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寿县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辖县

延寿县,隶属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南、东南和西南与尚志市为邻,北和东北与方正县接壤,西北与宾县毗连,总面积3149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延寿县下辖6个镇、3个乡、1个种畜场、1个农场。截至2023年末,延寿县户籍总人口23.6989万人。

历史沿革
上古
原始社会,延寿县境内即有人类活动。
为肃慎族属地。
肃慎臣属扶余,本境为扶余辖地,汉朝延寿县隶属玄菟郡
三国、两晋
属肃慎族,仍为扶余属地,晋时隶属护都夷校尉。
属挹娄族。
至北魏景明元年(500年)左右,为勿吉,挹娄改称,属境,臣服于魏。
、五代
为靺鞨辖地。唐初役属高丽鄚颉府。
开元元年(713年)以后,属唐廷忽汗州都督府,唐末及五代时期,靺鞨故地尽为渤海所有,建5京15府62州,本境遂为渤海之鄚颉府高州境,今宾县。
初,仍属渤海上京鄚颉府,辽灭渤海,本地为女真兀惹部,治所兀惹城,今通河县治附近。
为上京会宁府曲江县辖境。
初,属辽阳行省开原路。
皇庆元年(1312年)以后,属女真水达达路吾者部。
属奴尔干都司。
永乐七年(1408年)三月,设木兴河卫,改属辽东都司。
顺治十年(1653年),为镇守宁古塔之按班章京及副都辖境。
康熙元年(1662年),归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管辖。
康熙十五年(1676年),改属吉林将军。
雍正三年(1725年),为吉林将军阿勒楚喀副都统辖地。
光绪五年(1879年),奏准开放蚂蜒河荒地。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十月,改为县治,定名长寿县,仍属宾州厅管辖。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建置行省,隶属东三省总督、吉林省巡抚统辖。
宣统元年(1909年),宾州厅升为宾州府,仍归宾州府管辖。
宣统三年(1911年),吉林省分设西南、西北、东南、东北四道,长寿县归西北道宾州府管辖。
民国三年(1914年)6月,吉林省西北道改为滨江道,遂隶属滨江道,并更名同宾县
民国十八年(1929年),又改称延寿县。
民国十九年(1930年),裁撤滨江道,直属吉林省。
民国二十三年、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10月,实施新省制,划归滨江省管辖。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五九旅,老七团、老八团解放延寿,建立了延寿县民主政府,隶属松江省哈东地区行政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4年8月1日,松江、黑龙江两省合并,隶属黑龙江省政府。
1956年设置专区,划归牡丹江专员公署。
1970年2月20日,改属松花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
1996年11月,松花江地区与哈尔滨市合并,隶属哈尔滨市。
2020年2月26日下午,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文涛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视频会议,批准延寿县(市)摘帽退出贫困县。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光绪五年(1879年),经吉林将军奏准,勘放蚂蜒河荒地。自西而东划为生、聚、教、养四牌,招民垦辟。光绪六年(1880年)设分防巡检后,仍沿原区划。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改设县治,全县划为8社,生、聚、养3社,各按南北划成6社,教社以东西划为2社。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全县划为5个巡警区,继增至8个区。清宣统元年(1909年)十月,全境划为1城10乡。
中华民国
民国十一年(1922年),因六、七、八警察区驻在地划归珠、苇两设治局,遂将驻一面坡的六区迁至四区内的夹信镇。将四区原管界拨归六区一半。民国18年(1929年),全县划为6个自治区,6镇52乡。
伪满初期(1932年—1934年),仍沿民国乡镇制。全县划为6镇52乡。伪康德元年至二年(1934年—1935年),全县划6个警察区,每区为1保,共6保、46甲、325个屯落。伪康德3年(1936年),全县共有6区(6保)、49甲,325个屯落。是年归并大屯后,变为6保、148甲。伪康德四至五年(1937年—1938年),划为32保,137甲。伪康德五至十二年(1938年—1945年)实行街村制,全县分1街、20村、195个区。
解放后
1948年,实行区村制,全县划分11个区,下设11个街、102个村、388个屯。
1949年9月,调整行政区划。长发、新民、新立3个区合并为第二、三区,柳河、平安两区并为第九区,余则未变。全县分为10个行政区,下设113村与5个街。
1955年8月,取消1949年10月按数字称呼的区,一律以地名设区。
1956年3月,将长发区改为高台区,中和区改为崇和区,柳河区改为平安区。
1956年4月,全县行政区划进行重大调正,撤销区建制,设1镇、6个中心乡、25个小乡(含中心乡)。乡下仍为村建制,全县有109个村(街)。后又将25个乡并成4个大区和一个县直辖区。
1957年撤掉区的机构,建立7个中心乡,乡下设管理区,管理区下设生产队。
1958年1月,全县行政区划调整,撤销中心乡,合并成1镇16乡。9月,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将原16个乡划成11个人民公社。下辖106个管理区,管理区下辖生产队。
1960年3月,红旗人民公社分为延寿镇人民公社和兴让人民公社。9月,兴让人民公社改称高台人民公社。1961年5月,管理区改称生产大队。6月,从六团公社划出8个大队,建立了太安公社。
1962年2月,从平安公社划出8个大队,建立了延安公社。4月,设大山乡,即原国营庆阳农场。
1974年12月,从延寿镇、高台公社划出8个大队,建立了新村公社。
1981年,全县有15个人民公社。
1984年1月10日,实行政社分设,人民公社改为乡(镇)人民政府。
1985年,延寿县辖5个镇,10个乡。计190个村,484个自然屯。
区划现状
截至2022年10月,延寿县下辖6个镇、3个乡、1个种畜场、1个农场。延寿县人民政府驻延寿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延寿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南、东南和西南与尚志县为邻,北和东北与方正县接壤,西北与宾县毗连。县境四极:东双丫岭为尚、方、延三县交界点,西大青山为尚、宾、延三县分界处,南牛卵山接尚志县,北杨木顶子连宾县。介于东经127°54′20″—129°4′30″,北纬45°10′10″—45°45′25″之间,东西长90千米,南北宽65千米,总面积3149平方千米。
地质构造
延寿县属张广才岭隆起带西部的中间地带。地层出露不够完整,化石少,且种属单一,浮土掩盖广泛,露头不佳。尤其是上古生界的泥盆系,断层及脉岩发育,岩层支离破碎,加之有迭加变质作用的发生,地层原来的面貌已大大改变。下古生界以前地层缺失,其它各界也残缺不全。地层由老至新可分为古生带地层分、中生带地层、新生界地层。
延寿县地质构造复杂。受中国东北部新华夏系构造体系第二隆起带(张广才岭隆起)的控制,主要构造线方向为东北和东北偏北方向,其次为西北向和东西向,再次是局部的南北向构造。境内大部分被花岗岩所占据。从各时代岩层和岩体产生的形变分析,综合起来,境内地质构造可分为华夏系构造体系,新华夏系构造体系,华夏式构造和东西向构造系统。
地形地貌
延寿县总的地势,由南、北向中部倾斜,中部又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最低处海拔110米。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白垩系各坳陷盆地进一步发育,在蚂蜒河流域产生新断块式下降,形成“依舒地堑”,由西南向东北横贯县境中部,将张广才岭西坡分割为南北两个山区。中部有发源于张广才岭西坡的蚂蜒河,流经尚志县,从西南流入延寿县,沿着“依舒地堑”流向东北,又不断地搬运被侵蚀的物质,堆积不同时期、不同成因的第四系堆积物,形成蚂蜒河的各河谷平原。作为方正、延寿、尚志三县分界点,海拔958.3米的双丫山和1007.5米的套环山之间形成套。环山岭是延寿县地势最高的地方。
延寿县地貌的形成,是内外地质动力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新构造运动继承者的构造特点,是塑造现代地貌的基本因素。由于应力性质和强度的差异,形成4种地貌类型。
低山
分布在延寿县南、北山区,山脉连绵、峰峦重迭,海拔在500米至1008米之间,多为火山岩组成。比高为300米至500米,山顶多呈尖顶状,山坡较陡。浑圆状的低山分布于外围、高平原之后缘,系侵蚀剥蚀作用形成,多由花岗岩及部分古生界变质岩系组成。靠近高山区坡度较陡,远离高山区坡度则缓。此区包括庆阳农场、中和、华炉、安山、玉河乡镇的南部和青川、新村、太平川、六团、太安等乡镇(场)的北部的大部分地方。
丘陵
也叫浑圆状丘陵。分布于延寿县低山外围,高平原之后缘。海拔在300米至500米,比高150米至250米,呈微切割,山顶呈浑圆状,多由花岗岩及部分古生界变质岩系组成。靠低山区坡度较陡,为10度至15度;远离低山区坡度较缓,为3度至10度,低山区边缘沟岔较多,地形复杂,水土流失严重。山间谷地冲积小平原,大部开垦成农田。河谷发育呈“U”形,走向主要是北西向,其次是北东向,系侵蚀剥蚀形成。此区分布则西起平安、延安、玉河、寿山、安山、华炉、加信、中和乡镇中部一带,及青川、柳河、延寿镇、高台、六团乡镇自西往东的中部一带,系侵蚀剥蚀形成。
台地
也叫高平原,分布于延寿县蚂蜒河谷的两侧。海拔145米至300米,分布于低山丘陵前缘,微向河谷平原倾斜。受外力切割形成,山岗相间,波状起伏,呈条状分布。宽1—3千米,高差3-15米,冲沟一般已发展成为谷坡较缓,谷底平坦的坳谷(即谷中谷)。分布地带为丘陵区各乡镇(场)前缘,近于蚂蜒河谷平原地带。这种地形是受剥蚀或堆积作用形成的。
平原
也叫一级阶地。断续分布于延寿县台地前缘,一般与台地无明显界限,其上覆盖一层较厚的黄土状亚粘土。海拔140米至170米,阶面略有起伏,微向河谷倾斜,前缘有一明显陡坎,高约2—3米。二级平原(高漫滩)。分布于蚂蜒河两侧及其支谷中,海拔120米至130米,地势平坦开阔,微向河床倾斜,其上覆盖一层不连续的亚粘土,特大洪水可淹没,故前缘筑有人工堤。蚂蜒河高漫滩前缘有一明显陡坎,高度分别为1—4米,河曲发育,沿岸多牛轭湖,河流密布,水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漫滩上沼泽成片,两岸分为三级阶地,第一、二级阶地面积较大,是延寿县稻粮主要产区。一级平原(低漫滩),分布于东亮珠河流域及交汇于蚂蜒河一带的河床两侧。表层多由亚粘土、砂石组成,海拔116米至150米。低漫滩、牛轭湖、沼泽地最为发育,地势平坦开阔,喜水植物丛生,形成本区独特的地貌类型。总之,这三级平原区面积广阔,自西向东沿蚂蜒河谷分布,是延寿县的主要产粮区。
水文概况
蚂蜒河
黑龙江水系松花江右岸的一级支流,为延寿县唯一的干流,其他河流都源出于蚂蜒河两侧的山区,汇入蚂蜒河。蚂蜒河发源于尚志县亚布力境内张广才岭西坡的虎峰大岭,开始由东向西流,至苇河镇折向西北至尚志县城往东沿“依舒地堑”流向东北,贯穿延寿县中部,至加信镇利民屯汇东亮珠河,在方正县红旗乡于家屯黑河口东入松花江。全长341千米,全流域面积10727平方千米。从发源地至延寿县末端(蚂蜒河与东亮珠河汇流处)流长245.5千米。延寿境内总长96.7千米,流域面积2818.8平方千米。河道比降为1:1758,年平均流量30.5立方米/秒。
东亮珠
蚂蜒河最大的支流,也是延寿县第二大河,发源于尚志县跃进林场东北张广才岭西坡,流经尚志县庆阳乡汇倒木圈河、驿马河、入延寿县境内又汇大遂河、小遂河、寒葱河,由南向北贯穿中和镇中部,沿着加信镇与方正县边界流向北,在加信镇利民村北二里汇入蚂蜒河。全长138千米流域面积2608.1平方千米,其中延寿县境内长46.7千米,流域面积630.3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23.16立方米/秒,河道比降1:730。
黄泥河
发源于尚志县境内的青云山西侧,流经尚志元宝镇,于延寿县延安乡以南,沿着玉河、延安乡边界流向北,在山河灌区拦河坝下游汇入蚂蜒河。全长61.5千米,流域面积1030.5平方千米。其中延寿县境内长46.7千米,流域面积217.9平方千米。河道比降为1:1333。多年平均流量6.13立方米/秒。
西柳树河
发源于青川乡北宾屯北与宾县交界的分水岭南坡,是山区性常年河流。由北宾屯向南,经过北安、北顺、种子站、兴隆等屯,有支流双鸭子河汇入,在光荣屯西进入延河镇界内,流向南,在延河镇东南汇入蚂蜒河。县内流路长29.3千米,流域面积316.5平方千米。河道比降1:192。多年平均流量2.31立方米/秒。
东柳树河
又叫十里河,发源于新村乡西北与宾县交界岭南坡。经新村乡洪福村马架屯、王德屯、徐家屯、洪桥屯,在权家岗屯进入高台乡,经张连喜屯西于吴凤屯南汇入蚂蜒河。流路长26.7千米,流域面积196.2平方千米。河道比降为1:214。多年平均流量1.58立方米/秒。
大凌河
又叫太平川河,发源于太平川种畜场境内的四家子屯南。流经孙菜营屯、畜牧队屯、桦树门子屯,入六团镇境内,经同兴屯、刘家屯,再经孙富屯,在六团镇东安屯东南流入蚂蜒河。全长30.1千米,流域面积166.2平方千米。河道比降1:210,多年平均流量1.34立方米/秒。
大柳树河
发源于太安乡新村五队屯西、杨木顶子东坡。河道比降1:270,多年平均流量1.75立方米/秒,主河道宽2—5米。河道全长29.3千米,流域面积215.3平方千米。
石头河
发源于玉河乡境内石泉山西侧。流向北,经王殿屯,在砬子后屯西建有新城水库,在鸡冠砬子北坡有一支流汇入,过新城水库经靠山屯、宋大窝棚,在司九贵屯东流入蚂蜒河。流路长30.7千米,流域面积128平方千米。河道比降1:183,多年平均流量1.09立方米/秒。
乌吉密河
发源于寿山乡与安山乡交界的荞麦楞子山西南侧。流向北,经二龙屯、新开道屯东,折向西北,经双阳屯,果树园子屯,向北流,经车家屯,在王福屯过延中公路入蚂蜒河。流路长30千米,流域面积222.6平方千米。河道比降1:238。多年平均流量1.91立方米/秒。
泡泽
延寿县有大小泡泽314个,多分布于蚂蜒河、亮珠河两岸,面积不大,最大的不超过5平方千米。
气候特征
延寿县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气候严寒、干燥,结冰期较长,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降水集中,气候温热、湿润。春秋两季是冬夏季风交替的过渡季节,气候多变。春季多大风,降水少,易发生干旱。秋季气温急降,常有寒潮、霜冻的袭击,因而具有冬寒、春旱、夏雨多、秋霜早、无霜期短的特点。根据气候特征,确定11—3月为冬季,4—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0月为秋季。
日照
延寿县年可照时数(从日出到日落的时间)为4445—4456小时,12月可照时数最短270小时,7月最长达470小时。实照时数(即太阳每天实际照时间)受云雾及水平遮藏物等影响,只占可照时数的50—60%,在2800—2700小时。由于夏季正处雨季,冬季寒冷干燥,云量小,所以日照百分率冬季大,夏季小,春秋居中。
气温
延寿县历年平均气温为2.3度。全年有5个月的时间平均气温在0℃以下。1月份为全年最冷月,平均气温-21.1℃,7月份是最热月,平均气温21.8℃。平均年温差42.9℃。年平均最高气温9.3℃,极端最高气温35℃,出现在1972年7月18日。年平均最低气温-4.3℃,极端最低气温-42.6℃,出现在1970年1月4日。最大年温差77.6℃。年内气温夏高冬低呈正弦曲线变化。7月份以前逐月上升,7月份以后逐月下降。气温变化最大值出现在秋季和春季。秋季气温下降迅速,春季气温回升快。10月至11月平均气温变化达11.1℃,3月至4月达10.7℃。夏季变化最小,冬季次之。
地温
延寿县地温的日、年变化与气温变化基本相同,但地温变化幅度比气温大,随时间的变化落后于气温变化。一般上半年地温比气温低,下半年地温比气温高。地面温度年平均为4.1℃,1月份最低,为-21.6℃,7月份最高,为25.8℃,地面极端最低温度为-47.10℃,极端最高温度为61.0℃,温差达108.1℃。
降水
延寿县受季风气候影响,干湿季节十分明显。平均降水量571.7毫米。夏季气温最高的时候,也是降雨量最大、最集中的时期。夏季降水量为362毫米,占全年降水的63%。冬季由于受大陆性干冷气团的影响,降雪稀少,历年平均降水量只有35.5毫米,仅占全年降水的6%,形成了长达5个月之久的干季。
由于延寿县依山临水,地形复杂,影响降水量的空间分布,降水量由北向东逐渐增多。全县年降水日平均为120天。降水日数的月份分布,以冬季的12月至3月为最少,平均每月只有6天,4月份以后,降水日数逐渐增多,到7月份,降水日平均达14—18天,8月以后又逐月减少。全年日降雨量≥25毫米的降水日数平均只有4次,而≥50毫米的降水日数平均两年一遇。全年积雪日数120天,降雪日数35天,最大积雪深度33厘米,出现于1981年。
湿度
延寿县年平均绝对湿度是8.2毫巴,均相对湿度为73%(活动于68—76%),相对湿度的年变化以夏季最大,春季最小。在相对湿度较大的夏秋季节早晨或夜晚容易产生大雾。历年平均有雾为21天,其中夏季12天,秋季5天,冬季3天,春季1天。
延寿县受地形影响,多西南风,东北风次之。全年西南风频率为27%,最多月达40%,最少月为19%,东北风频率10%。县境南北山地的岭北多西北风,岭南多西南风。夏季受鄂霍次克海高压的影响,东北风频率有增加,西南风频率略有减少。风速以春季最大,平均风速4—5米/秒,最大风速24.7米/秒,相当10级风力,瞬时极大风速达31.0米/秒,相当于11级风力。夏季风速最小,平均2—3米/秒,最大风速17.0米/秒。秋、冬季平均风速3—4米/秒,最大风速21.0米/秒。全年平均风速为3.5米/秒。全年大风(风速≥17.2米/秒,即8级风力(日数在20天左右,春季就占50%以上。4月和5月,平均每月有5天以上的大风天气。
土壤类型
延寿县属于半山区,土壤种类共分为8个土类。
植被条件
延寿县植被属于长白山分区,完达山亚区,植物种类繁多,分布界线较为明显。植被覆盖较好,覆盖率达69.2%。其中森林占57.7%,荒山荒地占11.5%。森林植被是以阔叶为主的天然次生林。荒山荒地植被主要类型是小叶樟沼泽化草场、小叶樟杂草草甸草场和柞、榛、胡枝子杂草草甸草场。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延寿县水资源总量为22.5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贮量20.93亿立方米,县内流量7.38亿立方米,容水13.38亿立方米;地下水静储量8.34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比较丰富,全县理论水能蕴藏量65638千瓦。存在问题是水资源分布不均。地表水经流量年内和年际间变化大,最大年经流深751毫米,最小年经流深64毫米,相差10.7倍。地下水由平原区向漫岗区、山区依次递减,平均单井涌水量分别为800—1500吨/日、500吨/日、10吨/日。再就是水资源利用率低,1981年地表水只利用9%,地下水仅利用0.1%。
植物资源
山野菜
有50多个品种,如蕨菜薇菜、刺嫩菜、猴腿、黄花莱等。
食用真菌
主要是木耳蘑菇两类。蘑菇有50多个品种。如元蘑榛蘑猴头蘑、紫蘑、花脸蘑等。
干鲜野果
蜜源植物
木本的有椴树、柳树、山丁子等,草本的有黄瓜香小叶樟等,共200多种。
中草药
可发掘利用的有200余种,其中资源丰富、产量大的有刺五加满山红人参黄柏五味子寄生草乌山豆根玉竹百合升麻苍术山龙车前蒲公英白头翁柴胡等20多个品种;稀有名贵的有山参平贝细辛等。已发掘利用的中草药材资源有100多种。
动物资源
稀有动物有马鹿紫貂猞猁飞龙等。
毛皮动物有黄鼬灰鼠麝鼠狐狸貉子等。
药用动物有等。
鸟类动物有野鸡野鸭鸽子沙鸡、麻鹰、猫头鹰苏雀麻雀、色鹰、油鹳、乌鸦喜鹊鹁鸪燕子啄木鸟布谷鸟等。
鱼类动物有鲤鱼鲫鱼鳙鱼鲢鱼鲇鱼黑鱼狗鱼黄瓜鱼、麻口鱼、川丁子等。
介类动物有蜗牛、木贼及各种类。
昆虫动物有蜜蜂柞蚕蜻蜓螳螂蚂蚁蜘蛛蟋蟀等。
矿产资源
金属矿藏
玉河乡长寿山磁铁矿,C2级储量10万吨,六团镇生产沟磁铁矿床,C2级储量4.5万吨;六团镇生产沟铅锌矿;六团镇杏山铅锌矿,寿山乡半截沟铅锌矿;六团镇双安庙岭铜矿;高台乡金河屯铜矿;六团镇生产沟金矿;新村乡金矿,六团镇乾兴屯多金属(铜、钛、铁)矿点。
非金属矿藏
六团镇生产沟饰面大理石矿床,C级储量108万立方米;六团镇生产沟大理石矿床,D级储量2000万吨;六团镇双安大理石矿床,D级储量300万吨,太安乡延吉屯大理石矿床,D级储量200万吨,太安乡安乐屯大理石矿床,D级储量100万吨,太安乡邢家屯大理石矿床,D级储量60万吨,高台乡金河屯大理石矿床,D级储量40万吨,寿山乡荞麦楞子石英矿床,D级储量3万吨;青川乡北宁屯黄铁矿点;延河镇团山子油页岩矿点,寿山乡小孤山水晶矿点,寿山乡荞麦楞子钾长石矿点;安山乡黄家木营水晶矿点;华炉乡腰排水晶矿点,玉河乡福利煤矿
人口
截至2020年末,延寿县户籍总人口为243197人,比上年减少1998人,其中城镇人口55841人,比上年减少820人,乡村人口187356人,比上年减少1178人。按照户籍划分计算全县人口出生率为3.70‰,死亡率为3.8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3‰。户籍人口城镇化率23.0%,比上年下降0.1%;0—17岁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比重为13.2%,比上年下降0.6%,60岁以上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比重为23.1%,比上年提高1.4%。
截至2021年末,延寿县户籍总人口240940人,比上年减少2257人。其中,城镇人口55014人,乡村人口185926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22.8%,比上年下降0.2%。全县人口出生率为3.2‰,死亡率为5.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0—17岁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比重为12.6%,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比重为23.9%。
截至2022年末,延寿县户籍总人口23.91万人,全县出生人口631人,人口出生率为2.63‰,死亡人口764人,死亡率为3.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5‰。其中,城镇人口54265人,乡村人口18.4835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22.7%,比上年下降0.1%。0—17岁人口28641人,占全县总人口的比重为12.0%,60岁及以上人口6132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比重为25.6%。
截至2023年末,延寿县户籍总人口23.6989万人,比上年减少2111人,全县出生人口646人,比上年多出生15人,人口出生率为2.71‰,死亡人口1213人,死亡率为5.1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39‰。其中,城镇人口53696人,乡村人口183293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22.7%,与上年持平。0—17岁人口26778人,占全县总人口的比重为11.3%,60岁及以上人口6456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比重为27.2%。
政治
县委
延寿县委书记 李宏伟
延寿县委副书记、县长 徐涤非
延寿县委副书记 关庆伟
延寿县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县长 张东来
延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张淑英
延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魏春雷
延寿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 谭磊
延寿县委常委、人民武装部部长 曲雪峰
延寿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 刘诚
延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郭彦发
县政府
延寿县委副书记、县长 徐涤非
延寿县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县长 张东来
延寿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 刘诚
延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李惠达
延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李百超
延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金 烁
延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金向非(挂职)
延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公安局局长 史建华
延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张云会
(截至2024年末)
经济
综述
2020年,延寿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7146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86291万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82555万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402622万元,增长3.0%。三次产业结构为27.7:12.3:60.0。
2021年,延寿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9607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1161万元,增长8.7%;第二产业增加值93577万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411334万元,增长5.3%。三次产业结构为27.5:13.4:59.1。
2022年,延寿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3.126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5895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2700亿元,下降4.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3.2668亿元,增长7.5%。三次产业结构为28.2:12.7:59.1。
2023年,延寿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70871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11303万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93780万元,下降4.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65788万元,增长3.8%。三次产业结构为27.4:12.2:60.4。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383元,比上年增长3.7%。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延寿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27631万元,比上年下降6.9%。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7.6%、第二产业投资下降55.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1.3%。从隶属关系看,中央投资额完成619万元,下降3.6%,地方投资额完成127012万元,下降6.9%。从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投资额完成97955万元,增长15.6%,民间投资额完成29676万元,下降43.2%。
财税收支
2023年,延寿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323万元,同比增长23.3%,其中,税收收入11746万元,同比增长9.9%。在税收收入中,国内增值税4223万元,同比增长56.8%;企业所得税1738万元,同比增长5.8%;个人所得税1096万元,同比下降18.1%。
2023年,延寿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0032万元,同比增长15.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1056万元,同比增长8.4%;教育支出18008万元,同比增长1.3%;科学技术支出1370万元,同比增长176.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6754万元,同比增长9.5%;卫生健康支出22124万元,同比增长4.7%。
人民生活
2023年,延寿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03元,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32元,增长8.8%。
能源
2023年,延寿县全社会用电量4111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0.6%。其中,工业用电量15632万千瓦时,下降7.7%;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2949万千瓦时,增长1.6%。全年用水总量5.8887亿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4.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52.3%。
第一产业
2023年,延寿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3697万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农业产值286329万元,增长5.1%;林业产值8777万元,增长16.9%;畜牧业产值65657万元,增长2.9%;渔业产值7170万元,下降6.9%;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5764万元,增长5.4%。
农业
2023年,延寿县粮食产量10.45亿斤。其中,水稻、玉米和大豆分别为6.81亿斤、6.23亿斤和0.41亿斤。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71.8万亩,其中,水稻、玉米和大豆分别为102.8万亩、40.87万亩和29.13万亩。全县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7万亩,比上年增长194.2%。其中,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2.2万亩,增长63.7%;瓜果类播种面积0.07万亩,下降3.4%;中草药材播种面积2.3万亩,增长1986.1%。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7万吨,增长49.2%;瓜果类产量0.08万吨,下降16.2%。绿色食品认证面积60万亩,与上年持平。绿色食品企业(合作社)14个,绿色食品产品59个经济作物。
畜牧业
2023年,延寿县猪牛羊禽肉产量2.6万吨,比上年增长1.6%。其中,猪肉产量0.5万吨,增长2.3%;牛肉产量0.4万吨,增长8.3%;羊肉产量0.02万吨,下降3.1%;禽肉产量1.6万吨,下降0.1%。禽蛋产量0.5万吨,增长6.3%。年末牛存栏3万头,比上年末增长11%;全年牛出栏2.3万头,同比增长6.7%。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延寿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9个,比上年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59003万元,同比下降1.3%。从重点行业看,农副产品加工业下降3.8%;食品制造业下降1.0%;纺织业增长3.7%;医药制造业下降4.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60.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55亿元,比上年增长8.0%;营业成本51.8亿元,增长11.5%;利润总额7008万元,下降51.7%;资产总计48.9亿元,增长20%。
建筑业
2023年,延寿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7291万元,比上年下降6.8%。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企业15个,比上年持平,实现营业收入5.37亿元,增长17.5%。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延寿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3302万元,比上年下降0.4%。在全县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书报杂志类完成1017.7万元,同比增长4.1%。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078.9万元,比上年下降47%。
对外经济
2023年,延寿县实现货物进出口总值5.4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出口16095万元,下降32.9%;进口38369万元,增长42.1%。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5.4亿元,增长6.8%。从企业性质看,民营企业进出口5523万元,增长55.3%;外资企业进出口48941万元,增长0.4%。
招商引资
2023年,延寿县千万元及以上利用内资项目实际利用内资2.645亿元,比上年增长60.7%;新签约千万元及以上利用内资项目1个。
房地产业
2023年,延寿县房地产开发投资40988万元,同比增长20.6%。商品房销售面积58878平方米,下降52%。
邮电通信
2023年,延寿县完成邮政业务总量4909万元,增长7.8%。快递业务量127.4万件,增长18.5%;快递业务收入282.27万元,增长4.6%。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1659户,下降0.4%,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4800户,增长28.8%;移动互联网用户17.4万户,下降1.7%。
保险业
2023年,延寿县保险业保费收入2885.8万元,同比增长13.4%。其中,人保财产险收入2323万元,增长14.6%,中国人寿人身险收入562.8万元,增长7%。人身险中,寿险收入250.8万元,增长45%;健康险收入98.9万元,下降75.0%;人身意外伤害险收入213.1万元,增长24.7%。全县保险赔付支出3401万元,同比增长5.3%。其中财产险赔付2160万元,增长114%,人身险赔付2023年1241万元,增长66.3%。
交通运输
交通
截至2022年末,延寿县境内公路里程达到1088千米。
运输
2023年,延寿县道路运输共完成货物周转量39万吨千米,基本与上年持平,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20.8万人千米,比上年增长20%。城镇公交线路1条,营运车辆20台,年公交客运量60万人次,出租公司2个,有出租车652辆。年末全县汽车保有量29776辆,公路里程1087千米。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截至2023年末,延寿县共有专利授权39件,其中发明专利3个、实用新型专利24个、外观设计专利12个。
截至2023年末,延寿县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1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个,全县有地震台站1个。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延寿县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招生135人,在校生510人,毕业生171人。普通高中3所,招生904人,在校生2921人,毕业生992人。普通初中13所,招生1381人,在校生4445人,毕业生1328人。普通小学12所,招生994人,在校生6799人,毕业生1479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4人,在校生84人。幼儿园36所,在园幼儿2126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延寿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有备案类的博物馆2个。初步统计,全县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有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有线电视用户11021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1021户,有线数字化程度约为100%。
体育事业
2023年,延寿县运动员在全省竞技项目比赛中获得奖牌4枚,其中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1枚。
卫生事业
截至2023年末,延寿县共有卫生机构23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1224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960张。卫生技术人员120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83人,注册护士405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技术人员19人。乡镇卫生院9个,床位264张,卫生技术人员293人。
社会保障
2023年,延寿县城镇新增就业1700人,完成年计划的100%,人员再就业720人,完成年计划的102.86%,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66人,完成年计划的110.83%。截至2023年末,延寿县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75人,减少38人,下降33.63%。
截至2023年末,延寿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人数37903人,比上年增长2.7%,其中参保职工23465人,增长3.1%;离退休人员14438人,增长2.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65597人,增长1.1%,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0455人,下降0.3%;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45142人,增长1.7%。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881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0186人,增长2.0%;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0011人,下降19.5%。
基础建设
2023年,延寿县集中供热面积达36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4%。全县供气管道总长度32千米,天然气入户18122,其中居民18054户,非居民58户(商业用户),已开栓通气11494,其中居民11427,非居民67户(含工业用户9户)。
环境保护
2023年,延寿县城市空气优良天数累计共322天,占比90.7%。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分别为65.1微克/立方米、28.3微克/立方米、5.6微克/立方米、19.8微克/立方米。
安全生产
2023年,延寿县生产安全事故2起死亡2人,与上年同期持平。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延寿县建县,因县城地处“坐福朝寿、苍龙巨器”的福山屯,始称长寿县,划为长寿县城和分别以“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命名的10乡。因境内宜人居、人长寿,民国十八年(1929年)更名延寿县。
地方戏剧
清光绪年间,延寿县从外地流入的零散艺人,搭成班子,走村串屯,唱蹦蹦(二人转)、说大鼓书、演皮影戏,多在民间活动。
民国初,县城及一面坡有外地艺人唱野台戏,主要演唱京戏和洛子(评戏)。民国七年(1918年),艺人殷兆堂组织“玉来班”,在一面坡普庆茶园开演改良戏。民国十八年(1929年)8月,民间艺人马玉顺等人合资兴建同义茶园,启用艺人诸晏海等人唱戏,演出剧目有《珍珠衫》、《大劈棺》、《马寡妇开店》、《小老妈开店》等。9月,同义茶园改为新民剧场,日演出两场。10月,准演夜戏。民国十九年(1930年)2月,新民剧场开始演唱评戏及其它杂剧。当时政府禁演夜戏,加之市面萧条,更有各种苛捐杂税,演出艰难,时演时停,境况不佳。
解放后,政府创办延寿剧团,演出了大批戏剧。1953年至1965年,延寿县评剧团共演出剧目171个,其中传统戏78个,现代戏83个,评戏150个,京戏10个,话剧4个,拉场戏6个。自编剧本31个,其中大型剧目《扩社的时候》、《雪山红旗》、《稻花香了》参加省、地会演。
民间艺术
大秧歌
解放前,延寿县就有秧歌活动。每逢春节,城乡组织秧歌队,农村到邻屯表演,县城由“灯官”指挥,到县政府及各大商号拜年。
解放后,东北大秧歌很快在全县普及,以鼓、钹和唢呐伴奏,音乐优美、欢快。50年代,县文化馆曾举办唢呐学习班,采集了秧歌曲牌26种。秧歌活动时间主要是在春节,农村大部分是正月初一到初五,县城则在元宵节前后3天。本县秧歌丰富多彩,有龙灯舞、狮子舞、腰鼓舞、跑早船,老汉推车、采高跷、挑花篮、大头人等,近年来,各秧歌队把机动车扎成彩车为前导,使秧歌队非常壮观。各式彩车装饰的新颖别致,如丰收车、支农车、孔雀开屏车、建筑模型车等等,每年秧歌队活动,由县委宣传部、文化局等部门组织,县领导和各部门的领导带头参加秧歌活动。正月十六日,为县城秧歌比赛时间,城内各秧歌队云集到指定地点尽情表演。比赛结束后进行评比,对优秀表演队予以奖励。
放风筝
放风筝是延寿县人民所喜爱的一种民间传统游艺活动。每当立春之后,蔚蓝的天空上便会出现花样繁多的风筝。1982年,农历正月十八日,在三中操场举行第三届风筝比赛。以后,因没有活动经费,停止了比赛活动,但群众自由放风筝始终未断。
曲艺
清朝,延寿县就有撂地摊、说大鼓、唱蹦蹦、演皮影等各种曲艺活动。民国时有拉洋片的,伪满时出现了相声。解放后,有大鼓书二人转皮影戏快板、相声、山东快书山东琴书等。
剪纸
剪纸在延寿县农村流传百余年,最早的剪纸是花猫和喜雀等动物,剪纸后用灯烟熏黑,贴于墙上。后发展到剪各种窗花,形似雪花。春节时,剪纸艺人则剪各种挂钱,有的内含“福字”,有的标有“五谷丰登”等字样。1985年,延寿镇北关街居民孙福生,自染宣纸,制做各式纸葫芦,美观精巧。
方言
延寿县语言基本同普通话相似,属于北方方言系统,但一些话与普通话明显不同,形成自己独特的方言。延寿方言主要是受当地满语的影响,加之四方移民和邻县交流诸因素构成。随着城镇人口的大量增加和文化的普及提高,老式方言正在加快消失,向普通话靠拢的速度越来越快。地方土语较多,如:棒槌—人参、吊锅—闷罐、大果子—油条、毛道子—厕所、犁稍子—犁把、地窨子—窝棚、山豆—马铃薯、笆篱子—监狱、苞米—玉米、茅楼—厕所、嚼锅—好吃的等。
风景名胜
荣誉称号
2020年1月,延寿县入选2020中国礼仪百佳县市。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最具书香百佳县市。
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12月22日,入选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1年4月,入选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推评名单。
2021年11月15日,被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
2021年11月,被黑龙江省委农办确定为黑龙江省乡村组织振兴典型案例。
2021年12月,入选“2022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
2022年11月,入选“中国天然氧吧”。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