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附件为女性身体生殖器官,在女性子宫左右两侧的输卵管和卵巢统称为“子宫附件”,简称“附件”。其中输卵管又分为输卵管狭部、输卵管壶腹部、输卵管伞部。
解剖结构
输卵管
是输送卵子的肌性管道,左右各一。根据其构造和功能,由前向后依次分为五部分:漏斗部——中央有输卵管腹腔口,边缘薄呈伞状。膨大部或称蛋白分泌部——是最长最弯曲的部分。
峡部——为膨大部后方的缩细部分。子宫部——扩大成囊状,壁较厚。阴道部——变细弯曲成“S”形,后端开口于
泄殖腔的两侧。
卵巢
卵巢位于
子宫底的后外侧,呈
葡萄状,与盆腔侧壁相接,均为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
卵泡,卵泡呈黄色,卵巢表面密布血管。卵巢的大小与年龄和产卵期有关。
当妊娠时,由于子宫的移动,其位置也有极大的改变。胎儿娩出后,卵巢一般不再回到其原来位置。卵巢属于
腹膜内位器官。其完全被
子宫阔韧带后叶包裹形成卵巢囊(Ovariancapsule)。卵巢与子宫阔韧带间的
腹膜皱襞,称为卵巢
系膜(Mesovarium)。卵巢系膜很短,内有至卵巢的血管、
淋巴管和神经通过。卵巢的
移动性较大,其位置多受大肠充盈程度的影响。一般位于
卵巢窝内,外侧与盆腔侧壁的腹膜相接。卵巢窝(Ovarianfossa)在髂内、外动脉起始部的
交角内,前界为
脐动脉索,后界为
输尿管和
髂内动脉。卵巢窝底由
闭孔内肌及覆盖其表面的
盆筋膜和
腹膜壁层组成。在卵巢窝底处的
腹膜外组织内,有闭孔血管和神经通过。胎儿卵巢的位置与男性睾丸的位置相似,位于腰部和肾的附近。初生儿卵巢位置较高,略成
斜位。成人的卵巢位置较低,其长轴近于垂直位。其
输卵管端,位于骨盆
上口平面的稍下方,髂外静脉附近,恰与
骶髂关节相对。
子宫口向下,居盆底腹膜的稍上方,与子宫外侧角相接。系膜缘位于脐动脉索后方。
游离缘位于输尿管前方。老年女性的卵巢位置更低。卵巢的位置可因
子宫位置的不同而受影响。当子宫左倾时,左卵巢稍向下移位,子宫端稍转向内;右倾时,则相反。卵巢的输卵管端及其后缘上部被
输卵管伞和
输卵管漏斗覆盖。
常见疾病
子宫附件炎是指
输卵管和卵巢的炎症。但输卵管、
卵巢炎常常合并有宫旁结缔组织炎、
盆腔腹膜炎,且在诊断时也不易区分,这样,盆腔腹膜炎、宫旁结缔组织炎,就也被划入附件炎范围了。其中以
输卵管炎最常见。
子宫附件炎有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子宫附件炎的症状明显,如
发热、
寒战、下腹剧痛等。慢性子宫附件炎的症状有程度不同的
腹痛,或小腹坠胀和牵扯感,时轻时重,伴有
白带增多、
腰疼、月经失调等症状。若能坚持针灸、
理疗激光及中西药物治疗,使疾病不反复发作,避免输卵管管腔黏连,还是能够怀孕生育的。
急性子宫附件炎的症状以急性
下腹痛为主,伴有发热,妇科检查时附件区有明显压痛和
反跳痛,
血常规化验可以见到
白细胞升高,
中性白细胞比例明显升高。
急性附件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可转为
慢性附件炎。
慢性
子宫附件炎的症状:
慢性炎症反复发作,迁延日久,使
盆腔充血,
结缔组织纤维化,盆腔器官相互黏连。患者的慢性子宫附件炎的症状有
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酸痛等,且往往在经期或劳累后加重。妇科检查时双侧或单侧附件区
压痛,增厚感,或出现压痛性的包块,白细胞数目升高或正常。
急慢性附件炎在治疗效果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就要考虑
手术治疗。
急性附件炎如果是卵巢和
输卵管积脓,而且胞块又比较
大时,单用抗生素药物是不可能让它
完全吸收的。在积极治疗72小时后,
子宫附件炎的症状还不见缓解的就要考虑手术治疗了。
慢性附件炎如果有久治不愈的
输卵管积水或是卵巢的
囊肿,也要手术治疗。
附件区的包块有可能是宫外孕。卵巢输卵管炎也可出现附件区肿块。附件区的包块统称为子宫附件囊肿。 引起附件区肿块原因可以是正常妊娠、
宫外孕、
肿瘤、炎性包块。
卵巢囊肿是妇科常见病,有良性和恶性之分,各种年龄均可患病,但以20-50岁最多见。发病原因还不是很清楚,可能和遗传、环境及生活方式、内分泌因素等原因有关。
疾病病因
1、宫内
节育器:
不注意个人卫生,给细菌入侵开了方便之门。需要注意的是
宫内节育器的放置本身并不直接导致
附件炎,炎症只在放置节育器时没有严格
无菌操作或放置后个人卫生情况较差的情况下才发生。
2、产科手术感染:未经严格消毒而进行的
宫腔操作,如
吸宫术、
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
子宫颈管治疗,以及消毒不严格的产科手术感染等。
3、闯“红灯”:月经期同房,将细菌带入。月经期同房不仅是附件炎的诱因,也是妇科其它炎症的常见诱因。
4、分娩或流产:
抵抗力下降,
病原体经生殖道
上行感染并扩散到
输卵管、卵巢,继而殃及整个盆腔。
5、
性病感染:
致病菌沿粘膜向上蔓延,引起输卵管、卵巢感染发炎。
6、血行传播:身体其他部位有感染未经及时治疗时,
病原菌可经血行传播而引起输卵管
卵巢炎,多见于
结核性疾病。
7、炎症蔓延:盆腔或输卵管邻近
器官发生炎症如
阑尾炎时,可通过
直接蔓延引起输卵管卵巢炎、
盆腔腹膜炎,炎症一般发生在邻近的一侧输卵管及卵巢。
附件炎的其它因素:
1、长时间坐着:缺少活动.血液循环特鄹是下陵血脉不畅,导致
静脉回流受阻由于盆腔的特殊解剖结梅血液回流情况更为不良.影响子宫附件的正常排毒功能,如果同日寸又有其它嚣因影响,则很容易发生炎症。
2、常穿
紧身裤:会阴部不透气,阴道
排泄物积聚,引发炎症,并上行而诱发附件发炎。
3、清洗外阴不科学,如先洗肛门再洗会阴,就会将肛门处的细菌带入阴道,或经期用盆浴等,病菌也会上行侵入
内生殖器,此外,还要注意在每天清洗外阴时,选用Ph4弱酸配方的
女性护理液更适合。如女性护理液。仅仅用清水冲洗或用碱性
沐浴露都会破坏了阴部的
酸碱平衡,使正常的
乳酸杆菌生长受抑,其他致病菌,如
厌氧菌大量繁殖(厌氧菌的
脱羧酶作用于
加德纳菌产生的某种
氨基酸,生成
挥发性胺类,故有难闻的鱼腥臭味)时,黏附细菌的阴道表层细胞脱落,
阴道分泌物增多,
妇科炎症就发生了。
4、其它:体内其它部位潜藏感染病灶未经及时治疗,病原菌可经血行而流窜至而输卵管与卵巢作案,以结孩类感染最为常见。盆腔或输卵管邻近器官发生炎症,如阑尾炎、可殃及腹腔盆腔,进而影晌附件。
妇科专家提示:女性定要注意好个人生活习惯,每天用Ph4弱酸配方的
女性护理液清洗外阴,一旦发现身体不适或出现
妇科疾病,应该立即到
正规医院做检查和治疗,以免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实验检查
1、
妇科检查。多数盆腔肿块及卵巢异常可以通过妇科检查被发现,但较小的肿块或较肥胖者,很难通过盆腔检查发现。
2、
B超检查。是筛查盆腔肿块经济、迅速而有效的检测手段之一,可以发现卵巢增大和肿块的性质。经
阴道B超检查更能准确显示卵巢的异常。高度怀疑
卵巢癌,而又缺乏证据或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行
CT检查。一般来说,附件区的包块通过
B超检查一般是没有什么异常的,除非是发生了
输卵管积水或形成
输卵管卵巢囊肿时,做B超检查才会发现有包块。
急性附件炎检测时可见白带呈脓性或
均质性粘液状,附件多有
压痛及触痛,有时可触及输卵管、卵巢粘连的炎性包块,边界欠清,活动限制。
慢性附件炎检测下腹有压痛、盆腔检测子宫两侧增厚有触痛,有时可触及肿大固定的囊性包块。一般来说,B超检测无异常发现,除非有输卵管积水或形成
输卵管卵巢囊肿时
超声检测可发现包块。
3、血清
肿瘤抗原125(
CA125)检测。卵巢
肿块性质不明时,CA125以及其他
肿瘤标记物的检测有助于诊断。但
盆腔炎症或存在
子宫内膜异位症时,CA125也可以升高。另外,不是所有卵巢癌的CA125都有异常表现。
4、有家族史者,检查BRCA(乳腺癌癌基因)1和BRCA2可以进一步筛选家族中的高危个体,但这项检测在卵巢癌患者中的阳性率只有5%~10%。
另外,
妊娠试验、探针试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术、
X射线或腹腔镜检查、
CT扫描、
核磁共振等
辅助检查可有助于诊断。
预防保健
1、注意个人卫生 加强经期、产后、流产后的个人卫生,注意外阴的清洁,勤换内裤及
卫生巾,避免受风寒,不宜过度劳累。 2、多吃清淡的食物 饮食应清淡食物为主。
多食有营养的食物如:鸡蛋、豆腐、
赤豆、
菠菜等。忌食生、冷和刺激性的食物。 3、经期避免
性生活 月经期忌房事,以免感染。
月经垫要注意清洁卫生,最好用卫生湿巾。 4、喝水
附件炎容易导致身体发热,所以要注意多喝水以降低体温。 5、避免不必要的
妇科检查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扩大感染,引起炎症扩散。 6、医务人员需严守无菌操作 医务人员在分娩、流产宫腔手术操作时应严密消毒,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以免发生感染而引发附件炎。为预防起见,手术后叮咛适当服用
抗生素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