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承洞

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

潘承洞(1934年5月26日-1997年12月27日),男,江苏省苏州人,中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78年5月晋升为教授,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生平
1934年(中华民国二十三年)5月26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一个旧式大家庭中,他父亲名子起、号艮斋,母亲高嘉懿江苏省常州市人。
1946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8月,考入苏州振声中学初中。
1949年,毕业后考入苏州桃坞中学高中,读高中时,他发现《范氏大代数》一书中一道有关循环排列题的解答是错的。
1952年,潘承洞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
1956年10月,潘承洞以优异成绩毕业,留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工作。
1957年,潘承洞考取闵嗣鹤教授的研究生,闵嗣鹤教授极有远见地为潘承洞确定了研究方向:L函数的零点分布及其在著名数论问题中的应用。在学习期间,他还参加了华罗庚教授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主持的哥德巴赫猜想讨论班,与陈景润王元等一起讨论,互相学习与启发。
1961年3月,研究生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山东大学数学系任助教。
1962年,潘承洞通过对大筛法与L函数零点分布结论的改进,证明了命题成立,这是一个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领域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进展,在这之前,尚未有任何人对r给出具体数值。
1963年,又证明了(1+4),发表论文《表大偶数为素数与一个不超过4个素数乘积之和》。这些成果使中国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被国际数学界公认为实现了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关键性突破。
1973年,潘承洞提出并证明了一类新的素数分布均值定理。
1979年,发表论文《一个新的均值定理及其应用》 。
1979年—1986年,先后任山东大学数学系主任、数学研究所所长、任山东大学副校长。
1979年7月,在英国达勒姆举行的国际解析数论会议上,潘承洞应邀以此作了一小时的报告,受到华罗庚和与会者的高度评价。
1981年,出版了潘承洞与潘承彪合著的《哥德巴赫猜想》,对猜想的研究历史,主要研 究方法及研究成果作了系统的介绍与有价值的总结,得到了国内外数学界的一致好评。
1982年,又发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一个新尝试》一文,提出了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不同于经典“圆法”的新途径,其误差项既简单又明确,受到国际数学界的极大关注,认为是一个极有价值的探讨。
1986年,举办的山东大学教工桥牌赛上,他不但登场献技,赛后还亲自为获奖选手书写并颁发了获奖证书。同年底, 被任命为山东大学校长。
1997年12月27日,在济南病逝。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1956—1960年,主要从事L—函数零点的分布研究,首先得出关于算术级数中最小素数的上界定量估计,曾被广泛引用并作为一个定理。
1961—1965年,主要从事被誉为数学王冠上的明珠的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
在三十多年的研究历程中,潘承洞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多篇。1981 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潘承洞与潘承彪合著的《Goldbach猜想》,对猜想的研究历史、主要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作了系统的介绍与有价值的总结。1992年,科学出版社又出版了该书的英文版。潘承洞还与潘承彪合著了《素数定理的初等证明》(1988),亲自撰写了科普读物《素数分布与Goldbach猜想》(1979)。这些著作对中国数论的研究、教学和人才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潘承洞在解析数论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算术数列中的最小素数,2:哥德巴赫猜想大筛法,以及素数分布的均值定理,3:小区间上的素变数三角和估计与小区间上的三素数定理,4:哥德巴赫数的例外集,5:大筛法及其应用。
论文
[1] On (n) and (n), Bull. Acad. Polon. Sci. Cl. III, 4(1956), 637-638.
[2] On (n) and (n), Acta Sci. Nat. Univ. Pekinensis, 2(1956), 303-322. (in Chinese)
[3] On the Least Prime in an Arithmetical Progression, Sci. Record , New Series, 1(1957),311-313(in English)£?283-285.(in Chinese)
[4] On the Least Prime in an Arithmetical progression, Acta Sci. Nat. Univ. ekinensis, 4, 1 (1958), 1-34. (in Chinese)
[5] Some New Results on Additive Theory of Prime Numbers, Acta Math. Sin., 9 (1959), 315-329. (in Chinese)
[6] On the Numerical Integration of a Kind of Multiple Integrals, Sci. Record, New Series, 3(1959), 534-537 (in English) 430-432.(in Chinese)
[7]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undamental Equation of Flat Skulls, Acta Sci. Nat. Univ. Shandong, 1961.
[8] On Representation of Even Numbers as the Sum of a Prime and an Almost Prime, Acta Math. Sin., 12(1962), 95-106 (in Chinese); Sci. Sin., 11 (1962), 873-888. (in Russian)
[10] On Representation of Large Even Numbers as the Sum of a Prime and a Product of at most four primes, Acta Sci. Nat. Univ. Shangdong, 1962, no.2, 40-62 (in Chinese); Sci. Sin., 12,(1963), 455-473. (in Russian)
[12] Generalized Cauchy Formula, J. Shandong Univ.,1962,9-13. (in Chinese) [13] On Dirichlet Functions (Russian), Sci. Sinica, 12(1963), 615.
[14] On the K-th Mean Value of the Class Numbers of Imaginary Primitive Quadratic forms, Sci. Sinica, 12(1963), 737-738. (in Russian)
[15] On the Least Prime in An Arithmetic Progression, Acta Sci. Nat. Univ. Shandong, 1963, 22-42. (in Chinese)
[16] A note on the Large Sieve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s, Acta Math. Sin., 13(1963), 262-268. (in Chinese)
[17] New Application of Linnik's Large Sieve Method, Sci. Sini., 13(1964), 497-508.
[18] New Application of Yu. V. Linnik's Large Sieve Method, Acta Math. Sin., 14(1964), 597-606(in Chinese); Sci. Sin., 13(1964), 1045-1053. (in Russian)
[19] On the K-th Mean Value of the Class Numbers of Imaginary Primitive Quadratic Forms, Acta Sci. Nat. Univ. Shandong, 1963. (in Chinese)
[20] On the Distribution of Zeros of the Riemann Zeta Function, Acta Sci. Nat. Univ. Shandong, 1964.(in Chinese)
[21] On the Zeros of the Zeta Function of Riemann, Sci. Sinica, 14(1965), 303-305.
[22] Spline Fun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I),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1975, no. 3, 64-75. (in Chinese)
[23] Spline Fun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II), ibid. 1975, no. 4, 56-77. (in Chinese)
[24] Spline Fun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III), ibid. 1976, no. 1, 63-78. (in Chinese)
[25] Spline Fun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IV), ibid. 1976, no. 2, 59-73.(in Chinese)
[26] On Representation of Even Numbers as the Sum of a Prime and an Almost Prime (with Ding Xiaxi, Wang Yuan), Sci. Sin., 18(1975), 599-610.
[27] On Representation of Even Numbers as the Sum of a Prime and an Almost Prime (with Ding Xiaxi, Wang Yuan), Chinese Sci. Bul., 20(1975), 358-360. (in Chinese)
[28] A Mean value Theorem (with Ding Xiaxi), Acta Math. Sin., 18 (1975), 254- 262. (in Chinese)
[29] On Representation of Large Even Numbers as the Sum of a Prime and an Almost Prime (with Wang Yuan and Ding Xiaxi), Acta Sci. Nat. Univ. Shandong, 1975.
[31] Goldbach Problem, Acta Sci. Nat. Univ. Shandong, 1978, 46-53. (in Chinese)
[32] A New Mean Value Theorem (with Ding Xiaxi), Sci. Sinica, Special Issues (II), 2(1979),149-161.
[33] On the Exceptional Set of Goldbach's Numbers (with Chen Jingren), Acta Sci. Nat. Univ. Shandong, 1979,1-27(in Chinese); Sci. Sin., 23(1980), 219-232(in Chinese); Sci. Sin., 23(1980), 416-430.(in English)
[34] A New Mean Value Theorem and Its Applications, Recent Progress in Analytic Number Theory (edit. H.Halberstam), vol. 1, 275-287. Academic Press, London, 1981.
[35] A New Mean Value Theorem and Its Applications, Chin. Ann. of Math., 1:1(1980),149-160.
[36] Goldbach Numbers, Chinese Sci. Bull., Special Issue, 1980, 71-73.(in Chinese)
[37] On the Minor Arcs of Goldbach Problem, Acta Sci. Nat. Univ. Shandong, 1980,1-4. (in Chinese)
[38] On Goldbach Problem, Acta Sci. Nat. Univ. Shandong, 1981,1-6. (in Chinese)
[39] A New Attempt on Goldbach Conjecture, Chin. Ann. of Math., 3:4(1982), 555-560.
[40] An Estimate of Trigometric Sums, Acta Sci. Nat. Univ. Shandong, 1982,19-23. (in Chinese)
[41] On Estimation of Trigometric Sums over Primes in Short Intervals (I) (with Pan Chengbiao), Sci. Sinica, 31(1988), 1121-1128(in Chinese); 32(1989), 408-416. (in English)
[42] Analytic Number Theory in China (II), (with Pan Chengbiao, Xie Shenggang),AMS, Contemparary Math., 77(1988), 19-62.
[43] On Estimation of Trigometric Sums over Primes in Short Intervals (II) (with Pan Chengbiao), Sci. Sinica, 32(1989), 641-653.
[44] On Estimation of Trigometric Sums over Primes in Short Intervals (III) (with Pan Chengbiao), Chin. Ann. of Math., 11B:2(1990),138-147.
[45] On Representation of Odd Numbers as Sum of Three Almost Equal Primes (with Pan Chengbiao), Acta Sci. Nat. Univ. Sichuan, Special Issue, 1990, 172-183.
著作
1. 素数分布与哥德巴赫猜想,,山东科技出版社,,济南,1979。
2. 哥德巴赫猜想(与潘承彪合著), 科技出版社,,北京,1979。
3. 阶的估计(与于秀源合著), 山东科技出版社, 济南, 1984。
4. 素数定理的初等证明(与潘承彪合著), 上海科技出版社, 上海, 1988。
5. 解析数论基础(与潘承彪合著), 科技出版社, 北京, 1991。
6. 初等代数数论(与潘承彪合著), 山东大学出版社, 济南, 1991。
7. Goldbach Conjecture (with Pan Chengbiao), Science Press, Beijing,,1992。
8. 初等数论(与潘承彪合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 1992, 凡异出版社, 台湾 新竹, 1995。
9. 简明数论(与潘承彪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1997。
人才培养
在山东大学数学系任教的 30 多年中, 为大学生、研究生开设了10多门课程, 如数学分析高等数学实变函数论复变函数论、阶的估计、计算方法、初等数论、拟保角变换、素数分布堆垒素数论、Goldbach猜想等等。他讲课从不照本宣科,而是提纲挈领,讲透精华。他对教学认真负责,对学生循循善诱,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从1978年国家重新开始招收研究生起,至1997年去世,他总共指导培养了14名博士研究生和20多名硕士研究生, 如学生:于秀源、王炜、张文鹏、李红泽、李大兴、郑志勇、刘建亚、蔡天新王小云
王小云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1987年考入山东大学教学系研究生。1989年,王小云听从导师潘承洞院士、于秀源教授的建议,将研究方向由“解析数论”转向新兴的“密码学”。2019年获得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获奖记录
社会任职
1979—1986年,先后任山东大学数学系主任、数学研究所所长。
1984年7月起,任山东大学副校长。
1986年—1997年,担任山东大学校长。
曾任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数学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数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奖励委员会委员,及第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科协主席,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数学年刊》常务编委。
出版图书
人物评价
作为杰出的教育家,潘承洞为山东大学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为山东大学今天的学科布局和特色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潘承洞先生爱才、惜才、用才,是首位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教育家。(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评)
潘校长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和品格却时时影响和激励着我们。(时任山东大学校长展涛评)
潘承洞院士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山东大学和山东省,他在世界数学领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已经两次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文兰院士评)
潘承洞院士为人爽快、坦荡,他不只关心自己的学科而是关心整个学校,他对年轻人也充满信任、鼓励,人们不知不觉间就会受到很大的鼓舞,潘先生的精神不仅是山东大学而且是中国数学界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科学院王元院士评)
潘承洞院士对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建设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刘玉柱教授评)
后世纪念
2007年10月27日上午,数学家潘承洞院士铜像揭幕仪式在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图书馆大厅隆重举行。
2013年1月3日,数学家、教育家,山东大学原校长潘承洞铜像揭幕仪式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举行。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