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佛同城”指的就是广州和佛山两市打破行政壁垒,进行区域一体化建设,意义是促进广佛两地经济文化交流。作为珠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广州、佛山产业互补性强、空间紧密、文化相通、人员往来密集,两者组合起来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效率。
历史背景
广州与佛山分别是
广东省的第一大、第三大城市。两市文化同根同源,自古一家。广佛接壤边界长约200公里,市路网衔接较完善。两市土地总面积11181
平方公里,占
珠三角九市的34.5%,
城市人口1989.5万人,占珠三角九市的38.1%。
在历史上,广佛两地如今的辖区基本上都属于南海、
番禺两县管辖,相同的历史、文化,成为广佛同城的重要基础。
广佛合作·史记
广佛自古唇齿相依,同风同俗,在国内乃至世界上,几乎没有两座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相距如此之近,而从历史渊源上广佛本来就是同一城市,千百年来,行政区域上虽然分分合合,但是两地居民自然交流是广佛融合最大动力。
同根同源
“南(海)番(禺)顺(德)”的传统叫法,表明了两地的
整体性。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和血脉联系,广州与佛山地理广佛自古一家亲,秦时置
南海郡,郡治就设在番禺(今广州),现“南海”则为佛山的一个区。相连,语言相通,同根同源,两地文化的根都是
广府文化,著名的
粤剧、
粤曲享誉海内外。广佛之间的经济、文化和人脉联系的
亲密性都是别的地方不可比拟的。
长期以来,两地间贸易往来无阻,人员密切往来。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和
佛山两个城市之间,行政区域均有一些调整。如1960年8月恢复市以下设区的建制,把原属
佛山专区的花都县、
从化县划归广州市;1975年,把原属
佛山地区的番禺县划归广州市。
商贸渊源
2000多年来,
广州一直是中国
华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南朝的时候,广州已经是
岭南的
经济中心和中国最大的外贸港口。在海运上影响很大的
南海神庙便是
南梁时期修建的。
早在汉代,番禺的纺织、食品加工、陶瓷等工商业已经相当发达。佛山的优势在于身处三江汇流之地,是西南和北方通过水路和岭南沟通的重要通衢。但在元代之前,这里还是一个渡口。佛山的真正崛起是在明朝
景泰年间,依仗的是
冶铁业的发展。明清两朝,广州附近的
佛山镇是全国闻名的铜铁冶炼中心,制造的钢铁器具远销岭北和海外,原本名不见经传的佛山已经跻身全国“
四大名镇”之一。
然而,上世纪初,由于
广三铁路、
粤汉铁路等两条铁路使用,铁路取代内河水路逐渐成为了广州与省内外的货运通道,交通地位的
重新排序带来了工商业的集体转移。上世纪30年代后,佛山各镇街的商铺纷纷向广州转移,广州
西关的
十八甫原本就是商业旺街,成为佛山商贾搬迁的目的地,包括了丝织业、制陶业、制药业等,以药业为例,就先后有
冯了性、马百里、李众胜等药店转移到广州。
在此轮工商业大转移中,大部分民族
工商企业并不是完全背弃佛山,而是
前店后厂的模式,把店开在广州,把生产基地留在了佛山。发展逐渐形成了广州作为中心商贸城市、佛山作为
手工业制造业基地的局面。直到改革开放之后,佛山凭借千百年来积累的制造业基础和商贸传统,才又一次焕发出新的光彩。
启动
2009年3月19日,广州市市长张广宁、
佛山市市长
陈云贤在广佛交界的佛山市
南海区签署《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协议》及两市城市规划、
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协作、环境保护等4个对接协议,这标志着广佛同城的正式启动。
经济
当广佛同城化加速加力的同时,“广佛经济”这个“巨人”正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
2017年,广州
地区生产总值已达21503.15亿元,
同比增长7.0%,位居全国第四,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而佛山地区
生产总值9549.6亿元,同比增长8.5%。广佛两地GDP总量超过三万亿元,已经超过北京、上海。
从两地产业的
区位商来观察,发现两地的
优势产业基本不存在
同质化倾向。根据香港智经所做计算,广州与佛山的绝对经济联系量47443.53,相当于广州与珠三角经济联系量的一半,更是佛山与珠三角其他
城市经济联系量的三倍。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杨望成认为,广佛同城合作后,两地正在构建的
现代产业体系就初具雏形,随着同城效应的发挥,两地经济在突破
行政区划壁垒,市场要素和资源在区域内自由流动、优化配置后,“广佛经济”潜力、活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规划
坐地铁半小时抵达广州
除了
高速公路的
路网衔接,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广佛
交通运输体系已经被纳入了佛山未来十年发展的蓝图。据佛山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透露,除了正在建设的
广佛地铁等常规地铁线路外,广佛中心城区还将建设轨道快线以加强联系。
根据规划,广佛之间将再打造两条快速城际轨道线,连接广州中心和区域客运枢纽。其中广佛1号快线由佛山新城区至
广州东站,联系广佛的中心城区和
广州火车站,并利用
广州地铁3号线,与白云机场快速连接。
佛山地铁二号线和
广州地铁七号线东延段则由
佛山新城区至广州南站。未来,
广佛环线的全面开通将把佛山新城区与白云机场、广州南站之间,将有望实现半小时互达。
同时,鉴于广州已经基本形成了辐射
亚太和全国的海铁空枢纽,因此,佛山将通过道路、轨道等的建设,加强与白云机场、广州南站以及南沙港等客货运枢纽的联系,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对于佛山自有的
佛山西站综合交通枢纽、机场等基础设施,规划也将其放在广佛一体化的大格局下进行定位与考量。
本月初,佛山公布了《佛山市综合交通规划》(2010-2020),广佛之间的交通衔接成为重要内容。其中更是首次提出,要与广州共同构建辐射珠三角以及以外地区的高速公路网络。把佛山的
道路网与广州的环线接通,共同构筑广佛一体化的
内环路,再将对外的区域性道路接在环线上,以保护广佛核心城区。而在
广佛都市圈的外围,还将构筑一个外环,用于分离
过境交通,沟通周边区域联系,实现白云机场、南沙港等区域级设施对整个珠三角区域的共享,促进区域融合发展。
“如果把广佛割裂开来,单方面、孤立地对接并不可取,既增加了融合的难度,又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高荣堂表示,如果能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统筹规划,那么广佛路网运行的效率将大大提高,更易形成广佛一体化的交通格局,从而加速广佛各种资源、要素的融合。
每到周末,就读于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的广州学生刘启俊都会从南海
狮山乘坐佛山的275路公交到芳村
坑口地铁站换乘地铁回家。他对记者说:“虽然狮山距广州市区有点远,因为南海的公交车全都可以使用
羊城通、
广佛通,在两地无论怎么换乘,坐起车来还是很方便的。”
从2004年12月开始,南海公交的56条线路570多辆车全部可以用羊城通、广佛通,
禅城区所有的公交车全部可以使用羊城通、广佛通。
广佛两地市民共享生活配套,一个便利而又多彩的都市
生活圈正在形成,这一切都得益于大手笔的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连通了城市的脉络,交通的无缝对接让两地公交一体化水到渠成。
2010年11月8日,
岭南通正式发行。已先期实现
互联互通的广州、佛山两地现有的2000万张羊城通、广佛通无须换卡,升级为岭南通。岭南通服务范围已覆盖除深圳外的珠三角城市,并延伸至香港(在香港使用需要特殊票卡“岭南通·
八达通”)。
《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的
战略地位。《纲要》出台一个重大意义是开辟了促进
区域协调发展的广阔空间。
《纲要》提出的五大
战略定位中,提出了珠三角地区“与
港澳共同打造
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
国际竞争力的
城市群”,要“打造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
产业基地”,提出“建设成为带动环珠三角和
泛珠三角区域发展的龙头,成为带动全国发展最为强大的引擎”。
这些战略定位让研究珠三角地区
区域发展的专家学者和区域内各界人士都倍感兴奋。专家认为,从这样的战略定位出发,可以有效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专家指出,这一规划纲要将广州这一
中心城市的地位提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广州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突出来了。
广州要建设成为广东宜居城乡的“首善之区”,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
国际大都市。而要提升这样一个城市群的活力和竞争力,广州与相邻的佛山作为地域相邻、文化同源、
互补性强的两大城市,如果能强化
同城效应,实现错位互补,将可有效携领珠江三角洲地区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联系紧密的城市群。
进一步来说,以广州佛山同城化为示范,以
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为切入点,就可积极稳妥地构建城市规划统筹协调、基础设施
共建共享、
产业发展合作共赢、
公共事务协作管理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提升整体竞争力。
此外,根据纲要精神,广东将着力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空间布局,以广州、深圳为中心,以
珠江口东岸、西岸为重点,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
区域经济一体化。
《纲要》按照
主体功能区定位,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空间布局,以广州、深圳为中心,以珠江口东岸、西岸为重点,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带动环珠三角地区加快发展,形成
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地区优势充分发挥的
协调发展新格局。
因此,专家认为,除了提升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外,准确定位珠三角东岸和珠三角西岸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推进
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而带动环珠三角和
泛珠三角地区的发展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
东岸地区:优化功能布局
专家认为,以
深圳市为核心,以
东莞、
惠州市为节点的珠江口东岸地区,重点是要优化
人口结构,提高
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城市综合
服务水平,促进要素集聚和
集约化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面向世界大力推进国际化,面向全国以服务创造发展的新空间,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东岸加快发展电子信息高端产品制造业,打造全球
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大力发展金融、商务会展、物流、
科技服务、
文化创意等
现代服务业,推进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区域服务和创新中心。
专家认为,以
珠海市为核心,以佛山、
江门、中山、
肇庆市为节点的
珠江口西岸地区,重点是要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增强要素集聚和生产服务功能,优化
城镇体系和产业布局。珠海要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和
区位优势,加快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珠江口西岸
交通枢纽,增强高端要素聚集
发展功能和创新
发展能力。
西岸地区要规模化发展
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强
主导产业,打造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产业集群,形成新的
经济增长极。
广州地位提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新的目标是要作为一个重要国际门户,就是对外要参与
经济全球化,对内要学会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这是基于珠三角的自身特点和
独特优势提出来的,是别的地区所没有的优势。作为国际门户,中国很多东西要从这里出去,国外很多东西要从这里进来。事实上,珠三角已经是一个国际门户了,因为它已经有了
广交会、白云国际空港、
亚洲最大的火车站、南沙港等。
这份规划受益最大的是广州。广州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将来还要建成珠三角
一小时城市圈的核心,规划把广州的地位提到了一个空前高度。因此,广州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要实现这个规划的目标一定要强化广佛同城效应,就是强调两个城市之间要进行
区域合作和
经济一体化。广州与佛山如何互补发展,首先广州的
第三产业发展规模比较大,佛山主要发展制造业,但它也有第三产业。所以,需要两个城市
资源整合。另外,广州需要主动作出调整,首先是应该对佛山开放,两个城市要统一市场,统一规划,利益共享。
广州要做老大,还需要做好广佛合作这篇文章,光靠广州自身的发展还完成不了这种使命。如果广州与佛山合作成功,将可共同成为整个珠三角甚至更大范围内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类似于上海在
长三角地区的地位。
广佛同城需资源共享错位发展
“广佛同城化”是这些年来“广佛都市圈”发展的重要成果。广佛同城化需“资源共享,错位发展”,佛山应坚持工业立市,要建设成为制造业大市;广州则要在提升制造业水平的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在这个规划中,广州定位为
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
门户城市和
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地位和发展定位全面提升了。要想打造亚太地区最具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作为
城市圈的核心,广州还要强化中心
城市功能。
一是加强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状况的改善;二是推进现代服务业,使物流、金融、会展、科技服务等充分发展形成
辐射力,让周围城市对中心城市产生强烈的
向心力;三是用
文化软实力使“核心+周边”的城市群
形态形成持久力。
在
珠三角城市群中,“广佛同城化”将发挥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现阶段是“双城模式”的同城化,因此,最主要是体现“资源共享,错位发展”,也就是
城市基础设施不必重复建设,产业发展上各有侧重,并适当形成产业链,优势互补。如广州发展汽车整车、佛山发展汽配等。
广州中心城市功能更完善,佛山处于从属地位,使用广州的空港、海港、
陆港,因此,佛山没有必要重复建设,可以节省大量资源。两地还应在市内交通、城际交通、电讯、场馆建设等方面协调,全面实现
无障碍的“同城化”。
现状
广佛两地在
交通基础设施和教育两方面的同城化已经开始。广佛城际铁路(即
广州地铁的
广佛线及
佛山地铁一号线)的建设正在进行,两市最终将实现公共交通无缝对接。从2009年10月开始,广大市民将可以在广佛两地的教育局网站上有限度地浏览两地的部分试卷,广佛两地的9间院校也已开始拟定未来“广佛生”的指标。这意味着在不远的将来,广佛两地,尤其是处于接壤地区的
荔湾区、
南海区的学生将可以自主决定自己在两地中的哪一地学习。
2009年12月29日,西起荔湾区,东至
黄埔区的
广州地铁5号线开通。从此,沿线的上班族出行至少以前快半小时,由于该线的西端终点站
滘口紧连南海区,因此它也能使南海区一带的居民受惠。这意味着广佛同城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趋势
“广佛之间一系列的人为障碍一旦消除,区域内市场要素
自由流动,相信在5到10年后,产业的
协同效应就会充分显现出来。”杨望成认为,像广佛
都市圈这样的地域如此之近的千万人口大城市,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很多城市群都是发展重点区域不连在一起的,而广佛之间可以说是没有城郊,基本城市化了。
产业结构上,也是
融合度很高的两个城市。
杨望成分析,广佛同城化后,从一个
经济体的角度观察,一是广佛区域内
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将趋于平衡,产业的结构比较合理,广州现代服务业比较发达,佛山制造业比较发达,广佛如果各自单干,广州再补制造业,佛山再补服务业,那资源就没有得到充分配置,而广佛融合后,区域内的现代服务业的
发展速度有可能会加快。二是从产业
技术含量来看,广佛加速融合后,佛山的
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广州的知识密集型、
资本密集型的
产业互补,产业加速向高端化迈进。三是从
轻工业与
重工业的比重看,这几年广州重工业发展比较猛,而佛山的轻工业一直是响当当的,这样广州既是佛山工业品的
消费市场,其
石化产业又为佛山企业提供原材料。
他指出,从当前广东推进的
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来看,广佛融合后,经济发展更加协调,同城化后的产业、经济的
叠加效应就更加明显,广佛两地加速同城,广佛两地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将大为提速。
杨望成认为,广佛同城化加速后,交通一体化不断加速,距离不断拉近,文化上的障碍是没有,产业互补合作的需求也有,一旦区域内一些人为障碍拆除后,广佛同城就像
东京都、纽约-新泽西等世界知名
都市圈一样,区域内金融、港口、现代服务业、制造业等形成优势互补,构成联合舰队。
同城生活
两地煤气可否同价?
家住
黄岐中海金沙湾小区的陈小姐谈到广佛同城首先讲到的就是煤气的价格,希望广佛融合进程快一点,同城同价。“南海这边的煤气价格是18块钱一方,但是广州的不到10块钱,为什么一江之隔就有这么大差别呢?”陈小姐不解地问道,作为一个广州人,当初选择在南海买房,没有考虑到两地在水电、煤气、电话方面价格的差异,生活的成本相比广州要贵多了。
虽然她驾车到
工作地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只要十分钟的车程,但是那些没有私家车又住在黄岐的广州人,每天等车还是很辛苦,她非常盼望广佛同城化进程更快一些,因为“我和家里人也经常到
佛山祖庙去玩,到佛山的餐馆吃饭。”
此外,令陈小姐还特别烦恼的是,在黄岐附近的小区附近极少有银行机构,而当地的物业管理要求户主必须开通佛山银行机构的账户进行结算。“本来取款就不方便,同一家银行还要开广州和佛山两个户头,从广州办理的银行卡转过来还要支付手续费,无形中又增加了成本。”陈小姐认为,看似很简单,但是却给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希望广佛两地合作加速后,在跨城转账的事情上也尽快协商,为广佛两地市民解决一些民生方面的实际困难。
“拨打0757还是020就真的那么重要吗?”谈到广佛同城两地协商佛山部分区域与广州同区号的事情,和陈小姐一样住在黄岐的广州市民张先生有些激动。他说道,他现在在家里使用的固定电话号码也是广州的,但是实际的收费却并非广州的标准。“广州的固定电话收费是前三分钟两毛二,之后按一毛二收费,但是我的电话却是前三分钟四毛。”张先生谈到,电话同不同区号不要紧,但是广佛通讯收费如果能够一样才是真正的实惠。
广佛行政区划过于鲜明也给两地市民的出行带来了不便。“我住的地方,马路的对面就是广州,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协调和规划,至今从黄岐到广州的公交车或者广州到佛山的公交车都还没有开通,每天上班很多人等巴士要等一个小时。”张先生说,因为广州城区的房价贵,在黄岐买房的广州人越来越多了,但无论在交通还是小区管理上,两地的统一规划协商远远不够。广佛同城化只有解决了规划、交通、水电煤气同网同价、医疗、社保、教育等一系列
民生问题,才叫做真正的同城了。
广佛公路上的黄金商贸走廊
观察广佛两地的融合,不能不提及的是民间有“广佛黄金商贸走廊”之称的广佛公路区域。
当汽车驶入“广佛商业走廊”之称的广佛公路平地路段,写在高大建筑物上的“
南国小商品城”几个大字赫然映入眼底。3月17日下午,王永鑫正在自己经营的潮兴
酒店用品商铺内接听客户的电话。他所在的商铺就夹在汇集了日用百货、酒店用品、床上用品、水暖器材、照明灯具等商铺的南国小商品城中区。商铺外的长廊里,不时有拉着
货箱的汽车驶出来,拐个弯便驶上附近的广佛公路。
“中山九路”是融合缩影
而在“广佛黄金商贸走廊”的范围内,“中山九路”则是广佛融合最令人关注的一个典范。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广州城市部分功能开始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向
老城区周边扩散,商贸批发业逐渐由老城区沿广佛公路向南海外溢。此时,相当部分邻近广州老城区的市民纷纷进入,使
南海黄岐的
房地产业全面启动,最后形成所谓的“中山九路”。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
大沥镇尤其是黄岐
盐步,同城的趋势已经很明显了,在黄岐不足20平方公里的区域居住了大量的广州人。其次是消费,大沥人尤其是黄岐、盐步片区的人很多都到广州消费,也有不少广州人到大沥消费,其中又以黄岐为最。据粗略统计,黄岐的零售业估计超过30%是广州人消费的;娱乐餐饮业更多,甚至超过了40%。有些酒店在晚餐的时候很多时候停车场超过50%的都是广州车牌;此外,不少
专业市场面向广州,如
水产品市场、
桂江农副
产品市场,货物大部分是广州的
采购商来到大沥采购,其他如
小商品、
五金市场,也有相当部分的客商是广州人。
“现在开车送货到广州客户那边,顶多需要1个多小时,交通是越来越方便了。”作为在南国做了4年生意的王永鑫来说,广佛同城感受最大的就是两地交通的改善。
广佛新干线东段通车,这条新干线从南国小商品城正门口前穿过,可直接到广州西环高速黄岐出入口。“
路通了财就会通,采购商开车来进货都方便得多。”王永鑫笑着说道,原来,广佛公路有时候会塞车,广佛新干线通车后分流了一些车流,这让所有在这里做生意的老板都很高兴。
然而,广佛的联系不仅局限在道路的
紧密连接。“我们做酒店用品的,像布草、桌
台布早就在广州奠定了稳定的客户。”王永鑫谈到,酒店用品不仅包括布草和桌台布,而且还涉及一次性酒店用品、茶壶、酒杯、甚至酒店
服务员服装。由于广州的酒店业起步比佛山要早,市场的需求相对较大,而佛山又有很多厂是对口生产酒店用品的,两地的生意早在几年前就打得火热。
王永鑫表示,之所以选择南国
小商品市场,就在于广佛商圈有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浓厚的商业氛围,酒店用品专业市场聚集了众多稳定的客源。王永鑫还说,东莞一家专业酒店用品商城邀请南国的几个老板前去考察,但大部分的老板最终都没有过去租铺位。“因为那里的商铺价钱比南国要高,但是铺位周围治安不见得要好。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客户还是在广州和佛山,东莞的市场只能尝试性地开拓一下。”王永鑫说。
大沥南国小商品城只是广佛经济融合的一个缩影。与广州毗邻的大沥、
容桂、
里水镇都想在同城化趋势下冲锋陷阵。据了解,大沥广佛路沿线有30多个专业市场,不仅与广州是互补的,同时也在承接广州部分外溢市场的转移。
大事记
●2000年,广州提出“东进、西联、南拓、北优、中调”
发展战略,“西联”佛山全面启动。
●2000年6月26日,环绕广州和佛山东部的
环城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
●2003年,广佛共同举行了“广佛区域合作与协调发展研讨会”,探索研究“建设广佛都市圈”;佛山呼应广州“西联”战略,提出“东承”战略,主动接受广州辐射带动。
●2005年11月30日,广州市市长张广宁率领
广州市政府考察团一行到佛山参观考察,双方就
广明高速公路等工程进行了协调,明确将建立稳固的沟通联系机制。
●2005年12月12日,“广州·佛山区域合作发展论坛”在广州召开,由前两次的理论探索变为围绕建立产业链、基础设施等实质问题的合作。
●2006年,广佛规划、交通部门联合编制了《广佛两市道路系统衔接规划》,同年,有17个路口通向广州的“
佛山一环”通车,成为畅行广佛的“坦途”。
●2007年6月28日,国内第一条
城际轨道交通线路——广佛地铁全面动工。
●2007年9月18日,“
南番顺”
旅游联盟正式启动;同年两地公安部门签订《佛山警务协作框架协议》。
●2008年底,国务院出台《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正式把广佛同城化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2009年3月2日,为进一步推动广佛同城化建设,广州和佛山两市书记、市长首次在广州会面,此举迈出了两地政府强力推动广佛同城化建设的实质一步。
●2010年11月3日,中国大陆首条
城际地铁:
广佛地铁(佛山
魁奇路-广州
西塱)正式开通。
●2018年7月1日,广州开始实行对粤
A牌以外牌照限行的“
开四停四”管理措施,佛山也包括在限外之中。
意义
广佛两市的
GDP总量达18883.40亿元
人民币,超过香港。如果把广佛两地看作一个
省级行政单位,则其GDP总量将排在中国大陆国各
省级行政区的第12位。广佛同城,有利于
广州市的服务业与佛山的制造业进行优势互补,有利于两市实现双赢。
目标
以下是广佛同城化后最终将会达到的一些目标:
1、煤气、电力同网同价
3、两地中考统一
考卷,两地高校统一招生标准,校长定期两边换
4、群众报警两市联动
5、两地医保、社保资料逐项互认
6、两地电信区号统一
8、联手治理水和大气
9、社保对接无障碍
10、治安消除“三不管”
13、管道气同网同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