
后遗症。“前段时间,我看到有家企业原本在筹划对管理团队进行
股权激励,但现在便开始犹豫了,担心股权分出去是不是以后会给自己找麻烦。这样下去,最后职业经理人有可能变成了国美事件的
受害者。
德邦物流创始老板
崔维星明确表示,在选择职业经理人时,能否代表创始人和大股东的利益,是他考虑的首要素质。国美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对职业经理人的看法,“对职业经理人要有所限制,不能给予过大的权力。”
但在财经评论人
叶檀看来,惟一能够与中国大型民营企业创始人抗衡的,是资本的力量,而不是职业经理人。陈晓是
资本时代博弈的牺牲品。陈晓离开国美,这个结局从开始时已经注定,而关键
时间点就是杜鹃资产解冻。正如陈晓当初的行为并不是对黄光裕的背叛,黄光裕方面如今的行为也说不上道德欠缺,离开狭义的道德江湖,我们才能在上市公司治理与职业经理人的天地里,看得更透彻一些。
各界看法
陆刃波——商务关系专家
国美之争是资本博弈结果,张接手后国美或将更快发展
不管是陈晓的离职还是张大中的继任,都是经济企业基于大股东对弈下正常的
人事调整,同时也是资本博弈的结果。“国美的
经营机制本身是健康的,不管是黄光裕时代、陈晓时代,还是将来的张大中时代,个人认为国美的机制应该都会较为理性。我认为,张大中的继任可能会给国美带来两大变化:其一,加快扩张规模;其二,继续加强
单店效率提升的思路。”
冯军认为,陈晓和黄光裕都是股东,只是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区别,他们都是为了国美的前途,总体方向是一致的。
对于外界对陈晓的一些质疑,冯军表示,每个人都是值得尊重的,陈晓的行为是合理合法的,并无不妥之处。毕竟都是为了国美和广大客户。
“中国人就是合作总是少一些,这次事件也给了所有人启示,要努力寻求共赢”,冯军说。对于国美的未来,他表示,祝国美的未来能够取得共赢的局面。
胡刚——国美电器原常务副总裁助理、现任
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国美大争下的中国公司治理启示
表:黄光裕、陈晓、贝恩、苏宁在国美控制权事件中综合情况一览表
国美大争是世界商业史上数十年难遇的经典案例,是占“人和”的创始人大股东与占“天时”的
职业经理人和新进股东联盟之间的较量,也是投资者与
投机者(相对而言)的较量,最终我们会看到--人和必将战胜天时、公理必将战胜强权、软硬实力方面旗鼓相当的
利益攸关方必定达成妥协,而国美新董事局均势体系必将诞生。
王育琨——著名管理专家与并购专家
张大中接盘国美要厘清提供何种服务
王育琨认为,国美一以贯之的精神究竟是什么?究竟要为社会提供什么服务?都是张大中在接手国美后,需要理清的问题。另外,王育琨最后提出,在
云时代如何建构场域释放每个
人的潜能,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将云首次与电器渠道卖场联系在了一起。
国美双方均未完全获胜 股价看跌
连敬涵认为,从股东大会投票结果来看,黄光裕方面未能有人进入管理层,而取消董事会增发授权获通过又让黄光裕方面的股份得以不被摊薄,因此对双方而言都没有完全获胜。而黄光裕方面日后亦很可能再有动作出来,因此国美的前景仍不明朗。
今日午后国美电器股价一度出现直线拉升,但随后出现回落,连敬涵认为这只是市场的炒作。谈到国美的
后市走势时,连敬涵表示:“市场对于股东大会的结果会感到失望,国美的股价可能会跌回去。”他认为,若任一方完全获胜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都是利好,反之则不利于股价。
最新动态
2012年1月5日,国美电器状告前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陈晓违反离职协议案在北京开庭。此次双方对簿公堂,源于去年5月10日国内某财经媒体发表的题为《国美事件再露面陈晓大爆国美财务漏洞》的报道。文章中称,陈晓认为以国美电器为代表的电器连锁行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国美电器因此将陈晓告上法庭,要求其返还1000万元高管
补偿金,理由是陈晓违反了高管离职协议中的
保密条款。
邹晓春表态拒绝和解
2012年4月,国美状告陈晓案二审开庭。庭上,双方都强调本案判决结果的
示范效应,国美方明确拒绝和解,法官表示将择日宣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