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倧教(朝鲜语:대종교/한얼교)是以檀君为教祖的朝鲜民族固有的民族宗教。大倧教以桓雄、桓俭和桓因的三位一体即太阳神(한얼님)为信仰和崇拜的对象,是一个民族主义和保守主义色彩浓厚的本土宗教,也是朝鲜民族历史最悠久的宗教。又被称为桓俭教或檀君教。“대종(大倧)”为“天神”之意,“대(大)”字意为“天”,可用朝鲜语固有词表示为“한”,代表太阳神。“종(倧)”字是表示“神人”合一的字,可用韩语表示为“검(神)”或“얼(魂)”。因此“대종교”用韩国语固有词标记的话就是“한얼교(韩魂教)”。
宗教简介
据说大倧教创始于太阳神之孙檀君、太阳神之子桓雄和太阳神桓因的三位一体建立檀君国、实施
神政的公元前2465年(太阳神之孙开天元年)。此后大倧教又被叫做太阳神教、敬天教、崇天教、王俭教,尽管名称不同,却都是一脉相承的。1909年独立运动家弘岩
罗喆(罗寅永)重光大倧教。所谓“
重光”是指罗喆并非始创该教,而只是继承并重新宣扬了代代相传的民族信仰。
变迁史
一世教主罗喆时期
大倧教的实际创始人弘岩大宗师
罗喆,1863年(
朝鲜哲宗十四年)12月2日生于
全罗南道乐安郡,出身
翰林。1905年
丧权辱国的
乙巳保护条约签订后,随着日本对
朝鲜的强权干涉日趋深化,自百峰神人的弟子头岩接收了
灵戒和被秘密传下来的经典《
三一神诰》、《神事记》的弘岩罗喆三赴
日本京都皇居进行绝食抗议,但最终一无所获。回国后罗喆又组织“自新会”,密谋暗杀
乙巳五贼,事败后被判流放
全罗北道务安郡智岛,不过当年即获释。他切实地感受到救国运动仅靠几个爱国政客是无法实现的,他认为国家强盛和
民族复兴运动的原动力在于
民族意识的觉醒,从此专心修道。1908年,有一个叫弥岛杜一白的老人又传给他《檀君布明书》、《古本神歌集》、《入教仪节》、《奉教节此》等书,并说“罗公要记住,罗公今后事就是有关《檀君教布明书》的事”。1909年
农历正月十五日子时,罗喆接受白峰神师
教旨,与同志吴基镐(
吴赫)、李沂、
金允植等十人一同在
汉城的
钟路区斋洞(又叫齐洞)翠云亭下八统十户六间草屋供奉了“
檀君大皇祖神位”,举行
祭天仪式并发布了《檀君教布明书》,自任都司教,从此揭开了重光大倧教的序幕,每年的
农历正月十五也因此成为了大倧教的重光节。
大倧教在重光后的第二年即1910年,教徒人数就增加到了2万多名。弘岩罗喆预感要受到日本帝国主义要镇压,于是把原檀君教改称为大倧教。1911年,罗喆发表著作《神理大全》,制定宗规,并于同年派遣李贞完来到
中国延边和龙县鹤城村等地传教,随后亲赴和龙县明新社三道沟青坡湖(现和龙镇),设山北支司领导教务,积极在
中国东北地区韩人中传教,开展独立运动。1913年10月,沈权、朴泰益又到汪清县春明乡柳树沟(德元里)以严汉默家为布教所向附近村落传教,而后在延边各地陆续建立教会。之后又发布《
三一神诰》,于1914年5月将大倧教总本司正式移到青坡湖,下设立东、西、南、北四教区和外道教区,东道一本司设在
延边汪清县西大坡,由徐一主管;东道二本司设在辽宁桓仁,由尹世复主持;西道本司设在上海,由
申圭植、
李东宁主管;南道本司设在朝鲜
京城府(汉城,即现今的首尔),由姜虞主管;北道本司设在苏联巢鹤岭,由
李相卨主管;外道本司包括中国内地、日本及欧美。
至1914年,大倧教在各地共有30万教徒,特别是总本司迁到青坡湖后,大倧教逐渐成为中国东北一带朝鲜民族独立运动的精神支柱和重要力量。不仅
申采浩、
朴殷植等近代著名思想家皆曾加入大倧教,
金枓奉、
申圭植、
李东宁、
李相卨、曹成焕、
金佐镇、
徐一等著名独立运动人士也都曾是大倧教干部。而且罗喆以经典《三一神诰》和《神事记》的内容为基础,开始进行民族启蒙运动。为遏制大倧教的发展壮大,1914年11月,在日本帝国主义唆使下,中国和龙县知事下令解散大倧教。尔后,日本殖民当局又于1915年10月(当时罗喆回国正在检查教务)出台了
朝鲜总督府令第83号令“宗教管制案”,宣布大倧教为非法团体,“是打着宗教团体旗号的抗日独立运动团体”,下令取缔。1915年12月头道沟日本驻华领事分馆逮捕了檀君教的领导人。从此大倧教将根据地转移到汪清,建立青一学校等教会学校,宣传反日思想。截至1917年12月,该教在延边已有6所学校,173名学生,687名教徒。
1916年8月15日(
中秋节),深受打击的罗喆受“密诰三篇”,将大倧教统传授给第二代都司教
金献后,赴朝鲜
黄海道九月山三圣祠祭天,留下“殉命三条”,在当晚自杀殉教
朝天,终年54岁。“殉命三条”的大意是:罗喆罪重无德,未能为檀君大道增光,挽救民族于危亡;奉教八年,多蒙天爱,未能报
天恩于万一;当今,天下同胞因罪受苦,所以他要为大倧教、檀君和同胞殉命。罗喆殉命的这一天后来成为了大倧教的嘉庆节。罗喆殉教后被追崇为“大宗师神兄”,遗体于当年葬于
延边和龙县青坡湖。
二世教主金教献时期
按罗喆的遗书当选为教主的二世教主大宗师茂园金教献(旧名
金献,1909年随罗喆入教,曾任总本司副
典理等教职)继续向国内和在华同胞传道布教,刊行该教文献,奉安檀君像,确立
开天节,使用檀纪年号,大力提倡民族
主体思想。日本殖民当局认大倧教为“崇奉国祖的抗日教团”,横加迫害。为躲避日帝的镇压和迫害,于1917年又将总本司先后移至中国的
吉林省延吉道密山县和
宁安县(今
黑龙江省宁安市),改订弘范规制。到1917年12月,大倧教在中国延边地区已经设有6所学校,拥有173名学生、687名教徒。1918年4月大倧教教主金教献等39名反日志士发表《戊午独立宣言》,这成为1919年2月8日
东京朝鲜留学生发表独立宣言和3月1日韩国国内发表独立宣言的先声。“
三一运动“期间,大倧教参与万岁示威。“三一”运动后大倧教的独立运动更加高涨,1919年3月13日组织了反日大示威,5月开始筹组大韩正义团并于8月正式成立,10月组织大韩军政府,12月编入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改称大韩军政署,又称北路军政署,总裁为徐一,总司令为金佐镇,参谋长为李章宁,开展武装抗日活动。这一时期金教献还撰著了阐明大倧教倧理的《神檀实纪》和《神檀民史》等书。截至1920年日本联合中国东北地方当局发动“庚申年大讨伐”前夕,大倧教在中国关内外、苏联滨海地区和朝鲜半岛已经拥有40万教徒。
同时期的大倧教著名人士还有白圃宗师
徐一(1881.2.26-1921.8.27阴历),他身为大倧教四大宗师之一,为了抗日武装斗争曾于1919年辞让金教献的
教统。徐一曾为了进行抗日斗争流亡到中国
延边,1911年集合残留下来的
义兵势力,组织了以大倧教徒为中心的名为“重光团(一名重匡团)”的独立运动团体,并设立明洞学校。1912年,他加入大倧教,专心研究教理展开布教活动。1916年,成为大倧教的尚教与司教。1918年与金献、吕准、柳东烈、金东三、
金佐镇等人一同发表《戊午独立宣言书》,以重光团为基础,组成了正义团。3.1运动后又于1919年12月把原正义团的
军政府改建为名为“北路军政署”的独立军部队,就任
总裁。1920年,他与
金佐镇等人在
吉林省汪清县十里坪密林设立了士官养成所(又称西大坡士官学校),培养军事人才;并在各地设立了夜间讲习所,致力于教育事业。同年10月,日寇进行大讨伐,他领导的北路军政署被迫离开根据地,在
青山里战斗中与金佐镇一同取得大捷,消灭日军1500余人。第二年就任大韩独立军团总裁,该机构是国民会军、都督府军、光复团合并组成的。在坚持独立斗争的同时,徐一仍致力于大倧教的布教事业和教理研究,并为了将教理系统化而撰写了《会三经》、《九变图说》、《三问一答》等诸多著作,成为大倧教唯一未成为教主的宗师。1921年8月,大多数青年官兵被数百名
土匪(即
马贼)杀害时,徐一痛恨不已,同月27日意欲替万人谢罪,在黑龙江省密山县
当壁镇自决身亡,遗体于1927年葬于
和龙县青坡湖。1923年11月8日,金教献因为独立运动家的不团结抑郁成疾,以遗书传
教统于尹世复之后,于当年11月18日在宁安县总本司去世,享年56岁,遗体于1924年葬于
和龙县青坡湖。
三世教主尹世复时期
三世教主檀崖宗师尹世复(字庠元,1881~1960)1923年就任(1910年随罗喆入教,曾任西道本司
典理等教职;1924年正月就职于都司教)以后,主要从事布教和教理研究,刷新教政,改大倧教神字旗为三极旗,设立大倧学园和经议院,刊行《
三一神诰》等倧经。1925年,中国
奉天省警务局长于珍和朝鲜总督府警务局长三矢宫松在
奉天秘密签署了《关于取缔不逞鲜人的朝鲜总督府与奉天间的协定》,简称《三矢协定》。同年12月,吉林省
督军兼省长
张作相根据《三矢协定》附款规定,发布了《大倧教禁止令》。从此,大倧教成为非法宗教团体。随着日帝的镇压日益严酷,许多教徒被逮捕、杀害,大倧教不得不转入地下活动。1926年大倧教总本司被迫转移到
密山县当壁镇,坚持反日活动。经游说,1929年8月
南京国民政府宣布解禁,汪清教会为恢复教势积极传教,但一直不振,教徒仅剩30多名。
1931年
“九一八”事变爆发,翌年
伪满洲国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的解禁令失效,大倧教再次陷入困境,尹世复被迫将总本司转移到
密山县平阳镇新安村,把教务托付给成夏植和崔益恒,自己主要从事传教活动,致力于恢复教势。1934年,尹世复为了挽救大倧教,到
哈尔滨与
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冈猛马、朝鲜总督府特派员田边孝及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佐藤庄田郎等人交涉达成妥协,才于当年3月取得合法地位,获得布教权。但是到了1941年12月27日,伪满政权发布《
治安维持法》后,大倧教再次被列为非法团体。1942年11月19日,日本殖民当局警察以大倧教为抗日独立团体的罪名,在哈尔滨、宁安、密山、
延吉、
永吉等地再次“检举”大倧教徒,尹世复等25名干部遭日本当局逮捕,拘于
牡丹江监狱,史称“壬午教变”,轰动一时。其中安熙寄等10人死于狱中(即所谓“殉教十贤”),8人被释,金永肃、崔冠等人被判5~10年有期徒刑,尹世复等其余7人被判无期徒刑,直至1945年东北光复后获释。尹世复在
牡丹江狱中曾著述《三法会通》进行说教。出狱后在1945年7月7日于宁安县
海南村重新组织了大倧教总本司和大倧学园。
韩国光复后
朝鲜半岛光复后,1946年,尹世复和一部分干部回国,把大倧教总本司从中国东北迁回了
汉城市
中区,大倧教自此退出中国东北。此后尹世复继续致力于建立
教堂、搜集典籍、创办
学校、倧理倧史研究、开展檀君殿奉安运动等宗教活动。同时还废除了教统传授制,采取了教统共和制(总典教制),自任首任总典教,并撰写了50余万字的《倧史取材稿》14卷。1960年2月13日,尹世复因病逝世,享年80岁。
但是在光复以后,大倧教与过去相比明显消沉低调了许多。这其中有多种原因,首先外因就是原来主导独立运动的主要人物在8.15光复后,几乎全都脱离大倧教投身于政界。其次是因为没能建立和确定培养教职人员的体系和机构。其三是因为当时大肆涌入
韩国的西方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朝鲜民族固有的传统思想。但是后来,随着民众对固有的民族文化愈来愈加关心,大倧教团也付出了不少努力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1971年出版发行了《大倧教重光60年史》,1981年在日本
神户设立日本外道本司,1984年在国立剧场举行了
开天节奉祝大祭典等。截止到1996年,大倧教刊物有月刊《大倧教报》(简称《倧报》),期刊《韩学研究》,教区15个,教堂120所,教职人员300多名,信徒约20万人。
基本教理圣书
基本教理
大倧教源于朝鲜民族的民族起源神话,其教理中也蕴含了民族的正统思想和哲学。大倧教的基本理念是奉太阳神之孙檀君为国祖,宣扬民族自主性,弘扬弘益人间、理化世界的理念。大倧教的信仰对象是创造世界的太阳神
桓因、开启天门的教化神
桓雄、建设国家的治化神檀君的三神一体。所谓三神一体是指三神互不分离,主体集为一身。三神按
权能(
天爱)分为
造化、
教化和
治化,其中关于造化原理的思想就是造化思想。造化是指太阳神之孙(
造物主)檀君通过
天道在天上创造了
宇宙万物(“开天”),又派
那般、
阿曼一对男女,两位
天孙来到地上,繁衍五种
九族(“辟地”)。但这并不是说太阳神是凭借它无限的力量一一创造出来所有事物的,而是借助一种称为“
光明”的元素,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天道创造了宇宙和
万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天地万物是有形的,但它们的创造者是无形的,后者被称为天神,前者则是
人类和万物。如上所述,通过造物的概念来说明,天神的神功圣德便是大倧教的造化思想。
另外大倧教还认为朝鲜民族是太阳神的子孙,桓因就是朝鲜民族祖先的祖父,这与单纯视
上帝为造物主的
基督教思想是有一定区别的。大倧教认为太阳神就是赋予自己生命的亲生父亲,因而朝鲜民族是身体里流淌着太阳神血液的
天孙天民。
大倧教的信仰可以简单归纳为“三真归一”和“三法修行”,大倧教认为,人生来就从太阳神处得到性(
品性)、命(
生命)、精(
精气)
三真。但在后天却又被
心、
气、
身三妄所俘虏,从而产生了
贪欲、
疾病、邪恶、
犯罪等种种痛苦。在三真和三妄之间,又产生了
感、
息、
触三念(又称“三途”),转成十八境,使人生充满了生死苦乐。因此,人们如果修行除杂念(止感)、均呼吸(
调息)、禁诱惑(禁触)
三法,就可以从三妄回到三真,从而返回人的本性,成为真正的人。这就是大倧教的“三而一”即“一”的原理,人类只有遵循这一原理,才能统一相争、相克的历史,创造和谐、相生的人间天国。
大倧教除了修行止感、调息、禁触三法之外,还有教徒必须修行的教门戒律,即五大宗旨:一是要敬奉太阳神,懂得人的本源;二是要诚修灵性,寻求人的本心;三是要爱合种族,谋求人世和平;四是要静求利福,享受人的自由;五是要勤务产业,扩大
人类文明。同时,大倧教徒要履行五大义务,即遵守教规、学习教理、广荐教徒、精诚祝日、虔奉
天谷。
天谷是指大倧教徒每次举行禅仪式时必须献祭的食物。
圣书
大倧教的
圣书可分为超人类启示的
启示经典(即“经典”)和人类的作品即
道统经典(即“史典”)两种。属于前者“经典”的有《三一神诰》,他是使大倧教得以创立和重光的基本经典。除《三一神诰》外,《
天符经》、《参佺戒经》(《八理训》)、《神理大全》、《会三经》、《真理图说》和《三法会通》也属于启示经典。属于后者“史典”的有《神檀实纪》、《檀祖事考》、《神檀民史》、《
朝天记》、《重光史》等。前三部经典是神市开天以来流传的三大经典:《
天符经》为造化经;《三一神诰》为教化经;《参佺戒经》为治化经。其他经典则为记录创世以来、或大倧教重光后由各大宗师阐明教理和教史的经典。依据《大倧教规范》(《教宪》)规定,《三一神诰》为原典,而《
天符经》、《八理训》等为副典。
仪式和教团
仪式
大倧教的仪式主要分为祭天仪式和一般仪式两大类。祭天仪式又叫禅仪式,是每年重光节(
阴历1月15日)、御天节(阴历3月15日)、嘉庆节(
中秋节)以及
开天节(阳历10月3日)等四大节日的早晨6点在供奉檀君神像的天真殿举行的仪式,程序则遵循《笏记》的规定。大倧教的一般仪式为敬拜式,敬拜式又分早拜式和夜敬式以及
星期日白天全体教徒集会举行的敬拜式三种。此外还有奉教式、升任式、上号式和结婚式等多种仪式。
教团
大倧教团中央设天真殿(又称“太阳殿”),供奉檀君神像,以总典教为最高领袖,以神权继承教统,代表教团,统御全教,守护天真殿。大倧教团体系按照三一伦理,分为由总典教直接负责、监督的行政机构教司,辖大一阁(最高行政机关,以总典教为首的诸典教修道、办公机构,由3~10名典教组成,召开典教会议,选举总典教和道典教,总理教政)、下辖总本司(负责执行总典教命令的中枢机构,领导和监督各教司,下设典理室、典范室、典讲室和一所大倧学园,分担全部行政事务,靠大倧教维持财团的收入和诚金维持运作),总本司下辖各道的道本司,道本司又下辖有支司,支司下设有施教堂。
道院及其分院是负责
传道、
慈善事业以及培养教职人员等的传教机关,下设三一园,负责宣道、施教、培养教职人员和教理研究;三一园分为
修道院和宣道院、研究院,分管有关事务,以进行教化,阐明教理,践行弘益人间的理念。研究机构有倧理研究室和负责编纂发行事业的大倧教倧理倧史编修委员会等;元老机构为元老院,主要由为大倧教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组成。中央
议会机构为宗务会议和教议会,其中宗务会议负责选举典教,教议会是
代议员们进行讨论和表决的最高会议机关,由总典教、元老院长、三一园长、总本司典理、维持财团理事长等人员组成;地方
议会机构为道议会、堂议会;教理教育机构是教理讲修会、弘益幼儿园(1所);出版机构有《大倧教报》社。另外还有作为大倧教经济后盾的
财团法人大倧教维持财团、大倧教文化财团,以及
青年会、妇女会、壮年会、教友会、学生会、幼年部等总本司直辖团体,并且建立了檀朝崇宁会、檀君精神宣扬会、显正会等社团法人。各地普遍设有公共或私家的檀君殿。
大倧教的教职人员分为宣道师、施教师和施教员,其中宣道师为终身圣职。
象征与纪年
天旗(又称“三极旗”,见概述图)是大倧教的象征。天旗底色为白色,上面会有三形紧套的图案,内为红色三角,中为黄色正方,外为绿色圆圈。大倧教的年号为太阳神之孙檀君降世纪元。
名人
大倧教的重光给朝鲜民族学的
中兴带来了巨大影响,同时信奉大倧教的杰出人物也层出不穷。其代表性领域要属
国史和
国文了。
首先来看国史领域。随着大倧教的重光,韩国的大朝鲜民族主义史学也逐渐走向系统化。在大倧教重光的1910年代,主导朝鲜史研究的大部分人士都是大倧教徒,即使不是,这些史学家也几乎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大倧教的影响。身为大倧教徒的民族主义史学家中,著名代表人物有金教献、
申采浩、
朴殷植、李相龙等。其中
申采浩和
朴殷植被称为韩国的大朝鲜民族主义史学的两位
泰斗。
此外,挚爱国语的国文学者中也有不少是大倧教徒。例如,首次使用“한글(
韩文)”这一名称并且日后成为“朝鲜语学会”精神支柱的
周时经便是果断地放弃了此前一直信仰的
基督教改信大倧教的。他的这一选择给当时的
知识分子阶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实际领导“朝鲜语学会”的李克鲁,他也是因深受自己最为敬爱的大倧教三世教主尹世复的影响而加入了大倧教。自入教一直到朝鲜半岛光复后“
越北”(去北韩)之前的这段时期内,李克鲁一直参与大倧教的主要事务,并发起、参与了“国语热爱运动”。除此之外,还有从民族感情层面来强调大倧教重要性的崔铉培,以及参与“国语热爱运动”的大倧教中心人物郑烈模和
郑寅普、安浩相等,他们都是立足于大倧教的精神思想来研究并普及朝鲜文的杰出先锋人物。
朝鲜半岛光复后,
李承晚总统在组阁执政的过程中,为强化自己政权的正当性,笼络了除
金九先生之外的大部分大倧教徒,任命他们担任政府各部门的要职。在大韩民国(南韩)建国时期的内阁中有
副总统李始荣、国务
总理李范奭、文教部长官安浩相、审计院长明济世、监察委员长郑寅普、
国防部长官
申性模等六名大倧教徒。来自北路军政署、
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即“上海临时政府”)等独立运动各条战线上的大倧教名人都受到了韩国政府的奖勋。大倧教徒
李始荣、
金佐镇、
罗喆、尹世复、金教献、
朴英俊、金寅植、
申圭植等61人分别获得大韩民国、总统、独立、爱国、爱族等各级勋章。
韩国社会关系
到了现代,从定开天节为公休日,到主张使用太阳神之孙檀君纪元年号、建立檀君圣殿,以及将檀君奉为民族始祖并提倡宣扬以此为基础的历史观,还有让每所小学都供奉檀君神像、向社会提供免费医疗服务等,主导所有这一切的势力背后都有大倧教徒的存在。1919年,相当程度上是受大倧教的影响而诞生的大韩民国
上海临时政府与大倧教一道于公历10月3日正式公开举行开天节庆典活动,开天节便由此而来。
大韩民国建立后,1948年9月25日正式决定使用檀君纪年;1949年10月1日决定将传说的檀君建国日,即农历十月初三正式定为
国庆日,名为开天节,后改为阳历10月3日。1962年废止檀君纪年,改用西历纪年。大倧教至今也还是于每年的公历10月3日(旧开天节)和大倧教创始日(御天节,阴历3月15日)在
江华岛牟尼山的堑城坛各举行一次祭天活动。
大倧教对韩国教育的影响也不可等闲视之,例如曾任韩国首任文教部长官的安浩相便于1992年当选为第14代总典教,成为大倧教的核心人物。大倧教建立的一般教育机构也为数不少,其中有大倧教财团创建的
弘益大学,有大倧教文化财团创建的
仁川大学和大倧高等公民学校。
檀国大学和
庆熙大学的创建也都与大倧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外,大倧教还通过各大学的社团主导了在以
韩国警察大学的
校庆为首的各种庆典中举行祭天活动。1997年,以前任
高丽大学校长金贞培为中心建立的檀君学会成为弘扬大倧教的平台,并对以大倧教为中心,由各个社会团体联合成立的朝鲜
民族宗教协议会和政府、官方人士有着一定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