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hina Eastern Airlines)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国有控股航空公司,在原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的基础上,兼并中国西北航空公司,联合中国云南航空公司重组而成。东航是中国民航第一家在香港、纽约和上海三地上市的航空公司,1997年2月4日、5日及11月5日,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是中国三大国有大型骨干航空企业之一(其余二者是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历史沿革
1988年,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前身
中国东方航空公司成立。
1957年1月,原民航上海管理处筹建成立上海解放后第一支
飞行中队,该中队随后历经数次整合扩编和名称更迭。
1988年,按中国民航“政企分离”的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在该飞行队伍第5飞行大队的基础上组建成立,该队伍的其它分支先后划归新成立的中国东方航空公司。
1993年10月6日,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成立,明确提出要把东航建设成“以航空运输为主,相关
产业配套,
多角化经营,全方位渗透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国际性航空集团”,除航空运输主业外,投资企业涉及广告传媒、旅游、宾馆、金融、期货、贸易、房地产、
航空食品、设备制造等众多行业。
1994年12月31日以原东航上海总部和子、分公司
整体改制为股份公司,其他没有关联的
全资子公司及在合资企业中的全部股权从东航分立成为东方航空集团公司。集团公司作为唯一发起人以发起方式设立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2月4日、5日及11月5日,东方航空集团公司所属企业——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
纽约证交所、
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交所成功
挂牌上市,被传媒誉为“
中国航空概念股”,为中国民航发展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1997年,东航还依法对原中国通用航空公司实施了兼并。
2000年,在新世纪之初,在民航总局的领导下,
东航主题鲜明地抓改革重组,在中国民航深化改革的热烈氛围中,积极拉开了东航、西北航、云南航联合重组的序幕,统一了三家的思想,完成了清产核算。
2002年10月11日,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告成立。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以下简称
东航集团)是以原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为主体,兼并原
中国西北航空公司、联合原
中国云南航空公司组建而成,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中国三大骨干航空运输集团之一。
2005年1月,东航首
班台商包机航班从上海浦东机场起飞,成功首航2005台商
春节包机,同年4月承担了连战参访台在大陆全程运输保障任务,受到了中共中央台办和国台办的高度评价。
2006年3月14日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首家合作伙伴(航空客运)。东航选用
空中客车A340-600型客机(注册号B-6055)推出彩绘涂装
世博号飞机。
2009年以来,东航集团以全新姿态迎来新的发展,荣膺“中国民航飞行安全五星奖”、荣登《
财富》杂志“最具创新力中国公司25强”,被
国际品牌机构WPP评为“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强”,并排名靠前,连续三年累计赢利过百亿,
净资产回报率位列央企前列。
2009年,东航北京分公司正式运营。
2010年,东航四川分公司成立,基地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2010年,2010年7月28日,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与云南省政府在云南昆明举行
揭牌仪式,正式宣布由东航集团所属东航
股份有限公司与云南省国资委
共同投资以东航云南分公司为主体组建的
合资公司——
东方航空云南有限公司进入
实质性筹建阶段,自此政企合作掀开新的一页。
2012年3月26日,中国东方航空与
澳洲航空公司旗下
捷星航空签订
谅解备忘录,在香港设立各占一半股权的廉航公司捷星香港(Jetstar Hong Kong)将于2013年开始提供服务,先期共出资1.15亿美元,有可能增至1.98亿美元。
2014年9月29日上午,中国东方航空首架
波音777-300ER飞抵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华丽亮相。并且在新机型上喷绘了全新涂装。此架飞机于9月26日从美国西雅图飞抵上海,随即在上海、北京、广州三地进行静态展示。在第二架777-300ER(B-2002)交付后的第二天,东航开启了上海—纽约的航线。
2015年8月,“中国东方航空”品牌入选由《中国品牌价值研究院》主办的“
2015年中国品牌500强”榜单,排名56位。
2017年12月30日,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完成公司制改制并领取新的《营业执照》,正式更名为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东航集团正式由
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
国有独资公司。
2018年1月17日,东航发布关于《东航机上便携式
电子设备使用规范》的公告,标志着东航率先按照中国民航局《
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第五次修订、《机上便携式电子设备(PED)使用评估指南》相关要求,正式形成东航的“落地细则”。东航《公告》发布的同时,正式启用涉及的运行、服务及
管理流程,搭乘东航实际承运航班的旅客可以使用手机、
平板电脑(Pad)、
笔记本电脑、
电子阅读器等便携式电子设备(PED)。
2022年7月1日,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中国东航向
空中客车公司购买100架
A320NEO系列飞机,
基本价格合计约为127.96亿美元。
2023年3月20日,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约188.74亿人民币增至约222.91亿人民币。
2024年7月29日,据中国东航消息,东航第7架C919飞机B-919H(MSN00013)将执行MU9006航班从浦东调机虹桥,正式加入东航机队。这是2024年交付的第3架C919飞机。
2024年10月31日,据空中客车消息,中国东航在德国汉堡接收其首架空客A321neo飞机。 11月12日,武汉直飞河内航线正式开通。这是东航首次开通武汉直飞越南航线,也是东航在武汉开通的第10条国际及地区航线。
2024年11月16日,中国东航第二架“亚冬号”主题彩绘机正式亮相,作为哈尔滨亚冬会官方航空服务合作伙伴,开启这架A330宽体彩绘机的“亚冬空中大使”全球首航之旅。
2024年11月23日消息,中国东方航空云南公司(简称“东航云南”)计划于12月1日起恢复执行昆明-上海浦东-大阪往返航班。
2025年1月14日起,东航江苏公司进一步加密南京直飞曼谷国际航线。1月15日起,东航江苏公司新增南京直飞胡志明市国际航线。1月19日起,东航旗下上海航空将开通“上海浦东-摩洛哥卡萨布兰卡”航线。2月21日起,将加密上海—利雅得直飞航线,从每周3班往返增至每周6班往返。
自2025年元旦开始,中国东方航空计划使用国产大飞机C919,执飞“上海虹桥—香港”往返航班,正式开启国产大飞机在地区航线的商业运营,东航也将成为首家使用C919在香港执飞定期商业航班的航空公司。
2025年年春运期间,东航云南计划执行航班近13000班次,日均航班量320余班,总飞行小时超3万小时。预计整个春运承运旅客约166万,日均人数近3.9万。
2025年1月15日,东航物流旗下东航冷链运营的首条欧洲生鲜定班包机航线——挪威奥斯陆—中国鄂州三文鱼包机航线正式开通。
2025年1月17日,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开通南京-胡志明国际航线。
截至2025年1月24日,东航C919执飞的航线达10条,包括上海虹桥-北京大兴、上海虹桥-北京首都、上海虹桥-成都天府、上海虹桥-西安、北京大兴-西安、上海虹桥-广州、上海虹桥-太原、上海虹桥-重庆、上海虹桥-武汉、上海虹桥-香港。
现任领导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王志清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董事长:
刘铁祥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总会计师/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财务总监:
周启民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董事/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成国伟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万庆朝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李晔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联席公司秘书:
李干斌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何晓群
运营机场
公司业务
经营范围
国内和经批准的国际、地区航空客、货、邮、行李运输业务及延伸服务;通用航空业务;航空器维修;航空设备制造与维修;国内外航空公司的代理业务;与航空运输有关的其他业务;保险兼业代理服务(意外伤害保险)。电子商务(不涉及第三方平台等增值电信业务);空中超市(涉及许可证配额及专项许可的商品除外);商品的批发、零售(涉及国家限制及许可证的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主要业务
东航主要从事国内和
国际航空的客、货、邮、行李运输、通用航空等业务及
延伸服务。辖山东、安徽、江西、山西、甘肃、西北、云南、四川、浙江、北京分公司。控股
中国货运航空有限公司和
中国东方航空江苏有限公司,
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航空有限公司。参股
中国东方航空武汉有限责任公司、全资拥有东方通用航空
股份有限公司。
东航在航空运输
主营业务方面,实施“中枢网络运营”战略,建立以
上海为中心、依托
长江三角洲地区、连接全球市场、客货并重的航空
运输网络。航线除了包括
国内航线外,也经营从上海等地至国际各大城市的
国际航线。拥有贯通中国东西部,连接
亚洲、
欧洲、
澳洲和
美洲的航线网络。构建“统一运营管理模式”,建立起与世界水平接近的
飞行安全技术、空中和地面服务、机务维修、市场营销、运行控制等支柱性业务体系。东航机队主要的机型包括了
空中客车A320、
空中客车A330、
空中客车A340、
波音737、和ERJ-145等。截至2014年拥有各型飞机350多架,通达世界187个国家、1000个目的地的航空运输网络。
延误保险
东方航空宣布为客户提供“
航班延误保险”,在
极端天气频发、航班屡屡延误的情况下,引发了各界关注。但据了解,东航的该服务为“有偿”,乘客需支付20元参保,当
航班延误时,可最多获得1000元赔偿。
记者调查获悉,除了东航外,境外
旅游险大多包含了“ 航班延误”责任,部分银行的信用卡也免费赠送“航班延误”保险。
不少市民赴欧旅游,在临行前都会被强制购买境外旅行险,这是一些国家签证的强制性要求。记者从保险公司获悉,这类保险基本上都含“航班延误”乃至“旅程延误”责任。
但据了解,不同的境外旅行险,对于航班延误超过多少小时以上才能获得赔偿,有不同的规定。有些规定延误四个小时以上就能获得赔偿,有些则规定要延误五个小时、六个小时甚至八个小时以上才能获得赔偿。
除了上述渠道外,“
航班延误险”还可以“免费获得”,前提是有某些银行的航空
联名信用卡。不过,并非所有情况造成的航班延误均能获赔。据了解,有的产品规定,如果
恶劣天气导致整个
机场关闭的,也属于除外责任。
东航机队
客运机队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东航集团客运
机队拥有782架客机。
货运机队
截至2023年12月31日,东航货运
机队拥有14架货机,均为B777F型货机。
通航城市
公司合作
合作当中,东航增发约29.85亿
H股。其中有约11亿股给东航,12.35亿股给新航,剩下的6.49亿股给
淡马锡。每股3.8港元。这次股权认购完成之后,东航、新航及淡马锡分别持有公司
总股本为51%、15.73%、8.27%。拥有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H股股份的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在东航就引入
新加坡航空及淡马锡入股举行
股东特别大会前,提出以每股不少于5港元价格入股东方航空,期望取代新航的入股方案。最后东方航空特别
股东大会上,东方航空引入新加坡航空及淡马锡入股未获批准而搁浅。
2008年末2009年初,在业界有着“拼命三郎”之称的原
国家民航总局副局长、中国南方航空集团董事长
刘绍勇临危受命,接管东航帅印,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求重振东航雄风。
2010年4月16日东方航空(
CEA)与
天合联盟在上海签订入盟
意向书,董事长刘绍勇在签约仪式上表示,签订意向书後,东航将在信息系统丶常旅客系统丶
营销系统丶
服务系统等各方面与联盟成员进行对标,大概需要一年的准备时间,希望在2011年上半年能够正式加入天合联盟。 东航对引进
战略投资者一直持非常开放的心态,引进战略投资者不一定只局限在天合联盟成员内,欢迎联盟内外的航空公司投资东航。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
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7月10日分别召开
董事会,对双方联合重组等相关事项进行了审议。双方董事会各自审议通过了
换股吸收合并议案及相关事项。东方航空董事
会还审议通过了
非公开发行A股和
定向增发H股议案及相关事项。两家上市公司6月8日停牌的股票于7月13日复牌,意味着备受各方面关注的航空企业
重组并购已进入
实质性阶段。
根据此次公告的预案,东航将按照1:1.3的比例向上航股东发行东航的
新股,即每1股上航A股股份可换取1.3股东航A股新股。这充分体现了对
股东权益的保护。
东航上航联合重组不仅是面上广度的重组,更是点上深度的重组。这是推进国内区域航空资源整合的重大举措,是促进中国
航空运输企业做强做优、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加快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步骤。东航上航联合重组将产生明显的
协同效应,有利于公司提高资源使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增强盈利能力,有效回报股东;有利于公司进一步拓展和优化航线网络,使航班具有更好的覆盖性和稳定性,从而为旅客提供更优质的航线产品和中转
服务产品,加快推动上海国际
航空枢纽的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东航上航联合重组完成后,原
上海航空的资产、负债、业务和人员将全部进入东方航空的
全资子公司——上海航空
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航空的品牌将会被保留,以保持业务的延续经营。
此次东方航空非公开发行A股和H股,在国内
国际资本市场募集70亿元资金,这将进一步增加东方航空
净资产,降低
资产负债率,改善
财务状况,提升
经营能力与抗风险能力。
公司文化
形象标识
旧标识
中国东方航空的航徽基本构图为圆形,取红蓝白三色。以寓意太阳、 大海的上下半圆与燕子组合,表现东航企业形象。红色半圆,象征喷薄而出的朝阳,代表了热情、活力,且日出东方,与东方航空名称吻合;蓝色半圆,象征宽广浩瀚的大海,寓意着东航航线遍及五湖四海;轻盈灵动的银燕,象征翱翔天际的飞机,燕子也被视为
东方文化的载体,体现了东方温情。燕子尾部的线条勾勒出东航英文名字“CHINA EASTERN”的CE两字。
新标识
东航新的标识和新的
视觉识别系统于2014年9月9日正式对外发布。
东航此次LOGO优化升级基于企业新的战略规划以及更加国际化的需要,于是新的LOGO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有的识别符号——飞翔的燕子、红蓝色搭配以及字体组合方式。新LOGO的中文字体仍旧沿用圆体,只是有一些细微的变化,而英文字体从原来的直角无
衬线字体变为新的圆角无衬线字体,与中文字体搭配更加统一。
东航航徽最大的改动则是这只燕子图形,新的设计将她彻底从圆形的笼子中解放了出来。原来的燕子造型有不少直线,新设计则大部分改为圆弧,整体
流线型的处理使她看上去更加舒展,仿佛看到一只挣脱束缚后奔向自由奔向蓝天的燕子。
标识评价
东航传统的红蓝白三色圆形标识,诞生于1988年东航正式成立之时,已经伴随着东航人走过了26个年头,承载着全体东航人的
荣誉感、
归属感和
幸福感。全新的东航标识,在赓续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时代元素。纯白的机身,更能体现“简约、简洁”的现代商业特质;红蓝两色的燕子标识,更彰显出东航“时尚、动感、活力”的国际化发展定位。
营销战略
东方航空云南航空分公司在其
品牌顾问壹串通营销策划机构配合下,针对
自身优势资源,主动出击,运用统一、整合品牌
经营理念,将自己的品牌定位与
消费者利益相结合,大大优化自己的
品牌差异化,同时开创行业之先河。
通过市场洞察,东方航空云南航空分公司发现与自身最关联的资源是其
旅游资源,这是其它航空公司很难比拟的资源。因此如果锁定省内中产、外省来云南的旅游者这一市场,那么无疑可以创造很大的区域
竞争优势。
针对这一策略思考点,东方航空
云南航空公司找到了
品牌传播核心
诉求点——“从云南出发”,并运用
战略性思维将其划分为三个传播阶段,以期实现长短两个目标:
1. 改变省内游的出行标准。
2. 终极目标:打造西南最大的航空中枢站。
(1)打造西南最大的航空中枢站。
东方航空云南航空分公司的
传播策略紧紧围绕“云南人,飞的游云南”为传播主题、以“多、快、好、省”为利益承诺,以“
杨丽萍”为代言人,从广告、促销、活动、电视节目到终端进行了统一化传播。
同时还利用云南的生态、
人文资源品牌价值“云南人飞的游云南”。
股票发行
发行与上市概况
公司业绩
截至2011年12月31日,东航
总资产为
人民币1122.15亿元,较年初增长11.31%;全年共实现
营业收入人民币839.75亿元,较上年增长12.03%;
资产负债率80.27%,较年初下降3.29个
百分点。东航2011年共实现利润总额人民币51.68亿元,
每股收益0.43元。
2013年8月30日,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13年上半年
财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30日,按照国内
会计准则,东航总资产为人民币1308.3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16%;上半年共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414.7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6%。东航2013年上半年共实现
净利润人民币7.63亿元,每股收益0.0658元。
2015年上半年
财报显示,东方航空净利润35.64亿元,
同比增长将近237倍。
2016年3月30日晚,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发布了2015年度
业绩报告。根据中国
企业会计准则,2015年东航实现营业收入938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6.71亿元,同比增长37.65%;承运旅客近9400万人次,实现了“十二五”
完美收官。
2017年3月29日,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航”)对外发布2017年年度报告。根据中国
企业会计准则,2017年东航实现
营业收入人民币1017.21亿元,
同比增长3.21%;
实现利润总额人民币86.2亿元,归属于
上市公司股东的
净利润为人民币63.5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40.91%。
2017年3月30日,东方航空
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发布2016年度
业绩报告。根据中国
企业会计准则,东航2016年实现
营业收入人民币985.60亿元,
同比增长5.03%,位居全球第七大航空公司。
2018年3月29日,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发布2017年年度报告。根据中国企业会计准则,2017年东航实现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人民币1017.21亿元,同比增长3.21%;实现利润总额人民币86.2亿元,归属于
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63.52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40.91%。
2022年全年,中国东航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亏损约360亿元至390亿元。
2024年8月,中国东航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1.99亿元,同比增长29.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27.6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亏损29.67亿元;基本每股亏损0.12元/股。
2024年10月21日—11月11日,“双11”期间中国东航旗下东航物流在上海浦东、虹桥两大机场共保障进出港航班2.6万余架次,累计处理货量超13万吨,同比增长7%,环比增长15%。
所获荣誉
2000年,
东航运输
服务系统通过了
ISO9002质量保证系统的认证。
2001年,东航“银燕”商标荣获“中国最高认知率商标”称号,并获得美国优质服务协会在世界范围内颁发的“五星钻石奖”。
2002年12月12日,在“第七批中国企业新纪录
新闻发布会”上,东航北极航路试飞和
空中客车A340-300飞机4C检两个项目入选中国企业“
吉尼斯”即“中国企业新纪录”。
2003年,东航股份公司再次蝉联中国民航“百万旅客话民航”评选活动第一名;同时,再次捧走中国民航
飞行安全最高奖——“金鹏杯”,顺利实现安全飞行10周年。
2008年东航入选
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编制的《中国购买者满意度第一品牌》,排名第九。
2009年,全球领先的财经杂志《
巴菲特杂志》、《
世界经济学人周刊》和世界权威的
品牌价值研究机构——世界
企业竞争力实验室联合举办“2009年(第六届)中国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东航凭借优秀的市场业绩和良好的品牌印象,荣获“中国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奖,为中国企业奏响华彩乐章。
2016年8月,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在2016
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55位。
2018年5月9日,“2018中国品牌价值百强榜”发布,中国
东方航空排名第95位。
2018年10月11日,福布斯发布
2018年全球最佳雇主榜单,东方航空位列第134位。
2022年4月,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地面服务部地面
运行控制中心载重平衡分部荣获2022年
北京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2022年4月,
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客舱部乘务分部入选2022年
广东省工人先锋号拟评选对象公示名单。
2022年4月,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团委被授予“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2022年7月,位列2022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第201位。
2023年7月,入选2023年《财富》中国上市公司500强排行榜,排名第284位。
2023年7月,位列2023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第322位。
2024年7月,《财富》发布2024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16,066.9百万美元营业收入位列榜单191位。
事故记录
1989年上海虹桥空难
1989年8月15日:
东航一架
AN-24(B-3417)执行由上海飞往
南昌的航班,在
虹桥机场起飞时因引擎故障坠毁于距机场约240米的
周家浜中,导致34人遇难,仅6人生还。
1993年4月6日:东航一架
MD-11(B-2171)客机从北京经上海至
洛杉矶的MU583航班在美国阿拉斯加
阿留申群岛南约950海里的太平洋上空飞行时,
前缘缝翼伸出,飞机急速翻滚、跌落和上升数次,高度下跌了5000英尺。此次事故造成两名乘客死亡,149名乘客和7名
机组成员受伤。事故中飞机结构没有受损,但机舱内饰受损严重。
1993年10月26日:东航一架
MD-82 (B-2103) 客机执行由深圳飞往福州的MU5398航班,于降落福州
义序机场时冲出跑道坠毁,机身断开三截,机上80名乘客中有2人死亡。
1998年上海虹桥迫降
1998年9月11日:东航一架
MD-11 (B-2173) 客机执行由上海飞往北京的MU586航班,于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起飞后因
起落架失效被迫折返上海虹桥机场,事件中无人受伤。其后事件被制作成一部电影名为《
紧急迫降》。
2004年包头空难
2004年11月21日:东航从
包头到上海的MU5210航班,一架
CRJ-200客机(B-3072)(并购之前
云南航空)在起飞一分钟后坠毁,机上53人全部罹难。2006年12月21日,中国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
监察部公布了
事故原因:飞机起飞过程中,由于机翼污染使机翼
失速临界迎角减小。当飞机刚刚离地后,在没有出现警告的情况下
飞机失速,飞行员未能从失速状态中改出,直至飞机坠毁。飞机在
包头机场过夜时存在结霜的天气条件,机翼污染物
最大可能是霜。
2013年上海虹桥冲出跑道
2013年6月7日,东航一架ERJ-145执行由
淮安飞往上海虹桥的MU2947航班,于降落上海虹桥机场跑道时,
前起落架先于
主起落架触地并折断,飞机冲出跑道。
2014年武汉机场撞飞机
2014年3月23日,东航一架
波音737-800客机在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与
南航飞机相撞,无伤亡。
2014年6月17日,东航MU2005航班,在降落
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时误落在滑行道上。未造成严重后果。
2014年6月19日,上午8时40分,东航MU2487航班从
武汉天河机场起飞。9时53分,该飞机在山西
长治机场冒雨降落,结果冲出跑道300多米,最终停在草坪上。东航随后发表声明称,人机安全。
2014年武汉无法移动
2014年6月26日,从广州飞往武汉的东航MU2541航班,降落滑行到滑行道后无法移动,不能进入
停机坪,机场己关闭B3道口,机上148人无伤亡。
2016年上海虹桥机翼碰擦
2016年1月27日,12时10分,东航MU2153航班(西安-虹桥)抵达虹桥机场后,在滑行停靠廊桥时,与一架准备离港的东航飞机发生
翼尖轻微擦碰,未造成人员伤亡。
相关事件
2013年5月21日16:20分,前往武汉的MU2512航班开始登机,工作人员通过预先录播的方式分别在登机前、登机中、最后登机的三段广播后,加推了一段特色
沪语广播。当纯正地道的沪语在候机大厅内响起时,许多正在登机的旅客颇感亲切。一些上海本地旅客一边细听登机口沪语广播,一边琢磨起沪语中的咬字与发音。还有不少外来旅客表示了对特色沪语广播的浓厚兴趣,他们表示,虽然还不能完全听懂沪语,但却能够从浓浓的方言中体会到上海这座城市的地方韵味。
2018年3月23日晚上19时37分,东航从上海飞往纽约的MU587航班为了救治一名女性旅客,空中紧急放油30吨,安全备降安克雷奇机场。
2022年3月21日,东航一架
波音737客机在执行昆明—广州航班任务时,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梧州市
藤县上空失联。已确认该飞机坠毁。机上人员共132人,其中旅客123人、机组9人。
2024年7月10日,林生斌与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相关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纠纷案件新增二审开庭公告,上诉人为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该案将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案件流程信息显示,该案一审已多次开庭。
2025年1月8日上午7时,东航MU2335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经停西安飞往拉萨,运送首支上海医疗队医护人员13名、棉衣棉被等7.45吨物资飞赴地震灾区,全力支持抗震救灾工作。
2025年1月10日起,中国东航为所有运往西藏、青海地震灾区的紧急救援物资无偿开辟航空运输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