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茶是汉族传统社交饮食习俗。
历史渊源
江苏
泰州的早茶文化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的茶馆只是单一经营清茶,后来为了招揽生意,除清茶外又售卖起干丝、面点等小吃。泰州地处江淮平原鱼米之乡,是大运河的必经之地,清代泰州城的稻河两岸,汇聚了近三千家粮行、油坊、栈房,加之又是盐商聚集地,商贾云集,游人如织,小茶馆便成了商人们洽谈生意、交换信息,游客歇脚、解乏、果腹的好去处,这种习俗渐渐弥漫开来,由此形成泰州独特的早茶文化。
泰州的早茶文化明清时期更是达到鼎盛,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符号和生活方式。始创于1877年(清光绪三年)的泰州富春茶社(现名富春大酒店),比扬州的富春茶社开张还要早8年,兴化养和园又名颐斋源于1876年(清光绪二年)创办的顺兴楼,至今已有147年历史,创办稍晚的泰兴仁和楼也有126年历史。
扬州地区的早茶可以追溯到清前期。早在清朝康乾盛世期间,扬州富甲一方的盐商就养成了喝早茶的闲情逸致。虽然本地茶叶并不出名,扬州却成为了饮茶大埠,坊间不少老字号的饭店酒楼,都以茶社、茶楼命名。
清朝李斗所著的《扬州画舫录》中便有记载:吾乡茶肆,甲于天下。在扬州喝早茶,不仅仅是品尝美味佳肴,茶楼也成为重要的社交场所。摆酒请客,过于隆重。吃早茶则较为简便,所费不多。朋友小聚,店铺与行客洽谈生意,大都是上茶馆。间或也有为了房地纠纷到茶馆来“说事”的。有人居中调停,两下拉拢;有人仗义执言,明辨是非,有点类似江南的“吃讲茶”。上茶馆是那一带人生活里的重要项目,一个月里总要上几次茶馆。
扬州趣园茶社始建于乾隆时期,有近200年历史,紧靠瘦西湖,园林之美尽在其中。其
扬州早茶特色有招牌菜
翡翠烧麦、盐商
五丁包再配上一壶清茶,令人切实体会到“早上
皮包水,晚上
水包皮”老扬州人惬意的生活。
广东
广东早茶历史可追溯到清代,在清朝咸丰年间,广州、佛山等地方开始有喝茶的“二厘馆”。后来更高档的茶居诞生了,茶居已经有了两层楼的规模,可以让茶客们坐下来慢慢聊。伴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茶居渐渐现出繁荣之势,并逐步“发展成为茶楼饼饵业”。“十三行”时期,商贾名流需要一处款待生意伙伴的场所,第一间现代化茶楼“三元楼”应运而生。其后,茶楼越来越多。
20世纪20年代末期开始,广州许多上档次的茶楼为了招揽食客,争相推出“星期美点”,成为当时餐饮界的潮流。那时茶楼如同“小社会”,谈生意的、相亲的、聚会的都有,世相百态、人情世故都凝聚在“饮茶”之中 。在茶楼里,大家一边品尝美味,一边和家人朋友说东家长西家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逐渐拉近。在广东,“请早茶”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交方式。后来,广州园林式茶楼兴起,以
泮溪酒家、
北园酒家、
南园酒家为代表,每一家茶楼的点心都有几十乃至上百种。
浙江
浙江
游埠镇曾是浙中商埠的中心,有“钱塘江上游第一埠”的美誉,自古连接着南来北往的客商。
游埠古镇永安码头镇上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当地务工人凌晨搬运货物结束便喜欢聚在一起吃早餐休憩。
兰溪的商人们为了交流商机,也会一早坐在熟稔的茶馆,天南地北聊不停。人们休憩果腹的需求渐渐演变成了此地特有的早茶文化。游镇完整地保留着兰溪人喝早茶的古老传统与诸多特色美食,
肉沉子、
鸡子粿、
豆腐汤圆、
炒粉干、带饼
油条等。游埠古镇早茶街由于本地居民从凌晨四点便开始聚集,喝茶吃早点。
上海
在
近代史上,随着广东籍移民的迁入,广式茶楼及吃早茶的习惯开始在上海落地生根。20世纪初,广东茶馆盛极一时,单是从南京路到
西藏路一段,就有居安居、
陶陶居、大东、大三元、东亚、新雅等近十家,此外较为有名的茶楼还有小壶天、广东楼、安乐园、西湖楼等。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品茗议事、煮茶论道。同时随着
淮扬菜扎根上海,
淮扬早茶也悄然兴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
老半斋。
安徽
巢湖市
柘皋镇早茶有近400年历史,柘皋镇由于地处
柘皋河和巢湖岸边,通江入海,在曾经以水运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年代,柘皋镇作为
皖中一处重要的
商埠。来来往往的客商、船夫就将吃早茶这种
文化传承开来。很多来自外地的客商一大早在柘皋镇店里要一壶茶,点一份点心,坐在早茶店内慢慢吃着,谈论着生意,有时高兴了还会要一壶酒,吃到快到中午早茶店打烊了才回去。清末民初,是柘皋镇最繁华的时候,甚至有“
小上海”之称,很多镇上居民也加入到了吃早茶的行列中。早茶点心有八大件:分别是
拌千张、
狮子头、
马蹄酥、
荠菜
烧卖、
油炸锅巴、
锅贴饺、
千层饼和
麻饼。
福建
闽南人有
饮早茶之习。
同安俗云:“清早一杯茶,赛过吃鱼虾。早上茶一杯,胜似吃雄鸡。”同安人喝早茶习惯配油条,而
厦门人则以油条、
炸枣、
发粿、
花生糕、
贡糖等为“
茶配”,讲究的“茶配”有龙海的“
双糕润”,
南靖的“
米香”,平和的“
枕头饼”。吃早茶一般在家中,也有上“茶桌仔”(即茶楼、茶馆)的。因早茶能醒胃健脾,近年省内
大中城市部分居民也流行喝早茶。
湖南
喝早茶,对于
长沙火宫殿火宫殿的茶馆有百余年的历史,老长沙人爱来这里听
湘剧、花鼓戏、弹词。过去,茶馆是市井悠闲生活的优选地,喝早茶,成为了部分老长沙人的一种生活习惯,已经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生活方式和心灵寄托。
陕西
近年来西安餐饮业陆续推出了适合陕西人口味的北式早茶,具有鲜、咸、酸、辣的特点,让西安市民多了一项既时尚又实惠的新选择。特色小吃如
胡辣汤、油塔、
荞麦碗托等,这里喝早茶的
茶具相当讲究。有
业内人士称,北式早茶之所以受到许多人的喜爱,是因为与传统的小摊相比,坐下来在这环境里喝早茶是一种时尚。
宁夏
对于居住在
黄河之滨的
宁夏吴忠人来说,无论是亲朋好友休闲聚餐,还是生意伙伴谈生意,往往都是从一场时长两三个小时的早茶开始的。从历史文献看,西北人自唐朝起就爱饮茶,因为本地人爱吃
牛羊肉、
奶制品,喝茶能解油腻。而热茶中的成分也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变化,逐渐发展成如今的
八宝茶。但吴忠早茶店的真正兴起,始于
拉面馆。20世纪80年代,不少
兰州人把拉面带入
宁夏,随后吴忠人进行创新、改良,实现了八宝茶与
兰州拉面的融合。随着老百姓的需求多了,店里就逐渐增加了八宝茶、
牛肉、
茶叶蛋以及各种各样的小菜和面点。
西藏
拉萨人的早晨,从一碗甜茶开始。喝甜茶,是拉萨独特的早茶文化。一起床,当地藏民就来到甜茶馆,吃了早饭的喝喝茶,没吃早饭的点一份藏面。顾客到这里不仅为了一碗茶,更为了享受呼朋引伴的好时光,和邻里亲友聊聊天,悠闲地度过早晨时光。
内蒙古
锡林郭勒蒙古早茶,其绝在于草原文脉的传承和马背民族饮食精华的集萃。由于游牧生产特点,蒙古人一日餐食的重点在于早茶。蒙古早茶种类丰富,浓香的奶茶是核心,熬茶的技巧决定最终的味道。
鄂尔多斯本地人爱喝早茶,标配的早茶是由锅茶、炒米、果条、酥油、奶皮、手把肉搭配而成,其中锅茶是早茶的灵魂。如果说醇香的锅茶是早茶的核心,那么
手把肉便是早餐的硬角了,二者可谓是完美搭档、天作之合。奶茶中和了手把肉的油腻,手把肉增添了奶茶的香味,当茶香奶香肉香交相融合,便是一场味觉、嗅觉的饕餮盛宴。一口下去,软糯可口、咸香绵长,再放入香脆的炒米和果条,更是赞不绝口。
茶点
广东
广东早茶茶点讲究精、美、新、巧,大家最常吃的少不了
广式点心的“四大天王”:
叉烧包、
虾饺、
蛋挞和
干蒸烧卖。茶点分为干湿两种,干点有
饺子、
粉果、
包子、酥点等,湿点则有粥类、肉类、
龟苓膏、
豆腐花等。其中又以干点做得最为精致,卖相甚佳。如每家茶楼必制的招牌
虾饺,以半透明的
水晶饺皮包裹两三只鲜嫩虾仁,举箸之前已可略略窥见晶莹中透出一点微红,待入口以后轻轻一咬,水晶饺皮特有的柔韧与虾仁天然的甜脆糅合出鲜美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又如某些高级茶楼特制的
燕窝酥皮蛋挞,几层金黄酥脆的蛋挞壳内盛着嫩黄色、丝丝通透的燕窝,甫见之下已叫人食欲大动,更不用说入口以后燕窝的甜蜜柔软与
酥皮的粉香酥脆结合,美味得让人欲罢不能。而各色粥点,如
及第粥、
皮蛋瘦肉粥、
生滚鱼片粥等,皆以绵软顺滑的粥底,配上不同肉
鱼蛋类,再以香脆
虾片、青嫩葱花佐之,撒上一小勺
胡椒粉,喝来绵糯爽甜,鲜味浓郁。常见的茶点还有
肠粉、
豉汁蒸排骨、
蒸凤爪、
奶黄包、
豆沙包、
流沙包、
酥皮包、核桃包、
咸水角等。
江苏
淮扬地区的早茶丰富且精致,还有个别名叫“吃荤茶”,配着茶或酒的点心几乎样样带荤,
排骨、
烧鸡、蟹黄汤包、肴肉、
虾米烫干丝等。
扬州早茶种类繁多,有
蟹黄汤包、
千层油糕、
烫干丝、
煮干丝、
三丁包、
五丁包子、
文思豆腐、
狮子头等。
泰州早茶传统归纳为‘一茶三点一面’,一茶包括一杯茶、一份烫干丝;三点就是
泰州的著名早点,即
包子、
蒸饺、烧卖;一面就是
鱼汤面。
镇江人吃早茶时还有吃
肴肉之俗,肴肉必配以切得细如发丝的嫩姜和香醇味美的
镇江醋,有“肴肉不当菜”之说。此习俗犹存。
苏式早茶,比较多的是豆制
干丝和面点小食,比如
馄饨,鱼汤面,
干拌面,
炒面等各种
面条,以及蟹黄汤包,鲜肉
笋包,
干菜包等等。其实南方人也有很多面点,但是这些面点的做法,形制,味道,都和北方的面食区别很大。至于干丝,是由
豆腐干切成的,先用刀将一块豆腐干均匀削成20片左右,再斜铺切成和火柴棒相当的细丝,然后倒进沸水里反复冲烫。当然,干丝本身是没有味道的,全得依赖调料来调和。酱油、水、糖、盐,调到浓淡适度,略带甜味和鲜味;撒上姜丝、
香菜、
胡萝卜丝、
花生米、
榨菜丁便做成清淡可口的烫干丝。
文化
北方文化
提起早茶,人们印象中最先出现的一定是南方尤其是广东,江苏的早茶。然而,在地处北方的陕西西安出现了一个新的餐饮形式-----北方早茶,并且大受消费者欢迎。北方早茶最先为老字号餐饮名店
西安饭庄总店的陕西风味
快餐厅,早上7点钟客人就已基本坐满,8大类60多个品种的特色菜点,以两种
服务方式展现在客人的面前,一种就是常见的自助餐形式;另外一种是推车服务。供应的品种不仅有陕西人熟悉的煎炸小吃、各类包子、
粉汤水盆系列,而且还有改进的南方早茶、创新的
小笼、蒸碟系列,品种丰富,南北纷呈。客人入座,即可随到随点,也可自助就餐,丰俭由人。
南方文化
早晨起来,买一份报纸,轻轻松松地走进茶楼,要一壶茶,买两样小点心,边吃边看。或者约一两个好友,叫几样点心,边吃边聊。特别是老人,不用着急上班,晨练过后,一壶早茶就可以喝到九十点钟,然后顺路到街上转一转,买点儿鱼、肉、蔬菜什么的,再慢慢地
走回家去。
茶楼是广东有代表性的、最传统的吃早餐的地方。茶楼里的点心有的几十种,有的上百种,比如虾饺、咸
粽子、
鱼片粥、米粉以及各种各样的小菜,等等,非常丰富。这些东西放在一个推车里,推到客人面前,由客人随意选择。外地人常常感到奇怪,每天那么忙碌的广东人,怎么舍得把早晨的大好时光消磨在茶楼上呢。其实,上茶楼也是一种
社交活动,无论是会友聊天,还是去谈生意,这种场合都会让人感到非常从容,非常自在。现这种文化在上海也越来越流行。
由于海外华人中广东人特别多,广东的早茶很早就传到了海外。在
纽约、
旧金山这样的大城市,很容易找到广东茶楼,可以到那里去喝广东早茶。就连偏远的
南太平洋小岛上,也经常看到中餐馆的门前挂着“天天早茶”“全天供应早茶”的牌子。在这里,早茶其实是一种广东的风味小吃,同时也是一种文化。
进到茶馆里,首先是服务小姐给你一张记录卡,先问清楚有多少人并在卡上作记录(这叫茶位,每人一个茶位;每个茶位费要一到几块钱不等)。选好桌子坐好,先来两壶茶。茶叶是任选的,有乌龙、普耳、菊花、菊普(菊花加普耳)等等。
点心是不用自己去拿的,茶馆有专门的
服务人员推着小车轮流在大厅里面转悠,车上放着各色点心和风味小吃,只要小车到了跟前,你就可以把它叫停,看看有什么好吃的就尽管拿就是了,服务小姐会主动把账记在记录卡上。这里要说明一下,所有的点心分为六等:小点,中点,大点,顶点,特点,超点,价格不用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啦。如今小点一般三五块钱,超点就要十七八块了。小姐知道各类点心的等级,用一个小章在记录卡的相应的等级上盖一个小印,最后结算时就凭这些小印来付钱。
专门为了吃而来的茶客当然是上下其手,狮子大张嘴了;只是想聊天的茶客三五一堆,桌上一两碟小菜,悠闲地喝着茶,偶尔才下筷夹一口。两者各得其所,彼此是毫不相干的。
吃早茶就是吃时间的滋味,你必须有这份优哉游哉的闲情。不同于一般茶楼,纯粹喝茶,广东早茶则丰富得奢侈,茶,只是个借口,更广泛的是广式点心菜肴粥品。
吃早茶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而不是纯粹的消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