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县原为广东省辖县,位于广东西南沿海,2014年2月被撤销,与茂港区一起被合并为电白区。
发展历史
建制沿革
电白县(前身为郡,后发展为区)历史悠久。
据历代县志,电白
唐虞时代属南交地,三代(夏、商、周)时是杨州之南裔。
春秋战国时代为百
越地。秦朝设
南海郡,电白属其西境。秦末,
赵佗盘踞越地,自称南越王,电白为其辖境。
三国时,地属
吴国。
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吴
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吴国把
交州的南海、苍梧、
高凉、郁林四郡分出来,设置广州。电白隶广州
高凉郡高凉县地。电白之名尚未作为
行政区划名。
南朝宋元嘉十六年(439年),从高凉郡析置
海昌郡,辖地为今电白县树仔镇和电城镇,郡治在
宁化县(今电白县树仔镇
莘陂村)。领宁化、武宁、永建、招怀、兴定等五县。属广州。南朝齐时海昌郡领宁化、永建、招怀、始化、新建五县。郡治仍在宁化县(今电白县树仔镇莘陂村)。 仍属广州。南朝梁时海昌郡领海昌、宁化,永建三县。梁
大同元年设高州(535)。海昌郡改属高州。南朝陈时海昌郡领海昌、宁化,永建,化招、熙墰、招集六县。
南朝梁大通中(528年),析高凉郡置
电白郡,辖地为今
高州市东北部及电白县西北部,郡治在今高州市
长坡镇旧城村。仅领电白一县。陈因之。电白在这段时间以郡、县同称,实际上是
郡县一体。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合并电白、海昌二郡置电白县,电白自此以县称。
从唐到清,电白县基本隶属
高州(这里高州包括今
茂名、阳江等地,并非仅指今高州市),所辖范围先后有所变动。明朝以前,电白县治在今高州的
长坡镇,电白县范围包含今
电白区东部、北部以及今高州东南部。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因受山贼骚扰,县治迁往
神电卫(今电城),卫、县同治。从旧城迁治神电卫(今电城)时,县治旧城的
附郭及怀德等
六乡(今高州东南部)划给
茂名县(茂名县后大部发展成为高州市、小部分发展成
茂南区),茂名县的下博乡即原南巴县地(霞洞、林头、大衙、麻岗等,今电白西面)划给电白县。至此电白县区域基本固定下来。
民国属广东南路行政
专员公署。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为避日机轰炸,县治迁往霞洞镇。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迁回电城。
1949年以后,隶属湛江地区。1950年12月县治迁往水东。1983年
湛江地区撤销,电白县属茂名市。
1992年10月在原电白县南海镇的基础上,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设立茂名市水东经济开发
试验区(非行政区,行政上仍属电白)。2001年1月,以茂名市水东经济开发试验区为基础,从电白县划出羊角、坡心、七迳、沙院、小良
五镇,经国务院批准设置茂港区。茂港区辖羊角、坡心、七迳、小良、沙院和南海六镇。2001年1月到2014年2月,电白县
历史沿革不含上述六镇。
2014年2月,国务院批准同意广东省调整茂名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茂港区和电白县合并设立电白区。“电白区”挂牌成立后, “电白县”即成为历史行政区划名, 但上千年的地名“电白”名称得以保留,以区(
市辖区)称。
名称来由
电白于梁大通二年(公元528年)析高凉置郡,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建县,均以“电白”为名。缘由何来,传说有二。一说,电白初建定址时,其后山为宝山。在宝山的悬崖峭壁上有一岩洞名龙湫岩,深不可测。若投石至岩中,立即雷电交加,白光闪烁,因而便将这个郡定名为
电白郡。隋改郡为县时,治所未变,即今之高州市长坡旧城村。明成化年间,县治所自旧城迁
神电卫城(今电城),县名如故。二说,自电白至
雷州半岛,地处
粤西南,地多干旱,一年四季都有雷电,尤以夏季为多,常毁物伤人畜,因而便有电白、雷州之地名称谓。此说以电白多雷电而得名。
另据《今县释名》:因“移县治神电卫”而得名。此说缺乏根据,因为电白在移县治神电卫之前(旧县治位于今高州
长坡)就已经叫电白了。
区划
2001年1月2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1]11号)设立茂名市
茂港区。茂港区辖从电白县划出的羊角、坡心、七迳、小良、
沙院和南海6个镇。
2002年,电白县辖19个镇(水东、林头、霞洞、黄岭、那霍、沙琅、罗坑、大衙、观珠、望夫、马踏、岭门、麻岗、旦场、树仔、电城、爵山、博贺、
龙山)。
2003年12月,(1)撤销龙山镇、
博贺镇,合并设立新的博贺镇。调整后,博贺镇共有5个居委会、5个渔委会和10个村委会,总面积49.5平方千米,总人口63293人。博贺镇政府驻原博贺镇政府驻地;(2)撤销爵山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电城镇。调整后,电城镇共有5个居委会和28个村委会,总面积109平方千米,总人口135708人,电城镇政府驻原电城镇政府驻地;(3)撤销大衙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林头镇。调整后,林头镇共有2个居委会和33个村委会,总面积146平方千米,总人口125695人,林头镇政府驻原林头镇政府驻地。
截至2014年2月被国务院同意撤销前,电白县辖17个镇(水东、林头、
霞洞、黄岭、那霍、沙琅、罗坑、观珠、望夫、马踏、岭门、麻岗、旦场、陈村、树仔、电城、博贺)。
2014年2月国务院同意撤销电白县后,后继的茂名市
电白区与2000年时电白县管辖区域一致。
人口
统计数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电白县总人口1459219人(含后划出的茂港六镇),各镇人口如下:马踏镇 57595 、岭门镇 58561、 爵山镇 47227、 电城镇 81297 、树仔镇 46855 、龙山镇 34908 、麻岗镇 54245 、旦场镇 59769、 沙院镇 42058、 小良镇 48560 、七径镇66687、 坡心镇 70737 、羊角镇 116266、 林头镇 78029 、大衙镇 29304 、霞洞镇 80518 、观珠镇 73862 、沙琅镇 57298 、黄岭镇 31930 、望夫镇 26067 、罗坑镇 24287 、那霍镇 41572 、博贺镇 26142 、水东镇 89284、 南海镇 62965 、陈村虚拟镇42634 、
曙光农场虚拟镇 7716 、水丰农场虚拟镇 2063 、电白盐场虚拟镇 783。(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划出六镇(羊角、坡心、七迳、小良、沙院和南海)后,据电白县政府网2010年发布的消息,电白总人口约140.9万(不含茂港区的46.3万人口)。
民族构成
电白主要民族为汉族,主要分
福佬民系、
客家民系和
广府民系等;除汉族外,其余各族一般是因工作或结婚等原因来电白居住。
地理环境
地理特征
电白县地势背山面海,山地、平原、沿海面积各占1/3。电白县海岸线长220多公里,海域辽阔,
放鸡岛、
竹洲岛、南士岛、青洲岛、大洲岛、三洲岛、岭仔屿等七大岛屿有如
天然屏障。电白县可开发利用的滩涂面积1047平方公里;有
水东、陈村和
博贺港等多个天然港湾多个天然港湾。 电白县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23℃,年无霜期362.2天,年均
降水量为1942.3毫米,是全国光、热、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气候特征
电白地处
北回归线以南
低纬度地区,属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水热同季,少霜无雪,四季如春。电白县年均
日照时数2161小时,
日照率40-49%。7月、10月是一年中
日照时间最长的月份、2月、3月最短。电白县多年
平均气温是23℃,年际变动一般在22.4℃-23.7℃之间,平常年最热的是7月,月平均气温28.5℃,最冷的是1月,月平均气温15.68℃。日
最高气温37.2℃,发生在1968年 7月27日;日
最低气温3℃,发生在1975年12月17日。电白县年平均降水量1990.9毫米,
年际变化较大,降水最多的 1985年,达3159.18毫米;降水最少的1961年,仅有1438.78毫米。年内每月的降水量分配不均,4-9月为雨季,占全
年降水量的85%;最少的是11月至第二年1月,仅占5%。因而常常出现春冬多
旱灾、夏秋多
涝灾。年降水量的多少也因地域的差异而不同。北部、中部雨量较多,罗坑、那霍等镇是暴雨中心地带;南部沿海雨量较少,
岭门、
旦场等镇是降水量最少的镇。电白县境内盛吹东风和东南
偏东风。一年中风向多变,一般随季节转换。4月至8月以东、
东南风为主;9月至第二年3月以北风和
东北风为多。县内历年
平均风速为3.15米/秒,1、3、4月风速最大,平均3米/秒,其余月份在2.1-2.8米/秒之间。
水文特征
主要河流有
沙琅江、
儒洞河(望夫河)、龙珠河、马
店河、大桥河、
麻岗河、旦场河、寨头河等。其中:
沙琅江是电白县最大河流,位于县境北部,发源于
那霍镇青鹅顶岭南谷,流经那霍、罗坑、沙琅、霞洞、林头和今属茂港区的羊角、坡心、
七迳、小良等镇,汇入
鉴江后入海,干流长112公里(在电白境内80多公里)。沙琅江支流多,
流域面积广,主要支流有
黄岭河、石坦河、里联河(庙背水)、里平河(华垌河)、
龙记河(
观珠河)、郁头鹅河(
白芒水)等。沙琅江沿岸多是
冲积平原,土地肥沃,盛产
稻谷、花生及瓜菜,是电白粮食的主要产地之一。
儒洞河在县境东部,发源于
鹅凰嶂岭东南面,流经望夫、
马踏、岭门等镇,汇入沙扒港,是电白县与阳西县的界河。干流长54公里。主要支流有望夫河、龙湾河等。
山脉特征
电白山脉众多。主要有鹅凰嶂岭、双髻岭、刺戾石岭、
浮山岭、
石床岭、青鹅顶岭、鹞婆钩岭。
海拔高度在700米以上的还有白云顶岭、塔石项岭、大娘岭、望夫岭、
企岭、簕薮岭等。其中:
鹅凰嶂岭位于电白县
罗坑镇东面。地处阳西县、
阳春市、电白县三县(市)交界处,是县内最高山岭,海拔1337米,是
粤西第二高峰,素有“
阳江屋脊”之称。鹅凰嶂莽莽苍苍,巍峨挺拔,其石
极黑,其水极清,漫步其中犹如云雾中穿梭。登上鹅凰嶂顶峰,可俯瞰南海;其山脚下,有著名的里坪风光,那情意绵绵的流水,醉人的山歌小调,古老的水车,犹如世外桃源。这是一座鲜有人涉足的山峰,主峰附近是无人烟的地带,甚至连当地的猎户也甚少涉足主峰,其中五福瀑布和瑶池仙湖最具特色。
双髻岭(又名
丫鬟山)位于
罗坑镇东北12公里,海拔1264米。山有双峰高插云霄,翠若双鬟,因而得名。为电白与阳春两县(市)的界山。
浮山岭位于
霞洞镇西北北部6公里,海拔941米,盘亘12公里,为
高州与电白分界山,是生态旅游和农业
观光旅游的好去处。相传尧时,洪水泛滥,此山独浮,因而得名。浮山岭山清水秀,树木郁葱,泉溪清澈,云雾镣绕,置于其间,恍若仙境。山上峭峰凌空,怪石磷峋,有一石洞面积达70多平方米,壁立如阁。山腰和山下荔枝、
龙眼连片成林,花繁果硕。浮山岭有独特的文化古迹,历为兵家要地。早在
南朝梁、陈至隋初时,
百越族首领冼太夫人曾在此设置营地,现存有冼太营地、
冼太庙(诚敬
夫人庙,也称
晏宫庙)。其中冼太庙相传始建于隋唐代,清道光年间重修。
庄山位于电白县
电城镇北500米。海拔249.5米。山上秀石错落,古木参天。源于山巅的庄泉全长200多米。其间形成30余个大小不一的天然浴池,掩隐于石群之间,水清如镜。溪畔明清石刻如“临流观化”“海飞云立”、“涤尘”、“庄泉”等散布于
石涧、峭壁之上。
地形特征
电白县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北、东北部高,南、西南部低,南部南海环绕,港湾迂回。地貌主要有三种,一是山地、
丘陵地貌,主要分布在望夫、罗坑、那霍、
黄岭等镇境内和沙琅、观珠两镇的东北部,以及霞洞镇西北部浮山岭地区。二是
台地地貌,主要分布在岭门、电城、麻岗、树仔、
博贺、旦场、陈村、水东等镇的部分地域。三是平原地貌,主要是沿江两岸和沿海的
冲积层。
沿江平原分布在沙琅江两岸的林头、霞洞、观珠等镇的部分地区,儒洞河两岸的
马踏镇和望夫、岭门等镇的部分区域。
资源
渔业资源:其中广东省最大渔港--博贺渔港年捕捞量达15万吨以上。沿海盛产
龙虾、
对虾、
膏蟹、
鱿鱼、
石斑鱼、
金丝鱼、海参、
鱼翅、
鲍鱼、贝类等。
水利资源:主要河流有沙琅江、龙记河、龙湾河等14条。其中沙琅江是电白最大河流,年
径流总量为11.9亿立方米,干流全长112公里,汇鉴江入海。
林业资源:电白县
植被覆盖率达80%,
森林覆盖率为48.4%。电白县山地、
丘陵地带基本种上水果与南药。
矿产资源:已探明的矿产有7类40多个品种,其中
高岭土、
钾长石、
独居石、
锆英石、
玻璃砂等储量颇多。
农产品资源:荔枝、
龙眼、花生、海鲜等产品久负盛名,是全国最大的连片早熟优质荔枝生产基地和广东省花生主产区。
旅游资源:旅游胜地众多,放鸡岛是中国潜水旅游胜地,
冼太夫人故里、热水温泉、龙头山、
浮山岭、
庄山等都别具特色。以及龙盘绿海、荔林石柱藏古迷、庄山碧嶂、锦盖磻坑、浮山传说越千年等
旅游景区,以“山--海--岛”为轴线的现代农业观光和
滨海旅游正在崛起。
社会
视频宣传片
《美丽电白》 (16′14″)2009年5月
《美丽电白2》
HD高清版 (13′48″)2010年5月
《电白旅游风光》(放鸡岛、
茂名浪漫海岸、
茂名御水古温泉的15′59″宣传片)2011年8月
成绩荣誉
电白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综合实力
百强县,全国农、林、牧、渔
总产值百强县,全国水果总产值百强县,全国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百强县,全国邮电
经济效益百强县,全国治沙先进县,全国水产先进县,全国物价系统先进县,全国“乡镇企业办得好,对社会贡献大”先进县。电白县的建筑工人的贡献和成就在
广东省也是名列前茅,电白人的一级建筑公司也是广东最多的。
经济
概况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依靠
科技进步,开发和建设沿海技术
经济带,因地制宜,已建起一批有明显地方特色的
主导产业,开发性农、林业产品、海产品等农、林、牧、渔各业一系列商品生产基地。电白县水果
种植面积80多万亩,其中荔枝42万亩,龙眼10万亩,
橄榄16万亩,各类水果大部分已投产。每年种植花生22万亩,北运菜14万亩。
海水养殖面积为12万亩,
网箱1万多个,分别养殖虾、蟹、贝类及各种优质
鱼类,
年产量16万吨,
海洋捕捞业发展蓬勃,经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水产总量列为全国第八位。商贸发达,商品购销两旺,城乡市场十分繁荣。教科文卫体等社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
硬环境:电白县交通方便、基础设施完善,是粤西南的重要门户,
325国道、
广湛高速公路纵贯全境,
三茂铁路穿过西北部六镇。莲头25万吨单点系泊油码头,是我国最大的原油码头;博贺港是对外开放港口,正在建设大型货运码头。
软环境:电白县出台免税、保税和加快工贸小区经济发展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工业园区
电白县工业园区也有31家企业落户。年产值近40亿元。在325国道和水林路沿线,已初步形成了香精香料
产业集群。在“二线”的香精香料企业近40家,年产值达10亿元,占全国香精香料销售
市场份额的65%以上,在
国家烟草专卖局指定的烟草专用香料厂家中,电白就占了16家,产值、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恒大钢铁基地首期180万吨/年和第二期320万吨/年
轧钢项目已相继顺利投产,年产值达150亿元、800万千瓦热电厂,首期200万吨
沥青加工项目,15万千瓦
风力发电等大宗项目也相继落户,所有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400亿元。
电白县水果种植面积约65万亩,年产量20多万吨,水产品年产量约50万吨。还有丰富的粮食、花生、蔬菜等农产品,发展农海产品加工业前景广阔。2012年来,该县大力扶持从事农海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像
民丰有限公司、正红牌
红心鸭蛋开发有限公司、
龙海海蜇集团、电白食品集团腊味厂、
德兴果菜发展有限公司、佳辉食品有限公司、金鹰大米厂、港泰食品有限公司、亿顺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相继投产。其中龙海海蜇集团,年产值达1.3亿元,税利3000万元。该公司对沿海3000户海蜇捕捞户的产品
定点收购加工,直接安排2000多人就业,产品远销美、日、加、韩等国。此外,中国海洋水产品总公司属下的佳辉食品有限公司在电白投资2亿多元,加工各类高档海产品,年创汇5000万美元,创税收2000万元,每年有近万户渔民可以从中直接受益。电白海岸线长达220公里,海域辽阔,海产资源丰富,为
海洋渔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
资源条件。该县已开发优质海水
养殖基地234465亩,养殖
石斑、龙虾、对虾、膏蟹、鲍鱼、
牡蛎等100多种优质水产品。电白县水果种植面积66万亩,水果
总产量25万吨;荔枝总产量10.3万吨。电白县现有捕捞鱼船4800艘,400匹码力以上的大渔船150艘,并配备了
卫星导航仪、罗兰定位仪及优良通讯设备,远洋捕鱼能力强。同时,电白县开展滩涂养殖近10万亩,其中:对虾养殖4万亩,优质渔养殖2万亩及15000个网箱,文哈养殖1.5万亩,蜡类养殖1万
多声,年海产品38万吨,其中:优质鱼8万吨,
虾蟹1.5万吨,贝类18万吨,操类8000吨。为了促进侮
产品贸易发展,二十一世纪初,建起了大小制冰厂、
冷冻库数十家,培养发展海产 品
加工群100多完各种
配套设施日臻完善。
水东芥菜种植业
县城水东附近的
彭村率先种植芥菜,经过彭村广大菜农和农科人员的反复选育提纯,彻底改变原品种
茎叶直立、叶多茎少、纤维多、茎叶青绿并带有苦味等缺点,使之转变为卷心、茎多叶少、爽脆、茎显乳白味带微甘特征的优质品种,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餐桌蔬菜,
市场发展前景看好。由于其品质受到种植区域的局限,即在电白县境内特别是水东彭村周边地区种植面积大,品质明显优于其他地区(其中以彭村的最为优质有名),因此,人们将新培育的该品种称之为“水东芥菜”(也称为彭村芥菜)。据了解,水东芥菜收益好,一年可种植6-7造,年亩总产值达24000-30000元。二十一世纪初以来,电白、茂港两地不断扩大种植规模,面积已超过13000亩,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2010年数据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 业发展步伐加快,“两区两线”工业载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
工业增加值60.55亿元,年均增长13.7%,县
产业转移园区被省评为优秀园区和水 产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
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培育了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2家、省级以上名牌农产品6个和省级农产品著 名商标2个,先后被评为全国
农技推广示范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和全省产粮大县、产油大县、现代农业
科技示范县、林业
生态县,
博贺渔港被
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国 家级
中心渔港。以城市
房地产业和旅游业为标志的
第三产业迅猛发展,
碧桂园等知名
房地产企业落户电白县,放鸡岛被评为“广东省首批滨海旅游示范区”、国家4A 级旅游区,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85.03亿元,年均增长18.8%,占生产总值的40.0%,比2005年提高了5.6个
百分点,带动了经济结构优 化升级。
滨海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按 照茂名市环
水东湾总体规划的要求,加快推进
生态型滨海城市建设,县城城区面积已扩大到14.68平方公里,初步拉开了城市框架。强化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 成了新一中校区、县迎宾大道改造、海月楼
水闸重建等重点项目,水东海堤达标工程(城东、城西段)、寨头水闸重建工程等主体基本完工,新人民广场、县职业技 术学校新校区相继动工建设。大力推进县城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开展环水东湾清理工作,县城
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达2万吨/日,
污水处理率达80%,城区绿 化
用地面积404公顷,
绿化覆盖率达30.3%,城市空气
环境质量优良,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发展条件明显改善。强 化
土地储备,着力抓好“三旧”改造,确保了重点项目建设的用地需要。建立健全了“政银合作”、“银企合作”双赢机制,构建良好的
金融生态环境,金融对地方 经济发展支持力度不断加强,2010年末金融
贷款余额55.71亿元,比年初增长29.1%,年均增长22.5%。建设除险加固
大中型水库工程5宗、小型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57宗,重建中型水闸工程3宗。完成
地方公路通车总里程1451公里,在全市率先完成
镇通建制村公路硬底化任务。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日 趋完善,为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0 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755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6831元,年均分别增长7.4%、8.2%。年末
居民储蓄存款125.58亿元,年均增长 14.3%。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农村
就业形势基本稳。社会保险覆盖率不断提高,
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
失业保险和
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继续增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连续四年达到100%。电白县13个镇已完成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1 万人实现饮水安全,农村饮水安全
普及率达85%。完成农村无房户、危房户改造共5962户,
廉租房、
经济适用房和公租房建设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双到”工 作扎实有效,电白县43条
贫困村贫困户生活明显改善,10条贫困村
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2800多户贫困户达到脱贫标准。
旅游
冼太胜迹名遐迩 山兜
冼夫人墓城和娘娘庙是省级保护的文物单位。
荔林石柱藏古迷 在霞洞的荔林中有九条古石柱,它的由来尚未破解。
庄山古寺飘紫烟 在庄山的密林中,有一座佛教圣庙。善男信女上来朝圣,香火不断,钟声频传。
热水温泉生瑞气
祖龙圣地出灵源, 瑞气氤氲满寺前。
浮山传说越千年
高力士曾将浮山的荔枝进贡给
杨贵妃品尝。
龙头山上观绿海 博贺林带环绕着龙头山
水库绕山浮绿影 罗坑水库处处青山绿水。
放鸡海底多奇珍 周围海底有座环形的“水晶宫”,奇珍甚众,
环岛海域珊瑚礁千姿百态。
东湖画卷长十里 美丽的东湖与十里海堤相傍,海堤内外风景如画。
西湖丽水卧双桥西湖中心有双岛与双桥相通,环境幽雅,景色秀丽。
另外,御水古热水温泉也是一个好去处,它位于电白县麻岗镇,里面的温泉各种各样,有药浴池、百花池等等。
电白咸水温泉位于广东省电白县
马踏镇北3公里的咸水村附近的龙湾河边,湖面近10亩,深丈许。湖四周皆淡水,惟此湖水咸。距
咸水湖数丈,
有一眼温泉,水温达70℃,村民常于此宰杀鸡鸭或沤薯叶等猪食。2005年3月份是处经台湾专家考察认定,咸水湖乃是世界罕有的“
咸水温泉” 。泉水属咸质,似海水,有硫磺味。温泉外有一条近10米宽的
咸水河,河中也有
泉眼,并有鱼、虾、
贝类和
海草等。温泉西南面有500亩平坦山坡可作为开发
建设用地,有足够淡水供应。据有关技术人员检测,温泉水质好、水温高且属咸性,又处内陆,在全省罕见,具极高的科研价值和
旅游开发价值。
文化艺术
语言文化
电白县流行的方言主要有
海话(或
黎话)(属
闽方言,主要来自于
闽南方言莆田话)、
涯话(属
客家方言)、白话(含其他不称为白话但同属
粤方言的支系方言,如
阳江话)三种。民国《电白县志稿》:电白语言,比诸他县,较为复杂,确而论之,亦可分为三系,一曰海语系,二曰客语系,三曰
粤语系。
海语系:沿海之语言,属闽语。
闽语在电白分为“海话”和“黎话”。还包括在马踏的“福建话”、“
饶平话”。闽语是现电白县的第一大方言,讲闽语者达八十多万。电白县的海话主要分布在东部及南部沿海的爵山、马踏、树仔、电城、大榜(岭门)、麻岗、龙山、旦场等镇,另外,陈村、林头、观珠、望夫等镇也有少量分布。黎话主要分布在西部及西南部的水东、陈村、南海、沙院、小良、七迳、坡心、羊角、林头、霞洞等镇,另外,大衙、观珠、黄岭、旦场、麻岗、龙门有少量分布。海话以电城为代表,黎话以霞洞为代表。
客语系:客语,又称“涯话”,因其“我”曰“涯”,故名。
客家话有“大涯”和“细涯”(电白地区以大涯为主)之别。大涯指那些受其他方言影响较少的客家话,细涯指那些地处分散,受其他方言影响较多的客家话。分布在东北部山区的那霍、罗坑、望夫、黄岭、沙琅、观珠等镇,西部霞洞,中部大衙、马踏、林头也有较多分布;岭门、麻岗、旦场、曙光场有少量分布。客家话以沙琅话为代表,电白县讲客家话的有30万左右。客家人因多住在山区,故客家话在清
光绪《电白县志.卷三》中被称为“山话”,是相对于“海话”说的。
粤语系:现电白人把粤语叫“白话”。粤语有羊角白和咸水白等不同名称,还包括分布在曙光场的
四邑话,分布在马踏镇的淡水阳江话。粤语主要分布在羊角、七迳等镇,另少数分布在各地。电白县讲粤语(白话)的人有十六万。清光绪《电白县志·卷三》没有提到粤语,概因粤语进入电白县比较晚,在当时可能还没有进入或影响不大。
另外,电白县城,原为明代之电卫,由中原调来归都指挥所统领之兵,称曰卫兵,其子孙繁殖于城内,其语言因其地而言“城语”,因其时(为明代)而言曰“旧时正”(即
旧时正话),即明代之正音,因其语言与今之普通话相近,故称“旧时正话”。清光绪《电白县志》把“
旧时正话”放在第一位置,而民国《电白县志稿》把“
旧时正话”放在“三大语系”之外“附述之”。说明“旧时正话”已从
优势方言变成
弱势方言。(现南海、沙院、小良、七迳、坡心、羊角等六个镇以划出为茂港区)。
民间艺术
电白民间艺术众多,除了
麒麟舞、
人龙舞外,还有舞大龙、舞狮、舞凤、舞鳌、
木偶戏(俗称鬼子戏)、放花灯、中秋焰火等。
在
粤西地区,只有电白县电城镇楼阁村流行“麒麟舞”。“麒麟舞”是电白古老的
民间舞蹈艺术。逢年过节、神诞醮会,秋色出游,人们舞起麒麟,以表达迎祥纳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良好愿望,这与中国民间素有的“麒麟献瑞”之说一脉相承。电城楼阁村的“麒麟舞”曾多次参加全国、全省的麒麟舞大赛,并因具有与
珠三角乃至全国各地的麒麟无论在造型或
舞蹈风格上都别具一格的地方特点而引起专家们的关注。
电白旦场镇旦场村人龙起源于清朝雍正年间,到2010年,已有270多年历史。
乡土特产
荔枝是
茂名市的特产,其中又以
高州市和电白县、茂港区所产质量为最优。如常见的
妃子笑、
白腊、
黑叶、
三月红、蜂糖鞥(eng)等著名品种
虽说天下粽子品种多达200余种,但在电白人的心目中,还是电白人自己包的“九头粽”最为无双。以
绿豆、熟花生、半肥瘦
猪肉、鸡蛋等入馅的
糯米粽子,咬落粘牙,吞之滑溜,入肚暖胃,实是电白一绝。
水东
鸭粥早在十几年前就在广州、
深圳等
珠江三角洲就有电白人开设的水东鸭粥店面。其正宗鸭粥用本地
骡鸭经过白切处理,其汤汁加小米煮成鲜甜可口的鸭粥,
白切鸭加鸭粥成为绝配,为电白第一特色名菜。
4、猪杂汤
去到电白就不能不试试最具特色的
猪杂汤。以刚杀的
猪中取出的新鲜猪杂(
猪肺、
猪肝、生肠等)加水东芥菜生煮,熟则蘸土酿酱油和原榨
花生油混成的酱料,味道独步天下。
5、水东芥菜
只产于电白
陈村镇数亩红泥地,菜质嫩而无渣,鲜香无比,在当地每斤价格为3元左右,外地则有价无货,或被炒到20元一斤。二十一世纪后,禄段管区丰
唐村海涛农场也大量种植,虽然质量与正宗陈村所产尚有少许差别,但也供不应求。
生长在电白的人都知道,沙琅豆油工艺独特,历史悠久。入口甜香,回味无穷,是电白人家居常用的佐料之一。
凡是去电白沙琅的人,如果不尝下沙琅
芥菜包,那他还没有去过沙琅。沙琅芥菜包材料用精
糯米,馅为蔬菜加肉粒,外包新鲜芥菜或者其他
青菜,入口香滑,
怎么吃也不腻。
霞洞豆饼纯
手工制作,拥有悠久的历史,在电白,凡去霞洞之人,一定要尝下霞洞豆饼。在街边小吃店,一晚
白粥一盘
豆饼角,就是不错的餐肴。
电白花生是广东省
茂名市电白县的
经济作物之一,花生大面积种植于以
林头镇为中心的花生种植区,主要用于榨油。电白花生油是广东最受群众欢迎的食用油之一。
花生果经加工可制成美味副食。
10、陈村海鲜街
电白沿海,海产丰富,
海鲜的新鲜度一直有名,许多海上产物从一上岸就直接运往电白各大饭店,极大保存海鲜的美味,做法古老,现在陈村海鲜街上大大小小海鲜饭店几十家,已经成为电白特色,吃海鲜来陈村海鲜街,已经在电白人心中享有胜誉。
著名人物
电白人杰地灵,从古到今,涌现出冼夫人、
黄十九、
谢申、
李灏等杰出人物,为社会、科学、教育等领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黄十九
黄十九(?~1278),电白电城人,祖籍
福建省
莆田县,宋初闽邑巡抚徙十三之后。黄十九精忠报国,壮烈牺牲,敕封他为“忠烈侯”。
谢申
谢申,生于1898年8月23日,籍贯广东电白
观珠。长期从事土壤的研究和教育工作,系土壤学家。著有《厩肥概说》、《粮食增产与土壤调查》等。
崔真基
崔真基,广东省茂名市
电白县霞洞镇人,一九五三年生,高级工程师,美国国际管理科技大学商学院毕业,获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BA)。
广东正域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李灏
李灏(1926年12月—),广东省电白县坡心镇(今茂名市茂港区坡心镇)人,
中山大学毕业,中共党员。李灏在担任
深圳市市长、市委书记期间,大力推动了
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建立。后任深圳市政府
高级顾问,并于2005年组建深圳特区经济研究会,任会长。曾经在1992年全程陪同邓小平同志南巡。
黎乐民
黎乐民,1935年12月6日生于广东省电白县大衙铺贝村。现任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院
学术委员会主任、理学部和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
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理论与计算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科学》(B辑:化学)执行副主编、《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副主编、《
中国化学快报》副主编等学术职务。
杨义
杨义,广东省电白县人。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科院首批学部委员,《
文学评论》主编,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国古典小说史论》、《
中国新文学图志》、《
中国叙事学》、《楚辞诗学》、《
李杜诗学》、《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以及十册《
杨义文存》等著作30余种。曾获
国家图书奖、
中国图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