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是一种兴趣,也是一种学问,同时也是一种投资。
集邮概述
集邮是一门综合的学问,一枚邮票,从图案的内容、意义和审美、到它的设计及历史背景、印刷 过程以及制版技术等方面,体现着人类智慧的结晶。
邮票是邮政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世界上第一枚邮票出现在英国,由威廉·韦恩设计,票面图案为
维多利亚女王侧面像。面值1便士,黑色,俗称“
黑便士”。1840年5月6日正式起用,印有11种版别,发行7200万张。1878年中国正式发行了一套“大龙”邮票,是由德国人把持的
海关试办邮政发行的。集邮几乎是随着邮票的出现就产生了,1926年
国际集邮联合会诞生。中国集邮比西方要晚三四十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
集邮公司于1955年成立,1979年
中国邮票总公司成立,集
邮市场日益繁荣兴盛。集邮已经成为全世界
影响面最广,参与人最多的收藏活动。
邮票邮品的种类
纪念邮票为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发行的具有纪念意义的邮票。除纪念、宣传和收藏外,也可作为
邮资凭证。纪念邮票设计制作精美,发行量小,一般不能再版。1974年以后,我国纪念邮票采用汉语拼音“J”为志号。
普通邮票可以长期使用、多次印刷、发行量很大、多种面值、适用于各种邮件的邮票。一般规格较小,风格朴实。
特种邮票国外一般指为特殊作用和用途而印制的邮票。在我国,除普通邮票和纪念邮票外的邮票都归于特种邮票的范畴。“T”为特种邮票的志号。
军用邮票指
国家邮政为军队免费或低费递送邮件而专门向军人、
军属发行的邮票,或加盖军用邮局特锉戳的普通邮票。
航空邮票专门供
航空邮件粘贴用的邮票。多以飞机图案为主。
包裹邮票邮政部门发行的专门供邮寄包裹时使用的邮票。
福利邮票邮政部门为帮助
社会福利事业或慈善机构筹款而发行的邮票。这种邮票要在原面值基础上增加一小部分附捐费,附捐费捐给
社会福利团体或慈善机构。附捐费不能计入邮资使用。
欠资邮票是邮政部门在 投递邮件中发现寄信人未贴或未
贴足邮资,向欠资对象收回所欠邮资时,加贴应补邮资的凭证。
无齿孔邮票打孔机发明之前或因条件限制没来得及打孔无齿孔的邮票。有些国家为提高集邮者的兴趣,故意发行过无齿孔邮票。
无面值邮票因特殊情况或考虑,没有在邮票票面上标明面值,而在出售时填写。也有一种情况,就是
邮票图案代表一种邮票的使用范围。
加盖邮票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在邮票或非邮票上适当加盖文字或面值,临时作为新邮票使用。
公务邮票公务邮票是政府
机关单位用于支付公务邮件所使用的邮票。因此在一般邮局是不会看到有公务邮票出售的,而且它们也不能用于普通邮寄。所以实际上是没有滥用或盗用公务邮票的事件的。
第一枚公务邮票于1866年
英属印度被发行。中国的第一枚公务邮票是
中华邮政在新疆发行的
凿孔“公文贴用”。德国则要等到1920年再有自己的公务邮票,但
二战结束后又被废除了。东德在1954年到1960年使用过公务邮票。
奥地利则只有在德国1938年到1945年占领期间才出现过公务邮票。
瑞士则在1918年到1944年使用过公务邮票。
列支敦士登从1932年其发行公务邮票。1983年,美国发行的公务邮票上注有“美国
公文邮票”和“
私人使用将罚款300美元”的字样。因此又被称为处罚邮件邮票。
电子邮票根据邮资大小,由
自动贩卖机打印不同面值所出售的邮票,又称
自动化邮票。这种邮票无齿孔,无
背胶,有的上下两边各有两个
半圆形凹槽。1981年德国发行了首套电子邮票,面值可根据需要分档选择(1
芬尼到999芬尼)。
信
销票与盖销票盖过
邮戳的邮票按其状态可分为两类。分别是
信销票和
盖销票。信销票指的是实际寄过信,作为邮资使用过的邮票,也称
实销票。盖销票又称特销票,是邮局已表示作为邮资使用过,专为集邮人士提供的邮票。这种邮票比
新票略便宜,邮票上邮戳痕迹鲜明清晰,有
背胶的保持
原胶。
快递
专用邮票专门用来邮寄快信,于1955年在美国首度发行。
报纸邮票专供邮寄报纸和杂志。最早于1852年发行于奥地利。
汇兑邮票供汇兑的专用邮票,又称
汇兑印纸,采用飘汇方式办理
邮政汇兑业务时,贴在汇票及其核对收据上的汇款金额凭证。有面值,不能作为邮寄邮件的凭证,最早的汇兑邮票发行于1884年的
荷兰。
试印票在邮票正式印刷前,邮局会为了检查效果而先以邮票样式印刷一些样张,是为试印票。
发光邮票这种邮票因为涂抹了
特殊材质,可在暗室内发光。根据发光物质的种类又可细分为
荧光邮票和
磷光邮票。
小全张小全张是把全套邮票印在同一张纸上,其图案、枚数、颜色、面值、编号都与原邮票相同,在其周围装饰上花纹或其他图案,并印上这套邮票的名称。小全张可以与相应的邮票同时发行,也可以单独发行。可以按原
邮票面值出售,也可以高于原邮票的面值,但作为邮资使用时只能按原面值计算。
小版张小版张是邮政部门为满足集邮者需要,在发行的全版张之外另印制的小开张邮票。小版张四周一般印有
边饰或特定的文字与图案。其特点是:所含邮票枚数比全版张少;邮票的面值、
票幅、刷色与全版张相同。
小型张小型张可以与原邮票相同,也可以单独设计,面值都可以与原邮票不同。可随相应邮票发行,也可以单独发行。票价可与原邮票面值相同,也可以高于原邮票面值,但邮资计费只能按
原印邮票面值计算。
邮票的种类很多,还有
挂号邮票、
电信邮票、新闻邮票、
保价邮票、电话邮票、
储蓄邮票、税用邮票、
回执邮票等等。
变体票变体票不是邮票发行的一个种类,而是集邮中的一类特殊邮票。一般来说,出售的邮票都应保证图案、花纹、文字、刷色、齿孔等完全一样,但由于
印刷过程中技术上的失误造成异状邮票,而且在检查中疏漏,使这种不合格的邮票流入市场,称为变体票。由于这种邮票是在
狭缝中生存下来的怪胎,幸存的数量非常少。物以稀为贵,加之人们求异的
心理作用,使变体票成为广大集邮者追寻的对象。
异型邮票指的是非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票面形式,例如
三角形、圆形、椭圆形菱形等形状。例如,我国发行的纪10保卫世界和平、
编年邮票2000-22中国
神舟飞船首飞成功都属于异型邮票。
集邮除以邮票为最主要的品种外,还包括
国际航空邮资封邮戳、邮资
明信片、
实寄封、
首日封、
邮折、
小本票等邮品,形态各异,各有特色。下面对其中较重要的邮品加以介绍。
普通邮戳邮寄邮件时
盖销邮票的
戳记。一般标明寄信邮政部门寄发和收寄邮政部门收到邮件的时间、地点、收信邮局的代号等。
纪念邮戳为纪念国家或地区的重大事件或新发行邮票而特制的邮戳。为纪念重大事件所制的邮戳只限于邮戳上所刻日期当天使用。为发行新邮票所制的邮戳,从邮票发行首日开始,一个月内均可加盖。但如要寄发,只能在新邮票首发当日加盖有效,其他日期须另贴邮票方能寄出。
极限明信片明信片图案与邮票图案相似,并加盖与邮票内容相关的邮戳。
首日封新邮票发行当日贴上该套邮票,并加盖当日的邮戳或
纪念戳。
实寄封贴上邮票后经邮政部门实际寄达的信封,上面盖有寄发邮局和收信邮局的邮戳。
末日封某套邮票允许使用的最后一天寄出的贴有该套邮票的实寄封。
纪念封为纪念或宣传重要事件、人物、活动等,由邮票公司或有关部门发行的信封。一般情况下,邮票贴在纪念封正面左上角,有
纪念邮戳。左
下角印有与纪念内容有关的图案,图案下面标明纪念封的名称、志号、枚数等。
邮资纪念封由邮政部门发行的直接将邮票印在信封上的一种纪念封。不盖任何戳印,只有在
实寄时才盖
日戳。发行的同时也有纪念戳可以供爱好者使用,加盖与
邮资封空白处。
构成要素
邮票的图案是邮票的核心。发行任何一套邮票,其目的、意义和作用都集中的通过图案来体现。图案设计的成败直接关系到邮票的价值。
面值
出售价格和邮资计费的依据。小全张、小型张和福利邮票有
附加值是出售价格高于邮资计价。
邮票上的国名邮票上一般都印有国名,用一种或多种语言标明发行该邮票的国家。也有
无国名邮票,如英国仍沿袭1840年
罗兰·希尔发明的世界
第一套邮票的传统方法,用女王头像代替国名。俄、德、西班牙、荷兰、
葡萄牙、
比利时等国家早期也曾发行过无国名邮票。使用缩写也是标明邮票国别的常用方法,有的国家也用主要民族的名称代替国名(如瑞士)。
版铭在
整版邮票的纸边上印有国名、设计者姓名、全张邮票的总面值、
印刷厂名、版号、
张号、
色标等,象是邮票的
身份证,可作为分析邮票的出版印制情况的依据。
邮票上的暗记有的国家为了防止伪造邮票,特意由
设计师、雕刻人或印刷人在邮票上作一个不易察觉只有本人才知道的记号,以便日后识别真伪。
邮票的齿孔齿孔的基本作用是便于邮票间的分离,方便邮票的使用。同时它也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以至于成为邮票的重要特征。国际上一般以20毫米为单位所含的
齿数和孔数称为“齿孔度”。我国邮票的
齿孔度数一般为11--14度之间。齿孔还分为
光齿、
毛齿、
盲齿、和
漏齿。齿孔内的
纸屑完全打掉称光齿;纸屑没有完全打掉叫毛齿,撕开后
齿尖附有
齿毛;盲齿是只打上
齿痕,孔内纸屑不脱落;漏齿是由于工作疏忽,本应打孔的地方没有打。
邮票用纸绝大多数邮票是用纸印刷而成的,纸是邮票的物质载体。邮票用纸要求表面细腻光滑、吸墨力强、耐久,印出的邮票才能图案清晰、色彩鲜艳、表面光泽好,便于长久收藏。另外,对纸张的特殊处理如水印等还是邮票防伪的重要手段。
邮票的印刷版式常用的邮票印刷方法有凸版、平板和
凹版三种。
凸版印刷是最古老的印刷方法,油墨通过版面突出的部分印到纸上。
平板印刷的版面和印刷滚筒上完全没有凹凸,而是利用油和水不相溶的原理,使油墨排斥水分吸附在邮票图案的版面部分,其他部分则吸收水分排斥油墨。平板印刷的邮票图案平淡,没有凹凸感。
凹版印刷与凸版印刷正好相反,版面凹处留有油墨,突处不附着油墨,把纸贴在版面上施加压力,凹处的油墨就移到邮票纸上。这种印刷方法比较复杂,难度大,防伪性能好。
有时邮票的印刷可能采用以上几种方法,取其所长,效果往往比使用单一印刷方法要好。这种版式称为
混合版。
常备器具
镊子为防止手污染邮品,镊子是必备的工具。镊子应平滑、洁净,用时要用力适度,避免损伤邮票。
放大镜用于仔细地观赏和鉴定邮票的真伪和好坏,一般选用5-20倍有柄或带架的为宜。放大镜应妥善保护。
量齿尺专门用于齿孔的
尺子。通过对
齿孔度的准确测量,可以帮助判别邮票的种类、发行年代、印刷厂家或地区等。是
邮票鉴定的重要工具。
护邮袋为避免将邮票直接贴在
贴票册上损伤邮票,应将邮票插入护邮袋中后再固定在贴票册上。护邮袋要留有余地,免得在邮票插入和抽出时损坏邮票。
集邮文献集邮目录记载着所收集范围内的邮票的发行时间、价格、名称、志号、规格、枚数、发行量、设计人以及
邮票图样等内容。依据它可以有目的地收集和整理邮票,进行鉴别、研究和欣赏等活动。集邮杂志是了解
最新消息、掌握最新研究成果、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
此外,集邮册、插册和贴片等都是收藏整理邮票不可缺少的用品。
采集鉴别
集邮有两大类型,一种是按
国家和地区的集邮目录集邮,另一种是按专题集邮。专题集邮可以以邮票图案或
发行日期为主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爱好、邮票来源等选择主题。选定了
集邮方式和主题后,即可以有目的地收集邮品。
获取邮票不外乎从邮票公司订购或购买邮票、在
邮市上购买邮票、从邮件上采集邮票、与他人
交换邮票这几种途径。从邮市上购买和与他人交换邮票要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免得受骗上当。
鉴别邮票除须掌握一定的邮票知识和鉴别方法外,还要博闻多见,只有认得真票才能识出
假票假在何处。有的假票无论用纸、印刷、背胶、齿孔,还是图案间隔、加盖邮戳都是假的,这种假票难以伪造得万无一失,易于辨别。有的假票用纸不同,也有人用
无齿孔邮票人工打孔后冒充带齿孔邮票,或用带齿孔邮票剪下齿孔冒充早期的无齿孔邮票,这些假票可通过对比纸质、检察齿孔的大小、位置及均匀程度和孔
边缘状态、测量
边宽等手段不难识别。用没有盖过邮戳的邮票加盖伪造的邮戳甚至真邮戳冒充盖过邮戳的邮票,前者比较容易辨别,但要有丰富的邮戳知识和集邮经验。后者则较难判断,邮戳的使用时间和地点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由于集邮文献中对
邮票刷色的记载很少,而且图鉴上邮票
票样的刷色与实际邮票又有一定差异,使得用化学方法处理邮票来伪造珍贵邮票的假票较难鉴别。由于
加盖邮票本身的弱点,仿制加盖邮票比较容易,而鉴别却令人
头痛。
还有其他一些情况,不一一列举。总而言之,制造假票常常是一个综合的伪造过程,而不一定是某一单项的伪造,鉴定时也要全面地、综合地考察。在判断不清的情况下,最好还是求助于专家,使用专门手段加以鉴定。对于受损的邮票不能算假票,应根据损坏程度对其进行评价。
从邮件上采集邮票时,首先应对邮品仔细审视,比较收集邮票和实寄封及邮戳哪项更有意义,然后再做出选择。
揭取邮票一般使用水浸法。将贴有邮票的部位从信封上剪下来,放入盛好水的浅平底容器中浸泡二十分钟左右,待邮票从
衬纸上自然脱落后,用镊子夹住邮票一角,另一手放入水中,小心洗掉邮票上的背胶,然后把邮票放到盆边,空
干水后放在事先准备好的
吸水纸上,吸完水后将邮票置于阴凉通风处晾至八成干,切忌日晒,再将之夹在书本里压平,等邮票完全干好后再进行收藏。注意吸水时不可用报纸等代替吸水纸,以免沾污邮票。如果邮票较难从衬纸上脱落或希望脱落得快些时,可用温水浸泡。在浸泡和洗背胶时应
多换几次水,保持水的清洁,从而保证将背胶洗净。
收集到的邮票一般暂时收藏在插册中待日后整理。插册不可插得太满,以免玻璃纸松弛造成邮票脱落。插册要竖放,以免护邮袋边棱造成
邮票压痕。
邮票收集达到一定规模,就应按自己的构思和风格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整理,使收集的邮票、邮品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为和谐的整体,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堆砌。并最终成为集邮作品。集邮作品是集邮者的
艺术修养、
知识水平和审美情趣的体现。一件成功的集邮作品除内容丰富充实外,还要展示高超的
形式美。作品的编排或端庄大方或生动活泼,或整齐或错落,要反复斟酌设计,使
内容和形式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最后,要贴好贴片,写好说明,编好目录。
邮票品相
集邮的人都非常讲究
邮票品相。所谓邮票品相,就是邮票的相貌。衡量一枚
邮票的品相有以下几点:新票:
票面完整,没有破损,没有折痕,
图案端正,颜色鲜艳,不褪色变色;齿孔完整,不
缺角;
背胶完好。
旧票:票面完好,不
揭薄,邮戳清晰,邮戳销于邮票一角(约占票面的1/4左右),这样的邮票为上品;邮戳轻印不损害票面美观为中品;邮戳重油影响图案美观为
下品;如果是研究邮戳,以全戳为好,要能看见邮戳上的地名、
年、月、日、时。这主要由收藏的目的来定。在收集邮票时要注意邮票品相,不要用手抓取邮。用手抓取邮票易折角
断齿。手上
有汗,接触邮票会使票面失去原来的光泽。要使用镊子。集邮用的镊子尖端扁平、圆滑、无绣、松紧适度。邮票品相好坏,是相对而言的。一般的邮票容易得到,就可以挑选。凡是图案相同的,可以比较一下品相好坏,尽量把品相次的剔出去,把好的收藏起来。如果一枚邮票极为难得,能收藏一枚已经很珍贵了,对品相则不必苛求。倘若非品相好者不取,那么,就很难如愿以偿了。常见的邮票品相不佳有以下几种:(1)破损 在撕邮票时,用力过猛,把邮票边缘撕破(在分撕邮票时,按照齿孔多折几次,用力要均匀,不宜过猛)。(2)折痕 在用镊子夹取邮票时,用力不均,造成折痕。信销票的折痕大多数是因为
贴票时或在信件
传递过程中受折而出现的(一般的
软折痕用水浸泡后重新压平,可以消除)。(3)
齿孔不全 齿孔短缺,有
部分漏齿、
缺齿、断齿。(4)揭薄 在揭取邮票时,由于浸泡不透,造成
票背纸质受伤变薄或揭成两层。(5)
擦伤 信件在邮递过程中,邮票画面被磨损。(6)
霉点 邮票受潮或背胶变质引起发霉,形成霉点或黑色斑点。(7)
墨渍 墨水或墨汁被弄到邮票上(把食盐放在热水里,将邮票浸泡一下,墨渍会褪去)。(8)
油墨过浓 盖戳时油墨过浓,使邮票图案弄得模糊不清。(9)指纹用手拿取邮票时,手指上的油渍或
汗液弄脏了画面。(10)褪色 邮票长时间受灯光或
太阳光照射,使原刷色褪色或变色(注意邮票不宜长时间被强光照射)。为了保持邮票清洁、完好、美观,对以上容易损伤邮票品相的可能性要防止。
邮票上的志号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在票面底部印有邮票发行序号和年代,称志号。如1952年7月7日发行的,《
抗日战争十五周年纪念》邮票,在邮票底部左边印有“纪16.4—1”“纪16”表示这套邮票是纪念邮票的第16套;“4—1”表示这套邮票有4枚,这是第一枚。邮票底部右边印有“(78)1952”,(78)表示该枚邮票在纪念邮票里的总编号,“1952”是这套邮票的印制年代。我国首次便使用“纪”字头发行邮票,是从1949年10月8日的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始,到1967年3月10日纪124《
向32111英雄钻井队学习》邮票止。其间共发行“纪”字头的纪念邮票124套。特种邮票的表示方法与纪念邮票相同,只是将“纪”字改训“特”字。从1967年4月至1970年1月发行的邮票取消了这种志号。从1970年8月至1973年10 月发行的邮票,在邮票底部左边又印上新编的连续号,右边印有印制个代。例如,《
现代京剧(
智取威虎山)》邮票底部左边的“(1)”,是连续编号,“1970”是印制年份。从1974年开始,邮票编号又使用“J”表示纪念邮票,“T”表示特种邮票。例如,1974年5月15日发行的《万国邮政联盟成立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底部左边印有“J1(3—1)”,“J”表示纪念邮票,“1”是第一套。(3—1)表示这套邮票共3枚,这是其中第一枚。邮票底部右边印有“1974”是印制年份。邮票志号是新
中国邮票上特有的标志。这种志号对收集邮票很方便,不必查看邮票目录就能了解每枚邮票的印制年份、全套枚数、总编号。
邮票上的水印 邮票是预付邮资的凭证。为了防止伪造,在造纸过程中,用特殊方法加压在纸里的一种标记,称水印。水印是一种无色标志,为简单图案。在一整张邮票上,只有一个水印图案叫全张水印。水印图案在全张邮票中重复出现叫
复式水印,水印的图案多种多样,如皇冠、太阳、月亮、
太极图等等。英国于1840年5月6日发行的黑便士邮票上就是以皇冠为图案的水印。1885年我国大清邮政发行的
小龙邮票和1897年发行的日本
石印版蟠龙及1898年发行的
伦敦版蟠龙邮票是以太极图为图案的水印。邮票上的水印很容易识别,在阳光或灯光下仔细看邮票背面就能发现。对不太明显的水印,可在邮票背面略喷一点汽油,水印立即会呈现出来。汽油挥发快,对邮票和背胶并无损害,有经验的集邮家一般都 采用这种办法识别邮票上的水印。水印是研究和鉴定邮票真伪以及版别、发行年代的重要依据。
邮票的版铭 在整张邮票纸边上印有邮票编号、版号、张号、色标、设计者和印刷厂名等,统称版铭。版铭是研究邮票的重要资料,因此,很多集邮者都喜欢收集带版铭的邮票。如:我国1981年4月29日发行的J63《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展览.日本》邮票,在整张纸边上印有鸡、金鱼、风筝、
天坛、
蝴蝶等各种图案以及印有
邮票名称、设计者、印刷厂名、版号、张号、色标等等。这些版铭被集邮家看作是重要的集邮资料。有的
邮学家说,这是印刷厂送给集邮者的礼物,是研究邮票版式和邮票印刷的重要依据。
邮票齿孔
为了方便邮票的撕开,在整张邮票的各枚之间用打孔器打出孔洞,分撕后,单枚邮票边缘凹进的半圆形部分称孔,凸出的部分称齿,合称为齿孔。英国黑便士邮票问世时没有齿孔,使用起来不方便,必须用剪刀剪开。 直到1854年英国才出现打齿孔的邮票。根据齿孔的形态,齿孔分为:光齿、毛齿、盲齿和漏齿。光齿:是在邮票打孔后,齿孔中的圆形纸屑完全脱落,孔洞边缘光洁,称光齿。毛齿:齿孔中纸屑未完全脱落,孔洞边缘不光洁,呈毛状,称毛齿。盲齿:在邮票打孔后,只有印痕,齿孔中的纸屑没有脱落,孔未通透,称盲齿。漏齿:应该打孔而漏打齿孔的,称漏齿。
齿孔度数,是表示齿孔的量度,
测量方法是把邮票放在量齿尺上,看在2厘米的长度内有几个齿和几个孔。如一枚邮票有12个齿和12个孔,那么这枚邮票的齿孔度数就是12度;如有11个齿和12个孔,那么这枚邮票就是11 1/2度。测量齿孔度数的方法是法国集邮家勒格拉于1866年提出的,一直沿用至今。测量齿孔度数是研究邮票的一项内容,也是鉴别邮票真伪和区分不同版次的重要依据之一。我国邮票的齿孔大多数是11度、11 1/2度、12 1/2度和14度。
邮票面值 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邮资金额及货币单位。世界各国以表示邮票面值的阿拉伯数字和本国货币单位组成邮票面值。如美国普通信函邮资为22美分,邮票面值即由阿拉伯数字22和C分组成。中国人民邮政普通信函邮资为8分,邮票面值由阿拉伯数字8和分组成。也有一些国家发行无面值邮票,如
军用邮票、
公事邮票等。我国1938年晋察冀边区发行的
抗战军人纪念邮票和1943年淮南区发行的“平”、“机”、“快”及
“稿”字邮票都属于无面值免资邮票。美国自1978年至1985年间
陆续发行一组
无面值邮票,票面上印有“A”“B”“C”“D”字样,分别代表面值15、18、20、22美分。这是因为
美国邮政部门要市调整信函邮资,但在印制邮票时,新的信函邮资未最后确定,不能往邮票上印新面值;但若在邮资确定后再印,邮票又无法供应。因此,才发行这种无面值的代字邮票。研究邮票面值可以了解一个国家
币值变化的情况。
我国自从2006年11月15日调整邮资以来,邮票的面值有1.20元(外埠20克及20克以下
平信资费),80分(
本埠20克及20克以下平信资费),3元(挂号邮件资费)。
世界邮票之最
世界上第一种邮票 1840年5月6日由英国发行。图案为
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侧面像,面值一便士,邮票为黑色,通称“
黑便士”。
世界上最早的纪念邮票 1871年由
秘鲁发行,以纪念南美最早的铁路(从
利马到列卡拉奥玛)通车二十周年。也有人认为,1893年,美国经纪念
航海家哥仑布发行的十六枚邮票,是世界上第一套纪念邮票。
世界上最早的
航空邮票 1917年由意大利发行。它是在普通邮票上加印了三行文字。意思是:“航邮试验,1917年5月,都灵一
罗马一都灵”。
世界最早的
欠资邮票 1945年由前荷属东鳊(即
印度尼西亚)发行。也有人认为1859年由法国最早发行。
世界上最早的
包裹邮票 1879年由比利时发行。也有人认为是1884年由意大利发行的。
世界上最早的
慈善邮票 1897年由
新南威尔士(现
澳大利亚的一个州)发行,面值一便士和一点五便士,但以高出面值二十倍的价格出售,收入全部用于
慈善事业。也有人说1905年
日俄战争时,
俄国为救济阵亡战士遗孤而发行的邮票是最早的慈善邮票。
世界上最早的公事邮票 1854年由西班牙发行。
世界上最早的
新闻纸邮票1851年由奥地利发行。票面上不标面值,只能根据颜色的不同加以区别。
世界上最早的
军事邮票 1898年由
土耳其发行。也有人认为是法国1901年发行的。
世界上最早的挂号邮票 1865年由哥伦比亚发行。也有人认为是1888年由
巴拿马发行的。
世界上最早的保价邮票 1865年由哥伦比亚发行。
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品邮票 1879年由土耳其发行,它是在邮票上加盖“印刷品”字样,可同时作
新闻纸邮票使用。
世界上最早的汇兑邮票 1884年由荷兰发行。
世界上最早的气压传输邮件邮票 1918年由意大利发行。
世界上最早的海上邮政邮票 1850年由土耳其海军部发行。它用于支付由海军舰只运送邮件的邮资,不标面值,只有“邮资已付”字样,金额必须在邮票上填写。
世界上最早的电信邮票 1864年由普鲁士发行。
世界上最早的
亲启邮票 1937年由
捷克斯洛伐克发行(两种),把它贴在邮件上,要求收信人亲收。
世界上最早的
盲文邮票 1979年由
巴西发行。票面上有两种盲文,它是作为慈善邮票发行的。
世界上最早的星期天邮票 1925年由
保加利亚发行,专用于星期天投寄的信件上。其收入作为邮政职工
疗养院的
维修费。
世界上最早发行的
无面值邮票 1901年至1903年由哥伦比亚的巴巴科斯发行。其面值是在出售时用钢笔填上去的。
世界上最早的
附言邮票十九世纪末之二十世纪初由比利时发行。该票下端附有一副票,上面印有“星期天不要投递”的字样。
世界上最早的
无文字邮票 1874年由奥地利发行。票上只有一个“传信神”头像。该票专为寄递报纸时用。
世界上最早的
三角形邮票1853年9月2日由南非
好望角发行。图案为一位女神,象征好望角。
世界上最早的圆形邮票 1852年由印度发行。
世界上最早的
异形邮票1963年至1964年由
汤加和
塞拉利昂先后发行了
香蕉形、地图形等异型邮票。
世界上最早的
盘卷邮票1908年由美国发行。它将上千枚邮票印在长纸带上,然后做成盘卷式,放在
自动售票机里一枚枚出售。
世界上最早的小本票 1895年由
卢森堡发行。1904年它被介绍到英国,此后为各国所效仿。
世界上最早的金属邮票 1955年由
匈牙利为纪念本国制铝工业创建二十五周年而发行了铝箔
航空邮票。图案为飞机掠过冶金工业区。
世界上最早的
丝绸邮票1958年由
波兰为纪念本国邮政四百周年而发行。图案为古代邮车。
世界上最早的立体
塑料邮票 1969年由
不丹为纪念美国
阿波罗登月而发行,共七枚。画面为火箭登月活动。
世界上最早的
唱片邮票1973年由不丹发行。它用塑料制成,邮票外形象袖珍的
密纹唱片,国名和面值在中心园附近,外圈录有不丹国歌和民歌。
世界上最早的
磷光邮票 1957年由英国发行,经信函自动分捡机内的
紫外灯照射,邮票
表面能显示出鲜艳夺目的磷光。
世界上最早的
香味邮票本世纪五十年代由古巴发行。它是用
桔子、
大茴香籽、柠檬等香料调在胶水内做成的。
世界上最早的
树叶邮票 1982年由
加蓬共和国在二十二周年国庆之际发行。它是用特殊工艺将图案印刷在奥库梅树叶上的。
世界上最早的
电子邮票 1981年1月2日由
联邦德国发行。
世界上票幅最大的邮票 1979年10月30日由马绍尔发行。它长一百六十毫米。宽一百一十毫米。比普通的信封还大,面值七十五美分。图案为岛屿
鸟瞰图。邮票上方印有一行字:“让和平来到地球上”。
世界上票幅最小的邮票 1856年由德国北部的
梅克伦堡.施普伦贝梅发行。规格时9×9毫米。由于它不实用,很快就被废除了。
世界上最长的邮票 1913年由中国发行。尺寸为247.81×69.89毫米。
世界上面值最高的邮票 1946年7月13日匈牙利由于
经济崩溃而发行,面值为五十万个十亿朋戈。
世界上面值最小的邮票 1946年由匈牙利发行,面值折合美金仅有一千兆分之十六美分。
世界上最贵的邮票 1856年由英属圭亚那发行,面值一分。由于它是传世
孤品。1980年它在美国被拍卖时,售价八十五万美元,加上税款,买主实际上付出了近百万美元。
世界上发行量最多的纪念邮票 1932年美国发行的华盛顿诞辰两百周年纪念票中的面值二分票,共发行了四十二亿二千二百一十九万八千三百枚。
世界上最早的
大学邮票 1871年至1886年由
牛津大学和
剑桥大学发行。它供校际之间传递书信用,后因邮局干涉而
停止发行。
世界上最早的
自动粘贴邮票 1964年由塞拉利昂发行,这种邮票的背胶不用弄湿,用时,只要把上面那张保护纸揭下来即可。
世界上最大的私人
邮集它是法国莫里斯.伯勒的邮集,拍卖时卖了三百二十五万美元。
世界上最大的国家邮票它是大英博物馆的邮集。这部皇家邮集中有四百卷,价值超过二百五十万美元。
世界上文种最多的邮票它是
联合国邮票。邮票上通常用中、英、法、西、俄五种文字标示。
世界上最早的“
票中票” 1940年由墨西哥发行。图案是世界第一枚邮票“黑便士”。也有人认为是1935年葡萄牙发行的一枚邮票。
世界上“
残票”最多的国家它是
阿富汗。在1870年至1892年间,阿富汗的邮局并不使用邮戳销票,而是用手把新邮票撕开一个口子或撕掉一部分,这些“残票”如今已十分珍贵。
世界上最早的金属
复制品邮展国际邮政局长协会从1980年1月起,发行一套《世界各国最早的邮票》银质复制品,共七十三种(其中包括我国“大龙”一分
银票),按原样复制,并镀以
开金。邮票背后由该协会印章,同时附有介绍邮票的说明书。
世界上最早的邮戳 1661年,英国邮局最先开始使用邮戳,是由当时邮务部长亨利.比绍普设计的。这种小园戳上格写日,
下格写月。后来集邮界将这种邮戳称为“比绍尔邮戳”。1840英国发行邮票后,用以盖销邮票的
马其他骑士勋章式的邮戳。日戳盖在信封的空白处。
世界上最早的小全张 1937年举行巴黎国际邮展,发行小型张以纪念。
世界上最早的音乐家邮票 1919年由波兰发行。图案是帕德列夫斯基像。他是
波兰总理,亦是位钢琴家兼作曲家。
世界上最早的侦探家邮票 1979年由
圣马力诺发行。全套共五枚,图案分别是五部小说中著名的侦探头像。第一枚是
福尔摩斯。
世界上最早的
奥运会邮票1896年
希腊为第一届奥运会而发行。全套十二枚,票上有十二种与
古代奥运会有关的图案。
世界上最早的地图邮票 1887年由巴拿马发行。图案是巴拿马地疆域,但邮票上印的国名是哥伦比亚,因为当时巴拿马是
大哥伦比亚联邦的一个省。
世界上最早的
南极邮票 1933年美国为纪念
海军少将伯德第二次极点空测而发行。
世界上最早的动物邮票 1851年由加拿大发行。邮票上印了一只
海狸。
世界上最早的船邮票 1847年由南美的特立尼达发行。它以“麦里奥德夫人号”汽船为图案。
世界上最早的国旗邮票 1895年由高丽(朝鲜)发行。
世界上最早的红十字邮票 1889年葡萄牙发行的无面值红十字邮票。
世界上最早的瀑布邮票 1894年
比属刚果邮票发行的一套六枚绘画邮票中有两枚邮票描绘了瀑布画面。
世界上最早的
航空母舰邮票 1949年1月15日
阿尔及利亚发行一套两枚
附捐邮票,其中一枚是法国
阿罗芒什号航空母舰。
世界上最早的汽车邮票 1901年1月5日美国发行一套六枚“
泛美博览会”邮票,其中第三枚是最早的汽车
专题邮票。
世界上最早的人参邮票 1949年韩国发行一套表现
朝鲜半岛风物人情的普通邮票,全套八枚,其中第六枚是一株
高丽参邮票。
世界上最早的附捐邮票 1897年6月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王登基60周年发行1套2枚邮票,面值分别是1便士和2.5便士,售价1先令和2.5先令,是面值的12倍,是为
肺结核病人募捐而发行。
世界上最早的虎头邮票 1871年阿富汗发行其历史上
第一套邮票,共三枚,画面中心有虎头图案,是世界上第一套有虎头图案的邮票。
世界上最早的蜻蜓邮票 1923年10月25日日本发行1套9枚地震邮票,画面中顶部或下部左右各有一只蜻蜓。
世界上最早的梯形邮票 1955年1月14日摩纳哥发行《法国传教士、医生阿尔贝.施韦泽诞生80周年》邮票,其中有六枚邮票为梯形邮票。
世界上最早的肖邦邮票 1927年2月28日波兰发行纪念第一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邮票,是第一枚纪念肖邦的邮票。
世界上最早的狮子邮票 1851年4月1日位于欧洲南部的
教皇国之一的托斯卡纳公国发行第一套普通邮票,是世界上第一套狮子邮票。
世界上最早的游泳邮票 1925年4月27日匈牙利发行国际联合运动会邮票1套8枚,其中400克朗深蓝、深绿色那枚就是最早的游泳邮票。
世界上最早的跳水邮票 1935年6月22日苏联发行国际斯巴达克运动会邮票1套10枚,其中2戈比黑、蓝色邮票就是跳水邮票。这套邮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菱形体育邮票。
世界上最早的旗帜邮票 1860年5月15日英属新布伦斯威克发行邮票一枚,画面描绘“华盛顿号”蒸汽
明轮船在海面航行邮票,船尾部的桅杆上有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
世界上最早的
乔格里峰邮票 1954年12月25日
巴基斯坦发行意大利
登山队成功登上 乔格里峰邮票一套一枚,
邮票主图为乔格里峰,面值2A、紫色。
世界上最早的蜜蜂邮票 1850年新南威尔士(现属于澳大利亚)发行,面值1便士,
雕刻版,邮票图案前景是产业女神殿坐像,周围飞舞着几只
小蜜蜂。
世界上最早的鳄鱼邮票 1894年
北婆罗洲发行《北婆罗洲风貌》普通邮票,全套15枚,其中第7枚蓝黑色、面值12分的是一只鳄鱼。
集邮人物
集邮常识
邮票图案
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表现主题内容的图画,并附有相关文字及面值;也指印在
邮资信封、
邮资明信片、
邮资邮简上的图案。 世界各国的早期邮票图案都比较简单。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世界各国都把本国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自然风光、历史地理、珍惜动植物等方面最有
代表性的内容展现在邮票图案上。邮票图案是集邮者欣赏、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集邮者欣赏、研究邮票图案,能获得丰富的
百科知识和美的享受。
邮票铭记
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邮政所属国家(地区)或发行机构的名称,或者是它们的标志。 一般都以文字、缩写字母来表示国名。如我国1992年以前发行的邮票印有“中华人民邮政”、“中国人民邮政”字样; 从1992年起发行的邮票印有英文“CHINA”和“
中国邮政”字样,把国名和
邮政标记分印。 美国邮票上用缩写字母“
USA”,前
苏联邮票上用缩写字母“CCCP”表示国名。英国邮票上不印国名,而以女王头像为标志。 识别邮票上的铭记,可以了解是哪个国家(地区)或发行机构发行的邮票,进而探讨有关国家的地理、历史、货币、
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知识。
邮票面值
指印在邮票票面上的邮资金额。世界各国大多以表示邮票面值的
阿拉伯数字和本国
货币单位组成邮票面值。如我国发行的邮资金额为20分的邮票,邮票面值由阿拉伯数字“20”和“分”组成。美国普通信函邮资为22美分,相应的邮票面值由阿拉伯数字“22”和“C”组成。也有一些国家发行
无面值邮票,如我国1938年
晋察冀边区发行的抗战军人纪念邮票和1943年淮南区发行的“平”、“机”、“快”及“稿”字邮票都属于无面值
免资邮票。又如美国自1978年至1985年间陆续发行一组无面值邮票,票面上印有“A”、“B”、“C”、“D”字样,分别代表面值15、18、20、22美分。这是因为
美国邮政部门要调整信函邮资,但在印制邮票时,新的信函邮资标准未最后确定,无法在邮票上印新面值;但若在邮资确定后再印,邮票又无法供应,因此发行这种无面值邮票。不难看出,这种无面值邮票并非真的“无面值”,只不过是邮资金额由
英文字母表示罢了。研究邮票面值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点数变化和
邮政资费调整的情况。 4 邮
票名称:指印在邮票票面上表示邮票发行目的的文字,如我国
纪1邮票的票名是“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邮票名称通常是由邮政主管部门确定的。 有两种情况需说明:一是有的邮票的名称未印在邮票票面上,如1992年我国发行的“
青田石雕”邮票等。二是有的早期邮票,邮票发行部门在发行时并未给邮票确定票名。对于后一种情况,邮票目录
出版者总是根据邮票图文为邮票定个票名,目的是方便集邮者的收集和研究。
邮票志号
指印在邮票
底边上的编号,一般表示
票种、
发行年份、套号、
枚号。 在邮票上印刷
邮票志号,是
新中国邮票的一大特色。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人民邮政发行的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上,开始印刷邮票志号。如1950年7月1日发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邮票,在邮票底部左边印有“纪4.4-1”,其中“纪4”表示这套邮票是纪念邮票的第4套,“4-1”表示这套邮票共4枚,本枚是第1枚;在邮票底部右边印有“(23)”,表示本枚邮票是纪念邮票中的第23枚。从第16套纪念邮票“
抗日战争十五周年纪念”开始,在邮票底部右边又加印了发行年代(在总编号右侧)。特种邮票的
表示法与纪念邮票相同,只是将“纪”字改为“特”字。
从1967年4月至1970年1月发行的邮票取消了这种志号,但在全张邮票
边纸上有编号,称为
“文”字邮票。从1970年8月至1973年10月发行的邮票,在邮票底部左边又印上新编的
连续号,每种邮票编一个号,从1编至95。 如1970年8月1日发行的“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邮票,底部左边印的“(1)”是连续编号,底部右边印的“1970”是发行年份。
从1974年5月开始邮票编号又使用“J”表示纪念邮票,“T”表示特种邮票。如1974年5月15日发行的“
万国邮政联盟成立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底部左边印有“J 1.(3-1)”,其中“J”是表示纪念邮票,“1”是第1套,(3-1)表示这套邮票共3枚,这是其中第1枚。邮票底部右边印有“1974”,是印制年份。从1972年又改革了邮票志号的编号办法。每年发行的纪、特邮票按年度统一编排
顺序号。如“壬申年”邮票是1992年发行的第1套邮票,共2枚,属于特种邮票。第1枚(面值20分)邮票底部左边印有“(2-1)T”;第2枚(面值50分)邮票底部左边印有“1992-1”,右边印有“(2-2)T”。 邮票底部左边为发行年份及套票的顺序号,右边括号内表示这套邮票的枚数和本枚是第几枚;“T”表示特种邮票。
邮票水印
邮票是预付邮资的凭证。为了防止伪造,在造纸过程中,用特殊方法加压在纸里的一种潜影图文,称水印。这种具有防伪作用的纸张称为
水印纸。水印是一种无色标志,多为简单图案。在一整张邮票上,只有一个水印图案叫
全张水印。水印的图案多种多样,如皇冠、太阳、月亮、太极图等等。英国于1840年5月6日发行的
黑便士邮票上的水印就是一皇冠为图案的。我国
大清邮政于1885年发行的
小龙邮票和1898年发行的
蟠龙邮票,其上的水印图案为太极图。邮票上的水印很容易识别,在阳光或灯光下仔细看邮票背面就能发现;对不太明显的水印,在邮票背面略喷一点汽油,水印也立即会呈现出来(汽油挥发快,对邮票和背胶并无损害)。有经验的集邮家一般都采用这种办法识别邮票上的水印。水印是研究和鉴定邮票真伪以及版别,发行年代的重要依据。
邮票背胶
为便于邮票粘贴,在邮票印制过程中,在邮票背面上涂刷一层胶,称背胶。使用时,用水沾湿背胶,即可将邮票粘贴在邮件上。背胶一般是无毒的,按材料可分为
糊精胶和合成胶、按颜色、特征可分为白胶、
黄胶、
薄胶、
厚胶等。1956年
西德和
古巴等邮票背胶中掺入香料,使邮票具有香味,称为
香味背胶。
邮票纸质
指印制邮票使用的纸张材质。邮票所用的纸张种类较多。对印制邮票的纸张要求是适于印刷,便于撕开和防伪造等。邮票的纸质是研究和区分邮票的版别、印次和鉴别邮票真伪的依据。
集邮活动
发展概述
集邮活动是随着邮票的诞生而出现的。1840年5月1日世界上第一种邮票在英国发行的当天,
不列颠博物馆的J.格雷博士特地到邮局买了邮票留作纪念。他后来编写了英国早期的邮票目录,倡导集邮活动。J.格雷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
集邮者。1841年
伦敦一位年轻妇女在《泰晤士报》上刊登广告,征求用过的邮票,用以裱糊她的梳妆室。随后英国出现了“邮票热”。到19世纪50年代,已有20多个国家发行邮票,邮票种数增多,集邮盛行起来。1852年
比利时一位
地理学家首次举办个人
集邮展览,展出88种邮票。当时一些学校教师鼓励学生收集各国邮票贴在地图上,以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6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和美国都出现了一些活跃的
集邮家。早期最著名的集邮家是居住在巴黎的费拉里。他收集到当时世界各国已发行邮票种数的70%,包括多种珍贵邮票。1861年法国出版了第一本邮票目录《邮票》,载有邮票约500种。同年英国伦敦出现了街头
邮票交换点。1862年10月,第一种集邮杂志《新知月刊》在英国出版(只出了3期)。同年 12月,另一种集邮杂志《广告月刊》出版,次年改名为《集邮家评论》,持续发行了大约两年。1865年法国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
集邮组织。1890年比利时皇家集邮
俱乐部联合会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的集邮组织。由于集邮活动的发展,邮票在集邮活动中成了商品。1856年英国吉本斯开设了专门经营邮票的商店。1862年法国开始出售第一本贴有邮票的
集邮册。随着集邮活动的扩大,1878年在法国巴黎举行了第一次国际集邮会议,有20个国家代表参加。会后出版了《国际集邮会议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
集邮文献。同年,在比利时的
安特卫普举办了世界上最早的
国际邮展。1926年
国际集邮联合会在巴黎成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集邮活动在全世界范围迅速发展,
专题集邮兴起。
中国的集邮活动大约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末。1880年上海清心书馆出版的《花图新报》上发表了短文《各国信馆之印图》,介绍了集邮对儿童启蒙的意义。1918年2月,中国最早的中文集邮杂志《邮志界》发刊。1922年
神州邮票研究会在上海成立,次年出版了一期会刊,这是中国第一个有影响的集邮组织,1924年改组为上海邮界
联欢会,1925年改名为
中华邮票会,并出版会刊《
邮乘》。1925年新光邮票会在杭州成立,1926年起先后出版会刊《
邮票新声》和《新光》。1934年
甲戌邮票会在
郑州成立,出版《
甲戌邮刊》。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群众性的集邮活动有了进一步发展,1955年《集邮》杂志创刊。80年代初,集邮活动在全国各地的
工矿企业、学校、机关、团体、部队以至农村广泛开展起来,并相继成立了各省、市、自治区的集邮协会。1982年1月 30日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同年 8月25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了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一次代表大会。1983年 6月25日
中国集邮出版社在北京成立。
兴起发展
(19世纪后期至1949年) 中国的集邮活动,是从国外传入的。1912年,由上海外侨发起成立“上海集邮会”。1922年,中国第一个华人集邮组织“神州邮票研究会”在上海成立。至1949年,中国已有近50个集邮团体,会员总数2万人左右。中华邮票会、
新光邮票研究会、
甲戌邮票会等,是当时较有影响的集邮组织。在此历史期间内,中国集邮活动的主要情况是:中国最早的邮票
商社出现在1909年,一是上海的
李辉堂,一是
福州的“世界邮票社”.至1949年,中国的邮票商社已发展到400多家,多集中在上海、天津、北平、重庆、杭州、广州、福州、
哈尔滨等一些大城市。1936年1月,上海曾成立过“
中国邮商公会”,因抗日战争爆发,于1937年解体。1949年前,中国的集邮活动由于受社会和经济不稳定的影响,加上集邮组织的经费自筹,其展既艰难,又缓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集邮活动蓬勃发展 。
发展史第一
集邮界集邮展览。此后,各地集邮组织亦都举办过不同规模的集邮展览。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48年5月中华
邮政总局会刊》)。 1926年,中国人的集邮文献
周今觉主编的《邮乘》首次在国际性邮展(美国)获奖(特别铜奖)。 1933年,集邮家姜治万先生《中国首航封》
邮集在比利时布鲁赛尔首届航空邮展中获得银奖,成为中国参加国际邮展并获奖的第一人。 1934年,
中华邮政开始设立“邮票特销课”。 1948年,中华邮政在南京首次举行专门邮展。 1950年,中国的官方邮集首次出国(赴
捷克)展览。 1955年,中国集邮(总)公司在北京开业。《集邮》杂志创刊。 1957年,中国集邮家首次参加由
国际集邮联合会(FIP)支持的国际邮展(
苏联),
姜治方获金奖。 1982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 1983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的第一个专业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成立。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参加国际集邮联合会和
亚洲集邮联合会(FIAP)。首次举行全国邮展(北京)。 1984年,中国集邮家首次参加FIP赞助的
世界邮展(西班牙),
陈湘涛、林崧获大银奖。 1985年,
中国邮票博物馆开馆。 1987年,中国集邮家首次参加FIAP赞助的(第三届)亚洲邮展(
新加坡),
常增书获大镀金奖。 1989年,允许
个体工商户经营邮票和
集邮品。
台湾省集邮家首次参加全国邮展(北京)。 1996年,第9届亚洲邮展在北京举行,中国集邮家
沈曾华获国家大奖。 1999年,中国`99世界邮展在北京举行,沈曾华获国家大奖。
第一枚邮票
我国第一枚邮票的图案正中为一条腾飞的
中国式团龙衬以云彩水浪,称为“神龙戏珠”图,亦称
大龙邮票。大龙邮票一套共3枚,面值分别为1分银(绿色),3分银(红色)和5分银(黄色)。
全张25枚(5X5),背面
刷胶,有
齿孔。由于档案残缺,大龙邮票的
正式发行日期尚有争论。中国第一枚邮票发行是在1878年7月底8月初。
集邮基本知识:邮票保存十忌
一忌曝晒:邮票要保持长期艳丽如新,不能在太阳下曝晒。强烈的阳光辐射能使邮票褪色变旧。有些集邮者,将邮票置于
镜框或写字台玻璃下,实不可龋
二忌受潮:邮票受潮容易生斑
霉变,邮票
邮册要置于通风干燥的地方,每年
梅雨季节过后应该让邮票册吹吹风。
三忌手摸:整理邮票、制作展品都要养成用
镊子夹票的习惯。用手摸过的邮票,尤其是刷金、银色的邮票,容易留下指纹,影响邮票的美观。大张邮票分撕时,应该先洗手,后撕票。
四忌污染:放置邮票应离厨房较远,防止
油烟污染,被墨水、
印泥、尘迹污染过的邮票不要和干净邮票混杂在一起。含有胶水、
浆糊的
信销票应及时清洗,翻阅、观赏邮票不要吸烟和说话。
五忌酸碱:酸碱物质能使邮票变质,所以邮票不能和酸碱物质放置在一起,更不能用酸碱物质清洗邮票。
六忌闭藏:
邮票收藏要注意通风透气。不能用不透气的
玻璃纸、薄膜包装邮票。
护邮袋应开口,而且只宜在邮展期间短期使用。长期闭藏容易使邮票受潮霉变。
七忌
叠放:邮册应该竖直放置在
书柜或书架上,不宜重叠压放,否则邮票和邮册容易粘连,邮册重叠易造成邮票磨擦破损,影响
品相。
八忌撕揭:取下信封上的邮票应连同信
皮纸一道剪下,分开互相粘连的邮票只能用干燥或潮湿的方法慢慢分开,不能硬撕蛮揭。
九忌杂乱:邮票、邮品、邮册应整理有序,不可杂乱无章。新购置或交换到的邮票应及时清整入册,妥善保藏,避免邮票丢失、污损。
十忌虫害:一年之内应选择干燥适宜的
天气检查藏品一至二次,箱内或柜内放置几粒
卫生丸,邮册中夹放几片香草酚纸片,防止虫蛀鼠害。
集邮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活动。通过集邮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增添乐趣陶冶情操。对于一个初学集邮的来说,首先必须明确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集邮。与此同时还要做好三种准备:
邮识、精神和物质准备。 集邮是一门学问,是世界和民族
文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邮票除了它特有的邮政价值之外,还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人称“国家名片”,它具有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是一本妙趣横生的
百科知识全书。 集邮源于兴趣。但是,对于刚开始集邮的人,只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学习一些邮识,要读一些集邮常识方面的书籍,或者向集邮界的前辈讨教一些邮识;集邮是一种业余爱好,对于一个新集邮者来说,一定要摆正学习、工作、集邮的关系。要知道,在集邮的过程中,你会遇到许许多多预料不到的困难和挫折,要有方面的精神准备;集邮是需要花钱的,因此还要做好物质准备。必须精打细算,量入而出。 在做好三种准备后,就要按照科学的
集邮方法正确集邮。为了少花钱,少走弯路,快见成效,就必须掌握正确的集邮方法,明确收集什么?怎样收集? 收集什么?是一个新集邮者必须果断明确的方向问题。如果套套收集,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具有一定邮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特点,明确一个或几个专题,进行收集、整理;或者在封、片、戳中,选取一种或数种,作为自己收集的对象。选题专一、目标明确,既可以少花钱,又便于深入研究、探讨,事半功倍。 怎样收集?一般人可以按照“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先内后外”的传统程序进行;对于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来说,也可以采取“由远到近、由难到易”的方法收集。但是,无论采取哪种方法收集,在收集过程中都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四不”的原则:一不随波逐流。集什么,不集什么,要有自己的
主见;二不稀里糊涂。明确目标,不管别人说什么,怎样看,毫不动摇;三不一味强求。不骄不躁,随时留心,一旦遇到,抓住时机;四不搞歪门邪道。不可囤积居奇、
倒买倒卖、弄虚作假、以次充好、损人利己。 然后,你就要在收集了自己心爱的邮品同时,分门别类的对其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整理,然后可以组集参展。同时,你还要注意邮品的保存、研究邮品的利用、学会邮品的交流;广交集邮界朋友,积极参加各种集邮活动。 总而言之,集邮,集的是意味,玩的是情趣。如果你能够做到:赏邮悦目、读邮增智、研邮益智、品邮开慧、
玩邮得乐,你就是一个真正的集邮者了。