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Chí)姓,姓氏多源,汉族的迟姓来源有商代贤人迟任、鲁孝公之子公子展及孔子弟子樊须,其他民族的迟姓来源有鲜卑族尉迟、安迟两氏,满蒙两族的迟佳氏等等。
历史发展
迟[迟、邌、遟,读作chí(ㄔˊ)]
姓氏起源
源于
子姓,出自
商朝贤人迟任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商汤王朝初期有个大贤人叫迟任。
殷王盘庚为汤之九代孙,商朝第二十位国王,在位二十八年,曾从奄(今山东
曲阜)迁都于殷(今
河南安阳西北),当时遭到贵族的反对。但是
盘庚决意迁都,并作
诰书晓喻举国王臣百姓,违者重惩,史称“
盘庚迁殷”。盘庚在诰书中就曾引用迟任的格言:“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盘庚于公元前十四世纪中叶迁都以后,执行比较开明的政策,人民安居乐业,
文化发展,社会富足繁荣,商王期从此中兴。故商又可称为殷或殷商。盘庚迁殷后,继续“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故而在他逝世后,“百姓思盘庚”,乃作盘庚三篇,即保存在今文《
尚书》中的《盘庚》三篇。有此殊荣,迟任的后人遂以其先祖名字为姓氏,分别有迟氏、
任氏,
得姓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源于姬姓,出自春西周晚期
鲁孝公之子公子展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西周晚期,鲁国君主鲁孝公姬称(公元前796~前769年在位)有个儿子叫公子展,亦称公子辗。
在公子展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辗迟氏,后省文简改为
单姓迟氏、展氏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末期
孔子弟子
樊须,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姓谱》记载,孔子弟子樊须,字子迟,世人亦称为“
樊迟”。
在樊须的后裔子孙重,有以先祖之字为姓氏者,称迟氏,世代相传。
源于
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跋部尉迟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距今一千六百余年前,
西北地区有一个氏族部落号“尉迟”,其祖先是
中亚胡人的一个分支,即后世的“于阗人”,就是塞种人,使用印欧语系
伊朗语族东伊朗语支的于阗语即于阗塞语,其族首领的世家姓氏叫做“Vi-ca”,汉译音为“尉迟”,是冠在从汉朝时期开始立国的于阗国名前的头衔,其意是“征服者”、“胜利者”。尉迟一族后与鲜卑拓跋部联合,被称作“西方尉迟氏”,后逐渐崛起成为一支部落,被鲜卑拓跋部大人称之为“
尉迟部”。之后,尉迟部一直跟随拓跋部称霸于
北方地区。经过长时期的东征西战,鲜卑
拓跋氏终于建立了
北魏政权,当上了中国北方皇帝,而尉迟部也就跟着身价百倍,成为北魏皇室中的世代贵族,也是
北魏勋臣八姓之一。后来,
北魏孝文帝为博大精深的
中华传统文化所折服,在北魏太和十七~二十年间(公元493~496年)将都城从
平城(今
山西大同)迁往
洛阳入主中原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连皇帝的姓氏都由原来的拓跋氏改为
汉姓元氏,同时还下令其余的鲜卑族人也一律改汉姓。鲜卑尉迟氏部落族人便是在这种情形下,以部落名称的谐音汉字“尉迟”为姓氏,称尉迟氏,后逐渐融入汉族之中。
在
隋朝时期,整个尉迟氏家族又进行了第二次汉化过程,许多贵族称单姓
尉氏,平民多称单姓迟氏,奴仆则称单姓胡氏,后来还有尉迟氏被
隋文帝赐改为
杨氏者,如隋朝末期著名的将领
杨义臣就是。杨义臣的父亲就是隋朝的开国大将尉迟崇,后来在战场上牺牲,隋文帝出于对尉迟崇功业的追忆,于是下诏:“义臣可
赐姓杨氏,赐钱三万贯,酒三十斛,米麦各百斛,编之属籍,为皇从孙。”不仅赐予皇室姓氏,还确定了杨义臣在皇族的辈份。至唐朝初期,整个尉迟氏家族即已经完全成为汉族,为
大唐盛世做出了重大贡献。尉迟氏一家后来遭难,惟有二子逃出。为避人耳目,更为兄弟日后相见能够相认计,于是将姓氏“尉迟”拆分为二:老大乃改单姓尉氏,老二乃改单姓迟氏。兄弟相约以此为相认之证,然后洒泪而别,各奔东西。后来,仍有一部分尉氏、迟氏族人恢复了 尉迟氏复姓,与同宗同源的迟氏、尉氏、胡氏、杨氏等世代相传。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安迟氏部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南北朝时期,鲜卑民族中有一安迟氏部族,属于代北鲜卑,即隶属于鲜卑拓跋部。在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元宏)于太和十七~二十年(公元493~496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措施,在其过程中,安迟氏被改为汉姓安氏。
北魏废帝
元钦三年(公元554年)农历1月,
西魏恭皇帝
元廓在登基之后,复辟回改汉姓为
鲜卑姓,鲜卑族
安氏又改回安迟氏。但这种极少数鲜卑贵族的复辟倒退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其时鲜卑民族经过半个多世纪实际上已经基本完全汉化了。在
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丞相
宇文泰之侄
宇文护掌管国家大政,为
大司马,后封晋国公。西魏恭帝四年(公元557年)农历12月,晋国公宇文护迫使元廓禅位于周,改封西魏恭帝为
宋王。不久就杀了宋王元廓。同年,宇文护扶持
宇文觉称周天王,建立了
北周政权,是为北周孝闵帝。
西魏政权灭亡之后,北周孝闵帝大杀称鲜卑拓跋氏的族人,绝大多数已经汉化的原鲜卑人赶紧再纷纷使用汉姓,以免被祸及,该支安迟氏族人后分别改为单姓安氏、迟氏,融入汉族,世代相传。
源于
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迟佳氏,亦称持佳氏、持嘉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即赤盏氏,在金国时期称石盏氏,
满语为C’ygiya Hala,世居哈达地区(今辽宁
西丰小清河流域),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
蒙古族中亦有迟佳氏,原为金人入元籍形成,与满族迟佳氏同宗同源。
清朝中叶以后,满族、蒙古族迟佳氏多冠汉姓为迟氏、张氏、池氏等。
源于其他
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迟氏,世代相传。
姓氏始祖
迟任、
公子展(姬展、姬辗)、
樊迟(
樊须)、
尉迟恭。
迁徙传播
迟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在当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三十八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二百六十二位,人口约四十万六千余,占全国
人口总数的0.0025%左右。迟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迟姓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在都是一个小姓。
先秦时期,起源于山东的迟姓,到明朝时仍以山东为主要聚集地。随后向北迁移,当时河北是重要的移民地。进入清朝,
闯关东进入
东北地区。
人口分布
当代迟姓的人口大约有33万,为第二百三十八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6%。迟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
黑龙江、
辽宁、
内蒙古,这四省区大约占全国迟姓总人口的75%,其次分布于吉林、河北、湖北、北京等地。山东为迟姓第一大省,占迟姓总人口的19%。
迟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图238)表明:在在鲁冀大部、江苏北部、京津、黑吉辽、内蒙古东部,迟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达到0.05%以上,中心地区可达0.4%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7.2%,居住了大约79%的迟姓人群。
迟姓人群总的血型分布是:O型占30.7%,A型占27.8%,B型占31.6%,AB型占9.9%。
传统文化
郡望堂号
太原府:亦称
太原郡。战国时期
秦国庄襄王四年(
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
晋阳(今
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
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
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
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
亦在此地。
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期(庚辰,公元980年)改
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
金国的
河东路、
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改为市,成为山西省会所在,一直沿用。
太原堂:以望立堂。
镝余堂:唐朝时有
鄂国公尉迟敬德,战功累累。有奸臣说他要造反,
唐太宗便招他来问。他回答说:“我随陛下身经百战,现在留下的,是枪刀弓箭里面捡回来的一条剩下的命。现在天下已定,你就疑惑我要造反吗?”说罢,就脱光上衣往地下一扔,要唐太宗数他身上的伤疤,唐太宗流着泪抚摩着他身上的几处箭伤刀疤,安慰他,还令其展示给廷下群臣看。后世子孙有以“镝余堂”为堂号者。
忠武堂:唐朝时鄂国公尉迟敬德,战功累累。唐太宗在他逝世后赐谥号为“忠武”。后世子孙有以“忠武堂”为堂号者。
惟新堂:南朝时期的迟昭,官至
淮东太守,锐意维新,颇有善政。其族人因以为“维新堂”。
宗祠楹联
——佚名撰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商代贤人迟任,
殷王盘古迁都,作诰谕民,引迟任
之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下联典指南朝时迟昭,官淮东太守,出仕锐意维新,有善政。
——佚名撰迟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商代贤人迟任,
盘庚迁都至亳时,作
诰书晓喻百姓,曾引用迟任的格言:“人惟求旧(用人要找熟悉其性格、能力的老人);器非求旧,惟新(用器物则要找新的)。”下联典指南朝时迟昭,官淮东太守,锐意维新,颇有善政。
家谱文献
山东蓬莱迟氏家谱,著者待考,蓬莱市
刘家沟镇迟家村迟福林支阖修,现收藏在山东省蓬莱市刘家沟镇迟家村迟耀顺处。
山东
莱阳迟氏家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年毛笔
正楷手写本。注:为明末山东蓬莱大
迟家迁移至莱阳的一支。现被收藏在秦鑫手中。
山东
日照迟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末年木刻
活字印本,2008年阖族重修。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日照市迟明柏处。
山东
胶州迟家续谱,(民国)阖族继修,民国年间木刻活字印本,1954年续修。现被收藏在山东省。
山东
茌平迟氏续谱,2000年续修。现被收藏于茌平县迟桥村。
山东
莱州驿道镇迟家村(墩上迟家)家谱,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公元1898年4月)十四世祖迟芳春始记,民国十九年二月(公元1931年3月)十五世祖迟同善续谱,手写本。孤本收藏于山东省莱州市迟泽远处。
安徽横阳迟氏
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
安徽省图书馆、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
博望镇横山村。
姓氏族训
行孝悌:子孙务宜孝悌为先,和睦为本,尊老爱幼是家族的
传统美德,子孙务必牢记之。
存忠厚:人能忠厚,
乃能集福,切勿伤失人情,以防积祸。
贵扑实:己身朴实,为子孙效之,凡饮食穿衣,器物不可求虚,丰华过度。
勉勤俭:“勤”可生财,“俭”可节财,二者为治家之道也。
严族法:族人要亲厚,如有患难,要相救相恤。
禁赌博:赌博乃败家之媒,世人十赌十败,严禁赌博。
戒酒色:
好酒易败德,好色易惑志,好酒好色者,事业不可成也,必严禁之。
立真品,敦彝伦,务正业,远匪人,尚节俭,禁邪淫,戒非分,存实心。
字辈排行
山东日照、台湾
台北迟氏字辈:“允肇令名毓庆百世葆善树志以培尔祚”。
山东莱州迟氏一支字辈:“戒浮薄而重质朴”。
山东海阳迟氏一支字辈:“丙金永少进(建)书文”。
山东蓬莱迟氏一支字辈:“本有家耀焕兆瑞继贤良
先儒鸿声远”。
山东蓬莱迟氏一支字辈:“本宗澄耀运”。
山东蓬莱迟氏一支字辈:“应云树焕培”。
山东蓬莱迟氏一支字辈:“万明应云树焕培基”。
山东莱西迟氏一支字辈:“宗功尚道德家庆统贤良举国文章贵承先世泽昌”。
山东黄县迟氏字辈:“有德本乃大作世永长存”。
山东陵县迟氏字辈:“吉祥在天永世积德”。
山东鱼台、
东阿迟氏字辈:“衍允会庆连
广宗贵士传乐道常遵守明瑞续万年”。
山东
烟台迟氏字辈:“守忠国学文代齐可成……丕兴秉正敬日永昌”。
山东莱阳迟氏字辈:“宗功尚道德家庆毓贤良文光高伯子绵延世泽长”。
山东茌平迟氏字辈:“开衍允会庆”。
山东
胶东迟氏字辈:“景云绍心(永增)法万丰敬秉(僧)守(升本)文(作)振志”。
山东迟氏一支字辈:“文玉传永长维新福德良”。
山东迟氏一支字辈:“清日道德家乃玉贤良华国宪章贵承先思哲昌”。
辽宁
营口迟氏一支字辈:“兆志德林元昌门第克承
基业丕振家声”。
辽宁
丹东迟氏字辈:“恒吉仁德克彦玉庆崇本深源华宗连芳”。
安徽
马鞍山当涂县博望镇上
迟村迟氏字辈:“启大正宏昌,广生财有道,功宽信敏
安徽
马鞍山市
博望区博望镇大迟村迟氏字辈:兵民恭实纪,大本培之厚,开沅道乃长。
内蒙古
呼伦贝尔莫力达瓦迟氏字辈:“国克令家振学成福德扬功清常显富金玉喜庭堂”。
江苏
江宁迟氏字辈:“元明开定延长序承家显运兴秉经宜志学济世本信仁”。
台湾台北迟氏字辈:“培基先远志立业家恒祥良善传述广富贵延世昌”。
山东海阳
埠后村迟氏字辈:“登之同国□云□万纯(斌)
昌泽(鸿)”。
迟氏一支字辈:“典永曰培兴”。
迟氏一支字辈:“恒吉仁德克岩余庆”。
滇黔迟氏字辈:“ 远之国潘文元安,永天正绍学焕宽,上辅绳宗建启定,洪大开勋财配观,龙章献瑞生金榜,先占抡瀛万顺全”。
名义图腾
迟,本义是行进舒徐、缓慢。弓I申有缓而不迫之义。与早相对,晚也。迟人与行动慢有关,可见迟氏族所处
地理位置的偏远。迟,有久、等待之义,古人多用作人名,最终出现迟姓。
姓氏名人
《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迟姓历代名人4名,占总名人数0.009%,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五百七十四位;迟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01%,排在并列第三百二十五位;迟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02%,排在并列第二百七十七位。
历史上迟姓的重要人物有:明朝嘉庆进士、
兵部侍郎迟凤翔;
监察御史迟大成;清朝
聊城知县迟维坤。
春秋战国
迟任:商代贤人,在《尚书》中有关他的记载很简单,只是《盘庚·上》篇里被“王”顺便提起过:“迟任有言曰: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这是迟姓的最早记录。
南北朝时期
迟昭:南朝时人,官淮东太守,锐意维新,颇有善政。以后史书于迟姓,尽于
绝笔。
迟大成(生卒年待考),号之莱;山东莱阳人。著名明朝官吏。明天启五年进士,中第三甲二百零九名。授
江都知县,迁
监察御史,有
铁面之称。
明清时期
迟凤翔(生卒年待考),字德征,号朐岗;山东
临朐东门外
迟家庄人。著名明朝大臣。
迟凤翔约生于明嘉靖初年,卒于
明万历后期。明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中举人,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进士,中第二甲二十六名。
初授户部主事,后任
兵部职方武
选司郎中、陕西洮岷兵备副使、
都察院右佥
都御使、
户部侍郎、
兵部侍郎等职。为官清正,不阿权贵,“以廉能著称”。修武备,兴学校,注重人才,常以计略平定边患,因而屡受朝廷赏赐。迟凤翔在京城为官多年,深知宦海浮沉,晚年引退,以母病告归故里。居乡不持前功,并能廉静自处,见者皆不知其曾显居高位。晚年嗜经书,勤著述,七十岁时犹与诸生讲艺不辍。著有《四书说》、《易经说》、《朐冈集》等。与县内
冯惟敏、傅应兆、
张邦彦齐名,时称“临朐四杰”。迟 煌:(生卒年待考),清
满洲正白旗人。著名清朝官吏。清顺治九年进士,中第二甲十一位。
迟之金(生卒年待考),
奉天府人(今辽宁
沈阳)。著名清朝官吏。清康熙五年进士,中第三甲八十五名。
迟维坤(生卒年待考),字简堂;满洲汉军
正白旗人。著名清朝官吏。清
康熙年间,任山东聊城
知县,每月三、八日召诸生课文,问政事得失,又每年三、七月巡视农田。重治盗贼,杜绝胥吏盘剥,颇有善政。
迟逢元(生卒年待考),山东莱阳人。著名清朝官吏。清乾隆四年进士,中第三甲六十五名。
近代以来
迟子建:女,著名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2010年3月提名
迟子建同志为黑龙江省
作协主席候选人。1964年元宵节出生于
北极村,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以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五百余万字,出版四十余部单行本。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伪满洲国》《
额尔古纳河右岸》,小说集《逝川》《
雾月牛栏》《
清水洗尘》,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
我的世界下雪了》等。出版有《迟子建文集》四卷和三卷的《迟子建作品精华》。《雾月牛栏》曾获得
第一届鲁迅文学奖、《清水洗尘》获
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小说《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获
第四届鲁迅文学奖(2004—200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澳大利亚“悬念句子奖”等多种文学奖项,作品有诸多海外译本。迟子建是当今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她是一位三次获得
鲁迅文学奖、两次获得
冰心散文奖、一次
庄重文文学奖、一次澳大利亚
悬念句子文学奖、一次
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在所有这些奖项中,包括了散文奖、中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奖等。
迟炳烈:男,1945年7月生,山东胶州人。中共党员。毕业于黑龙江广播学院, 进修于南京市东海文学院
研究生班。高级教师。现任哈尔滨市依兰高中高级教师,系中国教 育家协会会员、
北京市写作学会会员。北方文学艺术研究所作家
创作中心作家、诗人。从 事
语文教学与研究,取得显著成绩。1981年开始发表论文,主要作品有:“阅读·观察·写 作”、“让学生的文章写得更美些”、“辩证分析六方法”等30余篇,分别发表于《语文教 学通讯》、《中国教育研究论文集》、《中国青少年写作年鉴》(96卷)等书籍报刊上。曾 获北京市写作学会优秀科研成果奖、“奥林匹克杯”全国教师论文大赛一等奖、全国优秀写 作辅导教师奖。199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有诗歌《欢乐课堂》、《走在风雪中》、《红叶 颂》等百余篇,分别登载在《精短文学作品选集》、《渤海诗报》、《当代作家报》、《北 方作家》、《诗神》及《当代诗人诗作精选》等四十余家书籍报刊上;有诗集《绿色的梦》 、《教师之歌》诗合集《当代校园诗人10家》写作范文合集《当代中学语文教师范文精选》 ,著有
学术论文集《点燃思维的火花》等。曾获1995、1997年全国文学大赛奖;1996年北京 市写作学会文学创作成果奖;1998年全国十佳校园诗人教师奖。
迟福林:男,1951年8月生,山东
蓬莱人。硕士,研究员。现任中国(海南)改 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兼任中国
经济体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经济学会会长、北 京大学客座教授,
南京大学、
厦门大学兼职教授,海南省委党校教授。1978—1984年国防大 学马列主义基础教研室任教员;1979—1981年
北京大学进修;1984—1986年中央党校理论部 学习,兼任理论部学术组组长,中央党校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小组主持人;1986—1987年中央 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做研究工作;1988—1993年海南省委
政策研究室、省体制改革 办公室主要负责人,兼任海南省改革发展研究所所长;1991—1998年中国(海南)改革发展 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院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98年至今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 长。近些年致力于经济改革问题与经济政策研究,一些研究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著有《论转型时期的经济改革》、《走向大开放》、《为改革鼓劲》、《迈向新体制—中 国转轨时期若干问题研究》、《中国经济转轨的迫切任务》等专著;主编《走向市场经济的 中国丛书》10本、《国企改革丛书》6本等20余本书;撰写学术论文300余篇。一些论文被国 内外重要报刊发表并获奖。其中,《市场经济环境下国有经济的发展》一文获蒋一韦企业改 革与发展学术基金首届优秀论文奖,《当前确立劳动力产权至关重要》一文获优秀社会科学 论文一等奖等5项奖。《海南:希望与出路的选择》一文获海南省精神文明奖,《中国股份 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正确方针》一文收入《江泽民重要论述研究》。主编的《海南新体制构架 与实践》一书获国家“八五”重点出版图书奖;主编的《新世纪》是海南省获国家优秀 社会期刊
提名奖的杂志并连年获海南优秀社会期刊奖。主笔向中央有关部委提交的30余份政 策建议报告受重视,有些建议被有关决策部门所采纲。主持的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先后举办的50余次国际学术研讨活动和10多项培训活动产生了较大影响,促成了
联合国开发 计划署、德国政府、荷兰政府授助等
国际合作项目的实施。先后被评为“海南省有突出贡献 专家”和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迟云鹏(生卒年待考),山东省茌平县迟桥村人。著名民国时期大军阀。民国初期的
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迟云鹏任
吴佩孚讨逆军直鲁海疆防御
总指挥。
迟浩田(1929--),男,汉族,山东省招远市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
中央委员,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88年9月14日,中央军委举行恢复
军衔制后的第一次授予
上将军衔。
迟万春(公元1946~今),山东
文登人。著名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1965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哈尔滨军事
工程大学学习,197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0年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大学学习毕业后,历任
国防科工委第26基地学员,技师,政治副指导员,
观测站政治处主任。
1980年3月~1981年4月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学习,1981年4月后任观测站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基地
后勤部政治委员,基地政治部副主任。1986年12月任国防科工委后勤部
政治部主任。1988年8月任国防科工委西安卫星测量控制基地副政治委员,1989年9月~1990年7月
陆军指挥学院基本系学习。
1993年2月任
太原卫星发射基地政治委员,1995年任国防科工委政治部副主任,1999年1月任
总装备部政治部主任。1999年6月任
国防科技大学政治委员。
2002年10月任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政治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
1988年9月被授予
大校军衔,1993年7月晋升
少将军衔,2000年7月晋升
中将军衔。
迟志强(公元1958~今),黑龙江哈尔滨人。著名影视演员、民俗歌手。
迟尚斌(公元1949~今),辽宁大连人。著名当代足球人。曾代表国家队出战1976年、1980年两届亚洲杯赛,1974年、1978年、1982年三届
亚运会足球赛,1980年第23届奥运会预选赛等
重大赛事。
1980年在第12届世界杯亚太区预选赛里,
迟尚斌作为队长,率领国家队队友们奋勇厮杀,先后取胜朝鲜、
科威特、
沙特等劲旅,虽然中国队最后析戟
沉沙,但正是从那时起,点起了国人对进军世界怀的希望之火。
1982年挂靴后的迟尚斌考入北京体院教练员大专班;1985~1986年在北京部队队;1987~1995年在日本大坂钢巴队;1995~1997年在大连万达队,获
甲A第三名;1996年在大连万达队,获甲A联赛冠军,“
最佳教练”;1997年在大连万达队,获甲A联赛冠军,“最佳教练”;1998年在国家队;1998年9月执教
四川全兴队,获甲A联赛第五名。八十年代曾长期担任国家足球队队长一职,退役后执教,亦曾赴日执教,回国执教后率大连队取得冠军,后调任国家队助理教练。
2005年受聘执教
深圳健力宝,但不到半年的5月17日,即被深圳健力宝俱乐部免去主教练职务。
迟昭方(公元1968~今),字小山,又署老迟,
斋号卧象山房,职业画家,
张志民弟子,1968年出生于山东日照,为中国国家
画院张志民工作室画家,
中国宋庄画院副院长,
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主攻国画山水,对诗书画印、收藏鉴赏等广有涉猎,被誉为“
齐鲁才俊”、“当代
逸品”。是最具投资收藏潜力艺术家之一。其作品立意高雅,空灵飘逸。著名
美术评论家徐恩存先生赞曰:“画中漾溢着一种鲜活与清新的诗境”;张志民先生评曰:“其画具有超脱的境界。”作品在全国重要展览中多次获奖。曾经在
中国美术馆、日本
东京、
神户、香港、
新加坡等地展出。作品被
中国国家画院、
北京民族文化宫、
山东省政府、
吉林省图书馆及社会名流广为收藏。出版有《迟昭方画集》、《迟昭方水墨》等。
迟重瑞:1952年12月23日生于北京,中国内地男演员、商人。
研究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