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伦,读音作lún(ㄌㄨㄣˊ)]在伶伦的后裔子孙中,皆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伦氏。也就是从此,世代掌管宫廷音乐的官员,皆被称为“伶人”。伶,成为歌舞艺术演员的别称。伦氏族人大多尊奉伶伦(泠伦)为得姓始祖。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
黄帝属下伶官
伶伦,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炎黄时期,黄帝身边有位伶官叫领伶伦。相传,伶伦是中国古代音律的发明者。黄帝命令伶伦来制定音律,他便从大夏的西边一直走到
昆仑山北,才在山后发现了一种适宜于做
律管的
竹子,他采伐了一些笔直而且厚薄均匀的竹子,先做成一根根三寸九分长的管,将它
吹出的声音定为黄钟律。然后按比例制作了十二根长短不同的管,带到昆仑山下,然后根据凤凰的叫声来进行矫正。据说,雄凤能叫出六种声音,雌凰能叫出另外六种声音。凤凰的这十二种声音正好与他制作的十二根管子吹出的声音相同。伶伦将十二
乐律的奇数各音叫作“律”,偶数各音叫作“吕”,合起来就叫做“
律吕”。十二律乐律正好是一个八度的
音程。然后,伶伦又制作了十二口
编钟,使它们同宫、商、角、征、羽相配合。这些工作完成之后,黄帝便于
仲春二月乙卯的那一天,当太阳出现于奎方位的时候,由伶伦指挥,演出一场盛大的乐舞。乐舞的名字叫《咸池》。乐舞获得极大的成功,开创了人间的音乐历史。黄帝非常高兴,赐伶伦以名为姓,称为伦氏。伶伦的后裔子孙,便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伦氏。
第二个渊源
源于
藏族,出自唐朝时期
吐蕃族
噶尔世家,属于以官职称谓汉化改姓为氏。 吐蕃噶尔世家,
汉姓即为论氏,是藏民族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之“开国承家,世代相续”的门阀世家。吐蕃族,是汉、唐以降汉族对
中国西部、西南部地区
雅鲁藏布江流域的藏族的统称。唐贞观初年(公元625~640年之间),悉朴野部族的藏王
松赞干布统一了全部
西藏,势力扩张到青海、甘南、川西、
西康一带地区,建立起强大的吐蕃王朝,并延续有二百年之久。在吐蕃王朝建立的早期,有原
苏毗十二邦之一家臣噶尔氏,其部众被悉朴野部族所吞并,成为吐蕃贵族。
噶尔氏家族中的禄东赞一支,以
噶尔·东赞为代表,忠心辅佐悉朴野部族首领松赞干布,为其出谋划策,积极参与征战平定并统一西藏各部,为吐蕃王朝的兴建与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噶尔·东赞出身于今西藏自治区南部
加查县安绕镇嘎玉村的吐蕃贵族噶尔氏家族,汉文史料译作禄东赞。加查是吐蕃时期活动频繁之地,属
塔布地区。噶尔·东赞以察觉出前任
大论(即
大相、宰相)琼保·邦色的反叛阴谋并迅速予以平定,而深得松赞干布的信任,被松赞干布任命为吐蕃大论。噶尔·东赞在佐助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协助
赞普(国王)制定法律及一系列
政治制度,划分茹与东岱等
行政区划等诸多政务方面功高无比。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噶尔·东赞受松赞干布指派前往长安向
唐太宗请婚,被唐太宗拒绝。唐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松赞干布再次授权噶尔·东赞赴长安,向唐太宗李世民为松赞干布请婚。唐太宗出了八道难题,并以此作为迎娶
文成公主的条件。即“丝线
穿珠”、“日杀百羊”、“日饮百酒”、“辨马母子”、“辨鸡母子”、 “辨木首尾”、“夜返宿地”、“辨认公主”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难
婚使”。噶尔·东赞不辱使命,以其聪明才智力克诸婚使,顺利闯过道道难关。
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噶尔·东赞复去长安为松赞干布迎文成公主入吐蕃。唐太宗非常喜爱噶尔东赞的聪颖、善辩和忠诚,
赐姓为“论”,并在当时封授噶尔·东赞以
右卫大将军职,并且“诏以琅琊公主外孙女妻之”,却被他婉言相拒。因此,噶尔·东赞以其“进对合旨”,深博唐王朝廷上下的敬重。汉文史籍称赞他“颇解兵术,吐蕃赞普以国事委之。讲兵训师,雅有节制。吐蕃之兼并诸羌,雄霸本土,东赞有力焉”。今仍珍藏在
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唐朝著名画家
阎立本所绘之《
步辇图》,就是唐太宗接见吐蕃迎婚使者噶尔·东赞的历史场面。松赞干布逝世后,即位的赞普
芒松芒赞年龄幼小,以其噶尔·东赞辅佐朝政。辅政期间,噶尔·东赞继续忠实地执行松赞干布的唐蕃友好及巩固室政权的各项国策,曾率部平定了吐蕃本土珞部的叛乱。继而率兵出击白兰氏(今青海
柴达木盆地都兰、巴隆),此后连年向吐谷浑部落发动进攻,在唐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大破吐谷浑部,受此打击后,
鲜卑族吐谷浑部一蹶不振,吐谷浑可汗诺曷与
弘化公主只得带数千帐(户)弃国出走,奔赴中原向唐王朝请求徙居内地。。其后,噶尔·东赞亲自率兵屯驻青海地区,后于唐乾封二年(公元667年)逝世于青海日布,其子赞业、
钦陵相继袭大相职,子嗣掌管吐蕃军政大权、处理内外事务、助理国政达半个世纪之久。
噶尔·东赞的后裔子孙,世代以唐皇所赐“论”为姓氏,称论氏。唐
圣历二年,噶尔·东赞之孙
论弓仁统吐谷浑部七千帐归唐,官右玉钤卫
大将军,居家凉州(今甘肃武威),并“以官为氏”,称论氏。
杜佑注解说:“禄东赞之子论钦陵,
本姓‘薛’氏,世为大论,后遂以官为氏。”姓氏学界一般认为,在此前,中国没有论氏,论氏始自吐蕃之“以官为氏”,后汉化称论氏,族人大多融入汉族,汉化族系后有改为伦氏者。
第三个渊源
源于
满族,出自
金国时期
女真族古姓,属于以氏族称谓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
黑龙江志稿》记载:
⑴.满族乌古伦氏,亦称乌色里氏,源于金国时期女真族乌古伦氏部落,在明朝时期改称乌库理氏,
满语为Ukuri Hala,汉义“
细鳞鲮鱼”,世居
黑龙江流域,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伦氏、
商氏、刘氏、
乌氏、
李氏、讷氏、桑氏等。
⑵.满族
格伦觉罗氏,满语为Gerungioro Hala,出自
觉罗氏世家。按史籍《
清朝通志》的记载:“宗室、觉罗之外,有民觉罗氏。其族属之众者,冠以地名,如伊尔根、舒舒、西林、通颜之类;散处者,上加民字以不同于
国姓也。”在史籍《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也说:“觉罗为
满洲著姓。内有
伊尔根觉罗、舒舒觉罗、
西林觉罗、通颜觉罗、
阿颜觉罗、
呼伦觉罗、
阿哈觉罗、察喇觉罗、嘉穆瑚觉罗、格伦觉罗等氏。其氏族繁衍,各散处于穆溪(今辽宁
新宾木奇镇)、叶赫(今吉林
四平)、雅尔湖(今辽宁
抚顺大伙房水库‘
萨尔浒风景区’)、乌喇(今吉林
永吉)、瓦尔喀(今吉林
珲春河流域)、松阿里乌拉(
松花江)、阿库里(今
乌苏里江上游支流
俄罗斯阿库里河流域)、佛阿喇(今辽宁新宾
永陵镇)、哈达(今辽宁开原、
西丰)、汪秦(今吉林
汪清)等地方。另外,
锡伯族也有觉罗氏,备考。”在清朝末期有冠汉姓为伦氏、
赵氏、呼氏、
金氏者,皆世代相传。
⑶.满族
呼伦觉罗氏,满语为Hulungiolo Hala,出自觉罗氏世家。同上,呼伦觉罗氏的后裔子孙,在清朝末期有冠汉字
单姓赵氏、伦氏、呼氏、金氏者,皆世代相传。
第四个渊源
源于
达斡尔族,出自元朝时期
蒙古族呼伦贝尔氏族,属于以氏族称谓汉化为氏。据史籍《
黑龙江志稿》记载:达斡尔族呼伦贝尔氏,以地名为氏,世居
黑龙江流域。后满族亦引以为氏,满语为Hulunber Hala。呼伦贝尔氏后冠汉姓有呼氏、伦氏、贝氏、崔氏等。
第五个渊源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族努特伦氏族,属于以氏族称谓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努特伦氏,世居蒙古喀喇沁草原。后满族亦引以为氏,满语为Nutelun Hala。努特伦氏后冠汉姓有伦氏、
曹氏等。
第六个渊源
源于官位,出自金国时期官吏
国论勃极烈,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国论
勃极烈,金国政权中设置的官名,是女真贵族承掌的一种职务,“国论”就是“贵”的意思,多由皇子、亲王担当,是勃极烈的助手。金国政体中的
勃极烈制度,是金国建国初期的重要政治制度,对金国政权的政体形成起到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勃极烈,是金国的
开国皇帝金太祖完颜·
阿骨打建立的倚重
国相级别的高级官员统治国家的制度。
北宋政和五年(金收国元年,公元1115年)农历1月,完颜·阿骨打建国称帝。农历7月,完颜·阿骨打将女真族当时由
都勃极烈、国相、各勃极烈参与的相对较庞大的议事会,改组为皇帝朝政和少数国相级别的高级核心官员共议国事的勃极烈制度。金国的皇帝,就是原女真政权中的都勃极烈,而
谙班勃极烈是
皇储,此二勃极烈的名称一般没有前缀。自谙班勃极烈以下,国论
乙室勃极烈以上(包括移国论乙室勃极烈),各勃极烈均有“国论”前缀,表示国相级别的尊贵。这包括相当于国相的原国论勃极烈(后被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改为
国论忽鲁勃极烈,后又被
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加入两个副手即
国论左勃极烈和国论右勃极烈)和相当于国相助手的国论
阿买勃极烈、国论昊勃极烈以及国论乙室勃极烈。国论乙室勃极烈以下的各级勃极烈,就没有“国论”之前缀。他们并非勃极烈制度的核心成员。到了金太宗完颜·吴乞买加入国论左勃极烈和国论右勃极烈成为国论忽鲁勃极烈的助手后,就连原来有“国论”前缀的国论阿舍勃极烈、国论昊勃极烈以及国论乙室勃极烈都失去了国相助手的作用,而不再是勃极烈制度的核心成员。
在女真族诸多勃极烈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官爵称谓为姓氏者,称国论氏,女真语为Golun,后汉化为单姓
国氏、论氏、以及谐音的伦氏,皆世代相传。该支论氏、伦氏族人皆尊奉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完颜旻)为得姓始祖。
得姓始祖
泠伦(伶伦)、论东赞(禄东赞、噶尔·东赞)、完颜·阿骨打(完颜旻)。
迁徙分布
伦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五百位,在
台湾省也名列第七百零四位,多以南海、京兆、
武威、
辽东为郡望。
今在
广东省的
广州市、
佛山市南海区、三水市、
高要市、
江门市
鹤山市、
开平市、
肇庆市怀集镇、
封开县、
云浮市
南盛镇、
东莞市、
韶关市、平南市,
吉林省的吉林市、
通化市、
洮南市,辽宁省的
沈阳市、
抚顺市、开原市、
营口市
大石桥、
海城市、
铁岭市,
山东省的
济南市省
章丘市、
商河县、
日照市
莒县、
淄博市、
潍坊市昌乐县、
寿光市、
聊城市
茌平县、
菏泽市、
临清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
乌鲁木齐市,河南省的
安阳市
汤阴县伦黄村、
滑县瓦岗寨、
漯河市、
新乡市
长垣县、
获嘉县、信阳市,
黑龙江省的
齐齐哈尔市,
北京市,
河北省的
石家庄市、
沧州市
吴桥县、
唐山市滦县、
秦皇岛市
卢龙县、
邯郸市
临漳县,
内蒙古自治区的
巴彦淖尔市
磴口县、
乌兰浩特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
南宁市隆安县、
贵港市
桂平市紫荆镇、
崇左市,
上海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湖北省的武汉市,
山西省的
晋城市
高平市,
江苏省的苏州市,湖南省的株洲市,
澳门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新加坡等地,均有伦氏族人分布。
传统文化
郡望堂号
京 兆:京兆原本为
京兆尹,“尹”为太守。西汉
太初元年
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
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
西安)。
武威郡:
西汉朝元狩二年(
庚申,公元前121年)在原
匈奴休屠王的地域置郡,治所在武威(今
甘肃民勤),为
凉州的州府所在,历史上曾称“西凉”、“姑臧”。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的地区。西汉朝元鼎年间(公元前116~前111年)以后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西部、武威东部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地区。东汉时期移治到姑臧(今甘肃武威)。
十六国时期的
前凉、
后凉、
南凉、
北凉诸国皆建都于该地。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
燕国置郡,洽所在
襄平(今
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
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改为国;十六国时期的
后燕末地入
东海郡;
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
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
辽西两郡地置
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
昌黎(今
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
昌黎郡。②
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
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
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
辽东都司,治所在
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
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
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清)所并。③军镇名,明朝“
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
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
隆庆元年(
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京兆堂:以望立堂。
武威堂:以望立堂。
辽东堂:以望立堂。
东武堂:源起密州的伦氏堂号。密州,今山东
胶州、
胶南沿海地区。
家谱文献
河北
唐山滦州伦氏家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
手抄本,残卷。现被收藏在河北省唐山市滦县伦庚龙处。
广东佛山南海伦氏重修族谱,(现代)阖族编修,2003年计算机激光制版
胶印本。现被收藏在广东省
佛山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室。
字辈排行
河北
卢龙、
内蒙古乌兰浩特伦氏字辈:“井树武志……”
河北滦县、广东南海伦氏字辈:“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注:有循环使用者。
山东莒县伦氏字辈:“立志知英广...”
宗祠对联
1、四言通用联
南伦家声,京兆世胄:河南汤阴伦氏家族宗祠楹联。
2、九言宗祠联
一门四进士名垂青史,千古多豪杰光照后人。
姓氏名人
伦氏刘氏本“一家”(伦氏族谱无相关记载,有争议。)
《南海伦氏族谱支派图》中看到,该族谱是由
伦文叙直系第五代孙子所写,当时还邀请了有社会名望的友人梁叶千(伦文叙中状元时担任宰相的梁绪太师后代)作序。
第22代后人伦杏港翻开
泛黄的族谱,“其实伦氏家族一开始并不姓伦,我们都是刘伯公的后人。” 伦杏港说,伦氏鼻祖本是陕西封土食爵德奚刘伯公,其后裔刘忠官至后唐的
兵部尚书。退休后居于江西,他的儿子刘伦爱打抱不平,喜结交义士,官府因此感到惧怕,要加以治罪。后来刘伦逃到广东
南雄封川
江口落户,以名为姓,此乃南伦姓氏始源。
后来,第三世祖伦次陆继续远迁南下,在南海黎涌村落户(现
禅城区黎涌村),出任广州司教授的职位。“在第六世祖伦善被奸人陷害而入狱后,伦氏后人开始分散各地,伦文叙的祖辈则继续留在黎涌村。
(注:伦氏族谱记载,三皇五帝即有伦氏,伦氏兴于汉唐。在唐朝时就有“京兆世胄”之称,乃京兆贵族大户。而“汉唐封土食爵奚刘伯公”是功名的称谓,伦氏与“刘”姓改伦无关系。)
伦次陆:字鸿渐,号羽仪,先汴人。生于宋淳熙乙丑岁六月十五日,宋宝庆乙酉科举人,
丙戌科进士,官至
儒林郎,特授广东
广州府教谕,终于宋
淳佑丁酉岁
七月初八日,
享寿九十三岁,葬于封川县岗口石燕山。原配
何氏,诰封宜人。生于宋淳熙丁卯岁七月十六日,终于宋淳佑丙戌岁二月十五日,享寿八十岁,合葬在封川县岗口石燕山。祖祠建在南海黎涌乡,其生四子,长子:伦乐静,迁居
顺德石啃乡落藉,丁财一向平稳,离祖祠仅十里远,咸丰岁辛酉科
东莞伦常得中第六十三名举人是其开支,三子:德辅,一向落藉南海黎涌乡,离始祖祠甚近。明朝
伦文叙父子四元是其所出。
伦文叙(公元1466~1513年),字伯畴,号迁冈;南海黎涌人(今广东佛山),著名明朝大臣。
伦 明:(公元1872~1942年),字哲如,又字喆儒;广东
东莞人。著名近现代藏书家、版本学家。
伦 瑛:河北滦州人,明 天顺六年,进国子监,后任
山西布政司理问(
正四品,管理刑事
校勘、诉讼)。
伦 浃:河北滦州人,字元古,著有《长城二永平府部艺文钓台记》和《元谷文集》。
伦之楷:河北滦州人,字百式,伦浃之子,天启年间(1627年)丁卯举人,明朝崇祯七年(1634年)丁卯,任
巡仓御史,荥泽令,
云南道、
陕西道监察御史(
正七品),巡视京通仓场。
伦品卓:河北滦州人(葬于卢龙县),清朝(1677年)前后,任
南康知府(今江西星子县,正四品),与
姚启圣重修
白鹿洞书院(有历史记载)。
伦可久:河北滦州人,品卓长子,康熙31年(1692年)陕西
庆阳府同知(
正五品)
伦可大:河北滦州人,品卓次子,字子受,监生,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任化州知州,康熙三十一年到任山西
泽州知州(
晋城)(
从五品)。康熙三十二年,泽州知州伦可大终于完成了扩建体仁书院的计划。与此同时,康熙皇帝的老师
陈廷敬恰巧返回晋城,准备主持修建
皇城相府的“中道庄”。于是,伦可大请陈廷敬一同去参观了古书院的旧址,而陈廷敬则应伦可大之邀,写了一篇《体仁书院记》。
伦 觉:河北滦州人,伦可大之子,
云南大理府通判(
正六品)。
河北滦县人,天琪
影视艺术学校客座教授、主讲影视艺术创作。著名设计师、美术家、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会员、中国录音协会理事。原
八一电影制片厂制作主任、
横店影视城秦王宫的总设计师。创作的影片多部获国家政府级多项大奖,并入选为《中国电视艺术年鉴2006卷.电视艺术人物篇》。
伦朝平
1952年8月出生,一级高级检察官。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伦立广
(公元1951年~今),主任医师,山东莒县人,原国家
卫生部卫生
检疫局检疫处处长,北京市
卫生检疫局局长,现任北京市
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巡视员、
中国信鸽协会副主席,在卫生、食品
检验检疫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伦立勇
伦立军
祖籍山东莒县,现任哈尔滨师范大学计算机系教授,
硕士生导师,毕业于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教授,主要讲授的本科生课程有操作系统和软件工程。长期从事软件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先后主持
黑龙江省教育厅和
哈尔滨师范大学科研项目四项,参加多项,发表学术20余篇,编写和主审多部本科生教材。
伦立德
男,(公元1963年~今),主任医师,山东莒县人,1984年毕业于
山东医科大学医疗系,1991年毕业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获内科
肾脏病硕士学位。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注重在工作中不断提高临床工作能力,多年刻苦、严格的临床训练,使之奠定了雄厚的内科学基础,掌握了临床工作的各种技能,具备了丰富的
临床经验。
伦立民
男,1963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副主任检验师,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青医附院东区
检验科主任,青医附院检验科副主任,
青岛市
分析测试学会
临床检验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青医附院德灵示范实验室副主任,
青岛大学医学院临床检验
诊断学教研室副主任。并于89-90年赴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进修。
伦知见
男,汉族,山东莒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82年参加工作,
副主任医师。现任
沂水中心医院超声科主任。主要社会兼职:滨州医学院、
济宁医学院、
临沂医专兼职副教授,
中华医学会会员,山东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
医学超声工程委员,临沂市超声学会副主任委员。
伦丽芳
女.1958年1月生,广东省东莞市人,大专文化,广东省
东莞市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主管护师。
伦 伟
山东聊城人,现任山东省聊城市
莘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伦志华
伦智义
山东莒县人,现任山东省
日照市工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
伦智杰
山东莒县人,现任山东省莒县
桑园镇党委书记,
人大主席。
伦智峰
山东莒县人,生于1984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现就职于公安部直属
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
伦志明
现任黑龙江省
食用菌研究所所长、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副教授,在国内食用菌种植培育技术方面有一定的造诣和影响。
伦立吉
(公元1943~今),山东莒县人。著名中共基层
党务工作者。原莒县
阎庄镇伦家当门村党支部书记。他牢记党的宗旨,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成绩。
伦杰贤
1950年生,辽宁金州人。现为
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
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评审委员会委员,
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大连市人大代表,
大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书法作品相继荣获全国第四届书法展一等奖,全国首届电视书法比赛一等奖,全国首届兰亭书法大赛一等奖及
辽宁省政府奖,大连市文学艺术最高奖“金苹果”奖等。部分书法作品被中南海、
中央电视台、中国美术馆、辽宁博物馆收藏,书法作品曾入第三、四、五、六届全国中青年书法展,首届全国篆刻展,首届全国
艺术博览会,中日代表书法展,香港中日书法交流展等国内外重大展览,名字被编入中国美术年鉴,中国书法名人辞典等。
伦志明
生于1956年,山东莒县人,
中学高级教师,现为山东省
楹联艺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商联书画院会员,受莒县老一代书法家王君安、
王玉宽老先生的亲自指点,常参加一些书法比赛活动,并多次获奖。1998年7月毕业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专业,自1973年起便笔耕不辍,一直从事一线教学。
伦志炎
(公元1934~今),建筑
结构工程师地产代理先驱——永伦集团总裁,伦志炎先生自一九七零年代以来即为具有丰富经验之香港地产投资者。彼于一九五七年毕业于中国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自二零零一年起即获委任为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客席教授。彼为香港地产代理商总会之永远名誉会长,以及中国广东省
罗定市
荣誉市民。伦志炎先生为永伦集团之创办人,该集团为在香港成立之多元化业务
公司集团,主要从事
物业投资、放款(只接受不动产或上市公司股份作抵押)及提供酒店与物业管理服务之业务。伦志炎先生并透过
合营企业在中国从事多个基建
投资项目。
伦西全
高级工程师。男,1964年出生,河南滑县人。中共党员。1984年毕业于
河南中医学院。现任河南省
安阳路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副经理。主要业绩:多年来任公司研究所所长,从事新药开发研究工作,先后开发出了降血脂、降血压、降低
血液粘稠度的中药保健新药“益寿
调脂片”,通过外贴肚脐治疗
小儿腹泻的国家级四类新药“
小儿敷脐止泻散”。此2项产品分别获河南
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其中“益寿调脂片”还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新产品。对
中医脐疗及中医学“内病外治”有一定的研究,采用中药贴脐疗法治疗道尿症、小儿顽固性腹泻、
妇女病经、
肠梗阻,
自汗、
盗汗具有独特的疗效;采用中药塞鼻与贴脐疗法相结合治疗
偏头痛、
神经性头痛有非常好的效果。先后发表《谈谈脐部用药》、《胡椒敷脐治疗小儿腹泻有关问题的研究》、《敷脐疗法在妇科方面的运用》等论文11篇,并先后发表中医药科普文章30余篇。个人成就及传略载入《中国人才库〈中国医学专家〉》中。
伦义强
现任桂平市紫荆医院.院长,紫荆人。
伦树基
(公元1933~今),广东东范人。著名
地方企业家。曾任广东省东范组织品进出口公司经理,1982年担任公司经理,最近退休。10多年来,他认真执行开放改革政策,积极争取各部门支持,为中国的纺织
工业产品走向
国际市场作出了贡献。
伦仁清
现任广西
南宁地区教育局副长,.广西
桂平市紫 荆镇人。
(公元1957~今),祖籍广东
肇庆。著名香港作曲人及歌手。伦永亮毕业于University of Santa Clara文学士,美国密歇根大学的
古典音乐系硕士。回香港后,伦永亮曾自费推出一张唱片,后以潘光沛写
曲词的一曲《
歌词》,获亚太流行曲创作大赛香港区冠军,从此一直活跃于香港乐坛,幕前以
创作歌手姿态出现,幕后则兼任监制和创作,作曲无数。
在伦永亮自己主唱的作品中,较为突出的作品有《爱在无限天方》、《
你知道我在等你吗》及和
梅艳芳合唱的《
心仍是冷》等。
伦国基
(公元1981~今),祖籍广东
三水。香港人,旅居
澳门。
社会工作者。硕士,
特教中心校长/主任。2011- 今,
澳门弱智人士服务协会属下启能中心,校长/主任。2011-2011,澳门儿童发展协会,主任。2007-2009,
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青少年综合
服务中心,副主任。2006-2007
澳门科技大学,
心理辅导员。2003-2006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获发展与教育
专业硕士学位。1999-2003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获理学士学位。
伦鑫
1990年生,山东莒县人。中共党员,原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生会主席。
伦志明
1928年生,黑龙江
海伦人。中共党员,
行政级别13级,
辽东军区政治部
俱乐部主任(正营职)(1950)、
辽宁省军区政治部秘书处副处长(副团职)(1960)、辽宁省军区政治部秘书处处长(正团职)(1964)、
解放军报记者(1960-1965兼任)、
营口军分区副政委(副师级)(1973),现居
沈阳(兼职辽宁省军区军事
学术委员会委员)(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