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胸验肺,连动成语,拼音kāi xiōng yàn fèi,是医学术语。
词语解释
拼音:kāi xiōng yàn fèi
解释
连动成语,原意指将通过人工手术方式把胸腔打开查验肺器官,后特指因为阶层关系无法保全自己受损利益而无奈作出的自我牺牲行为。泛指当事人或物被毁灭对自身有利证据或拒不屡行相关责任的相关
企事业单位或者法人、行为人为之采取的一种下下策,也可为是一最
直接验证某些事物状态的方法,同时也体现了一种极无奈的抗议与呻吟方式。
典故来源
1、《雪山飞狐》中有个恶霸叫凤南天,有一次,他冤枉一个穷苦的百姓说他们家的小孩偷了凤家的鸡,那个穷苦人家实在是没办法,当娘的只好把自己的小孩破开肚子证明没有偷鸡。
2、 河南
新密市人
张海超被多家医院诊断出患有“
尘肺”,但由于这些医院不是
法定职业病诊断机构,所以诊断“无用”。而由于原单位拒开证明,他无法拿到法定诊断机构的诊断结果,最终只能以“开胸验肺”的方式进行验肺,为自己证明。
事件
多家医院诊断为疑似或怀疑尘肺,在法定
职业病诊断机构的诊断结果也为无尘肺0+期(
医学观察)合并
肺结核,但由于达不到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
职业病待遇所需要的诊断
结论,河南省新密市农民工
张海超走上了一条险路,他选择了让医生给他“开胸验肺”。
2009年6月22日,张海超在
郑大一附院做出的这一决定,引起舆论哗然。张海超为什么要“开胸验肺”?其背后存有什么样的困境?在职业病防治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事件起因
张海超,男,生于1981年,原本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夫妻恩爱,女儿乖巧。从2007年8月开始转变,他感觉身体不适,还有
咳嗽、
胸闷症状,随后一直以
感冒治疗。10月份,张海超来到
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拍胸片检查,显示双肺有阴影,但不能确诊病情。意识到病情严重的张海超此后到
河南省人民医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胸科医院等省会各大医院就诊,几家医院均告诉他患上了“尘肺”,并建议到职业病医院进一步诊治。“
尘肺”对张海超而言不亚于晴天霹雳,常年在耐火厂打工的他对这个病有所耳闻,知道是一种难治的
职业病。“从2004年8月到2007年10月,我在
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打工,车间里有很多粉尘。”张海超说,被医院诊断为“尘肺”后,他就怀疑是在公司打工期间得的这个病。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振东公司)位于张海超家不远处的新密市曲梁乡境内,以生产
耐火砖为主。张海超在该公司打工期间,历经杂工、破碎、压力机三个工种,他说这三个工种都会接触到粉尘。
事件发展
2009年1月,张海超到了北京,随后的近一个月,他先后在
北京协和医院、中国
煤炭总医院、
北京朝阳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等医院就诊,得出的结论也为“
尘肺病”。需要说明的是,张海超就诊的上述省会各大医院和北京多家医院,因为不是法定的
职业病诊断机构,这些医院在出具的诊断结论中只能用“疑似尘肺”和“不排除尘肺”等表述。但可以肯定的是,因为做了肺
切片检查,上述医院均排除了
肺结核和
癌变的可能。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
职业病的诊断要由当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进行,整个过程复杂而繁琐,需要
用人单位出具多种证明。 张海超从北京回来后,就去了具备资格的
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就诊,但由于振东公司拒绝出具诊断所需的材料,张海超并没有如愿。随后,在历经了多次上访甚至和振东公司发生冲突后,由新密市领导和信访局协调,张海超才得以在2009年5月12日去
郑州职防所进行诊断。
5月25日,张海超得到了郑州职业病防治所的诊断结果,让他难以接受的是,诊断结果却是“无尘肺0期(医学观察)合并肺结核”,建议进行
肺结核诊治。 “这个结果我无法接受,北京和郑州各大医院都说我是尘肺,职防所却说我是肺结核,以前的肺检结果早就证明不是肺结核了。”张海超说,他把多家医院的诊断结果拿给郑州职防所的医生,但没有得到认同。
7月27日,
郑州市“张海超事件”协调处理工作
领导小组负责人告诉新华社记者:经职业病防治专家就张海超
职业史、现有能够收集到的
影像学资料和追踪到的多家医疗机构诊疗内容进行了缜密科学的诊断复诊,诊断为“尘肺病”。目前,张海超在家中养病,有关部门对此事件的善后工作正在依法进行中。
7月30日,张海超所在的工厂二分厂三号
冲击破车间的4名工友被确诊为尘肺,分别是高水五、尚文革均为尘肺Ⅲ期,马建山为尘肺Ⅰ期,王有才为尘肺Ⅲ+。
事件新进展
7月28日,
河南省卫生厅给予
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
新密市卫生防疫站等单位
通报批评;撤销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樊梅芳、王晓光、牛心华等3人尘肺病诊断
资格证书。责成
郑州市卫生局追究郑州市职防所主管业务
领导责任。建议新密市委、市政府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追究新密市
卫生行政部门、
卫生监督机构及新密市振东
耐磨材料有限公司有关责任人的
法律责任,给予
新密市卫生局副局长、
卫生防疫站站长、
卫生监督所所长耿爱萍撤职处分。
新密市委研究决定,对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涉及的
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责任人员予以严肃处理:给予公司党总支书记
侯振东留党察看一年处分,给予公司副总经理秦永彬
开除党籍处分,建议公司董事会解除秦永彬副总经理职务。根据
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依法追究公司后勤负责人郑海军的责任;责成市政府相关部门对公司罚款25万元。
7月31日签发的
卫生厅豫卫办(2009)40号文件《关于对张海超职业病诊断问题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查处情况的通报》中,对为张海超“开胸验肺”的郑大一附院进行了通报批评。163网友发出呼吁强烈要求郑大一附为卫生厅长
刘学周做开胸验心术,看看心是不是黑了
评论和制度完善
纠正一个错误并不难,难的是从根源上避免错误发生。“开胸验肺”事件,有理由引发全社会对
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反思:对于职业病要求用人单位盖章确定的“
自证其罪”,现实中是否可行?当用人单位不愿配合时,劳动部门怎样快速介入进行“责任倒置”?对于被指定的职业病诊断机构,又靠什么保证他们的公信、监督他们的偏私……唯有填补制度漏洞,张海超们无奈的自残“自救”,才能成为具有制度性保障的依法“他救”。
类似的事件提醒我们:以往那些为了追求经济发展“迁就资方、将就劳方”的思路已经诱发出诸多社会弊病,体制性纠偏成为当务之急;
公共政策不能只以下层“不出事”为目标,必须俯下身来,直面各种各样的
劳资矛盾。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唯有将改善广大劳动者的
劳动条件、
劳动收入、
劳动保障等作为全社会的头等大事,才能形成一种让劳动者感受到尊严、感受到希望的
社会生态。而这,不但是普通劳动者提升
幸福感的希望所寄,也是一个社会继续前行的动力源泉。
事件后果
卫生部日前发布新版《
尘肺病诊断标准》。新标准将尘肺明确分为三期,删除了旧版中“无尘肺0”和“无尘肺0+”的表述。新标准自2009年11月1日起实施,代替现行的2002年版本。
新标准增加了
观察对象,具体为:
粉尘作业人员
健康检查发现
X射线胸片有不能确定的尘肺样影像学改变,其性质和程度需要在一定期限内进行动态观察。
处理结果
专家确诊张海超患尘肺病
“呼吸比手术前顺畅多了,感觉精神爽快、头脑清醒、肢体有力。”11月5日下午,“开胸验肺”农民工张海超从容地介绍着自己“
洗肺”后的身体状况。当日,在
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举行的医疗
报告会上,李玉环院长宣布:对张海超实施的大容量全
肺灌洗手术取得圆满成功,患者已达到出院标准。
张海超是河南新密市
刘寨镇老寨村村民,2004—2007年间,他到地处新密市
曲梁乡的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上班,先后从事杂工、破碎、开
压力机等工种,不幸患上尘肺病。面对职业病鉴定难题,今年6月22日,张海超在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胸验肺”,以一种近乎自残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病情——尘肺三期,被媒体称为“开胸验肺”事件。
在中国尘
肺医疗基金会的帮助下,9月22日,张海超来到
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准备接受
肺灌洗手术。目前,张海超术后恢复良好,尤其是肺脏的弥散功能和
最大通气量较手术前分别提高了22%和6%。
会上,张海超被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聘为“职业卫生安全
联络员”。
全面调查相关单位和责任人
目前,郑州市委、市政府已要求市
监察局对“张海超事件”涉及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展开
全面调查。
全市粉尘职工做职业健康检查
据了解,“张海超事件”之后,郑州市将组织开展职业卫生专项
监督检查,“组织人员对张海超及其工友以及从事粉尘作业的人员进行排查登记,并进行
健康体检,建立诊疗救治
绿色通道。
郑州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职业卫生专项监督检查的紧急通知》,迅速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
职业卫生监督专项检查,争取在8月底前,完成对粉尘、
有毒化学品等行业职工的
职业健康检查”。
多部门联手监管职业病预防
同时,郑州市将研究建立职业病防治的
长效机制。加强卫生、安监、劳动保障、工会、民政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密切联系、互通信息、协调配合,建立长效
工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对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的
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预防性卫生审查、
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危害申报等方面存在的
违法行为,及时互相进行通报。
医疗机构可申请职业病诊断资质
提高职业卫生技术
服务能力,把加强辖区内
职业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积极申请职业病诊断资质、健康检查资质,加快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网络建设,为劳动者、用人单位提供方便、快捷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
引发的思考
“有法不依”的状况要维持多久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生产安全,国家出台的有关保护条例可谓不少,但往往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种种阻碍。张海超之所以要“开胸验肺”,就是因为
工伤鉴定部门对医院的检查结果不予认可。如果鉴定部门能够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给张海超一个说法,事情又何至于弄到非“开胸”不可的地步。
农民工何时能走出维权难的困境
张海超事件披露之后,
社会舆论反响强烈,惊动了各级领导,最终才得以解决。中国一亿多的农民工,权益受到侵犯的事例当属不少,如果都需要像张海超那样做出惊世之举,那我们的
劳动关系如何做到和谐,社会又如何实现和谐?要做到此类事件不再发生,需要企业依法办企,有关方面依法办案,舍此别无他路。
无视劳动者健康的用工现象何时能得以禁绝
办企业、求利润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君子爱财也应取之有道,以牺牲劳动者身体健康为代价来换取利润,只能说是为富不仁。就此取得的利润,企业又岂能问心无愧,安心享受?这样的企业若长期存在,不知道将来还会出现多少个“张海超”!
“人治”现象何时才能销声匿迹
张海超是企业忽视生产安全的
受害者,本应“有理走遍天下”,但他却落到了
求告无门、走投无路的地步。只是最后经媒体披露,
河南省领导得知此事后,亲自作出批示、督责,事情才出现了转机。古人云:制定民安,如今我们一些地方和部门却有法不依,非要领导出面方才解决不可。如果办事都这样,凡事都要领导亲自过问,那我们制定的
法律法规岂不成了摆设?张海超“开胸验肺”遭遇的痛苦警示我们,只有尽快完善法治,群众的切身利益、
合法权利才能以最小的成本和代价得到实现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