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凉

十六国时期汉族李暠建立的割据政权

西凉(400年—421年),李广后裔李暠于公元400年建立的王朝,在敦煌自称“凉公”。405年迁都酒泉,逼近北凉。疆域在今甘肃西部、内蒙古西南部及新疆部分。417年,武昭王李暠卒,子李歆嗣位。

历史
时代背景
李氏凉州大姓。李暠先祖历仕两汉、魏晋及前凉为郡守。北凉神玺元年(397),吕文和后裔建立的后凉式微,沮渠男成兄弟起兵并举段业为凉州牧,以敦煌太守孟敏沙州刺史,以李暠为效谷县令。约隆安二年(398年)孟敏死后,众人举李暠为宁朔将军、敦煌太守,并向段业称臣。段业任命李暠为安西将军、敦煌太守,兼任护西胡校尉。隆安三年(399年),段业自称凉王索嗣欲杀李暠反被击败,段业杀死索嗣,派遣使者向李暠道歉,并分出敦煌郡的凉兴、乌泽,晋昌郡宜禾三县设置凉兴郡,升任李暠为持节、都督凉兴以西诸军事、镇西将军,兼任护西夷校尉
李暠立国
北凉天玺二年(400年),北凉的晋昌太守唐瑶反叛北凉,向敦煌、酒泉、晋昌、凉兴、建康、祁连六郡传发檄文,推举李暠为大将军、护羌校尉、秦凉二州牧、凉公,改元庚子,以敦煌为都城,疆域广及西域。疆域在今中国甘肃西部、内蒙古西南部及新疆部分。
401年,沮渠蒙逊攻杀段业,建北凉。段业兵败后,河西汉人无首,李暠以其声望遂被段业余部推立与沮渠蒙逊形成对峙之势。其中沮渠蒙逊在原后凉东,李暠的势力范围在原后凉西,405年,改元建初,遣使奉表于晋,并迁都酒泉,与北凉长期争战。因其统治地区古为凉州,故国号为“凉”,又位于凉州西部,故名“西凉”。
招怀东夏
西凉与辽东对于战乱颇繁动荡不定的中原地区是最理想的避难之地,所谓“天下方乱,避难之国,惟凉土耳”,以至于出现了“中洲避难者,日月相继,不绝于耳”的情况。
左取酒泉
405年李暠攻下酒泉,随即迁都酒泉,并徙胡、汉各族两万三千户于酒泉一带,以内地流民汉人一万户侨置会稽、广夏二郡,余户分置武威、武兴、张掖三郡。
右开西域
“遣折冲将军宋繇东伐凉兴,并击玉门以西诸城,皆下之。遂屯玉门阳关,广田积谷,为东伐持久之计。”所谓玉门以西诸城,实指伊吾、高昌所辖诸城。“玄盛亲率骑二万,略地于建东,鄯善、(车师)前部王遣使,贡其方物。”“西招城郭之兵”,并置西戎校尉府,隶属敦煌,统摄昆裔,辑宁殊方。“敦煌郡大众殷,制御西域,管辖万里,为军国之本。”庚子二年辛丑夏四月,后凉吕光称王之初派去于阗采购的玉石送到敦煌,被李氏留下来,纳入郡府,这批美玉,正好用以为西凉王朝的创建打制玉玺。又于高昌郡设立五经博士
北防北虏
北虏指柔然,西凉为了预防柔然南下,一方面在位于亦集乃湖的西海郡加强防御,另一面西凉积极同柔然通好,既所谓“北引丁零之众”。今据调査,西凉的北塞,为利用汉代塞垣,进行维修、加固,以塞垣沿线有灰色垂幛纹水波纹陶片为特征。
南威南虏
这里所指的是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两者间的缺口处既金山口。为汉时赵充国自敦煌郡通往羌区之要路,金山口以南今为阿克塞县大小苏干湖区域,西凉在其西北筑有子亭城,驻军防守,“以威南虏(吐谷浑部)”;初唐复于此山口置烽设警。
屡求锡命
西凉努力的政治目标是凿通与南朝的关系,由于前一次遣使,未见回音,他又于建初三年(407)再次派出了僧人法泉以沙门身份,“间道奉表于晋。”但似乎也未成功,其所送表文都得不到回音。在此期间,他的政敌北凉却成功地遣使南朝,并且得到了南朝的政治上的册封,从而取得了对西凉战争中的政治优势。
东殄不庭
“昔河右分崩,群豪竞起,吾以寡德为众贤所推,何尝不忘寝与食,思济黎兆。故前遣母弟繇董率云骑,东殄不庭,军之所至,莫不宾下。今惟蒙逊鸮峙一城。”“冬十月,北凉沮渠蒙逊来侵于建康,掠三千余户而去,大怒,率骑追之,及于弥安,大败之,尽收所掠之产。”李暠迁都酒泉后,敦促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群僚因连年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请求在酒泉刻石纪念,李暠同意。于是让儒林祭酒刘彦明撰写文章,刻石歌功颂德。后来沮渠蒙逊每年不断来侵犯,李暠志在以恩德安抚境内,只跟他讲和订立盟约,不与他交战。义熙六年(410年),沮渠蒙逊背弃盟约前来侵犯,李暠派太子李歆截击打败北凉军,擒获北凉将领沮渠百年。
两凉结好
由于西凉政权在军事上相较北凉显得单弱,又无法求得东晋锡命诏来分化北凉内部,面对北凉沮渠蒙逊的军事压力,西凉采取结交南凉,对抗北凉的战略。据史料载:“暠之西也,留女(李)敬爱,养于外祖尹文家。至是,傉檀假道于北山鲜卑,使裒送敬爱于酒泉,并通和好”。对于南凉这一举动,李暠立即“遣使报聘,增以方物”。在西凉、北凉、南凉三政权并存的过程中,北凉人口、科技及军事力量最强(因此西凉屡求东晋锡命诏的目的既想破坏北凉内部团结),西凉处于劣势,南凉夹在北凉与西秦之间,不时受到北凉侵扰,所以在这样背景下,西凉结交南凉,南凉亦欣然结盟西凉,二凉在对抗北凉的过程中具有相似性,对牵制北凉具有一定的影响。
托槐明志
李暠凭着治世之才,正当后凉末年,受到群雄的奉拥,于是大展霸主的宏图,兵不血刃,端坐而安定千里之地,他曾认为前凉的业绩指日可成,河西十郡短时间内就能统一。过了不久,南凉君主秃发傉檀进占姑臧,沮渠蒙逊的地盘逐渐扩大,李暠于是慨然而作《述志赋》。西凉建国之前,河右地区没有楸、、柏、漆等树木。前凉张骏在位时,从秦陇取来种植,后来全都死了,而酒泉宫的西北角有槐树生长,李暠于是作《槐树赋》寄托情怀,大意是感叹僻陋偏远之地,不是建立功业的地方,但仍要像酒泉宫的槐树一样扎根瘠壤顽强生长。
初登告捷
李暠逝去李歆初立,北凉沮渠蒙逊统兵三万进攻西凉,李歆亲自率众迎敌,并“贯甲先登亿亲临战阵,结果大败北凉军,俘斩七千余级,旗开得胜,保住了西凉的偏安一隅的汉人地盘。沮渠蒙逊是明智的,他判断新继立的李歆虽然取得了初战告捷,但毕竟不如李暠老成持重,难于对付,因此加紧了进攻的节奏。西凉嘉兴二年戊午(418),北凉又发兵攻西凉,李歆又欲亲自迎战,左长史张体顺“固谏”才得以制止,只命令各地婴城固守,沮渠蒙逊大掠庄稼而还。
谶纬天罚
李暠死后,其子李歆并且不像李暠那样治国安民,而是大修宫室,后宫多为西域夷人子女,严刑峻法,致使“人力凋残,百姓愁悴”,统治极不稳定。嘉兴三年(419),李歆执政已经三年,逐渐狂傲起来。他虽然承蒙先王的教诲,但他的性格、素质却显然同先王大不相同,他渴望成为一个政治上的风云人物,却不具备真正政治家所应有的品质。也不像他的父亲那样,是一个纯真的爱国者、具有文人的气质与光明的人格,他渴望权力,努力学习法、术、势,却又学不到家,结果是“用刑颇严,又构筑不止”,这意味着,他在境内实行强力统治,坚决镇压异己势力,背离了其父以“德”收买人心的传统立国国策,加上“构缮不止”意味着军事上已完全采取了被动守势从事中郎张显上书劝谏,不听,恰于此时,敦煌、酒泉一带,发生了连年地震,这在儒学谶纬观念中,被视为人君政措不善所引起天变灾异,主薄汜称又上书利用天变进谏,李歆都固执不听。他依旧无视形势的急剧变化,依旧想凭籍自身实力不强的军队同日益强大起来的北凉军进行一次硬碰硬的较量。
舍命疏劝
公元419年(嘉兴三年)五月,从事中郎张显上疏劝告说:“凉州疆土被一分为三,势必不会长久维持这种局面。军事兼并的根本,在于发展农耕;怀柔远方部族的方法,莫过于统治宽大,刑罚简单。今年新年以来,阴阳失序,风雨失调,正应该减少膳食,撤除乐器,谨身修道。而如今,刑罚繁重,法规严峻,又大兴土木,不停地修造,这样不能使国家兴隆。当年,周文王只依据一百多里的土地,兴起帝王大业;秦二世虽然拥有四海之广,却被消灭。前车之鉴,成功失败,非常明显。太祖(李暠)以神圣的英姿,受到西凉百姓的拥戴,东取酒泉之土,西开西域之地。殿下不能继承太祖遗志,统一凉州疆土,与张轨相媲美,将来有什么面目去见先王呢! 沮渠蒙逊是胡族中的一代英杰,他对内政治修明,对外礼遇贤才。每遇战事,都能身同士卒,老百姓对他深为敬服,愿意接受他的统治。我认为,殿下不仅不能削平沮渠蒙逊,还恐怕沮渠蒙逊图谋我们的疆土。”李歆看过奏章,非常不高兴。
执迷不悟
氾称提出了许多改进的措施,为李歆设计了一幅甚为完美的蓝图。“臣蒙先朝布衣之眷,辄自同子弟之亲,是以不避忤上之诛,昧死而进愚款。愿殿下亲仁善邻,养威观衅,罢宫室之务,止游畋之娱。后宫嫔妃诸夷子女,躬受分田,身劝蚕绩,以清俭素德为荣,息兹奢靡之费,百姓租税,专拟军国。虚衿下士,广招英隽,修秦氏之术,以强国富俗。待国有数年之积,庭盈文武之士,然后命韩白为前驱,纳子房之妙算,一鼓而姑臧可平,长驱可以饮马泾渭,方江面而争天下,岂蒙逊之足忧!不然,臣恐宗庙之危必不出纪。”但李歆终不纳氾称之谏。
锡命来迟
他却得到了他父亲多年梦寐以求却不可得的江南东晋皇朝的正式册封,授为持节都督七郡诸军事,镇西大将军护羌校尉,酒泉公。这一正式册封对于西凉士气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振奋,它意味着尽管早已偏安江南,却被河西汉人始终视为本民族正统皇朝的东晋对西凉的正式承认,自此一切行动都已合法化为朝廷行为,看来,原先宋繇等人推戴李歆的一切原来称号都已被此新的合法名号所取代了。
北伐影响
嘉兴四年庚申,江南东晋皇朝被宋朝所取代,宋朝的开国皇帝刘裕是以北伐闻名的主战派人物,在其驱逐胡虏,规复中原的政治气氛影响下,向宋称臣的李歆也想发动东征,由于张体顺的劝谏才放弃了这一不切实际的打算。七月,李歆听说北凉沮渠蒙逊率领兵进攻西秦秃发氏,以为是千载良机,命令内外戒严,准备进取张掖,尹太后亲自出面干预,对他讲:……先王临薨,遗令殷勤,志令汝曹,深惧兵战,俟时而动,言犹在耳,奈何忘之。不如勉修德政,蓄力以观之,彼若淫暴,人将归汝,汝苟德之不建,事之无矣。汝此行也,非唯师败,国亦将亡。”李歆不听,顾命首辅大臣宋繇又来对谏,要他以张轨为革命榜样。李歆大怒,照旧自行其是,积聚全国之力,率步骑三万亲统东征。宋繇退而叹息:“大事去矣。吾见师之出,不见师之还也。”
李歆亡国
420年,李歆意为沮渠蒙逊南伐西秦途中,率军三万往攻北凉都城张掖,中计,沮渠蒙逊率师迎击,两军战于怀城,李歆兵败,部下劝他赶快返回酒泉,还能保存相当的实力,他却死要面子,对部下说“吾违太后明诲,远取败辱,不杀此胡,复何面目以见母也。”强迫部众在蓼泉再次迎战北凉军,虽作战勇猛作殊死斗,仍然非其敌手,全军覆没,李歆壮烈死于战阵;蒙逊杀李歆,进占酒泉。
420年九月,歆弟李恂据敦煌称冠军将军凉州刺史,改元永建。不久,沮渠蒙逊派军讨伐。
421年,沮渠蒙逊又率兵来攻,北凉军引水灌敦煌,李恂乞降不成,部下投降,李恂自杀,敦煌失陷,西凉灭亡。
伊吾西凉
421年,西凉被北凉所灭,422年西凉王室后裔李宝(李暠孙)和娘舅西渡流沙,在西域吐鲁番盆地占据伊吾县(今哈密)建龙兴年号,善抚流民,并羁縻高昌,建立伊吾西凉(又称后西凉),凡内地来人李宝皆倾身礼接,甚得其心,众皆乐为用,每希报雪。
439年北魏灭北凉,北凉欲效仿西凉西迁,后西凉闻后分兵截击。一路由娘舅唐契唐和率领欲接收高昌,至高昌唐契中高昌郡守阚爽缓兵之计,北凉及柔然派兵前来追击,唐契殿后战死,唐和率余众奔前部王车伊洛处。唐和闻北凉残余势力沮渠安周屯居横截城,唐和率军攻克横截城,继而夺取高宁、白力二城,并遣使投降北魏;另一路由李宝、李承率领欲下敦煌。
442年,占领敦煌并遣使投降北魏,李宝被北魏任命为都督西垂诸军事、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护西戎校尉府、四品以下官职允许按照北魏制度自行任命。
444年,李宝调回京师以后,唐和接统西凉余众,其部被称为“甘、凉以西兵”这是主要由原西凉所统凉州汉族(乡党)武装组成的一支劲旅。北魏派遣成周公万度归西征,唐和所率“甘、凉以西兵”即为其主力之一,是役,魏军顺利设置鄯善镇
北魏太平真君九年(448),唐和又率军参加了万度归的第二次西征,焉耆之役,配合万度归,一举击溃焉耆王鸠尸毕那所统四五万精兵,迫鸠尸毕那亡奔龟兹,史载“魏主诏唐和与(车师)前部王车伊洛帅所部兵会万度归讨西域,(唐)和说降柳驴等六城,因共击波居罗城。”“至十二月,万度归进而西征龟兹,留唐和镇焉耆,柳驴戌主乙直伽谋叛,和击斩之。由是诸胡咸服,西域复平。”其后,魏军退师,委唐和留守,驻焉耆镇,成为北魏王朝驻西域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唐和孤军长期戍守北魏最远的西部边陲焉耆镇,一直到太武帝逝世。
452年(兴安元年),北魏文成帝继立,唐和应召入朝,皇帝给予特殊礼遇,嘉奖他保卫西陲的卓勋。唐和驻节焉耆多年,威信之著干西域,其丰功懋绩,足与东汉之班超媲美。
虽然后西凉集团主事于452年被北魏调离西域,但自汉代至唐初,凉州李氏在甘新地区经过千年的经营逐成七宗五姓之首,西凉太祖李暠被唐朝皇室李氏和诗人李白李商隐尊为先祖。
疆域
西凉(公元400年-公元421年),立国21年,后凉三分,南凉得险,北凉得人,西凉得土,然西凉土虽广而地皆为沙漠,仅有数块绿洲及土地可以承载文明。都治酒泉,置高昌郡敦煌郡晋昌郡酒泉郡西海郡、玉门郡、堪泉郡。
敦煌郡领县六。敦煌;有靖恭堂、谦德堂、嘉纳堂、泮宫、敦煌旧塞、子亭、昌蒲、龙勒,有北山、玉门关阳关、效谷、乾齐;凉兴郡领县凉兴、乌泽、宜禾;晋昌郡领县伊吾、冥安、渊泉、沙头、会稽、新乡;晋兴郡领县晋兴、枹罕、永固、临津广昌、遂兴、罕唐、左南;西都郡领县西都;玉门郡、堪泉郡、河湟郡、西平郡领县临羌、长宁、安夷;大夏郡领县大夏;广武郡领县广武、令居、支阳、永登振武;西安郡、武威郡武兴郡张掖郡、酒泉郡领县福禄、会水、安弥、骍马、表氏、延寿;凉宁郡、建康郡领县乐涫、西海郡领县居延、祁连郡领县祁连、汉阳;会稽郡、广夏郡、新城郡、骍马护军、敦煌护军、抚夷护军、征东将军、西戎校尉府
文化
尹夫人儒学深厚,向往大一统。李暠也是一个胸怀大志的政治家,对国家的分裂痛心疾首。两人志趣相投,治国理念一致。尹夫人劝他奉偏安江左的东晋王朝为正统,奉表称臣,这也正是李暠所愿。因此,李暠多次上书东晋朝廷,表达他为恢复晋室的决心。
李暠曾做《述志赋》,明其心志。篇中他以清新温厚的笔调,抒发了自己希望隐居,不慕荣华的志趣;同时,又以诚挚热烈的感情,表达了自己愿在东晋朝廷的领导下有所建树的抱负和决心。尹夫人对李暠说:“我们虽与中原王朝阻隔而偏居西陲,但与中原文化和思想意识是紧密联系的、承继相向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弘扬汉族文化。”她因此提出了许多积极的措施,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兴儒重农”的富国强兵的国策。比如要李暠开言路,在敦煌南门外修筑厅堂,名曰“靖堂”,作为议论朝政、检阅武事、听取收集各方意见的地方。堂内“图赞自古圣帝明王、帝臣孝子、烈士贞女。玄盛亲为序颂,以明鉴诫之义”(《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
同时,还在敦煌修建泮宫,设立县学、州学和医学,广招学生500余人。并在各郡设置五经博士,负责传授经学。为弘扬汉族文化,传播汉族思想意识,可谓不遗余力,致使当时敦煌地区学风大盛。他又知人善任,虚衿下士,中原流士纷纷西来,一时间西凉境内聚集了大批文人名流,如史地学家阚、经学家宋繇、教育学家刘、天文学家赵等。敦煌一时成为中国西陲边疆传播汉文化和儒学思想的中心,为汉族文化的保存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李暠也成了当时西凉的政治文化领袖,尹夫人至功厥伟。
尹夫人是一个贤内助,李暠当然也不是一个窝囊废。相反,他是一位通经史,知兵法,文武兼备的政治家,在位18年颇有政绩。当然,尹夫人从建立西凉政权始,就对国家战略的制定产生着重要影响,凡建策,都符合天下大势,很少有失误的地方。所以史书上对她多有赞语:“及创业时,多所赞助,故时有李尹王敦煌之传”《晋书·列女传》。
对外他与东晋交好,接受东晋的封号,借以争取中原汉族人民的支持。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405年),李暠派舍人黄始、梁兴等人带着他给东晋皇帝的表章,出使建康(今江苏江宁县南),用窦融张轨治理河西、威镇关西的故事,表示他对晋王朝的忠诚,以求得晋王朝对他所建西凉政权的承认,敦促晋王朝北伐西征。因东晋朝廷忙于内斗,没有给他明确答复。遂于第二年又派遣法全和尚为使者,再入建康奉表以求,以“忘寝与食、思济黎庶、以崇国宪、全制一方”的情感,进一步表达他的心愿。
乐舞
是汉唐以来产生于古凉州,广泛流传在中原且盛名卓著的乐舞。公元四世纪初,中原处于战火之中,而当时汉族人张轨所控制的凉州却相对比较安定,中原大批士族文人纷纷来到凉州居住。这些移民的到来,同时给凉州带来了中原地区多彩的文化,其中包括一些汉、魏旧曲一并被带入凉州。作为西凉乐舞代表作的《秦汉伎》,是融合了凉州当地音乐、中原古乐龟兹音乐天竺音乐而形成的有自己特色的燕乐。《秦汉伎》传入北魏后,改名为《西凉乐》,被尊为“国乐”。
魏书·乐志》记载说:“晋永嘉之乱,太常乐工多避地河西”,“(魏)平凉州,得其伶人器服,并择而存之”。这批乐工和伶人及他们的后裔或集于五凉的庙堂之上,或散在河西的村坞之间,他们承先启后,通过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为魏周乐舞的复兴和隋唐艺术的发达树立了功勋。从史书记载中看,《西凉乐》的特点是娴雅、柔婉。它分为歌曲(声乐曲)、解曲(器乐曲)和舞曲(舞蹈曲)三种。著名乐曲有《永世乐》《神白马》《万世丰》《燕支行》《于阗佛曲》《慕容可汉》《吐谷浑》《部落稽》《钜鹿公主》《白净王》《太子企喻》等。从曲名可看出,这些曲子大部分是以反映少数民族生活和佛教活动为主要内容的。
舞蹈是西凉乐舞中又一重要表现形式。据《通典》记载:西凉乐舞的舞蹈分为“白舞”和“方舞”。前者是单人舞,后者是四人合舞。这些舞蹈除了在宫廷表演外,群众性的舞蹈主要在盛大节日和传统性活动以及佛教活动中举行。古凉州地区流行的著名的舞蹈有《胡旋舞》《胡腾舞》《柘枝舞》《狮子舞》等,是当地少数民族的一种舞蹈。唐代诗人李端在《胡腾舞》诗中,对舞蹈者的形象和舞蹈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胡腾身是凉州儿,肌肤如玉鼻如锥。桐布轻衫前后卷,葡萄长带一边垂。帐前跪作本音语,拾襟搅袖为君舞。安西旧牧收泪看,洛下词人抄曲与。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丝桐忽奏一曲终,呜呜画角城头发。胡腾儿,胡腾儿,故乡路断知不知?”
据专家考证,敦煌石窟中第220窟的乐舞图壁画,表现的就是演奏《西凉乐》的场面。壁画中,乐队共28人,分为两组,左右相对,乐工或上身袒露,或斜披天衣,肤色、发式各不相同,演奏来自中原的和从西域、外国传入的各种打击、吹奏和弹拨乐器。乐器有筝、排箫竖笛方响筚篥、五弦、横笛腰鼓、都昙鼓、答腊鼓、羯鼓、毛圆鼓拍板、钹、竽、箜篌、法螺等。两队舞伎素裹白裙,或锦衣石榴裙,在灯火辉煌、器乐协奏中翩翩起舞,始终在小圆毯上旋转腾踏,巾帛飞扬。这大概就是传自西域胡旋舞胡腾舞。此画是敦煌壁画中规模最大的乐舞图。
帝王世系
臣属子民
世系
李弇→李昶李暠(也作李皓)→李歆李重耳李熙李天锡(也作李天赐)→李虎→李昞→李渊(即唐高祖)
后妃
僚属
张邈、张体顺、张条、张林、张谡、张靖、张显、张弘、索仙、索承明、索训、索慈、索术、令狐溢、令狐迁、令狐赫、氾德瑜、氾称、马正元、马骘、郭谦、唐瑶、宋繇、阴亮、刘昞等人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